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桂 李寧 云虹 陳功
(1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北京 100871;2北京大學醫(yī)院)
糖尿病(DM)源于胰島素分泌或功能障礙導致的代謝紊亂,是一種表現(xiàn)為高血糖癥狀的慢性疾病〔1〕。DM已經成為一項世界性的公共衛(wèi)生難題,據(jù)估計,全球范圍內DM患病率2025年將升至5.4%,達3億人〔2〕,部分發(fā)達國家的DM患病率將突破20%〔3〕,87%的新增DM患者將來自發(fā)展中國家〔2〕。隨著日常飲食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的DM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4〕。2014年,我國DM患者人數(shù)已達9 630萬人,占全球25%〔5〕,其中,老年人DM患病率達16.6%〔6〕,遠高于一般人群。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7〕,老年DM及其防治更應引起重視。老年高校教職工作為老年人群中的教育程度較高的群體,退休前職業(yè)特征具有特殊性,對老年教職工DM方面的探索有助于豐富老年慢性病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討高校老年教職工人群的DM患病狀況及影響因素。
1.1調查資料 選擇2015年6月北京大學老年教職工3 811人,年齡平均為(71.29±8.16)歲。
1.2研究內容 采用數(shù)據(jù)庫中的人口學資料、健康行為和主要健康指標,主要選取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吸煙、飲酒、喜好偏咸飲食、經常運動、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舒張壓(DBP)、收縮壓(SBP)、空腹血糖(FPG)、DM家族史等數(shù)據(jù)。
1.3體格檢查 受檢者脫鞋,由經培訓的調查員測量身高和體重;經15 min坐位休息后,采取汞柱式血壓計,右上臂測血壓3次,每次測量相隔時間均為5 min以上,取平均值。
1.4實驗室檢查 受檢者均為晨起后空腹狀態(tài)抽血測定,采用氧化酶法測定FPG,采用酶法試劑盒測定TC、TG。
1.5診斷標準 ①采用中國人體重指數(shù)(BMI)標準〔8〕:<18.5 kg/m2為過瘦,18.5~23.9 kg/m2為正常,24.0~27.9 kg/m2為超重,≥28 kg/m2為肥胖;②血壓的評定標準參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收縮壓≥140 mmHg或舒張壓≥90 mmHg診斷為高血壓;③血糖測定標準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DM診斷標準〔9〕:FPG≥7.0 mmol/L或餐后2 h FPG≥11.1 mmol/L診斷為DM;④血脂測定標準〔10〕:TC>5.72 mmol/L或TG>1.7 mmol/L診斷為高脂血癥;⑤其他標準:過去1年每天吸煙平均大于1只為吸煙;過去1年內每周平均飲酒次數(shù)大于1次為飲酒;每周鍛煉4次及以上視為經常運動。
1.6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TATA14.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1按DM分組的體檢指標 老年教職工DM檢出735例(19.4%),DM組BMI、SBP、DBP、TG、TC水平均顯著高于非DM組(P<0.05)。見表1。
2.2影響老年教職工患DM的單因素分析 DM患病率在不同性別、DM家族史、喜好偏咸飲食、吸煙、BMI、SBP、DBP、TG的老年教職工中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
2.3老年教職工患DM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患DM為因變量,選取性別、年齡、DM家族史、吸煙、飲酒、喜好偏咸飲食、經常運動、BMI、SBP、DBP、TG、TC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年齡、DM家族史、喜好偏咸飲食、BMI、SBP和TG是影響老年教職工患DM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1 北京大學老年教職工按DM分組的體檢指標
表2 北京大學老年教職工DM患病率的單因素分析〔n(%)〕
表3 北京大學老年教職工患DM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1老年教職工的DM患病率狀況分析 本研究顯示,老年教職工的DM患病率與2010年全國DM及代謝疾病大型調查的結果(20.4%)〔4〕相近,但略高于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者(17.4%)〔5〕,與部分發(fā)達國家的老年人群相比也較高,如美國(15.3%)〔11〕、加拿大(10.3%)〔12〕,并且高于成年未退休教職工(10.1%)〔13〕??傊?,老年教職工DM患病率處于較高水平。由于老年期患DM更易導致死亡和功能障礙〔14〕,應引起特別重視。老年教職工DM患病率偏高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考慮。首先是老年期的健康水平下降。老年教職工屬于老年群體,在老化過程中,老年人更可能因為胰島素抵抗和胰島功能障礙罹患2型DM,老年期的肥胖、少肌癥及缺乏運動容易導致胰島素抵抗〔14〕。其次,成年期已經患有DM的人也容易將之帶入老年期,從而產生累積效應。第三,老年教職工的職業(yè)特征。老年教職工退休前從事教職工工作,教職工一般容易多坐少動,且工作期間工作競爭激烈、壓力較大,而精神壓力〔14〕、抑郁〔15〕、缺乏運動〔14〕等都被證明是DM的危險因素。因此,老年教職工的DM患病風險較一般人群更高,其防治工作更應得到關注。
3.2老年教職工DM患病率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教職工患DM的危險因素較多,與人口特征、飲食習慣和健康狀況等方面直接相關。在人口特征方面,男性、高齡的老年教職工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在性別上,由于男性更易沾染吸煙、酗酒等不良的健康行為,而吸煙〔16〕、酗酒〔17〕被證明易導致胰島素抵抗而誘發(fā)2型DM,其中吸煙者患DM患病風險增加50%〔16〕。在年齡上,隨著年齡增長和軀體老化,DM患病率易隨之升高〔4,14〕。在飲食習慣上,口味偏咸與老年教職工DM相關。口味偏咸可認為鹽攝入量較高,從而誘發(fā)DM。研究發(fā)現(xiàn)〔18〕,在1型DM人群中,高鹽飲食帶來的心血管疾病明顯升高死亡率,鹽的日攝入量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健康狀況上,DM家庭史、肥胖、高血壓和高血脂與DM顯著相關。DM家族史是DM的重要相關因素已經得到廣泛認同〔10,19〕,研究發(fā)現(xiàn)DM能夠在三代內進行遺傳,可由父母直接遺傳子代,并且不同類型的DM中遺傳概率不同〔20,21〕,其背后可能與ALDH2等基因片段的遺傳機制有關〔22〕;本研究與以上結果相符。而這種DM與多種慢性病共發(fā)的狀況并不少見。例如,肥胖一般被視為DM最大風險因素〔23〕,高血壓和DM共患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24〕。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高TC與老年教職工DM患病率呈顯著正相關,這與多數(shù)研究分析結果相異〔4,10,25〕??赡芘c老年教職工進行定期體檢后的控制措施有關,如較主動控制高脂飲食等,但還須進一步的證實。
基于以上結論,在高校老年教職工的DM防治過程中,特別注意對特定人群的防治,如男性和高齡老年人的DM知識教育工作;對有DM家族史的老年教職工須特別觀察。對于全體老年教職工,應倡導清淡飲食,減少食鹽攝入,日常生活中應積極鍛煉,控制肥胖問題;另外,應堅持進行定期體檢,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如發(fā)現(xiàn)高血壓和高脂血癥等情況,應引起特別注意,及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