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胡國珠 曹莉
摘要:實現(xiàn)土地有效流轉是促進土地資源合理流動、提高土地生產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文章以河南省三市263戶農戶家庭調查問卷為基礎,分別從戶主的個人特征、農戶的家庭特征、農戶家庭擁有的土地特征和土地流轉的交易成本等四個方面對農戶土地流轉行為的影響因素利用Logistic模型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戶主的年齡、家庭的非農收入比重、對當?shù)赝恋亓鬓D方面信息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對農戶的土地流轉行為有顯著的影響。文章?lián)颂岢鲠槍π越ㄗh。
關鍵詞:土地流轉;影響因素;Logistic模型
一、引言
在農村,農地是農戶賴以生存的關鍵資源,是農村經(jīng)濟活動的基石。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國一度推行的農村土地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弊端逐漸顯現(xiàn)出來。一方面,農地的粗放式使用、規(guī)?;?jīng)營程度低等問題不斷出現(xiàn);另一方面,由于農地流轉率低,已經(jīng)實現(xiàn)非農就業(yè)的農戶難以擺脫土地束縛,實現(xiàn)自由流動或向城市遷移,城市和農村發(fā)展的二元化問題不斷加重。因此,加快農地流轉已成為中國深化改革的重點和必然要求。本文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河南省洛陽市、信陽市和三門峽市263戶農戶的問卷調查,研究了可能對河南省農戶土地流轉行為產生影響的因素,以期對促進農地流轉提供建設性意見。
二、農戶土地流轉行為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
所謂土地流轉,是指擁有土地承包權和使用權的農戶將土地的使用權通過代耕、轉包、出租等方式轉移給其他的農戶或者組織的行為。農戶是否進行土地流轉,是一個復雜的決策行為,涉及許多因素。結合以往學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從戶主的個人特征、農戶的家庭特征、農戶擁有的土地特征和土地流轉的交易成本等四個方面分析各種因素對農戶土地流轉行為可能產生的影響。
(一)戶主的個人特征
戶主個人特征包括戶主的年齡和戶主的受教育程度。從以往研究得出的結論來看,大多數(shù)學者都認為戶主的年齡越大,農戶越不容易流轉土地。一方面,年齡較大的農民較少的具備從事非農工作的能力,而耕種可以為其帶來有保障的收入。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加,老人的戀土情節(jié)加深,不愿離開土地和家鄉(xiāng),所以不太會進行土地流轉。家庭成員的受教育程度。接受教育年限越長、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農民掌握的技能也越多,越容易適應不同的工作,因而越容易從事非農業(yè)方面的工作。為了改變現(xiàn)有生活狀態(tài),追求更高的報酬,農民將會選擇自主創(chuàng)業(yè)或進入城市尋找工作,從而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
(二)戶主的家庭特征
戶主的家庭特征包括家庭的勞動力數(shù)量、非農收入比重和戶主是否參加養(yǎng)老保險。對于那些勞動力較少的家庭而言,與進城務工帶來的收入相比,放棄土地耕作帶來的損失不再十分重要。對于非農收入占比高的家庭而言,農業(yè)收入不再是其收入的主要部分,土地耕種的重要性下降,因此更容易流轉土地。參加了養(yǎng)老保險的農戶具有更多的生活保障,更有能力面對土地流轉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因此可能會傾向于流轉土地;而沒有參加養(yǎng)老保險的農戶在年老時便失去了一些生活的保障,所以會更加注重土地收入,因此流轉土地的可能性較小。
(三)農戶擁有的土地特征
農戶擁有的土地特征包括土地面積和土地離主路的距離。一般而言,土地面積越小,為農戶帶來的收入就越低,越不值得農戶抽出人力物力財力去經(jīng)營和管理,因而土地面積小的農戶傾向于流轉土地。土地距離主路的距離代表了其交通的便利程度和人流量的大小,離主路越近,交通越便利,人流量也越多,因而更有可能被商戶和企業(yè)看中。所以,農戶擁有的土地距離主路的距離越近,流轉土地的機會就越大。
(四)交易成本
從交易的視角來看,農村土地流轉可以視為土地轉出方與轉入方自由交易的結果,而市場交易必然存在搜尋信息、討價還價、簽訂合約、監(jiān)督違約、尋求賠償?shù)确N種交易費用。研究普遍認為,改革和完善土地產權和市場制度安排可以減少搜尋、簽訂和執(zhí)行合同等方面的費用。本文對交易成本的考察基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當?shù)厥欠裼型恋亓鬓D中介,流轉中介可以為農戶提供有關土地流轉的相關信息,減少農戶的搜尋成本;二是農戶對于土地流轉方面信息的了解程度。農戶對于土地流轉方面的信息越容易獲得,農戶越能進行科學的決策,從而增加土地流轉帶來的收益,減少土地流轉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三、調研區(qū)域土地流轉現(xiàn)狀分析
