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興山 編輯/王莉
在嚴厲打擊地下錢莊的同時,還應著眼于完善監(jiān)管措施,滿足社會對跨境支付和匯兌的合理需求。
地下錢莊的存在,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損壞了市場公平,對我國的經濟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構成了威脅。對地下錢莊進行打擊取締,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但地下錢莊作為反映我國經濟發(fā)展需求的一個側面寫照,在對其嚴厲打擊的同時,也應對相關需求堅持疏堵并舉的原則,著眼于完善監(jiān)管措施,提高涉外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優(yōu)化涉外營商環(huán)境,滿足社會對跨境支付和匯兌的合理需求,以從根源上擠壓非法外匯交易的生存空間,斬斷地下錢莊的交易鏈條。
一是境外投資突破現有外匯政策限制。一方面,隨著中國涉外經濟的發(fā)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個人對外匯資金的保值增值需求日益迫切。而目前境內個人境外投資渠道較少,通過B股或QDII投資難以滿足投資多樣化的需求。調查顯示,浙江地區(qū)向地下錢莊買匯用于購置境外房產、股票、理財產品的,占到全部非法買匯交易的十分之一強。另一方面,一些為做大投資規(guī)模的外商投資企業(yè),由于受投資國政策的限制,投資計劃與實際運營資金需求缺口巨大,為達到虛增資本的目的,也將地下錢莊作為其融資的一個可選渠道。還有一些從事進出口或者旅游采購的小微企業(yè)或個體工商戶,貪圖便利,在資金有缺口時,通過地下錢莊實現境內外資金的擺布。
二是誤信地下錢莊的宣傳,冒險而為。目前,銀行外匯業(yè)務的真實性審核要求較高,而地下錢莊的經營者則聲稱非法買賣外匯手續(xù)簡單、費用低廉、到賬快捷。但調查顯示,近6成地下錢莊交易被偽裝成貿易貨款、國外求學費用等實現跨境收付,與銀行正規(guī)結算并無明顯的效率差異。而地下錢莊的經營者并不會將偽裝交易帶來的法律、失信風險告知交易對象,使部分交易主體聽信了這種片面的虛假宣傳,盲目跟風交易,待受到外匯局懲處后,又追悔莫及。當然,也有少數交易主體除獲得便利的需求外,還存在偷逃關稅、個稅等規(guī)避監(jiān)管的意圖。
三是異常資金渾水摸魚。我國外匯管理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對外匯資金流入和流出的均衡管理,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服務經濟發(fā)展。所謂均衡管理的核心,是平抑跨境資金的大進大出,而這與資本的逐利性是矛盾的。因此,在現有外匯管理框架下,國際游資或投機性短期資本要進入中國,只能假借經常項目、資本項目或通過地下錢莊等渠道。此外,還有一些境內非法所得,比如販毒、走私、涉賭、貪腐,以及逃騙稅的非法獲利,需要通過地下錢莊進行洗錢或轉移資金。
地下錢莊作為一種以盈利為目的,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秘密從事非法買賣外匯、洗錢和跨國(境)資金轉移等非法金融業(yè)務的機構或組織,對其的治理首先就是強監(jiān)管、嚴打擊、堅決取締。但同時,也要對一些真實的未能得到滿足的外匯收付和匯兌需求予以重視,在注重真實背景的基礎上,疏堵并舉,從簡政放權、深化改革、優(yōu)化涉匯營商壞境等源頭上解決問題。
強化跨部門聯合監(jiān)管
近年來,外匯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防范跨境異常資金流動風險的指示精神,聚焦凈化外匯市場環(huán)境、護航高質量發(fā)展,著力提升數據化實戰(zhàn)支撐能力,始終保持著對地下錢莊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打擊態(tài)勢。在此基礎上,外匯局還積極研究和探討聯合監(jiān)管模式,加強與公安、人民銀行、海關、稅務、工商等部門的溝通協作,開展大額現金交易關聯性分析與線索挖掘,建立關注人員名單數據庫,加強監(jiān)管信息的溝通與交換,積極構建跨部門聯合監(jiān)管打擊地下錢莊的長效工作機制。
第一,保持與公安機關的緊密合作,在案前、案中、案后三個階段積極介入地下錢莊的案件偵辦。案前階段,與人民銀行反洗錢部門、公安機關等部門加強信息溝通和大數據聯合分析,充分發(fā)揮各部門監(jiān)測偵查的優(yōu)勢,通過聯合深入分析,著力擴大案件線索源;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收集有效證據,對賬戶及資金流向、交易對手情況進行重點調查,提高打擊的精準度。案中階段,配合公安部門對可疑線索進行前期偵查,協助公安部門梳理資金流向,通過還原非法買賣外匯的整個資金鏈條,掌握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的營利模式、分贓方式和價差;同時,幫助公安部門熟悉、提高對外匯法規(guī)政策理解。案后階段,精心策劃,介入公安調查,會商公安部門,列出調查內容和口供模板,在積極主動協助公安部門辦案的同時,充分、合理地借助公安部門的優(yōu)勢,無縫對接交易對手的查處工作,做好案件移交以及風險防范的溝通交流。在固定違法事實的基礎上,總結案件特征,通過“反向求證”,擴展更多案源。
