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慎
在《山家清供》書中,記載著這樣一個典故:有一天,趙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忽然問他的大臣蘇易簡:“世上哪樣食品最珍貴?”蘇易簡回答:“食無定味,適口者珍?!?/p>
那么什么食品才是趙宋王朝御宴的飲食風向標呢?
答案在宋代史學家李燾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里可以找到。元祜八年(1093年)正月,輔臣呂大防對宋哲宗趙煦講述“祖宗家法”的傳統(tǒng)時說:“飲食不貴異品,御廚止(只)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p>
在宋人眼里,羊肉與人參一樣滋補身體,“人參補氣,羊肉補形”。宋徽宗因為屬狗,更是下令全國狗屠改殺肥羊,以致鬧出“掛羊頭賣狗肉”的千古笑談。據(jù)宋代《政和本草》載,食羊肉有“補中益氣、安心止驚、開胃健力、壯陽益腎”等良效,這大概是宋徽宗為勸導人們拋棄狗肉,轉而專吃羊肉找來的理論支持。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北、南兩宋皇室的肉食消費,幾乎全用羊肉和牛肉,而從不用豬肉。尚書省所屬膳部下設牛羊司,唯一的工作職能就是飼養(yǎng)羔羊,以備御廚房烹宰之用。此外還設有牛羊供應所和乳酪院。而不吃豬肉也是宋朝的“祖宗家法”之一,如《后山叢談》所言:“御廚不登彘肉(豬肉)?!?/p>
宋朝所持的和平外交政策極大地促進了各地域飲食業(yè)的相互交流和繁榮發(fā)展。
在北宋,人們把當時中原地方的飲食稱為“北食”、“北饌”,長江以南的菜肴稱為“南食”、“南珍”。除了盛行這兩大地方的風味特色外,長江上游的“川食”、西北少數(shù)民族飲食的“虜食”均進入中原乃至京都市場?!疤敗碑斎皇钱敃r對胡人的貶稱。如北宋、南宋的京城中都有“北食店”、“南食店”和“川食店”。可以說,宋廷的以羊肉為御宴主打萊完全受穆斯林民族飲食風尚的推動和影響。
不僅皇室視羊肉為貴重的食饌,從達官貴人到平民百姓都隨后跟風,以食得羊肉為榮。北宋政治家王安石還在《字說》中將“美”字解釋為:從羊從大,大羊為美。
食羊肉為榮,更為一種美事。
據(jù)《夢粱錄》載,北宋京都飲食店的羊肉萊肴有旋煎羊白腸、批切羊頭、虛汁垂絲羊頭、入爐羊、乳炊羊肫、燉羊、鬧廳羊、羊角、羊頭簽等,南宋臨安飲食店有蒸軟羊、鼎煮羊、羊四軟、繡吹羊、羊蹄筍等。
吃不到羊肉,吃到羊雜也是一種口福喲!
真是:全民總動員,肥羊淚漣漣。萬人齊下口,高贊羊美鮮!
可是,究竟得多少只肥羊才能滿足全國人民的大胃口呢?
民間的無法統(tǒng)計,但皇室的有賬本可查。當時陜西馮翊縣出產(chǎn)的羊肉,時稱“膏嫩第一”,宋真宗時,“御廚歲費羊數(shù)萬口”,就是買于陜西馮翊,食用量之大堪稱驚人。
宋仁宗時,皇室中的肥羊食用量達到最高額,竟日宰羊二百八十只,一年即十萬余只。
宋仁宗趙禎被譽為中國第一“仁政”天子。在宋朝皇帝的序列中,趙禎的知名度不高,但一提及“貍貓換太子”的故事,大家就知道趙禎一準就是那個苦命的孩兒了。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雖在與西夏王朝的長期對峙中表現(xiàn)平平,宋帝國敗多勝少,最后還是令西夏向宋稱臣,盡管是他以對西夏“歲賜”銀、絹、茶妥協(xié),對遼也以增納歲幣買來和平,但有多少宋、夏、遼三國的百姓生命會免于刀兵的殺戮?這是無法計算清楚的!