本文樣本點的選擇考慮了不同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考察不同經(jīng)濟發(fā)展地區(qū)的農戶可以幫助我們確認影響因素的普適性。2016年,洛陽市、信陽市和三門峽市這三個市的GDP分別占河南省的第2位、第10位、第15位,三市的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有明顯差異,因此,本文選擇河南省洛陽市、信陽市和三門峽市三個市六個縣十二個村鎮(zhèn)為樣本進行調查。本次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于2017年2~3月間采用面談和發(fā)放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在這次調查過程中,共發(fā)出問卷290份,成功收回270份,收回率為93%。其中有效問卷263份,有效率為97%。
(一)樣本特征
本次接受問卷調查的農戶中,有37%的農戶來自于洛陽市,35%的農戶來自信陽市,28%的農戶來自三門峽市。調查從戶主個人特點來看,年齡大多居于45~55歲這一階段,占總體的49%;戶主的受教育程度在小學與初中階段的居多,分別為56%和37%。從農戶的家庭特征來看,60%的家庭有4口人,占據(jù)多數(shù);家庭的收入來源方面,有62%的家庭非農收入所占比重為40%~60%,比重較大。從土地特征來看,家庭原始耕地在5~7畝的居多,達62%。
(二)調研農戶土地流轉情況
從農戶的土地流轉情況來看,進行土地流轉的農戶有62戶,占調查農戶的23.6%,其中,土地轉入農戶有24戶,占流轉農戶的38.7%;土地轉出農戶有47戶,占流轉農戶的75.8%;既轉入又轉出的有9戶,占流轉農戶的14.5%。土地的流轉形式以出租和轉包為主,在流轉農戶中分別占40%和30%。從土地流轉的對象來看,農戶傾向于將土地在親戚和同村村民之間進行流轉,分別占26%和39%。土地流轉的時間期限以1~3年為主,占樣本的43%。此外,接受問卷調查的農戶中,有68%的農戶認為土地流轉的合同不可以隨時中斷。
四、實證研究
(一)變量說明
本文的研究主題是土地流轉行為的影響因素,因此將土地的流轉行為作為因變量,記為y,在發(fā)生土地流轉行為時賦值為1,沒有發(fā)生賦值為0。本文從戶主的個人特征、戶主擁有的土地特征、戶主的家庭特征和土地流轉的交易成本等四個角度,設置了對土地流轉行為具有影響的9個變量。對變量的具體描述見表1。
(二)模型構建
土地流轉行為是一個二分變量,由于二分變量不滿足一般線性回歸模型的約束條件,所以無法使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根據(jù)這一特征,本文選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yi=α+β1xi1+β2xi2+……+βjxij+……+βmxin+ε
其中,因變量yi為二分變量,xij表示影響第i個農戶的第j個變量。
(三) Logit回歸結果分析
本文利用Stata軟件對263份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果如表2。
1. 戶主個人特征對土地流轉行為的影響
戶主年齡(x1)對農戶土地流轉行為有顯著影響,戶主年齡和土地流轉行為成負相關關系。即戶主年齡越小,進行土地流轉的可能性就會越大。這是因為年輕人精力充足,極有可能外出務工,獲得更多的收入,從而進行土地流轉;而年齡越大,農民的體力和勞動能力越低,更傾向于進行農業(yè)耕作,不愿進行土地流轉。戶主的文化程度(x2)對農戶是否進行土地流轉的影響并不顯著。這和受調查農戶的受教育程度大多集中在小學和初中水平有關,因而回歸結果不太顯著。
2. 戶主家庭特征對土地流轉行為的影響
農戶家庭的勞動力人數(shù)(x3)對農戶土地流轉行為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表明農戶家庭的勞動力人數(shù)越多,進行土地流轉的可能性就會越小。這是因為農戶家庭勞動力人數(shù)越多,進行農業(yè)耕作和收獲越容易,耕種土地越便利,從而不容易進行土地流轉。家庭的非農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x4)對農戶土地流轉行為有顯著影響,表明非農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越大,農戶進行土地流轉可能性就會越大。因為非農收入比重越大,意味著農業(yè)收入對農戶生活的影響越小,因而土地對于農戶的重要性就會降低,農戶更容易進行土地流轉。戶主是否參加了農村養(yǎng)老保險(x5)對農戶土地流轉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表明參加了農村養(yǎng)老保險的農戶進行土地流轉的可能性越大。因為相對于沒有參加養(yǎng)老保險的農戶而言,參加養(yǎng)老保險的農戶擁有更多的收入保障,有更多的能力承擔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因而更容易進行土地流轉。
