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震,席振波
(西北政法大學 民商法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3)
當前我國許多省市都存在著農地權利信托流轉項目,浙江紹興、湖南益陽、福建沙縣等地存在政府設立信托公司進行運作的農地權利信托流轉實踐,該類信托實踐中,農民(委托人)將農地權利委托給農地信托機構(受托人),由信托機構將零散、小塊土地集中起來出租給農業(yè)公司或者種田能手,并將租金付給農戶,實現農村土地的規(guī)模利用。2013年以后,北京信托、中糧信托、中信信托依托市場化運作模式在一些地區(qū)開展的農地權利信托流轉均屬于農地權利的商事信托。
在農地權利信托設立的過程中,委托人需要依據我國《信托法》第2條的規(guī)定將農地權利委托給受托人,同時為信托受益人設定受益權。在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為基礎直接進行的農地權利信托中,其應然狀態(tài)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在其土地承包經營權上再次創(chuàng)設一個有一定期限的農地用益物權并將之移轉受托人。但是,由于我國物權法并未允許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上創(chuàng)設新的用益物權,因此,我們僅能立足于物權法定原則的基本立場,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信托流轉理解為創(chuàng)設債權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權利并將其移轉給受托人的行為。在商事信托公司普遍的農地權利信托流轉過程中,委托人需要將其通過流轉手段獲得的農地權利委托給信托公司,信托公司通過管理及再次流轉手段獲得收益,并將所得收益歸于特定的受益人。在農地權利信托中,委托人可能是農民土地合作社、村委會以及鎮(zhèn)政府等主體,該類主體在流轉中獲得農地權利因既不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本身,又不能違背物權法定原則而理解為新設定的農地用益物權,所以只能理解為一種農地租賃債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
在調研中,筆者發(fā)現在黑龍江省肇東市五里明鎮(zhèn)中糧信托的農地權利信托流轉項目中,出現了以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向銀行進行貸款的實踐,并在農地流轉方式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五里明模式”。[注]在“五里明模式”農業(yè)產業(yè)鏈中,鎮(zhèn)政府成立了勝利農業(yè)公司,勝利農業(yè)公司又組建了專業(yè)合作社,農戶以土地入股專業(yè)合作社。中糧信托利用信托的財產隔離制度功能,以玉米種植合作社為借款主體,為龍江銀行發(fā)放的貸款設計了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和魚塘經營權信托,并利用信托受益權質押為合作社貸款提供擔保,從而解決了合作社貸款沒有合適的資產用于抵押的問題。參見鳳凰網:《龍江銀行“五里明模式”剖析》,2011年11月10日,http://finance.ifeng.com/bank/zzyh/20111110/5042169.shtml,2016年11月28日。在此種模式中,農地權利信托關系的受益人——玉米合作社——以其信托受益權進行質押貸款,滿足了自身規(guī)?;洜I的融資需要,開創(chuàng)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的新時代。這一實例表明,允許農地權利信托受益人以其信托受益權向融資機構或者其他民商事主體質押,對于拓寬合作社等農業(yè)經營主體的融資渠道、盤活資金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擴大金融產品的流動性,滿足金融消費者的融資需求,以信托受益權質押的實踐也正在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本文擬探討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制度設計問題。
“信托受益權為信托關系中最重要的權利,也是為各有關國家與地區(qū)信托法所重點保護的權利。”[注]張淳:《信托法哲學初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第265頁。一般而言,狹義的信托受益權主要是信托利益取得權,即受益人基于受托人經營管理信托財產而享有的請求其支付信托收益的權利。廣義的信托受益權是類似于英美信托法之衡平法所有權的對稱,其與受益人權利實際所指的范疇基本一致,包括信托利益取得權以及“監(jiān)督受托人從事信托事務的權利、對法院的強制執(zhí)行提出異議的權利、接受受托人辭職的權利,甚至還包括撤銷受托人違反信托目的而實施的處分行為的權利”[注]于霄:《中國農村土地信托法律問題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33-134頁。等一系列財產權與非財產權。我國《信托法》用六個法律條文對信托受益權作出規(guī)定,將其界定為廣義的信托受益權。因此,在農地權利信托流轉中,受益人享有的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是由信托利益取得請求權以及監(jiān)督農地信托受托人、了解農地信托流轉運行情況(第20條)、調整信托財產管理方法(第21條)、撤銷受托人不當處分行為(第22條)、在特殊情況下解任受托人(第23條)的權利等組成的權利束組合。
自從移植信托制度以來,信托受益權能否融入大陸法系物權和債權二分的基本財產法體系一直是爭議的焦點。從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設置與運行的實際狀況來看,我們認為應當將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定位為一種兼具債權性、物權性并具有一定類股權性的復合權利。
