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楊 猛
內容提要 本文認為,依托傳統(tǒng)媒體優(yōu)勢,利用好新媒體新技術,加快創(chuàng)新融合報道模式,提升重大主題報道傳播力、影響力和引導力的路子會走得更堅實,效果會更好。杭報集團近年來從體制機制、價值理念、操作路徑等方面著手,對重大主題報道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重大主題報道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持續(xù)深入地宣傳,如不在統(tǒng)籌、策劃上下大力氣,就缺乏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無法形成氣勢,從而影響傳播效果。因此,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及早統(tǒng)籌、策劃研究宣傳要點。
在組織領導上,杭報集團成立了由新聞主管部門領導、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以及業(yè)內專家組成的重大主題報道專家咨詢委員會,作為集團編委會的常設性咨詢機構,為集團重大主題報道提供咨詢建議,并不定期開展重大主題報道研討。這也是杭報集團一直以來秉持“開門辦報”理念的進一步延展,通過聽取不同層面的意見建議,總結經(jīng)驗,看到不足,更好地服務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貼近讀者用戶的敏感神經(jīng)。
以G20杭州峰會為例。杭報集團迅速成立G20峰會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峰會宣傳,并提出“一二三四”工程?!耙弧笔敲鞔_把G20峰會宣傳作為“一號工程”。嚴格按照上級黨委政府及宣傳主管部門的總體要求,牢牢把握正面宣傳基調,不折不扣落實“峰會成功靠安全,峰會精彩靠宣傳”精神,始終立足于統(tǒng)一思想,緊扣峰會主題,全力聚焦峰會,努力為峰會營造良好社會輿論環(huán)境?!岸笔亲龊谩皟蓚€動作”,即規(guī)定動作和自選動作。要求集團各媒體在全力做好規(guī)定動作,轉載好新華社等央媒稿件外,發(fā)揮各媒體自身定位和特色,策劃與G20主題相關的欄目活動。杭州日報首次推出英文版“Hangzhou Impression”(杭州印象),并作為浙江唯一一家獲準進入峰會的贈閱報紙;都市快報每周推出“G20周刊”,全面呈現(xiàn)杭州及浙江近年來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叭笔恰叭巳诤稀?。統(tǒng)籌、整合集團下屬報紙、P C端、手機端三端采編資源,實現(xiàn)三端通融、同步發(fā)聲。峰會召開期間,集團建立前后方指揮部,下設集采訪編輯、輿情監(jiān)測、后勤保障于一體的指揮小組、報道小組、保障小組共60余人,實現(xiàn)了重大主題報道的全集團內外聯(lián)通、上下聯(lián)動的“中央廚房”式運作模式?!八摹笔恰八膫€階段”??傮w上分初期、會前、會中、會后四個階段。初期,圍繞“杭州風采、國際元素、最美市民”主題,引導樹立人人有責觀念;會前,聚焦城市建設等籌備工作亮點,適時做好輿論引導服務;會中,圍繞會議主題,利用本地東道主媒體優(yōu)勢,做些錦上添花的峰會相關稿件,比如都市快報攝影記者利用其被授權進入機場的有利條件,在新媒體推出各國元首抵達的照片,形成爆款;會后,圍繞杭州如何利用后峰會資源優(yōu)勢,“站上新起點,譜寫新篇章”,為杭州邁向城市國際化營造氛圍。
杭報集團于2013年提出綜合采用專欄、專版、評論、理論文章同步推進的“四位一體”重大主題報道機制,全方位提升主題報道頻度、深度、廣度和厚度,營造強大宣傳聲勢?!八奈灰惑w”報道機制,強調的是多種報道形態(tài)的綜合運用,四者相輔相成:專欄中的消息和通訊,講究的是短、平、快,在重大主題報道中起到“基石”作用;專版、評論、理論,則在廣度、深度、厚度上下功夫,分別起到“擴音器”“牛鼻子”和“定音錘”的作用。
