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泓沁 馬源 王冠琦 高德寬 王海旺
摘 要:由于近年來沙塵暴嚴重影響了我國環(huán)境和經濟發(fā)展,因而防風固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本文簡要介紹了目前治理沙漠的幾種手段的發(fā)展現(xiàn)狀,并著重介紹了工程固沙技術,總結各技術弱點。文末合理分析目前治沙的缺陷并推測未來應如何治沙。
關鍵詞:沙塵暴;治沙手段;工程固沙;未來治沙
沙漠化,即沙質荒漠化,是荒漠化的主要類型[3]。我國沙化土地面積達173.97萬Km2,相當于我國總土地面積的18.12%,是世界上沙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此外,我國沙塵暴天氣愈演愈烈,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如何有效地防風固沙顯得愈來愈重要。
目前,國內固沙的方法,根據(jù)其作用機制的不同,可大致分為以下三類:工程固沙、生物固沙和化學固沙。
本文從目前國內的三類治沙手段發(fā)展現(xiàn)狀展開綜述,并提出了未來治沙的發(fā)展方向。
1.工程固沙技術
工程固沙又稱機械固沙,即在不改變地表化學成分的前提下,采用機械工程技術,一般是通過設置沙障、建立立體柵欄等方式,對風沙流進行輸、阻、導、固從而達到維持沙地表面穩(wěn)定性的目的。由于機械工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被慢慢腐蝕或者掩埋,所以工程固沙是一種臨時性的固沙輔助手段[1]。
目前,工程固沙技術是防沙設計中比較成熟的一種防沙措施,主要方法是設置沙障、建立立體柵欄等。
1.1設置沙障
1.1.1草方格低立式網(wǎng)格狀沙障設置技術
呂建平等提出的該技術主要應用于植物覆蓋程度小于10%的流動沙丘[3]。沙障材料為長度不小于30cm的廢棄植物纖維,成方格狀鋪在沙子上,規(guī)格為1米×1米,沙障插入地表深度為10-20cm,露出高度為10-20cm。首先將材料沿著作業(yè)路放置,其方向與主風方向成較大傾斜角,然后從上往下施工,先按照規(guī)格要求放置材料,厚度為3-5cm,后用直立式釘靶狀簡易工具將材料中央下壓至地下10-20cm,同時使材料兩端翹起,高度為10-20cm,即完成沙障設置。據(jù)測算,一噸柴草可設置4畝1米×1米的草方格,成本極低。
1.1.2黏土平鋪式網(wǎng)格狀沙障設置技術
呂建平等提出的該技術主要應用于植物覆蓋程度小于10%的沙區(qū)及高度變化小的沙丘[3]。沙障材料主要是沙丘低地的黏土,規(guī)格為1米×1米。沙障設置在地表以上10-15cm,通常鋪設在沙丘迎風面。首先將黏土堆放在施工區(qū)域,從上往下設置沙障,再由施工人員用鐵鍬將黏土按照規(guī)格均勻攏放成方格即完成沙障設置。
1.2建立立體柵欄
1.2.1高立式柵欄技術
趙正華提出的該技術一般應用于沙子較多之地。長桿植株是主要的耗材來源。柵欄插入地下深度一般為50cm,按其牢固程度改變深度,外露高度1m[4]。首先將高桿作物條編成笆塊,然后把笆塊釘在木樁上制成柵欄的一個單元,將這些單元緊密排列即得柵欄,柵欄的孔隙度決定它防風固沙的能力,孔隙度越大,即越稀疏,其效果越差,反之亦然。
1.2.2尼龍網(wǎng)膜柵欄技術
截止目前,該技術只是在敦煌莫高窟區(qū)域展開了應用。沙障材料主要是尼龍網(wǎng)膜和木樁。沙障插入地下約50cm,深度按照實際牢固程度而定,露出高度為1.8米,尼龍網(wǎng)空隙度為20%。將尼龍網(wǎng)膜釘在木樁上制得柵欄的一個單元,將尼龍網(wǎng)膜柵欄設置成三角形體系。它可以阻擋主風方向的風沙,同時疏通次主風方向的流沙。
2.生物固沙技術
生物固沙又稱植物固沙,即采用以林業(yè)為主的方法,種植具有突出抗逆性的植物,來恢復植被覆蓋度和加大地面粗糙度來達到固沙的目標。通常把植被覆蓋度在15%以下的沙丘稱為流動沙丘,覆蓋度在15-40%的稱為半固定沙丘,覆蓋度在40%以上的稱為固定沙丘,這充分說明了植物與固沙的密切聯(lián)系。所以,植物固沙,亦即進行生態(tài)恢復,被認為是治沙的最為長久的根本性措施[5]。
飛播治沙、人工改良草地、封育、營造灌木群落、“五帶一體”、營造防風固沙帶這六類技術作為治沙根本手段——生物固沙被廣泛應用[1]。
3.化學固沙技術
我們把通過噴灑有機、無機化學材料來使沙土穩(wěn)定性和保水性提高的技術稱為化學固沙技術[1]。
截止目前,無機類化學固沙材料、有機類化學固沙材料、有機-無機復合類化學固沙材料作為主要的化學固沙材料已得到廣泛應用[1]。
4.缺點
4.1工程固沙
其施工難度較大,由于不同土地的疏松程度不一,使得沙障插入的深度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對勞動力的要求較高,從而提高施工成本,并且具有一定的風險:若是深度不夠,將會導致沙障被流沙掩埋、被大風刮倒或者流沙滲入,從而使沙障工程報廢。
4.2生物固沙
由于沙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劣,難以提供植物賴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導致植被的成活率低(一般低于30%),并且由于植被生長周期較長,難以在短時間內達到固沙的目的。
4.3化學固沙
由于價格昂貴、材料稀缺、效果不佳、污染環(huán)境等原因,絕大多數(shù)產品沒有轉化為生產力。
5.未來治沙方向展望
截止當下,治沙主要有工程固沙、生物固沙、化學固沙這三類[1]。此三類固沙技術各具優(yōu)勢,又有所欠缺。
實踐證明,單一的固沙方式成效有限,只有通過聯(lián)合三種固沙體系的優(yōu)點,使得工程固沙、生物固沙、化學固沙的有機交融,方能真正達到固沙治沙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鐵生年,姜雄,汪長安.沙漠化防治化學固沙材料研究進展[J].科技導報,2013,31(Z1):106-111.
[2]李婷. 沙漠綠化磚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海南大學,2010.
[3]呂建平,程大元,曹忠,王征,杜宏,趙娜.烏蘭布和沙漠沙障設置技術[J].內蒙古林業(yè),2017(06):24.
[4]趙正華. 固沙用新材料及野外固沙綜合技術研究[D].蘭州大學,2006.
[5]泉水.植物固沙[J].內蒙古林業(yè),1984(06):26-27.
作者簡介:
王海旺(1981-),男,內蒙古赤峰市,民族:漢。職稱副教授。學歷:博士。研究方向:有機-無機復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