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在語文學習中部分學生的成績較差,導致了語文學習困難。這部分語文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中表現的較為消極,不會主動思考教師的問題,也不會積極主動的回答教師提問的問題,這樣教師對學困生也會有所忽視,形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語文教師要分析學困生的成因,并針對成因提出具體的轉化策略,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語文教學 學困生 成因 轉化策略
由于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的發(fā)展,教育改革不斷的深入推行,在小學的教學課堂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國內外研究現狀:兒童學習困難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學齡期兒童學業(yè)成績明顯落后的一類綜合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因為學生的心里素質、對外界的敏感程度等相關因素,會出現語文學困生。語文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中往往不會主動思考問題,對教師所留問題也不會積極主動的回答,導致了語文成績不理想,從而更加厭惡語文的學習,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學困生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有助于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語文學困生的成因
1.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語文學困生在家庭中因為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業(yè)往往會忽視對孩子的關注,父母對孩子的語文成績不重視,沒有在生活中起到引導作用。這種現象導致了學生出現自閉、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情況,從而影響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堂中不愿意主動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教師也不能夠從學生的語言表述中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從而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
2.個人因素
語文學困生的成因與自身因素也有著緊密練習,部分學生不愿意學習語文,一部分學生認為“語文不需要努力就能學會”。這些學生更加喜歡數學或者是英語的學習,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其他科目的學習中,從而導致了其他科目越學越好,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成就感,而在語文的學習中則會不斷的失敗,形成自卑感,影響了自身的語文學習,從而厭惡語文學習,導致了語文學習困難的情況。
二、語文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1.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于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要將課堂的主體交還到學生手中,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設置合理的教學方案。因為學生的語文基礎不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針對語文基礎不同的學生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保障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自信。首先,根據學生的基礎,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其次,根據不同小組的基礎,要分配每個小組不同的學習任務,面對基礎較差的語文學困生,教師可以分配給學生一些基礎性的任務,讓學生在課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將學習過程中的難點記錄下來,到課堂中詢問教師,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時提高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最后,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學困生積極發(fā)言,在發(fā)言的過程中要對其進行鼓勵,使他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2.教學的過程中的賞識教育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保護學生的自信心,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更要主動的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想法,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困生,在學生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時,教師要主動的鼓勵學生。如果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教師可以與學生過往的成績進行對比,告訴學生比自己上一次有進步就是進步,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與努力成果,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然后,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的發(fā)現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不同的學生是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特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困生身上的優(yōu)點,例如,有的學生背誦課文的時間短、有的學生知識面較為寬泛、有的學生邏輯能力強。針對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教師要善加利用,鼓勵學生將自身學習的優(yōu)點變化成為語文學習的動力。背誦課文時間較短,有助于學生不斷的積累語文知識,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知識面廣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強,善加利用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形成語文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3.教師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教師可以詢問學困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使用的學習方式,定期的開展學習研討會,進步較大的學生現身說法,同學們也能夠接受。教師總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下一階段的教學中要針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重點教學,不斷的鞏固學生的基礎,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完成語文學困生的轉化。在不同的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轉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認知,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增加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素材引入到寫作中。在講述課文時,將教材進行重新的整合,將同一類型的文章進行對比,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
總 結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越發(f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在語文學習中會發(fā)現部分學生受到環(huán)境因素以及自身因素的影響,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成績不理想,不愿意主動的表達自身想法,影響了語文學習,所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收獲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 高華蕾.關于小學語文學困生成因與轉化策略的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11(17):224.
[2] 陳元梅.成才視野下的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4(05):11.
[3] 花愛武.農村留守兒童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校園心理,2012,10(04):246-247.
作者簡介:黃涵菁(1989.04)女,湖南,本科,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