(一)發(fā)揮好專欄“基石”的作用。開設專欄已經(jīng)成為重大主題報道營造輿論強勢的一個最基本手段。目前,杭報集團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的專欄主要包括三種形態(tài):一是各媒體圍繞一項重大主題,分別開設專題欄目。杭州日報“推進最多跑一次 當好全省排頭兵”欄目,全程跟蹤全市推進“跑改”的生動實踐;都市快報“最多跑一次”專欄,突出報道服務性,及時解讀哪些審批事項和環(huán)節(jié)進行了簡化。二是同一媒體圍繞一項重大主題開設不同欄目。圍繞市委提出的“擁江發(fā)展”戰(zhàn)略,杭州日報開設“擁江發(fā)展一江春水穿城過”“著眼現(xiàn)代化杭州大格局 加快推進擁江發(fā)展戰(zhàn)略”等多個專欄,刊發(fā)稿件既有綜述,也有特寫;既有分析,也有解讀;既有樣本,也有總結。三是開設重大主題固定欄目,對多個重大主題進行解讀報道。杭州日報、都市快報在要聞版面中常設“政在解讀”“深度”“時政深度組”等欄目,及時解讀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的重大政策措施,實現(xiàn)重大主題報道的“軟著陸、接地氣”,為廣大讀者所喜聞樂 見。
(二)發(fā)揮好專版“擴音器”的作用。專版因為醒目、容量大,可以作為深入剖析典型的重要工具。但在以往重大主題報道中,由于媒體缺乏主動研究,記者編輯草率了事,新聞專版往往過度依賴于公文、總結報告,堆砌一些簡報體報道,難免讓讀者望文生厭。為此,集團提出要做精專版,注重挖掘新聞線索,避免“宏大敘事”、面面俱到。在“最多跑一次”等專版報道中,各媒體充分發(fā)掘在改革中涌現(xiàn)出來的“最美”人物,采用“小敘事”方式,通過普通人、平凡事,讓敘事方式返璞歸真,從而更好地讓典型感染人、鼓舞人、帶動人、影響人。
(三)抓好新聞評論這個“牛鼻子”。評論是重大主題報道深化思想內涵、提高思想高度的利器,抓住評論這個“牛鼻子”,新聞報道就有了靈魂。為此,集團積極構建層次分明、全方位覆蓋的系列化評論體系,擁有“吳山時評”“財經(jīng)評論”“商報眼”等特色評論欄目、版面30余個,形成了社評、時評、短評全面開花的格局。以杭州日報為例,在鞏固“吳山時評”等省新聞名專欄基礎上,推出重大主題評論“吳山平”,創(chuàng)設每周一期的“西湖評論”專版,在一版推出“印月潭”短評,其中“跑改”系列評論《將“最多跑一次”改革進行到底》《于無聲處的“最多跑一次”》等,堅持用百姓話說百姓事,系統(tǒng)論述了杭州推進“跑改”的深刻含義、實踐路徑和突破所在,為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 杭州日報記者報道剿滅劣V類水活動現(xiàn)場。
(四)發(fā)揮好理論文章“定音錘”的作用。理論文章是媒體旗幟鮮明地亮明態(tài)度的重要載體。好的理論文章,對重大決策、重大問題起到撥云見物、一錘定音的效果。但以往的理論文章,尤其是黨報的理論文章,由于涉及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戰(zhàn)略舉措,工作性又強,較難找到生動具體的與百姓關聯(lián)度高的新聞事實,往往說教成分重,受眾無法接受。為此,集團強調要緊扣當期的理論熱點,既要學會理直氣壯地“發(fā)聲”,又要講求深入淺出,形成理論探討的濃厚氛圍,從而發(fā)揮理論指導實踐的積極作用。遵循這一思路,杭州日報“學與思”理論版在“最多跑一次”報道中,精心策劃推出了10篇系列理論文章,在組織專家學者走基層采訪基礎上,仔細研究、縝密構思、精心寫作,及時總結宣傳杭州市打造移動辦事之城的好做法、好經(jīng)驗和實際成效。
在各項重大主題報道中,杭報集團充分使用H5、短視頻、AR、航拍等新技術手段,著力打造有聲勢、有特色、有影響的“報網(wǎng)端”融合報道作品。以杭州日報H5《杭報記者最“出格”的一次兩會報道》為代表的新媒體產(chǎn)品生產(chǎn)中,我們力求做到三個“突出”。
(一)突出用戶需求?!逗紙笥浾咦睢俺龈瘛钡囊淮蝺蓵蟮馈稨5產(chǎn)品,核心內容是《政府工作報告》,幾十頁的《政府工作報告》因字數(shù)多而且專業(yè),很少會有市民通篇讀完它。如何讓市民快速讀懂“兩會”,了解“兩會”內容,關注杭州城市國際化的進程,我們的做法是堅持“用戶思維”,運用文字、動圖、彈幕等多種形式,激發(fā)用戶對報道內容的興 趣。
