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彥 應弋陽
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65歲老年人多發(fā),是目前主要損害老年人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的創(chuàng)傷性疾病之一[1]。流行病學調查顯示[2],我國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發(fā)生率呈現(xiàn)出明顯上升趨勢。內固定術是目前國內外骨科醫(yī)師公認治療原則[3],選擇更為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對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改善預后具有十重要的意義。本文比較股骨近端鎖定加壓鋼板(PF-LCP)、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PFNA)[4]、動力髖螺釘(DHS)治療臨床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本院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93例,所有患者均為粉碎性、閉合性骨折。其中男41例,女52例;年齡61~85歲,平均年齡(64.37±5.28)歲。左側49例、右側44例。受傷原因:跌倒摔傷27例,車禍16例,合并骨質疏松29例,合并內科疾病21例。Evans分型Ⅲ型34例、Ⅳ型36例、Ⅴ型15例、反粗隆骨折8例。納入標準:(1)均為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者;(2)年齡<86歲,性別不限;(3)臨床資料及隨訪資料完整;(4)符合手術相關指征;(5)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本項目,并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伴有其他類型骨折;(2)伴有髖部手術史;(3)伴有肝臟、腎臟、心臟、肺臟及腫瘤等嚴重疾??;(4)伴有其他復合傷;(5)嚴重骨質疏松。根據(jù)所用內固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PF-LCP治療組、PFNA治療組、DHS治療組。PF-LCP治療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齡63~85歲,平均年齡(64.29±5.47)歲。PFNA治療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65.06±6.12)歲。DHS治療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齡64~85歲,平均年齡(64.15±5.36)歲。三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術前處理:患者入院后進行常規(guī)檢查,對患者傷側行脛骨結節(jié)骨牽引,控制合并疾病,預防性給予抗生素治療,三組患者均在傷后1~7d內進行手術;(2)手術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傷后5d內實施手術治療。PF-LCP治療組:患者取仰臥位,行全身麻醉或連續(xù)硬脊膜外麻醉后,于患肢股骨大粗隆頂端上方做直切口,遠端延伸約12cm,剝離肌層后骨折復位,將合適的PF-LCR置于近端外側,螺釘固定。PFNA治療組:患者取仰臥位,行全身麻醉或連續(xù)硬脊膜外麻醉后,旋轉患肢并進行手法復位,經(jīng)C型臂X線機熒屏監(jiān)視復位滿意后,于患肢股骨大粗隆頂端上方向近端做直切口,暴露股骨大粗隆頂點,開槽置入導針于髓腔內,擴髓置入主釘及近端防旋拉力釘,遠端鎖釘固定(見圖1)。DHS治療組:麻醉后,從大轉子向下做12cm縱行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后復位,在C臂X線機熒屏監(jiān)視下確定引導針位置,擰入動力髖主釘后安置鋼板,隨后依次擰入遠端螺釘(見圖2)。(3)術后處理:術后采用止痛、抗凝、抗感染等常規(guī)藥物及助鈣吸收藥物治療,術后2d拔除引流管,并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肌肉收縮鍛煉;1周后可端坐活動,主動進行患側髖屈伸、膝關節(jié)屈伸鍛煉;1個月后可扶拐或借助步行器離床下地活動,逐漸進行負重練習;根據(jù)患者術后隨訪X線片及骨質疏松情況決定完全負重行走時間。
圖1 PFNA固定前后X線片
圖2 DHS固定前后X線片
1.3 觀察指標及臨床療效判定 觀察三組患者手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時間等;術后隨訪24個月,采用Harris評分[5]進行術后6、12、24個月近期、遠期臨床療效評估,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則療效越好,優(yōu):90~100分,良:80~89分,合格:70~79,差:<70分;記錄并比較三組骨折畸形愈合、泌尿系統(tǒng)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髖內翻、內固定物斷裂等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見表1、2。
表1 三組術中指標比較(±s)
表1 三組術中指標比較(±s)
注:與PF-LCP治療組比較,*P<0.05;與DHS治療組比較,#P<0.05
組別 n 手術切口長度(cm)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PF-LCP治療組 31 10.07±2.25 334.27±71.69 92.58±10.14 DHS治療組 32 10.62±3.12 356.34±76.45 90.45±9.69 PFNA治療組 30 5.09±0.52*# 173.45±50.47*# 63.28±5.37*#F值 55.280 66.978 107.062 P值 0.000 0.000 0.000
表2 三組術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s)
表2 三組術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s)
注:與PF-LCP治療組比較,*P<0.05;與DHS治療組比較,#P<0.05
