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往往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的對自己的教學語言進行優(yōu)化和規(guī)范往往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本文就教師如何優(yōu)化教學語言提高教學實效進行了分析,以期為今后教學提供幫助與參考。
關鍵詞:導之有法;精設巧問;誠意評價;精妙過渡;深度小結(jié)
國外有學者曾提出,教師的語言具有審美色彩,是一把精致的鑰匙,能夠在開發(fā)情緒記憶的同時深入大腦隱蔽的角落。教師的教學語言若具有感染力,往往能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與體驗,讓學生有心曠神怡的感覺,從而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
然而,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有較多的教師語言問題。如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語言表示混亂無條理,讓學生摸不著頭腦,聽起來思緒混亂;部分教師過分擔心學生是否掌握了所學知識,不斷反復的進行知識灌輸與強調(diào),導致學生越聽越糊涂;還有老師雖然心里清楚所教授的知識內(nèi)容,但卻難以通過語言進行清楚地表達。而這些現(xiàn)象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如何優(yōu)化教師教學語言,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已成為當前關注的重點。那怎樣讓我們的語言具有美感呢?
一、 讓導語閃亮登場
于漪老師曾說,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則需加強對課文導入的重視,課程開始前就需要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優(yōu)質(zhì)的導語就像一把精致的鑰匙,能夠釋放出閃亮的光芒,對提高學生興趣,引領學生遨游知識海洋有重要幫助。
例如,在學習《飛奪瀘定橋》時,教師可先做好課程導入,先向?qū)W生拋出幾個問題:“飛奪”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奪橋、為什么要在“奪”字前面加“飛”、奪橋的結(jié)果如何等等;通過問題的提出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此時,教師還需及時把握學生的好奇心特點,進行相關內(nèi)容講授,讓學生充分理解“奪”的意思、用在文中的意義等等。同時通過對“奪”橋這一特點的分析,讓學生感受到戰(zhàn)士們的英勇無畏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導之有法,導無定法。導語的設計需要要以教師對教材的熟練掌握、對知識的涉獵為基礎,這樣教師才能設計出具有吸引力的導語,促使學生在課程一開始就被調(diào)動起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促使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活潑。
二、 精設巧問的過程
課堂提問也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教學藝術。有學者曾說,若教師不善于發(fā)問,那么其教學也很難成功。因此,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設問,提高課堂的提問技巧,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時效性已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在進行《田忌賽馬》一文教學時,可通過合理提問的方式進行。課程開始前,可向?qū)W生提出問題,孫臏獻的是什么計呢?為什么田忌能轉(zhuǎn)敗為勝?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同時對于學生回答的,課文最后一句,是因為調(diào)換了馬的出場順序,所以勝了。此時,教師需順著學生的發(fā)展及時進行追問,提出后續(xù)問題,如:為什么馬調(diào)換了順序就能夠轉(zhuǎn)敗為勝。通過問題再次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再次帶著問題去深入地學習課文,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動機,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偠灾n堂提問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從所學知識內(nèi)容及思想內(nèi)容出發(fā),合理地把握教材重點、難點,以確保問題的設置具有針對性;此外,教師還需多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水平,以確保所提出的問題能夠誘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 誠意的課堂評價
課堂評價也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的評價能夠促進學生發(fā)展、提高教學質(zhì)量。但教師的評價語言往往會對課堂教學氣氛、學生心理等造成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要合理把控自己的評價語言,加強對課堂評價細節(jié)的關注。
課堂上,不管哪個學生總是希望能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贊揚。因此,教師評價語言中要盡可能多一些賞識和鼓勵,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習動機,誘發(fā)其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學習。如“你懂得真多啊,老師都要向你學習!”“相信自己,你會讀好的?!薄皼]想到,你體會如此深刻?!边@些激勵學生的話語,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經(jīng)常使用,就能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學習內(nèi)在的、長久不竭的動力。
四、 精妙的過渡語
古語有云:過河要搭橋,爬高要登梯。對于教師來說,上課也如同寫文章,同時也像是在演一出戲,同樣也需要過渡。通常著名的特級老師的課程都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而歸結(jié)其原因,不外乎他們都有非常高超的“架橋搭梯”藝術,也就是說他們都善于設計和運用課堂的過渡語。
如教學《黑孩子羅伯特》一文時,緊緊抓住“怎樣的羅伯特打動著我們?”來串聯(lián)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對黑孩子羅伯特的言行和心理進行重點研讀。引導學生品詞、品句,悟語言、悟情感,深入體會羅伯特這個黑孩子純真、善良的本性,將課堂的情感推向高潮。
合理的過渡是文章充滿生氣的關鍵,同樣教師的過渡語也是影響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精妙的過渡語能夠促使課堂教學更加的嚴謹、有生氣,也更利于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理解與把握。
五、 深度的小結(jié)
結(jié)束語是一節(jié)課的結(jié)尾工作,也是對課程的總結(jié)與完善,有深度的結(jié)束語能夠給學生帶來啟迪與回味,能夠發(fā)揮較好的拓展延伸效果。
如教學《大自然的語言》,針對詩歌語言生動,淺顯易懂,學生很容易就掌握的特點,采用“延伸課外”的方法,追問學生: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規(guī)律,那么,你知道大自然有哪些規(guī)律呢?適當?shù)奶岣邌栴}的難度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學生思維,促使學生更加深入的對問題及所學內(nèi)容進行剖析。這樣的結(jié)束語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豐富學生的知識寬度,促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課外知識。
雨果說:“語言就是力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修養(yǎng),用充滿藝術的語言點綴課堂,為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裴海安.語文教學通訊.語文報社,2015(12).
[2]包南麟.小學語文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4).
作者簡介:
蘇艷蓉,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