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席選
學習語言是學生的重要課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古漢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古漢語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精髓,是古代優(yōu)秀文學的代表元素,中學語文教科書中的文言文是代表作品。在高中學習古漢語,學生可以大大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然而,由于中國古漢語與現代漢語的巨大差異,學生不可避免地面臨學習困難。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人創(chuàng)作文章時,格外注意文章的節(jié)奏、韻律和起承轉合。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可以發(fā)現大多數文言文都朗朗上口,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文言文的印象,還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語感,因此,學習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增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也是學生的學習榜樣。因此,教師必須做好表率,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文言文知識。首先,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專業(yè)的文化知識,并能夠總結他們的長期教育經驗。教師需要對教科書有深刻的把握,理解每篇文章的本質,清楚每一篇文章的基調,在朗讀時應當采用什么樣的腔調,把握好語句停頓、重讀部分。因為這些是學生在學習文言文過程中必須掌握的東西。因此,教師可以進行表率性的朗讀或是領讀,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
例如,高中文言文《阿房宮賦》描寫阿房宮的興建與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tǒng)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并警告唐朝統(tǒng)治者,表現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在朗讀這類文章時,要把握好文章的基調,在朗誦秦朝荒淫無道導致亡國之處時,語調應有一種悲憤慷慨之感,在朗誦到阿房宮化作廢墟之時,應有惋惜和落寞之感。
當學生朗讀文言文時,最常見的問題是“語速過快”和“沒有感情”。針對這兩點問題,學生可以選擇適合文言文的視頻文件,并佐以柔和的音樂進行朗讀。這會降低學生的閱讀速度,讓他們沉浸在文言文的意境和情感中,慢慢積累大量的文章,學到許多文言文常識。學生還可以和朋友一起閱讀卷軸,雙方都提出建議并共同發(fā)展。學生還可以為他們的閱讀比賽制作動畫并大聲朗讀,這將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在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下,大多數教師強調自身在課堂上的優(yōu)越性,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事實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接受大部分教育,所有學習活動都在這一范圍內進行。因此,教師讓學生有機會成為班級教師,特別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勵他們展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知識的海洋不斷探索。
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課文。通過學生朗讀,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的課文理解水平,并指出其不足之處,幫助其進步。也可以讓學生為全班同學講解課文。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還能讓教師通過學生的講述,更清楚地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水平。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總結文言文的內容,并交流文本蘊含的思想情感。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效地豐富知識,還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辈粌H學習現代文學作品要注重閱讀,學習文言文也要注重朗讀。講故事是一種動態(tài)的學習方法,但是,教師不太注重閱讀,而且大多數學生并不主動閱讀文言文。如果不閱讀文章,就很難理解文章的意思。事實上,當我們閱讀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經典段落或句子時,學生的情緒會比平時強烈,當他們認為作者情緒低落時,會閱讀作品原作。因此,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力,還要鼓勵學生閱讀,這樣能夠幫助他們理解古漢語文章的內容。
比如,在學習著名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多朗誦幾遍。通過朗誦學生能夠感受到這首詩中“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詩人對于琵琶女深深的同情以及對自己命運的感嘆。當學生大致感受到了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情感時,會更加集中注意力地聽老師講解,進而更好地理解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新課標講得很清楚。夯實基礎的主要方法是理解并接受普通的漢語短語和詞匯以及古漢語短語的含義和用法。這是幫助學生在高中獲得基本漢語知識的特別重要的途徑。首先,教師要在學生學習文言文之前指出學習的重點,即古代漢語中重點實詞、虛詞、古今異義詞的含義和經典的文言文文本。一些特殊的句式也是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所以,教師必須對每個班級都有信心,不應該存在歧視或偏心。這樣學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他們需要學習的內容,學會積累和練習他們的技能,進而有的放矢地進行有計劃的學習。
其次,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方法。如果沒有良好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效率可能不會提高。教學方法是否有效取決于培養(yǎng)目標能否實現。接下來,我們將分析一些當前的教育實踐。對于一篇文言文,肯定會遇到好多文言實詞和虛詞,而且不只是兩三個詞義豐富不好理解的詞語。當我們針對這些詞語進行教學時,一些老師可能認為這是最乏味的教學。但事實上,這是文言文教學最基本的方式,只不過教師要增加字詞句教學的趣味,并注重知識聯系和拓展。這種方法很明顯就是夯實學生的文言知識基礎,為理解文章意思奠定基礎。
文言字詞句的障礙解決后,學生才可以順利閱讀文章。有效的方法是將學生分成小組,然后分配工作來完成不同的段落。讓學生合作分析文章并在小組中展示,小組成員的意見如果差異很大,教師要解釋答案。這樣一來,整個教室將充滿活力,允許大多數學生參與,并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雖然會導致教師教學節(jié)奏放慢,但學生對復雜知識的學習會走向深入。這樣的文言文課堂要求學生事先準備材料,提前介入文言文文本。學生也要特別注意課前學習中無法理解的地方,以便在課堂上提出來在小組學習中解決,或者交給老師來共同解決。當然,教師在教室中并不是無事可干,教師要控制討論時間和各小組的討論效率,觀察并監(jiān)督學生的合作進程,以幫助學生整合知識和組織協調。這種學習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當然也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負擔,但學習效果無疑是最好的。
總之,語文教師在教授文言文時,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設備增加趣味性和形象感,采用多樣化的閱讀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語感。教師還應注意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提高學生自發(fā)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