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終身制、穩(wěn)定收入、寬松的評價制度著稱的日本教師人事管理制度是導致日本教師質量堪憂的原因之一。為此,日本逐步提出“指導不適切教師”的概念,建構了從法制建設到具體實施的人事管理制度體系,試圖改善公立學校教師質量。
從概念的界定來看,所謂“指導不適切”教師是指:“由于缺乏專業(yè)知識、技能,無法恰當進行學習指導的教師;由于缺乏教學方法,無法恰當進行學習指導的教師 ;由于缺乏理解學生心理的能力與熱情,無法進行班級管理和生活指導的教師?!睂τ谀切┍徽J為工作能力或態(tài)度有問題的教師,校長將進行面談勸其改善。如果面談無果,校長則會將名單呈報給教育委員會,進入“指導不適切”教師的認定程序。在此過程中,為了顯示認定過程的公平客觀,將由教育委員會依據(jù)本地區(qū)認定標準進行詳細評價,教師本人可以進行申訴和說明,由醫(yī)生、律師、家長和地方教委相關人員組成的專家委員會作為第三方提出認定意見。最后,教育委員會將綜合這幾方信息進行認定。
“指導不適切”教師的認定和培訓制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懲罰教師,而在于將競爭機制引入原來安穩(wěn)優(yōu)裕的教師工作環(huán)境中,從而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熱情。
(來源:《人民教育》
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