劉向斌
近年來,玉米感病品種不斷增多,玉米絲黑穗病呈現出不斷蔓延的趨勢,嚴重病蟲害為玉米種植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分析了玉米黑穗病的發(fā)病癥狀,針對性的指出了相關的防治技術,以期為此后玉米種植作業(yè)提供更多的借鑒依據。
1玉米絲黑穗病癥狀
玉米絲黑穗病主要在苗期侵入,屬于系統性的侵入病蟲害問題,會嚴重危害雄穗與雌穗,且一旦發(fā)病會直接影響整株的健康生長,為種植人員帶來了經濟損失。一是果穗癥狀,玉米除了苞葉,發(fā)病的整個果穗都會變?yōu)楹诜郯?,且果穗近似于球狀,不會吐絲。同時,在刺激下,雄穗也會過度生長為管狀長刺,并呈現出猜頭狀。長刺的頂端較細,中央呈空狀,長短各不相同,且由穗基開始向上生長,整個果穗出現畸形問題。二是雄穗癥狀,個別小穗便會在病蟲害的侵蝕下變?yōu)楹诜郯?,且黑粉會聚集成塊,很難分散。三是苗期癥狀,苗期的玉米便會出現癥狀問題,且一般會出現黃條型、筍狀型、植株畸形莖扭型以及頂葉扭卷型等。受生長環(huán)境、發(fā)病時間等因素的影響,玉米苗期會出現不同的癥狀,且早期癥狀易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憑借早期癥狀確診率為70%至90%。河南地區(qū)的玉米絲黑穗病會表現出矮化型,莖基會不斷增大,向另一側彎曲,且沿著葉片會出現黃白色的條斑,抽出黑穗。部分品種還會出現矮化叢生型,存在較多的葉片。
2發(fā)病規(guī)律
玉米絲黑穗病主要因孢子病菌引起,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甚至部分混入糞便中,或者在種子表面過冬。土壤中的真菌屬于玉米絲黑穗病的主要侵染源,種子會帶有真菌導致玉米遠距離發(fā)病。且受土壤真菌源種類、真菌源數量、苗期環(huán)境以及品種等因素的不同,玉米絲黑穗病會表現出不同的發(fā)病癥狀。一是土壤肥料帶菌,玉米絲黑穗病真菌會在土壤中存活2至3年,受連作時間的影響,會導致玉米嚴重發(fā)病。二是秸稈帶菌,采用秸稈還田技術時,帶菌的秸稈留在田中會增加病原真菌的數量?;蛘邔Ь慕斩掞曃股?,利用糞便施肥時均會引起病原菌的增多。三是品種抗病性,不同玉米品種,其抗病性能各不相同,比如高度感病品種的發(fā)病率為90%,抗品種的發(fā)病率為30%以及高抗品種的發(fā)病率僅為5%。當前種植人員缺乏基本常識,常年種植感病玉米品種,以致頻發(fā)黑穗病。四是氣候條件,播種后土壤的溫度與濕度也會影響病菌的存活數量,在越冬真菌數量較多的情況下,低洼冷涼的地塊發(fā)病較為嚴重,而沙壤旱地發(fā)病較輕。
3玉米絲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3.1種植抗病玉米品種
在防治玉米絲黑穗病方面種植抗病品種屬于最為有效的根治方法,種植人員應合理搭配各種抗源品種,在種植主栽品種的同時輔助種植搭配品種,以防品牌單一導致新問題的產生。且還應根據品種的抗性結合當地的實際種植情況布局,盡快淘汰掉易感病的玉米品種,提升種植質量水平。
3.2適時更新玉米種植品種
當玉米品種需要較長的種植時間時,其自身的抗性也會嚴重降低。受雜交品種的影響與時間的推移,很多病原真菌會更加適應環(huán)境與宿主。長期種植某一個玉米品種除了會降低自身的抗性外,且還會導致真菌致病性發(fā)生改變,增強了易感性,降低了玉米的種植質量。
3.3輪作不同玉米品種
不同玉米品種之間的抗性各不相同,在同一地塊上連續(xù)種植同一品種的玉米會導致其產生抗病差異問題。對此,在小范圍的種植區(qū)域內,種植人員應避免種植同一玉米品種,增強玉米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比如避免在同一地區(qū)大面積種植同一抗性品種以及避免在同一地區(qū)長期種植遺傳背景相同的品種等。除此之外,種植人員除了種植當地主推的玉米品種,還應選擇合理的品種進行輪作搭配。
3.4減少初侵染源
玉米絲黑穗病發(fā)病的主要影響因素便是土壤中真菌的含量,尤其是易感病品種的抗病性能更低。當連作高感玉米品種時,土壤中的真菌每年會成倍的增長,當積累了一定程度時,便會導致玉米感病。為了減少真菌數量,種植人員應采用三年以上的輪作,最好輪作豆科作物與玉米,以減少真菌的積累量,有效調節(jié)土壤的肥力結構,在合理利用土壤肥料與水分的基礎上增強玉米的品質。同時,種植人員還應及時做好病株的清理工作,盡早拔除帶至田外進行深埋或焚燒,或者及時處理收獲后的病株,減少病原體。
3.5加強耕作管理工作
種植人員在種植玉米時應采用精細耕作方式,為幼苗出土創(chuàng)造更為有利的條件。同時,還應針對玉米種植土壤進行翻耙作業(yè),以及時將真菌埋入土壤底層,降低真菌的侵染幾率。但當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真菌時,及時預防效果并不明顯,且牲畜糞便會為田地帶來更多的真菌,對此,種植人員不能利用病桿飼喂牲畜,且在冬孢子成熟之前,做好病株的割除工作,促進幼苗的加快生長,增強病株的抵抗能力。除此之外,種植人員還應根據當地土質情況確保合理的種植深度,淺播可以預防黑穗病,因此種植人員一般采用淺播種植方式。河南一般在秋季種植玉米,低溫會延長幼苗的出苗時間,增大了病原真菌的侵染幾率,因此種植人員應根據當地條件,合理選擇種植品種,掌握播種時期。
3.6藥劑防治
為了避免種傳與土傳疾病,種植人員應采用種子包衣技術進行防治,一般在苗期進行,有效降低黑穗病的發(fā)病幾率,有效保證出苗率,促進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長。玉米絲黑穗病存在較長的侵染時間,且土壤屬于真菌的主要來源處,藥劑防治的效果并不穩(wěn)定。但三唑類殺菌劑具備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大面積的防治真菌,但其在低溫多雨氣候下會產生不良反應,種植人員應充分注意。為了降低三唑類藥劑的使用量,種植人員還可以將其與其他殺菌劑進行聯合使用,制成包衣劑作為種子的處理藥物,在增產的基礎上兼治黑穗病,有效提升玉米的種植質量與產量水平,為種植人員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玉米絲黑穗病屬于主要的病蟲害問題,且普遍發(fā)生于玉米種植過程中,病株率可以達到30%以上,嚴重影響了玉米的正常生長。對此,種植人員應采取更多的玉米防治技術,選擇理想安全的藥劑,降低農藥的殘留量,切實提高玉米的種植水平與質量。
(作者單位:471900 偃師市植保植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