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曉暉 閆滿玉 楊康強 肖凱麗 梁子安*
(1.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qū)水安全河南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南陽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南陽,473061;2.河南省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南陽,474350)
2018年4月14~20日,在河南省南陽市鎮(zhèn)平縣楊營鎮(zhèn)中原荷花博覽園(32°57′13.05″N,112°10′11.33″E,海拔154 m)進行鳥類調查時,使用單反數(shù)碼相機(尼康D5,尼康AF-S 600 mm f/4G ED VR)進行拍攝記錄,記錄到1只與另外9只鶴鷸(Tringaerythropus)混群的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鳥類。經(jīng)查閱書籍BirdsofEurope、ShorebirdsofNorthAmerica,Europe,andAsia和《中國鳥類野外手冊》等[1-11],最后確認其為流蘇鷸(Philomachuspugnax),系河南省鳥類分布新紀錄,現(xiàn)對此次發(fā)現(xiàn)報道如下。
中原荷花博覽園是在農(nóng)田上挖掘的人工池塘,池塘個數(shù)約500個,池塘大小由0.2~0.7 hm2不等,總面積大約330 hm2。有大量水鳥在此地棲息,已觀察到的游禽有綠頭鴨(Anasplatyrhynchos)、斑嘴鴨(Anaspoecilorhyncha)和綠翅鴨(Anascrecca)等,涉禽有大白鷺(Ardeaalba)、中白鷺(Ardeaintermedia)、白鷺(Egrettagarzetta)、池鷺(Ardeolabacchus)、夜鷺(Nycticoraxnycticorax)、草鷺(Ardeapurpurea)、白琵鷺(Platalealeucorodia)、金眶鸻(Charadriusdubius)、磯鷸(Actitishypoleucos)、長嘴劍鸻(Charadriusplacidus)、黑翅長腳鷸(Himantopushimantopus)、鶴鷸和黑水雞(Gallinulachloropus)等20余種水鳥在此分布,是一個鳥類能夠棲息的好地方。發(fā)現(xiàn)流蘇鷸的池塘水深大約5~50 cm,池塘周邊分布的植物主要有老鸛草(Geraniumwilfordii)、茴茴蒜(Ranunculuschinensis)、薺菜(Capsellabursa-pastoris)、飛廉(Carduusnutans)、黃花蒿(Artemisiaannua)、蓮花(Nelumbonucifera)等,周邊還有農(nóng)民種植的麥田。
頭部小,腹部肥大,背駝,腿長,通體暗褐色,少部分泛黃。喙尖且略向下彎曲,喙基部黃褐色,先端黑色,眼周圍有白色眼圈。頸前的喉部為白色,頸后為褐色。飛羽黑褐色,翼上次級大覆羽為黑褐色,先端白色形成一條白色條帶,翼上中覆羽和小覆羽灰褐色,混雜著栗色或黑色,羽緣較淡,翼下覆羽灰白色(圖1)。胸部到臀部羽毛顏色由黑變白。尾巴短小,尾上覆羽黑褐色,尾下覆羽白色。雙腿修長,脛部無羽毛,跗蹠和趾橘黃色,爪橙褐色,飛翔時腳向后伸展(圖2)。
圖1 流蘇鷸(左1)與鶴鷸Fig.1 Ruff(left 1)and spotted redshank
圖2 飛翔姿態(tài)Fig.2 Flying attitude
流蘇鷸在國內(nèi)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陜西、內(nèi)蒙古、新疆西部、西藏南部、青海、云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和臺灣等22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4]。
流蘇鷸繁殖于歐亞大陸北部,向西到挪威、瑞典、英國,向東到楚科奇半島,向南到德國、荷蘭、中亞吉爾吉斯平原和阿爾泰山,在非洲、東南亞和澳大利亞越冬[3,12]。流蘇鷸在全世界分布廣泛,遷徙路程遙遠。遷徙途經(jīng)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河南周邊省份有河北、陜西、湖北、江蘇和山東,此次發(fā)現(xiàn)使得流蘇鷸在我國遷徙路徑的分布上得以連續(xù)。河南省地處我國3條候鳥遷徙路線的中線上[13],綜合近幾年河南省鳥類新紀錄的發(fā)現(xiàn)情況,旅鳥種類不斷增加,如闊嘴鷸(Limicolafalcinellus)[5]、灰瓣蹼鷸(Phalaropusfulicarius)[14]、紅頸瓣蹼鷸(Phalaropuslobatus)[15]和白喉林鶯(Sylviacurruca)[16]等。隨著鳥類工作者和觀鳥愛好者工作的不斷深入,河南省的鳥類種類將會不斷增加,這些鳥類分布的新發(fā)現(xiàn),對人類更進一步了解鳥類生存現(xiàn)狀有促進作用,也豐富了我國的鳥類資源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