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道
[摘 要]閱讀能力是語文學習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理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有價值處多流連、在問題處巧點撥、在疑惑處妙引導,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關(guān)鍵詞]語文學習力;發(fā)現(xiàn)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01-0023-02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兒童更是如此,因為兒童天生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天性中具有成為“發(fā)現(xiàn)者”的愿望。閱讀能力的內(nèi)涵廣泛,其核心是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梢哉f,讀出“發(fā)現(xiàn)”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潛入文本,潛心會文,讓學生讀出發(fā)現(xiàn)、讀出問題、讀出文本的育人價值,這樣才能發(fā)揮文本的最大價值,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一、在有價值處多流連,培養(yǎng)表達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有一些有價值的內(nèi)容因為各種原因,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學深學透,就匆匆而過。浮光掠影、淺嘗輒止,不僅是對教學資源的浪費,而且讓課堂大煞風景,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學《東方之珠》時,教師讓學生當小導游,給大家介紹其中的一個景點。學生非?;钴S,爭先恐后地上臺展示??墒?,未等兩個景點介紹完,教師就匆忙叫停,組織學生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為完成預設(shè)的教學任務,強行叫停學生的思維活動,就如往學生的心頭潑一瓢冷水一般,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消失殆盡。教學《夾竹桃》一文時,教師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第2、4、5自然段,說說作者為什么愛上夾竹桃”。在展示時,學生思維活躍,教師也任由學生說。這個學生說一下讀第2段某句話的體會,那個學生說一下讀第4段某句話的體會。這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走馬燈式地穿梭,學生疲于應付,收獲甚少。
只有在有價值的地方慢慢品味,駐足流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與語言文字進行親密接觸,使他們收獲屬于自己的有用的知識和技能。教學《小馬過河》時,教師出示問題:“小馬聽了老牛的話是怎么做的?他錯在哪里?該怎么想、怎么做呢?請大家充分思考,并通過角色表演的方式展示出來。”下面是學生角色表演的展示。
小馬:(身背糧袋來到小河邊)請問牛伯伯,這河深不深???
老牛:不深,不深,剛過小腿。
松鼠:(快步上前)哎呀,不能過河,這河可深了,我的一個小伙伴就是掉在里面淹死的。
小馬:(左右為難地)奇怪啊,牛伯伯說河水不深,松鼠又說水很深,這是怎么回事呢?(仔細打量老牛和松鼠,再看看小河)哦,對了。你看牛伯伯個兒這么高,當然要說水淺了;而松鼠個子那么矮,他當然要說水深了。而我呢,(看自己)沒有牛伯伯高,但比松鼠高多了。我來試試吧。
松鼠:(驚叫)小馬,別過去,會淹死的!
小馬:松鼠弟弟,謝謝你,我還是自己試試吧。啊,過來了,我過來了!原來,這河不像牛伯伯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得那么深??磥?,做事得自己多動腦筋。
最后,教師總結(jié)說:“大家表演得很好。那小馬回到家里,會怎樣把事情告訴它媽媽呢?”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表演。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充分挖掘并發(fā)現(xiàn)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創(chuàng)造因素,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合理演繹,使學生有效地把課文語言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
二、發(fā)現(xiàn)問題巧點撥,提升表達能力
閱讀教學就是要在學生表達不夠正確、規(guī)范的時候,為學生提供幫助,讓他們的表達臻于完美。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最佳路徑》一文,教師要求學生概括第四段的內(nèi)容。有的學生概括為:“一位老太太采取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方法賣蘋果,使格羅培斯受到了啟發(fā)?!睉撜f,對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概括已經(jīng)很不錯了。學生是按照課文內(nèi)容的順序概括的。教師提示道:“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是格羅培斯。哪位同學能在剛才這位同學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濃縮為一句話表達出來?”一個學生說:“格羅培斯受到了一位老太太賣蘋果的方法的啟發(fā)?!苯處熯M一步提高要求:“你的意思是對的,可是句子顯得羅唆。誰還能說得更簡潔一些?”又一個學生說:“格羅培斯從老太太賣蘋果的方法中受到啟發(fā)?!逼鋵?,錘煉語言表達的過程也是錘煉思維的過程。
