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第一中學(225001) 朱 雷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邵伯中學(225261) 季建林
檢驗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是義務教育新課標化學、生物課程中的重要實驗。如采用直接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的方法,雖簡單易行,但不能排除空氣中本來就含有的少量二氧化碳的干擾。為此,筆者制作了一套能對比呼、吸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低的演示儀。
250 mL廣口瓶2個、口徑1.5 cm的球形干燥管2支、塑料礦泉水瓶1個、與廣口瓶配套的大橡皮塞2個、與干燥管配套的橡皮塞1個、三通管1支、直角玻璃導管3根、玻璃導管1根、乳膠管3段。
(1)在大橡皮塞上打一大一小2個孔,大孔中插入球形干燥管,小孔中插入直角導管,將橡皮塞與廣口瓶組合成1只洗氣瓶,如圖1所示。
(2)用同樣的方法制作另一只洗氣瓶,并在這只洗氣瓶的干燥管口連接1個帶有直角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如圖2所示。
圖1 洗氣瓶(甲)
圖2 洗氣瓶(乙)
(3)將2只洗氣瓶按圖1、圖2相對位置擺放,用乳膠管將2只洗氣瓶與三通管相連,剩余一端連接1根稍長的乳膠管。
(4)將廢棄塑料礦泉水瓶用剪刀剪成喇叭口形狀,在瓶口連接1個帶有導管的橡皮塞,將之與稍長的乳膠管的另一端相連,即組合成演示儀,如圖3所示。
圖3 演示儀
在2只洗氣瓶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澄清石灰水并使球形干燥管下端浸入溶液中,連接好裝置。嘴對著塑料喇叭口緩緩吸氣,此時空氣經(jīng)過甲瓶中的石灰水進入肺。吸足氣體后,再緩緩吹氣,呼出的氣體經(jīng)過乙瓶中的石灰水而被排出。
經(jīng)過1~2次呼吸,乙瓶中石灰水明顯變渾濁,而甲瓶中石灰水無變化。若呼吸10次以上,亦可發(fā)現(xiàn)甲瓶中石灰水也略有渾濁,可以說明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中高。洗氣瓶中球形干燥管的球形部分能儲存一定量液體,在呼氣、吸氣時可起到緩沖作用,有效地排除了吸氣過猛導致液體被吸入口中及呼氣過猛導致液體被壓出瓶外的實驗隱患,實驗者可毫無顧慮地直接對著塑料喇叭口呼、吸氣,實驗安全性高。在分組實驗中,塑料喇叭口學生自己制作,各用各的,既方便衛(wèi)生,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