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赫文
摘要:歷經(jīng)改革開放、橋頭堡戰(zhàn)略和“一帶一路”三次大規(guī)模對外開放浪潮,伴隨愈發(fā)縱深國際交流的開展,外語學習已然成為無法回避的問題。由此催生出的外語培訓中心成為濃墨重彩的一筆。此類培訓中心的商業(yè)發(fā)展模式一直為學界津津樂道,但對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卻尚無較多闡述。本文正是基于此,選擇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外語培訓中心為典型案例,分析目前我國邊疆外語教學機構的教學現(xiàn)狀、存在問題與應對策略。
關鍵詞:邊疆;培訓中心;法語;教學現(xiàn)狀與問題;解決策略
一、背景介紹與文獻綜述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隨著中國走向國際社會,我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迎來了“留學潮”。由于當時并未對外語科目給予過多關注,以至諸多大學生在選擇留學時外語水平并不如意。為了彌補這一“先天不足”,市場上逐漸發(fā)展起來一批以留學為目的的語言培訓機構,“新東方集團”即為此類中的代表。
2009年國家主席胡錦濤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加之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博會亦刺激外語培訓中心開始煥發(fā)“第二春”,越來越多的云南本地人走向世界,本土培訓機構的不斷壯大。昆明世紀青年外國語培訓中心即在這一浪潮中成為“云南省招生規(guī)模最大、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目齊全的專業(yè)語言培訓機構?!?/p>
近來“一帶一路”戰(zhàn)略使我國的邊疆省份再一次空前發(fā)展。隨著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各國元首的互訪,我國邊疆地區(qū)也獲得更多機會。由此,實踐交流中所需要的外語人才更加緊缺,一種新型的外語培訓中心正在入主我國的邊疆地區(qū):2017年6月與云南大學合辦的昆明法語聯(lián)盟正式開始授課,標志著我國邊疆地區(qū)的外語培訓邁上新臺階。
不同時期,依據(jù)不同政策導向,我國民間的外語教學具有各自特點,但是外語培訓機構成為補充我國外語教育的有力手段亦是不可否認的:當前我國教育體系中,大部分學生的外語依舊是英語。但隨著中國的走出去,不知道法、德、俄、日等小語種也將是一大缺憾。一線城市、準一線城市中的民間外語培訓機構起步較早、時間較長,經(jīng)驗自然也更充足。而我國邊疆地區(qū)的教學情況相對而言就存在更多可探討的問題。
目前學界對培訓中心的介紹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①外語教學培訓機構發(fā)展模式與商業(yè)運行(武端理等2012-2013);②機構內部師資培訓(江國濱1999);③高校對社會大眾開辦的語言培訓課程(范東生1994)。由此觀之,目前的探討依舊是有很大局限性的:首先,選擇的案例所在地主要為東中部地區(qū),而對西部地區(qū),抑或說邊疆地區(qū)的關注還是不足的;其次,這些文獻來源的時間也都較為久遠,而對于目前外語培訓中心如雨后春筍般萌發(fā)的態(tài)勢,研究顯然是略有滯后的;再次,研究者的關注點多在于培訓機構設置、商業(yè)運行等方面,而對教學這一主要環(huán)節(jié)依舊尚未有深刻探討;最后,涉獵的培訓中心的教學語種多為英語,對小語種的關注度不高。而本文正是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上開展調研與撰寫的,旨在能夠反映最新的態(tài)勢,提供解決問題的新策略。
二、當前外語培訓中心法語教學現(xiàn)狀與問題
目前昆明市擁有工商部門承認法人資格的培訓中心共計十余家,可分為四類:其一為直隸于法國或法國人開辦的培訓機構,如法語聯(lián)盟、昆明法語培訓中心;其二為全國連鎖機構,如新東方教育集團、歐那教育;其三為云南本地品牌,如昆明世紀青年外國語培訓中心;其四為大型培訓機構中培訓講師另立門戶的新機構,如普德外語培訓、昆明珮文教育。
(一)培訓中心教師情況簡介
在教師情況方面,與法國有深厚淵源的培訓機構可謂占據(jù)先機。以昆明法語聯(lián)盟為例,參與教學的所有教師“均至少為對外法語教學碩士畢業(yè),且至少有2年教學經(jīng)驗”,目前法盟共有5位中教、3位外教。與此相較,其他類型的培訓中心師資則顯不足:如新東方的教師多為本地高校法語系的碩士畢業(yè)生,很少配備外教;世紀青年的教師以兼職為主,全職為輔,教師的流動性較大。目前,該校的全職法語教師僅有1-2人,兼職教師數(shù)量不定。教師的不穩(wěn)定性會使得設計的教學方案無法得到具體的開展;同時流動性過強也會迫使學生頻繁更換接受模式,增加學習的不利因素。
(二)目前培訓中心教材使用情況
在教材選擇方面,近乎所有培訓機構的選擇均為法國編寫、中國引進的教材:《走遍法國》(reflets)、《你好,法語!》(le nouveau taxi)以及法盟獨家使用的《Alter Ego》。這些教材設定主要的教學方式為聽說法,以期待學生可以有較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這類教材也充分反映了當代法國的社會現(xiàn)狀,消除了赴法學習時的文化隔閡。但相較于國內高校法語系使用的教材,這些教材在使用過程中仍有不足: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需要依據(jù)“語法”這一語言要素,而這些教材對語法的闡述和講授卻并不足夠。課文多為對話,這在一定程度上亦無法很好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邏輯能力。
(三)培訓課程設置概述
在課程設置方面,各培訓中心的課程設置多涵蓋兩方面: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其中語言教學又可細分為普通進階類學習與移民留學(考試)類學習。