好的文章蘊含著文章怎樣寫的道理。在關(guān)于“文章怎樣寫”的地方多留意,往往更能突出課文的育人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細讀《夾竹桃》的第5段,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寫的并不是眼前的實景,而是幻想的景象。寫“幻想”可以使文章內(nèi)容情感得到升華?!澳窃鯓訉懟孟肽??當時季老已經(jīng)51歲了,為何他還有如此充滿童真的幻想呢?”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討。通過討論,學生逐漸明白,要寫好幻想就要善于觀察自由的內(nèi)心世界。然后,教師大屏幕展示夾竹桃的圖片,讓學生續(xù)寫幻想。當學生寫好以后,師生合作,教師配樂朗讀文中季老幻想的句子,學生接讀自己寫的句子。這樣,通過開展多種活動,讓學生進入角色,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這樣,學生續(xù)寫的內(nèi)容精彩紛呈。
不同的年級段,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也不一樣。如,教學《槐鄉(xiāng)五月》中的比喻和《孔子游春》中的比喻就不能在同一層面上?!痘编l(xiāng)五月》中有這樣一句:“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睂θ昙壍暮⒆觼碚f,仿寫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聰明的教師往往出示風鈴、水晶吊墜等圖片,引導學生聯(lián)想,仿寫句子。而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果還單純地仿寫一個比喻句則過于簡單。如,《孔子游春》第2段的比喻句:“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廣袤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茂盛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發(fā),溫暖的太陽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輕風是她甜蜜的絮語……”這段文字把大自然比作母親,比做母親身上的外形美和內(nèi)在美。因此,教學時,引導學生仿寫要有適當?shù)碾y度。教師這樣啟發(fā)學生進行仿寫:“大自然里還有什么?你能把它比作母親的哪些呢?假如我把校園比作母親,你能仿照課文第2段寫一段話嗎?”這樣的仿寫,比三年級的仿寫要求更高了,達到了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標。
三、文本解讀個性化,培養(yǎng)理解能力
文本的價值取向是文本個性化解讀的根據(jù)。怎樣理解和把握文本,關(guān)系到學生在閱讀中能夠獲得怎樣的精神食糧,關(guān)系到教學過程的有序和優(yōu)化。只有吃透教材,才能使學生在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等方面獲得營養(yǎng)。因此,適當?shù)膯栴}引導,是個性化解讀所要選擇的方式。教學《丑小鴨》一文時,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丑小鴨本來就是一只小天鵝。如果它不離開家,就不可能受到嘲笑甚至欺侮。如果丑小鴨本來就不是天鵝,到了第二年,也不會變成天鵝,它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嗎?”這是從生物學的角度提出問題。這樣的問題對本課的學習沒有什么積極意義。聯(lián)系創(chuàng)作的背景,作者要表達的是追求自由、敢于斗爭的精神。因此,教學時教師應該把問題定位于感受丑小鴨那種追求自由、面對困難不屈服的精神上。
另一位教師設(shè)計的問題是:“如果丑小鴨心甘情愿地生活在鴨窩里,面對嘲笑和打擊也不反抗,那么第二年它會變成漂亮的天鵝嗎?想象一下那時的丑小鴨會是什么樣子的?”這樣的問題植根于文本內(nèi)容和價值取向,因此學生的思維打開了。有的學生說:“它長長的脖子縮起來,頭耷拉著,無精打采?!庇械恼f:“它本來雪白的羽毛變得篷亂而臟兮兮的?!庇械恼f:“它的翅膀低垂著,根本就飛不起來?!庇械恼f:“它的腿軟弱無力,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庇械恼f:“它的眼睛瞇縫著,沒有一絲亮光?!贝藭r,教師水到渠成地總結(jié):“失去了尊嚴,失去自信,沒有一顆成為天鵝的心,丑小鴨即使長大了也不會變成真正的白天鵝,更不能獲得幸福的生活?!?/p>
四、發(fā)現(xiàn)疑惑多引導,提升理解能力
課文獨特的育人價值往往是在學生心存疑惑的地方。解決這些問題,目的就是讓課文的育人價值得到彰顯。教學《孫中山破陋習》一文時,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zhì)疑。有的學生問:“我想知道纏足是怎么一回事?”有的學生問:“為什么說纏足是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陋習?”有的學生問:“為什么說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有的學生問:“媽媽為什么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房門?”會提問題,就是會學習。在學生的問題中,“為什么說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靈?”可以作為走進文本的抓手。教師據(jù)此展開課堂教學的過程。首先,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寫姐姐纏足前、纏足時、纏足后的句子,讓學生談體會;接著,出示纏足的足骨完全變形的圖片,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感受談體會;最后,再讓學生體會“深深”二字去掉好不好,思考這件事還刺痛了誰的心。這樣的教學,使學生不再停留在對文本的感性認識上,而上升到浸潤著生命體驗的內(nèi)涵理解的層面。
學生心存疑惑的地方往往就是課文獨特價值的所在。教學《夾竹桃》第4段時,有的學生提出:“前面談到夾竹桃‘樸實無華與這里的‘無不奉陪不是互相矛盾嗎?”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學生已經(jīng)走進了文本,讀出了自己的理解。這時,明智的做法是故意裝作回答不出來,把問題回拋給全班學生,讓他們進行探討。經(jīng)過討論,學生漸漸明白:“無不奉陪”并不是說夾竹桃“張揚”“炫耀”“主動地要和別人比”,而是表現(xiàn)它不畏一切強大外力的“韌性”,這種“韌性”和“樸實無華”一樣都表現(xiàn)了夾竹桃的內(nèi)在美。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根本任務。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它們的規(guī)律,就要基于文本的價值取向,讓學生讀出發(fā)現(xiàn)、讀出問題、讀出自己的理解。只有這樣,閱讀教學才能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