組別 n 術后引流量(ml) 骨折愈合時間(周)PF-LCP治療組 31 85.43±8.45 15.39±1.20 DHS治療組 32 103.65±12.50* 18.25±3.56*PFNA治療組 30 76.37±6.21*# 12.30±2.42*#F值 66.876 40.712 P值 0.000 0.000
2.2 三組Harris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三組Harris評分比較(±s)
表3 三組Harris評分比較(±s)
注:與PF-LCP治療組比較,*P<0.05;與DHS治療組比較,#P<0.05
組別 n Harris評分術后6個月 術后12個月 術后24個月PF-LCP治療組 31 76.28±6.59 81.67±6.89 82.36±6.74 DHS治療組 32 77.45±7.26 83.40±7.35 84.17±5.59 PFNA治療組 30 82.73±8.21*# 92.23±6.48*# 95.36±6.45*#F值 -- 6.609 20.348 38.380 P值 -- 0.002 0.000 0.000
2.3 三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三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s)
表4 三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s)
總發(fā)生率(%)PF-LCP治療組 31 0 1 1 0 0 6.45 DHS治療組 32 1 1 1 1 2 18.75 PFNA治療組 30 0 1 1 1 0 10.00組別 n 骨折畸形愈合泌尿系統(tǒng)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髖內翻內固定物斷裂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骨質疏松發(fā)病人數(shù)增多,我國居民股骨粗隆間骨折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逐年增長趨勢[6]。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常合并較多內科疾病,采用非手術保守治療常導致病情加重,致殘率及致死率較高。國內外學者大多主張置入內固定裝置進行手術治療[7],尤其針對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術可牢固固定骨折端,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復活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存率。但目前有關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術選擇仍存在一定爭議。
PF-LCP作為一種髓外固定系統(tǒng),其操作方便,板體不與患肢骨面接觸,對骨膜血液循環(huán)具有一定保護作用,且減少板體對骨界面的應力作用[8]。PF-LCP系統(tǒng)板面與螺釘間鎖扣使其形成一個牢固體,對于骨折具有十分有效的支撐作用,有助于降低牢固性不足所致內固定失敗風險。但其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9],且固定位置位于股骨外側,因此存在類似張力帶作用。蘇高建等[10]研究顯示,應用PF-LCR治療高齡Evans分型Ⅲ~Ⅴ型患者,術后髖關節(jié)內翻及內固定斷裂等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且不利于臨床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DHS是目前治療臨床股骨粗隆間骨折公認的標準內固定裝置[11],其手術操作簡單,通過滑動螺釘加壓骨折斷端,實現(xiàn)骨折端固定,具有張力帶及動力加壓雙重效果,符合生物力學要求。但其防旋能力較差,且偏心固定,故對嚴重粉碎性骨折、骨折累及大粗隆等不穩(wěn)定型骨折,常不做首選治療方案。
本資料顯示,采用PFNA內固定術治療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取得良好臨床效果。PFNA作為一種新興內固定技術[12],其微創(chuàng)治療原則有效減小手術切口,避免傳統(tǒng)手術剝離骨折斷端軟組織及骨膜操作,該系統(tǒng)髓內固定且靠近機體負重線,主釘與螺旋刀片符合動力學杠桿原理,力距短,其抗拉、抗壓以及抗旋轉能力較傳統(tǒng)髓外固定系統(tǒng)明顯增強,對于防止固定物斷裂,降低愈合畸形及髖內翻等不良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具有明顯預防作用。本資料結果顯示,與PF-LCP治療組、DHS治療組比較,PFNA治療組手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明顯較少,提示PFNA治療組采用PFNA髓內固定進行功能復位,無需暴露骨折端,手術切口小,術中出血量小,符合上述PFNA內固定特點。與DHS治療組比較,PF-LCP治療組、PFNA治療組術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時間明顯較少,且PFNA治療組術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時間明顯少于PF-LCP治療組,提示PF-LCP、PFNA相對于DHS更有利于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骨折愈合,且PFNA固定術效果更優(yōu),與程建[13]、李曉峰[14]研究結果相一致。Mohan NS等[15]研究結果顯示,PFNA因其具有較高的單螺桿旋轉穩(wěn)定性,治療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并發(fā)癥較少,更有利于患者患肢功能恢復。本資料結果顯示,術后隨訪6、12、24個月,患者Harris評分基本≥70分,提示PF-LCP、PFNA、DHS治療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均有效,且PFNA治療組Harris評分均明顯高于PF-LCP治療組、DHS治療組,PF-LCP治療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45%,低于PFNA治療組及DHS治療組,提示PFNA治療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更有利于患者患肢功能恢復,且術后并發(fā)癥較少,推薦為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首選內固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