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它是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媒介,所以,提高教學其有效性非常重要。教師先要確定文言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其次才是具體的方法。有了方向,才不至于走錯路。但是,由于文言文對于學生來說太遙遠,學習很吃力。因此,提高文言文閱讀教學水平是客觀需要的。
科學顯示,早上是人腦記憶力最佳時期,晨讀文言文能夠讓學生對文言文有大致的了解,提高語感,在朗讀過程中,遇到生僻文字和通假字等,還能及時地翻閱有關資料,加深印象。初高中的課程相對來說比較緊張,學習語文的時間已經(jīng)大大減少,所以只有早上才有充足的時間去朗讀,甚至背誦。
在朗讀文言文的過程中,學生要先看一下翻譯,這樣在腦海中有個大致印象,以便能夠加深理解。比如在背誦王勃的《滕王閣序》時,有很多的四字成語,這時候我們可以先看一些原文翻譯,再看注釋,最后再看文言文,這樣能快速了解文章的意義和內(nèi)涵,還可以查閱資料,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比如王勃是在父親被貶、人生失意的時候?qū)懴碌倪@篇文章,設想一下當時的情景,再看文言文就不會覺得吃力。
文言文距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并且跨越時間太長,很多學生看到文言文就像看到英語一樣,不解其意,沒有閱讀興趣,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教材中的文言文雖然都是編者精心挑選出來的,讀來朗朗上口,但是不少學生根本不了解文章當時創(chuàng)作的背景。
比如,蘇軾的《赤壁賦》,從字面意義上看就是寫風景,寫朋友之間的交流談心,是蘇軾在被貶的過程中寫就的。我們可以從身邊生活尋找這樣的事例,聯(lián)系實際,再讀文言文的時候就會覺得很凄涼,也能加深對這篇文章的印象。再比如李密的《陳情表》,就是寫自己忠孝兩難全的痛苦,閱讀這篇文章,我們能學習到李密對祖母的孝順,教師可以通過這篇文言文去激發(fā)學生對于父母長輩的感激之情等。
教材上的文言文一般可以從寫作背景、人物、歷史因素等多個角度分析,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設計一些問題和任務,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理解,活躍課堂的氣氛,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下學習文言文。不枯燥,就更容易激發(fā)他們對文言文的興趣,提高閱讀理解水平。
閱讀文言文最重要的問題是對生僻字、通假字、古今異義和句式的理解,有的時候一字之差的理解就和原文的意思相距千里。所以我們要講究方式方法,以求快速理解原文。
第一,詞匯聯(lián)想。文言文中的詞語有的是通用的,也有的是不同的詞匯有著相同的意思。比如成語“一見鐘情”和“情有獨鐘”的“情”字都是感情的意思,類似的詞語有很多,我們需要通過不斷的積累強化印象。
第二,語句類比法。文言文中有很多的實詞和虛詞出現(xiàn)的頻率都比較高,比如之、乎、者、也、其、為、以等字。在遇到句子中有這樣的詞語時,我們要了解其中的意思,同樣的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有的甚至完全相反。教師要給學生列個框架,多舉實例,日積月累,學生就有了自己的判斷。
第三,古今異義對照法。文言使用了幾千年,有很多詞語已經(jīng)不是最初的意思,比如“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中的“鮮美”一詞,古義為鮮嫩美麗,今義為滋味好。“遂與外人間隔”中“間隔”一詞,古義為分離、阻隔,今義為事物相互間在時間或空間的距離。對于這些古今異義詞,教師應該要求學生自己歸納分類,強化積累,為文言文的閱讀學習奠定詞匯基礎。
對于文言文的閱讀,學生不能停留在只會閱讀的層面,教師可以針對文章內(nèi)容開展探究性的趣味活動。比如《詩經(jīng)》中的《蒹葭》一詩,講述了一個男子思念自己心上人的心理活動,寄托了對自由愛情的期盼。教師可以進行拓展性的活動,比如,男子有沒有追上自己的心上人,最后的結局怎么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還可以把這首詩同《孔雀東南飛》進行對比,舉一反三,引導學生探究兩篇文章的不同,通過這樣的趣味性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興趣,還能深入發(fā)掘文章的主題和內(nèi)涵。
綜上所述,文言文是一種非常好的書面語言,但是因為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使學生很難理解它的意思。文言文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文言文的句式之多、詞匯之雜導致文言文學習枯燥乏味,加上學業(yè)壓力大,文言文教學占教學時間的比重非常小,要想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把文言文同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教師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開展符合他們興趣的學習活動,加強師生互動,最終提高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