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岳山
“我家兩堵墻,前后百米長……我家一條巷,相隔六尺寬……”歌曲《六尺巷》飄來,讓人意識到六尺巷到了。
高大的牌坊巍然屹立,氣派非凡。牌坊頂端三層飛檐參差有致,像一對對鳥兒亮翅。門楣題字“懿德流芳”。四根門柱隔開一個大門兩個小門,外面的人可以洞察六尺巷的深邃。威武的石獅守衛(wèi)著大門,讓人肅然起敬。牌坊前左側(cè)一棵高大的樟樹遮住了門楣,又讓六尺巷充滿了神秘感。
進入牌坊,一座照壁赫然呈現(xiàn)。照壁正面是用圖畫演繹六尺巷故事,背面則用文字?jǐn)⑹隽呦锏膩須v、張英的生平和六尺巷的修繕情況。清康熙年間,宰相張英在桐城的宅地旁有塊空地,鄰居吳氏想占用,家人馳書給京城的張英,張英寫首詩后寄回,詩云:“一紙來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奔胰说玫綍牛斐纷屓?,吳氏感其義,也退讓三尺,形成了六尺巷。過程就是如此簡單,但其中蘊藏的敦睦友善、謙遜禮讓的美德和精神光耀千古,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典范和精髓。
牌坊、照壁、太湖石、回廊,這些都是六尺巷的裝飾,是配角,六尺巷才是絕對的主角。百米長,六尺寬,地面鵝卵石鋪就,兩邊墻壁青磚灰瓦,尋常到了極致,平凡到了極致,魅力也到了極致。
六尺巷不寬,但“寬”在人們的心靈境界與和諧禮讓精神上;六尺巷不長,但“長”在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長河里。六尺巷是一把長直尺,經(jīng)常量一量自己,知道自身修養(yǎng)的不足,及時修行正己,就會走出人生天地寬,走出人生的高天白云,走出無愧后人的歷史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