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位歷來是各路梟雄、權臣的覬覦之物,多少人為了帝位而不擇手段,以至于丑態(tài)百出。在欲望面前,人性百態(tài)讓人深思。
在電視劇《司馬懿》中,曹家權利交替,太子曹丕將要即位魏王。當時的政治形勢是,曹丕在鄴城,曹操死在了洛陽。先是群臣勸曹丕馬上即位,他卻正義凜然地拒絕了,說要先處理曹操的喪事;后來妻子又來勸他即位,他擔心自己被史官說成是不仁不孝之人,以后宮不得干政為由又拒絕了;第三次,太后出場了,下了一道旨意,讓他趕快即位,以安定民心,他這才覺得名正言順,答應了即王位。
面對炙手可熱的王位,心里無論有多么渴望,表面上也要做足了戲:“我一點都不想要王位,都是你們逼我的,沒辦法?!?/p>
不得不說,這部電視劇的編劇還是略懂中國古代的政治套路?;实鄣腔埃蟪紓兺M行三次,甚至多次請愿活動?;实凼紫纫t虛地拒絕幾次,表現(xiàn)出“這不是我想要的”,最后才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即皇帝位。
《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劉邦打敗項羽后,群臣勸他當皇帝。當時還是漢王的劉邦說:“別鬧,我的德行不足以擔當起這個虛名?!比缓笕撼加挚拗f:“您的功勞那么大,就應該當皇帝。您要是不當皇帝,我們就死給你看!”劉邦讓了三次,原文說:“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弊罱K,劉邦在“三讓三虛”之下當了皇帝。
漢高祖死后,呂后專權,諸呂掌握朝廷軍政大權。《史記·孝文本紀》中記載,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wǎng)打盡,然后打算迎代王劉恒入京為帝。代王剛到京城,大臣們就開始“表演”,紛紛勸代王即天子之位。代王說:“不行啊,我沒有才能,干不了這種大事。你們再找找,看看還有沒有更合適的人?!贝蟪紓児蛟诘厣?,痛哭流涕地請求:“我們的心中只有您,您是我們心中的唯一候選人。”代王又謙讓了兩三次,原文說:“代王西鄉(xiāng)讓者三,南鄉(xiāng)讓者再”,最后才即位做了天子。
當然,后世更有甚者,還有為自己“加戲”的。比如黃袍加身的趙匡胤曾說:“你們這些壞人,趁我喝醉了把黃袍披我身上,這不是害我嗎?無奈,我只能不得不當皇帝了?!?/p>
而這樣“害”別人當皇帝的事情還不少。明朝的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后,諸王群臣紛紛上書請朱棣登基,朱棣先是推辭了,說自己來南京不是為了要當皇帝,而是來給朱元璋上墳的。結果到了上墳那一天,群臣為他準備好了“道具”——玉璽,然后一起跪在地上喊他 “萬歲”?!叭f歲”哪是隨便叫的,朱棣表現(xiàn)出“無辜”的樣子:“我本來只想來上個墳,可是現(xiàn)在建文帝也不知道去哪了,國不可一日無君,我就先當這個皇帝吧,等找到建文帝再說。”
直到近代,這樣的戲還在上演。袁世凱在當皇帝前,國會中的一些成員以及籌安會,還有乞丐請愿團等社團團體,跪呈勸進表,請求袁世凱俯順民意,早登大位。袁世凱很配合地揖讓,假惺惺地說:“本大總統(tǒng)認為改革國體,不合時宜。”為了顯示 “民主”,后來又召開國民代表大會,內(nèi)定各省國民代表,又在監(jiān)視下投票,參政院統(tǒng)計的最終結果是:全國參加投票者1993人,贊成帝制為1993票,無一人反對,無一票作廢。袁世凱又經(jīng)過多次揖讓,才最終接受了皇帝的尊號。
在文獻上,也確實有人真不愿意當皇帝的記載。比如許由,據(jù)說堯帝想把君位傳給他,遭到了他的嚴詞拒絕。他還跑到河邊洗耳朵,認為這話污染了他的耳朵,說這話就是在侮辱他。
在中國歷史上,據(jù)《尚書》的記載,堯舜禹時代還曾實行過禪讓制度。史書記載,后來漢獻帝被迫禪讓給曹丕?!度龂尽の簳の牡奂o》裴注引《魏氏春秋》說曹丕受禪當了皇帝后,顧謂群臣曰:“堯舜之事,吾知之矣!”意思是說,我今天算懂得了,原來堯舜“禪讓”是這么一回事啊!這句話可真是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