第二,加強與檢察院、法院的溝通協作。與檢察院和法院建立協商制度,解決疑難定性,并爭取其在外匯行政案件遇到訴訟時加以指導。如為解決“境內銀行卡境外ATM套現、借助非法移機的境內POS機刷卡實施非法外匯買賣”等案件所衍生的管轄權、違規(guī)定性、證據固定、部門協調等問題,外匯局與最高法、最高檢和公安部有關人員召開現場研討會,對案件管轄權、違規(guī)定性、證據固定等多個問題進行討論并達成共識。形成的會議紀要成為辦理該類案件的參考,為近年來出現的類似新型地下錢莊案件的辦理提供了借鑒,有效防范了法律風險。同時,利用業(yè)務所長,積極向檢察院、法院宣講國家外匯管理政策,推動公安將案件順利向檢察院移送,提升打擊地下錢莊的威懾力。
第三,探索與海關稅務合作模式。境外熱錢、各類灰色資金或違法犯罪資金是地下錢莊的主要業(yè)務來源。一個地下錢莊經手的交易,必然能牽連出逃稅、走私、販毒等多種上游犯罪。因此,以走私犯罪、騙稅案件中的資金交易環(huán)節(jié)為抓手,關注交易背后的外匯來源與使用,通過與海關緝私部門商討簽署合作備忘錄,與稅務部門互通數據信息,順藤摸瓜、深挖細查,延伸查找地下錢莊案件線索,既可實現對外匯違法案件的查處,又能挽回國家稅收損失,達到多部門合作共贏的效果。
第四,依托大數據分析嚴懲交易對手。面對地下錢莊海量交易數據與紛繁龐雜的資金交易網絡,“大數據”分析篩查成為查處交易對手的利刃。一是運用數據分析打開案件突破口。由于反洗錢或公安部門提供的案件線索通常比較模糊,因此在鎖定了基本交易地區(qū)或犯罪嫌疑人時,應用外匯交易數據進行篩查與錢莊有關聯交易的企業(yè)或個人,便成為突破點。二是圍繞跨境數據全面追查交易對手。要充分分析錢莊交易模式和特征,結合案件特征,對多種可能情況下的外匯資金回流進行篩查,以擴大交易對手的排查范圍,盡可能減少漏網之魚。三是運用數據庫分析軟件鎖定交易對手涉案賬戶。在對地下錢莊偵辦初期,從反洗錢、公安獲取的交易數據動輒上百萬條,單純的肉眼識別,不可能從中挖掘出可疑的線索或交易行為。鑒此,可借助V-LOOKUP函數等數據庫分析技術整合交易數據,對交易數據的賬戶名、賬號等缺失信息先進行勾稽印證與補充,再統一以收付款方信息、交易日期及金額來合并收付款數據,快速、高效地鎖定主要交易對手賬戶。
加強疏導,綜合整治外匯市場環(huán)境
在對外匯違法犯罪行為保持高壓打擊態(tài)勢的同時,還應著力疏導合理的資金收付和匯兌需求,綜合整治外匯市場環(huán)境。為此,外匯局應不斷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深入推進外匯管理“放管服”,通過一系列貿易投資便利化政策和試點,支持實體經濟發(fā)展,滿足社會合理用匯需求,營造良好的營商環(huán)境,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第一,著力深化外匯管理改革創(chuàng)新,進一步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一是加快推進外匯管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實現部分外匯管理行政許可業(yè)務的網上辦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二是開展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進一步簡化審慎合規(guī)的銀行為信用優(yōu)良企業(yè)辦理貿易收支的程序,使資金收付和結售匯更加便利。三是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完善跨境投融資外匯管理,優(yōu)化境外投資機制和投資品種;要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并重,推進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試點工作,簡化流程,便利企業(yè)投資交易,深化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提高外匯資金的運用效率。
第二,優(yōu)化外匯市場營商環(huán)境。一是加大金融機構對涉外企業(yè)的資金支持。對自身經營好、主業(yè)突出、恪守信用但因受到外部環(huán)境影響(如市場環(huán)境變化、去杠桿)而出現一定困難的涉外企業(yè),加大融資支持力度;對于量多面廣的涉外小微企業(yè),要解決好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二是鼓勵金融機構產品創(chuàng)新,以滿足客戶的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三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渠道,滿足社會的合理需求;著力優(yōu)化涉外金融服務,加快外匯市場發(fā)展,引入充分的市場競爭;鼓勵個人本外幣兌換特殊業(yè)務經營機構的發(fā)展,為個人匯兌提供更優(yōu)質的金融服務渠道。四是不斷加大外匯政策宣傳,營造誠實守信的氛圍。要向全社會宣傳地下錢莊等非法買賣外匯違法犯罪活動的危害性,引導社會公眾懂法守法,從源頭堵截非法外匯交易,以有效遏制地下錢莊等非法外匯交易活動。要加大外匯政策特別是個人外匯政策的宣傳,強化合規(guī)用匯意識,對個人資產轉移、境外股權激勵返回等與百姓民生密切相關的政策,要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合規(guī)用匯,維護外匯市場的健康、有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