3. 土地特征對土地流轉行為的影響
由回歸結果可得,農戶所擁有的土地面積(x6)對農戶土地流轉行為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表明農戶所擁有的土地面積越小,農戶進行土地流轉的可能性就會越大。因為農戶土地面積越小,農業(yè)收入就會越少,為了耕種土地而占用勞動力的成本就會越大,為了提高農戶的家庭收入,農戶更愿意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農戶所擁有的土地距離主路的距離(x7)對農戶土地流轉行為有顯著影響,回歸系數(shù)為負,表明耕地距離主路的距離越近,農戶進行土地流轉的可能性就會越大。因為距離主路越近的土地越具備地理優(yōu)勢,交通便利,更容易被企業(yè)或者商戶流轉承包。
4. 交易成本對土地流轉行為的影響
農戶所處地區(qū)是否有流轉中介組織(x8)對農戶土地流轉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表明有土地流轉中介地區(qū)的農民更容易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因為土地流轉中介的存在節(jié)約了農戶搜尋流轉對象以及與流轉對象進行溝通協(xié)商的時間,使土地的流轉行為更為規(guī)范化,減少了流轉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農戶對當?shù)赝恋亓鬓D信息的了解程度(x9)對農戶土地流轉行為有顯著影響,回歸系數(shù)為負表明農戶越了解當?shù)氐耐恋亓鬓D信息就越容易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因為擁有較多信息的農戶可以更為方便的了解當?shù)赝恋亓鬓D的狀況,幫助農戶進行科學的決策,方便農戶尋找土地流轉的對象,并避免土地流轉過程中容易存在的問題。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根據(jù)河南省三個市的農村地區(qū),共263戶農村家庭問卷調查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Logistic模型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農戶家庭的非農收入比重、農戶是否參加養(yǎng)老保險、農戶所處地區(qū)是否具有土地流轉中介等因素對農戶土地流轉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戶主年齡、農戶家庭勞動力人數(shù)、農戶所擁有的土地面積、農戶所擁有的土地距離主路的距離、農戶對土地流轉方面信息的了解程度等因素都負向顯著影響農戶的土地流轉行為。據(jù)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首先,逐步提高農民的受教育程度。知識水平越高的農民越容易尋找非農工作,越能理解政府的政策,捕捉土地流轉信息,并能理智解決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越愿意進行土地流轉。其次,健全和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減輕廣大農民的后顧之憂。土地收入是農戶生存的持久保障,只有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讓農戶意識到“養(yǎng)老”和“生病”不再是一個嚴峻的命題,才能穩(wěn)步推進農戶的土地流轉。最后,大力發(fā)展土地交易中介組織,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轉市場,使之朝著公開化、透明化的方向發(fā)展,有助于節(jié)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便利性、透明度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鐘曉蘭,李江濤等.農戶認知視角下廣東省農村土地流轉意愿與流轉行為研究[J].資源科學,2013(10).
[2]趙曉秋,李后建.西部地區(qū)農民土地轉出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jīng)濟,2009(08).
[3]陳昱,陳銀蓉,馬文博.基于Logistic模型的水庫移民安置區(qū)居民土地流轉意愿分析——四川、湖南、湖北移民安置區(qū)的調查[J].資源科學,2011(06).
[4]許恒周,郭中興等.農民職業(yè)分化、養(yǎng)老保障與農村土地流轉——基于南京市 372 份農戶問卷調查的實證研究[J].農業(yè)技術經(jīng)濟,2011(01).
[5]王磊,何多興,田永中等.山區(qū)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重慶市綦江縣新盛縣為例[J].貴州農業(yè)科學,2012(01).
(作者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