(二)突出視覺體驗?!逗紙笥浾咦睢俺龈瘛钡囊淮蝺蓵蟮馈愤@款H5作品采用虛擬場景與真實人物相結合的模式,場景之間的切換極具互動性與趣味性。用戶在打開H5時,在手機上首先看到的是由一個大標題、一張拉通屏幕的照片、一段靜態(tài)報紙組成的畫面。隨著內容加載的完成,處于屏幕下方的“報告摘要”變成了網(wǎng)絡中最火爆的彈幕形式,而彈幕內容為杭州市年度工作亮點。
(三)突出內容交互。在彈幕跳出的同時,記者從處于視覺中心的照片中“跨”了出來,并且走到了屏幕的右下方。通過點擊右下方的記者,觸發(fā)他摔倒的動作。此時,場景一的平視角度跟隨著摔倒的記者變成俯視角度,引出第二場景:“明年重點工作安排”。當完成所有閱讀后,系統(tǒng)自動跳出一張可更換頭像的榮譽證書:“恭喜您成為第一位讀完政府工作報告的市民”。這一設置大大激發(fā)了用戶的榮譽感,促使他們完成閱讀、分享的行為。
杭報集團一直堅守“內容為王”理念,堅定不移地把做好做實新聞產(chǎn)品作為媒體的主要任務。2013年以來,集團大力推動“總編跑一線”活動,通過集團總編輯、副總編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領廣大采編人員深入基層,采寫出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有思想、有品質的新聞作品,持續(xù)推動“走轉改”活動走向深入、形成常態(tài)。
(一)上行下效、廣泛參與,走基層蔚然成風。集團專門出臺《改進報道文風實施意見》,對采編線領導干部每年“跑一線”的次數(shù)進行了規(guī)定:集團總編輯及下屬各媒體總編輯不少于1次;集團副總編輯及各媒體副總編輯不少于2次;各媒體編委(中心、部門主任)不少于3次,每年年底由集團編委會進行考核和通報,并與年終獎等掛鉤。2018年,共有200多名采編人員共同參與新春走基層、走讀美麗杭州等活動,通過領導干部帶頭深入一線、采寫報道,推動“走轉改”活動形成了規(guī)模、形成了聲勢、形成了氛圍。
(二)緊貼基層、扎根基層,從實踐中汲取營養(yǎng)?;鶎邮切侣剤蟮赖脑搭^活水,只有走出去、沉下去、融進去,新聞報道才會有現(xiàn)場的溫度。目前,杭報集團建立了基層聯(lián)系點500余個,推出報道1萬余篇。其中“改變·總編跑一線”專欄,由總編輯帶隊奔赴多地一線采訪,時間跨度四個月,刊發(fā)稿件20余篇,重點捕捉和挖掘峰會帶給杭州和浙江的改變。其中,既有與區(qū)縣負責人的工作交流,也有與各有關部門的深入溝通,更有與大量百姓面對面的真誠對話。多側面、特寫式的報道,使得“改變”背后的人與事,思與想,逐漸地豐富、立體起來。
(三)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策劃執(zhí)行更到位。2018年以來,集團“總編跑一線”活動分別與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黨的十九大、“剿滅劣V類水”、記者新春走基層等20余項重大主題報道充分結合,堅持賦予報道時代特色,注重百姓視角,用典型的事例、真切的場景、鮮活的語言,記錄基層新面貌新變化。在新聞策劃中,從報道對象篩選到采訪提綱確認再到采訪報道,都由總編輯全程參與,保證整組報道有綱有領,能夠“立”起來,真正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上接了“天線”、下接了“地氣”。
(四)錘煉意志、提升能力,隊伍建設成效更顯著。集團將“走轉改”當作新聞傳播的一種理念,形成一種工作常態(tài),堅持長流水、不斷線。無論是主題宣傳、典型報道,還是熱點引導、輿論監(jiān)督,都積極引導記者編輯深入一線“接地氣、抓活魚”,拜群眾為師,向實踐學習?!翱偩幣芤痪€”活動開展5年以來,采編人員的“群眾”意識更強了,新聞報道中的“基層”元素更多了,在推出的170余篇“總編跑一線”稿件中,獲得浙江省新聞一等獎5個,浙江省新聞二等獎6篇,并多次獲評全省重大主題報道獎優(yōu)秀作品和優(yōu)秀策劃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