1.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具有債權性
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帶有明顯的債權屬性,其以債權為主要利益實現手段。一方面,在信托制度正常運行的過程中,信托受益權的核心權能是請求受托人給付信托利益,信托受益人的其他各項權利都是為了保障該項權利的實現。“受益人取得信托利益既是信托的根本出發(fā)點,也是信托的最終落腳點;既是受托人取得各項權利的目的所在,也是其承擔義務的用意所在;既是判例法的權威看法,也是制定法的明確規(guī)定;既是法律對委托人意思效力承認的邏輯結果,也是道德和良心的必然邏輯?!盵注]于海涌:《英美信托法財產雙重所有權在中國的本土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65頁。信托受益權在運行中以債權請求權為主要的利益實現方式,表現出了不同于物權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是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債權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支配性權利為基礎產生的?;诹⒎ㄕ摰慕忉?在農地權利信托流轉過程中,受托人只能享有債權性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債權。該租賃權在委托人與受托人之間表現為一種債權請求權,在受托人占有與控制租賃農地之后,會被占有的排他效力及各類請求權強化為一種基于債權關系產生的支配性權利。
2.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具有明顯的物權性
首先,從受托人對信托財產的實際支配狀況來看,受托人雖然是名義上的信托財產所有人,但卻因無法自由支配并享有利益而表現出一種虛空或名義所有權的狀態(tài)。大陸法系雖將信托財產的所有權賦予了受托人,但是受托人所享有的所有權與真正意義上的所有權相差甚遠。所有權是法律劃定的意志自由的絕對空間,在該空間內所有權人可以通過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權能自由實現自己的意志,也可以放任物處于自然狀態(tài)而不加利用。而受托人因負有依照信托契約與法律規(guī)定對信托財產進行積極管理、應用、實現保值增值的作為義務而喪失了意志自由性。同時,信托財產獨立性區(qū)分并隔離了信托財產與受托人的財產,表明了信托財產并非真正歸受托人所有?!靶磐胸敭a獨立性理論的宗旨是要維護信托受益人的利益,使信托財產成為服務于信托目的”的目的財產。依據信托財產獨立性的要求,受托人必須對信托財產分別管理、分別記賬、獨立保管,信托財產不受受托人之債權人追索,不屬于受托人的遺產并被排除在受托人的清算財產之外。[注]胡旭鵬:《信托財產獨立性與交易安全平衡論——信托財產外部法律關系為視角》,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年,第52-53頁。正如一位日本學者在評價該國信托法時所指出的:“委托人轉讓給受托人財產的民法典概念中的完全所有權,實際上被賦予信托財產具有獨立性的信托法所改變了?!盵注]郭策:《信托財產獨立性研究》,載沈四寶主編:《國際商法論叢》(第4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513頁??傊?由于信托財產具有獨立性,受托人對信托財產的管理與處分嚴格受信托文件與法律的雙重約束,受托人除可以取得信托文件中約定的報酬外,不對信托財產享有實質上的利益,也不能夠用信托財產來償還自己在信托關系外產生的債務,信托財產僅在名義上歸受托人所有。
其次,從信托受益權的產生來看,信托受益權源于繼受英美法系之受益人的衡平法所有權,無法完全擺脫物權屬性。信托財產權是對多層分割的地產權制度進行運用的結果。英國的信托制度是“一個多元化利益集團在封建保有制關系下以談判力為核心展開博弈”的結果,是英國“地產權制度的翻版”,“信托財產權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是對封建保有制關系的擬制”,最終在衡平法上被確立的衡平法所有權是一種分割所有權觀念下的物權,具有典型的物權性。“衡平所有權不是根據哪一個高度抽象的法律理論發(fā)展起來的,是按照英國封建地產權利分割的模式,在普通法所有權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未來財產權利,打上了鮮明的亞里士多德式正義印記?!盵注]汪其昌:《信托財產權的形成與特質》,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年,第158頁。信托受益權不論如何進行大陸法系的構造,均難以擺脫其所來源之“衡平法”所有權所具有的物權性質。例如從受益權的具體權能來看,受益人享有信托終止時的信托財產本金獲得權,該項權利具有一定的所有權返還請求權的性質。信托受益權的實現是信托制度設立與運行的終極目的。信托受益人所享有的衡平法所有權不是在契約法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契約法無法獨立完成對信托受益權進行解釋的任務。
最后,農地權利信托通常都是自益信托,農地權利信托的受益人也是信托的委托人,受益人可以基于委托人的身份行使委托人的一系列權利,[注]“依大陸法系信托法,受益人的許多權利都是與委托人共享的。特別是,我國信托法賦予委托人相當多的權利,除不能享有信托利益外,在其他方面幾乎與受益人享有同樣的權利。受益人、委托人依法均享有的一些權利,都可以依法行使。他們可能共同行使,也可能分別行使。自益信托的委托人和受益人同為一人,行使權利不會產生矛盾?!焙螌氂?《信托法原理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年,第267-268頁。即行使我國《信托法》第20—23條所規(guī)定的委托人享有的“知情權”、“調整權”、“撤銷權和救濟權”以及“解任權和選任權”等權利。受益人基于委托人身份所行使的上述權利進一步強化了受益人對信托財產的監(jiān)督控制,強化了受益權的物權屬性。例如農地權利信托的委托人對受托人管理行為享有的撤銷申請權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針對可撤銷信托的撤銷申請權;二是針對受托人的不當信托行為的撤銷申請權?!