普通進階類學習包括“基礎法語”、“高級法語”等課程類型,值得注意的是,培訓中心采用的劃分等級的標準與高等院校中的標準不盡相同,總體滯后于高校中的教學目標??荚囶悓W習主要針對的是TEF/TCF、DELF/DALF等考試,個別也有針對專四專八進行的考前輔導。在這類輔導中,行業(yè)內最具聲望的是新東方的法語教育以及由新東方講師另行開辦的普德培訓中心。
文化教學課程主要有“法國藝術”、“法國留學”、“加拿大移民”等種類不一的課程。法語聯(lián)盟與世紀青年的文化活動開展最多、影響力最大。例如,昆明法盟會聯(lián)合中國其他地區(qū)的法盟開展法文歌曲、視頻短片的評獎活動;而世紀青年則有與西南林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共同主辦云南省法語大賽。
(四)選擇外語培訓學生的狀況描述與分析
1.學生規(guī)模:新東方、法語聯(lián)盟、世紀青年的開班頻率大致保持在每月一班,這些班級多為小班教學(少于十人)。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小班教學可以保障語言學習的質量;其二,法德俄日等小語種與英語不同,選擇某種語言多出于興趣,故整體上較為零散。
2.學生選擇法語的原因:法語是僅次于英語的第二大語種,大部分學生選擇法語是期待在完成國內的學習后,可以赴法國、加拿大進一步深造,享受其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還有一部分學生是為了日后工作做準備:學會法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找到更加稱心的職位;還有一小部分同學出于移民的需要,法語是其成功的必備條件。
3.學習水平:總體而言這些學生的學習水平依舊不夠盡如人意,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三種:其一,法語的綜合難度遠超英語,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學生的學習;其二,這種輔導機構對學生并無任何強制措施,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配合方能達成教學目標;其三,各位教師的水平及風格有著很大的不同,學生對于老師的信賴與喜愛程度也是其學習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學費情況
在學費規(guī)定方面,主要秉承以下原則:“根據(jù)不同人數(shù),價格有所不同。人數(shù)越多,價格越低?!蹦壳胺ㄕZ聯(lián)盟的標準主要為按課時計費:其中最低標準為7-12人的班級,每小時38元人民幣;新東方和世紀青年的收費按期結算,具體金額從1600元到2200元不等,學習等級較低的內容學費相對便宜,之后按照學習內容等級的提升,學費也會有所提升,幅度在200元人民幣左右。
三、外語培訓中心法語教學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教學監(jiān)督管理部門職能
作為職能特殊的法人,教育主管部門的引導作用對于整個機構運行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育管理部門應設定行業(yè)準入標準,為整個行業(yè)劃出底線;其次,相關部門也應定期檢查培訓中心的具體教學情況,創(chuàng)設優(yōu)勝劣汰機制,對不甚如意的部分及時叫停;再次,教育監(jiān)管部門可以在實際調研的基礎上與工商管理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學費價格指導方案”,保證培訓機構與學生的經(jīng)濟利益均有保障。同時,培訓機構也更應提高自身發(fā)展意識,建立健全“教師—機構—學生”的多向交流與合作機制,從而促使教師和學生在問題產(chǎn)生時能夠及時提出,并得到滿意的解決方案。
(二)教師的流動性與培訓開展
教師對于培訓機構而言無疑是重要一環(huán)。鑒于此,培訓機構應通過建立規(guī)范的勞資關系、提升教師的待遇以及完善獎勵機制從而穩(wěn)定教師團隊。培訓中心也應能夠為應聘成功的教師提供崗前培訓,并在完成培訓后頒發(fā)相應能力證書;在開展教學后,能夠與高校內的法語專業(yè)有定期的互動訪學,從而激勵教師團隊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能力,爭取能夠彌補教材中的不足。
(三)課程設置的松散性與調整策略
培訓機構中對于語言學習等級與高校有很大不同。培訓中心的課程過于松散:一方面,將本屬于一個語言等級的學習內容刻意分為兩種層次,打破了應有的語言學習進程;另一方面,安排課時過多,在完成相應教學內容后的剩余時間則多被浪費。建議在設置課程時要注重語言學習的整體性與連貫性,具體包括將屬于一個等級的內容進行合并,減少過多的松散課時量,在此基礎上增加課時、提升課程開展的密度。學費可針對培訓中心的盈利需求和學生的實際經(jīng)濟情況,依據(jù)教育管理部門與工商管理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學費價格指導方案”進行調整。
四、結束語
目前,外語培訓中心應運已初具規(guī)模。作為冉冉升起的一種“朝陽產(chǎn)業(yè)”,外語培訓如雨后春筍,前景可觀。培訓機構雖是一種“盈利機構”,但更承擔著教育的使命。本文在分析目前存在問題的同時,也在各角度提出了相應建議,并借此希望外語培訓中心能夠真正為補充高等院校中外語教學的不足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武端理,危鳴輝.省域副中心城市環(huán)境下外語培訓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對策[J].時代教育,2013,23.
[2]武端理,張煥珍.省域副中心城市外語培訓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資本突破——以宜昌市為例[J].科技視界,2012,31.
[3]武端理,劉盛泉.樹立品牌推動省域副中心城市外語培訓產(chǎn)業(yè)發(fā)展——以宜昌市為例[J].科技信息,2012,33.
[4]武端理,陳剛.省域副中心城市條件下宜昌市外語培訓產(chǎn)業(yè)現(xiàn)狀分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