當時四川有個老秀才,獻詩給成都太守:“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边@不是明目張膽地煽動地方領導造反嗎?成都太守嚇得臉都綠了,立馬將他縛送京城,請皇帝處置。
仁宗卻搖頭說:“這是老秀才急于要出位,想做官想瘋了,寫首詩泄泄憤而已。不必治罪,就給他個官做做吧?!本瓦@樣,老秀才成了司戶參軍,雖然是閑職,但畢竟過了把官癮。
還有一次,出使北方的使者報告說,高麗的貢物越來越少了,要求出兵討伐。仁宗批復說:“這只是國王一人的罪過。如果出兵,國王未必會被殺死,反而有無數(shù)百姓會死于非難?!庇谑且粓鰬?zhàn)云也由此隨風而逝。
連千古流芳的包青天包拯也是人家宋仁宗一手捧紅的。
包拯在擔任監(jiān)察御史和諫官期間,表現(xiàn)相當活躍,多次當庭犯顏直諫。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堅持要罷免三司使張堯佐的職務,這個職務相當于今天的國家計委主任兼財政部長,地位在老包之上。但老包認為張堯佐才能平庸,必須換人。
其實這張堯佐也不是外人,他是仁宗的寵妃張氏的伯父??吹桨淖嗾拢首谛念^一震,沉吟之下,他想了個變通的辦法,想讓張堯佐去當節(jié)度使。
不料包拯不僅搖頭,而且諫諍更加激烈。
趙禎人雖仁厚,可也有脾氣,就氣急敗壞地說:“能不能不再說張堯佐的事了?節(jié)度使只是武將粗官,為什么爭論個沒完沒了?”包拯更加火冒三丈,沖到龍案前,高聲說:“節(jié)度使,太祖、太宗都曾擔任過的,恐怕不是什么粗官!”情緒激昂時甚至連唾沫星子都濺到仁宗的臉上。仁宗在用衣袖擦臉之后,還是無條件地接受了包黑子的建議。
正是仁宗的善于納諫成全了包青天的大名,也只有在國家政治清明時才能出現(xiàn)產(chǎn)生包青天這樣名臣的政治環(huán)境。如果攤上秦皇漢武,或者是其他類似崇禎一樣的帝王,包拯早被拖出去喂狗了!
仁宗回到后宮后,告知張堯佐最終沒能當成節(jié)度使。他對張貴妃說了一句這樣足以名垂千古的話:“你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史載,仁宗情急之下把節(jié)度使說成了宣徽使),你難道不知道包拯是當朝御史嗎?”
趙禎天性寬厚,生活十分簡樸,午餐也就經(jīng)常四菜一湯。有一次,趙禎處理事務直到深夜,又累又冷又餓,怎么也得來碗熱騰騰的夜宵??!
趙禎此刻最想吃的就是一碗燒羊肉,吃下去五腑舒坦,渾身上下暖洋洋,但他硬是沒能吃成。
第二天,皇后知道這事,就勸說道:“陛下日夜操勞,龍體為重。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御廚一聲就成了,怎能忍饑挨餓呢?”仁宗回答說:“吩咐一聲倒是可以的。可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湯,御廚以后就會夜夜宰殺活羊,一年下來就要數(shù)百只。如果形成定例,日后宰殺之數(shù)更不堪想象。僅僅為了我一碗飲食,創(chuàng)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實在是于心不忍。因此我甘愿忍一時之饑?!?/p>
在一次宮廷內(nèi)宴時,宋仁宗看到食饌中有一品新蟹,共計二十八枚,便問:“我現(xiàn)在還沒嘗呢,這一枚多少錢買來的?”旁人回稱一枚花了一千錢。趙禎生氣地說:“多次告誡你們不要奢侈浪費,這螃蟹一下筷子就沒了二十八千錢,我吃不下去!”把螃蟹推到一旁終而不食。
或許在現(xiàn)代人看來,趙禎這個皇帝當?shù)貌恢?,分明是守著金飯碗當乞丐?/p>
而神宗時代,河北榷場每年從契丹購進羊數(shù)萬只,上供牛羊司。內(nèi)地產(chǎn)的供不應求,只能打進口的主意了。其御廚賬本上的記錄也足夠“嚇煞人”,一年中“羊肉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常支羊羔兒一十九口?!?/p>
及至宋哲宗趙煦登基后,皇室飲宴可吃的肥羊數(shù)量短缺,御廚干脆“進羊乳房及羔兒肉”,當時,“同聽政”的宣仁太后皺著眉頭說:“羊羔沒有乳吃,會活活地餓死的。羊羔現(xiàn)在就開始烹殺,是夭折?。 庇谑窍轮肌安坏迷赘嵫驗樯拧?。宋朝皇室因此在很長時間里禁食羊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