盵注]鄢斌:《中國農地信托中的權利失衡與制度重構》,《中國土地科學》2016年第1期?!笆芤嫒讼碛谐蜂N權對應英美信托原型中受益人的衡平法追蹤救濟權,在英美法系中普通法的追蹤救濟具有相對性,而具有對世效力的追蹤效力是衡平法上的追蹤救濟”[注]蔡秉坤:《商事信托受益人權利保護的法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第111頁。?!案鶕⒚婪ㄏ敌磐兄贫?當受托人違反信托目的對信托財產進行管理和處分時,受益人享有衡平法追蹤權,即受益人有權向受托人和第三人追及該信托財產,該追蹤權僅受制于支付了對價且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盵注]胡旭鵬:《信托財產獨立性與交易安全平衡論——信托財產外部法律關系為視角》,第35頁。撤銷權的存在使得信托受益權具有了物權的追及效力,從而限制了受托人管理及處分信托財產的權利,弱化了受托人對信托財產的物權效力。委托人的撤銷權可有效防止受托人故意或重大過失情形下的信托財產損失,確保信托財產的正當管理和安全,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總之,基于信托財產處在受托人控制的客觀狀態(tài)以及貫徹一物一權原則的要求,大陸法系無奈地給受托人的財產權披上了所有權的外衣,但是所有權外衣的內里卻是非所有權的?!皩κ芡腥说拿x所有權進行受益權和信托法義務的雙重制約,對受益人的受益權通過信托財產的獨立性設計使之具有物權效力?!盵注]鄢斌:《中國農地信托中的權利失衡與制度重構》,《中國土地科學》2016年第1期。
3.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具有類股權特性
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在權利的實現狀態(tài)上表現出了一定的類似股權的特性。第一,指向信托財產及其收益的信托利益分配請求權在實現順序上后于因信托財產運行而產生的債權,信托利益請求權表現出與股權類似的剩余索取的性質。第二,農地權利信托的理想狀態(tài)是形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集合信托,即眾多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其土地權利委托給專門從事農業(yè)經營的農地信托機構進行管理與經營。在該種情況下,信托受益權中包含類似于股權的自益權與共益權結構,即信托受益權中的信托利益取得請求權為自益權,監(jiān)督信托受托人、了解信托運行、調整信托財產管理方法等權利為共益權,共益權的實現也需要建立與股東大會類似的共同意志形成機制。因為無論是受益人對受托人進行指示,還是追究受托人責任,都需要以多數受益人共同意思的形成為基礎,信托受益權在權利內容及實現機制上更加類似于股權。“在商事信托中,受益人一般是使用信托計劃投資于信托產品的投資者,他們和股東類似,雖然大都不愿意積極地監(jiān)督信托,不過也希望為保護自己的投資所產生的經濟利益而提供一些制度手段?!盵注]能見善久:《現代信托法》,趙廉慧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年,第185頁。
總之,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是一種兼具債權性、物權性并具有一定類股權性的復合權利,處于物權與債權交叉融合的中間地帶。
1.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有助于促進農村土地金融的發(fā)展
農民及合作社等農業(yè)經營主體缺乏必要的融資擔保財產,一直以來都是制約農村金融發(fā)展的重要瓶頸。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契合了權利物權客體不斷擴張的新趨勢,擴展了農業(yè)經營主體用于融資擔保的財產范圍與融資渠道,對促進農村土地金融發(fā)展意義重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財產證券化趨勢的與日俱增,以權利設定質權,已一躍成為現代投資性融資活動的基本手段?,F實生活對權利質權需求的增加,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于,權利質權是一種比動產質權更方便、簡捷的擔保方式?!盵注]周林彬:《物權法新論:一種法律經濟分析的觀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701頁。
相比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實踐,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更具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便于實現。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試點中,“由于法律規(guī)定農村土地不得改變其用途,農地承包經營權作為抵押品處置難度較大,存在變現難的問題,直接制約了農村信用社開辦此業(yè)務的積極性”[注]蒲堅:《解放土地——新一輪土地信托化改革》,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279頁。。與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權的實現方式不同,在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中一旦受益人無法償還貸款,發(fā)放貸款的金融機構無需對抵押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拍賣、變賣直接獲得價款,也無需對抵押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托管處置”[注]“托管處置”是指金融機構依法獲得擔保品(未來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權)后,即時將土地委托給從事農業(yè)生產的專業(yè)企業(yè)、托管合作社等經濟組織,受托方進行農業(yè)生產經營的收益按照約定與金融機構進行分配。參見高陽:《中國農村普惠金融目標實現路徑研究——基于棗莊市土地流轉改革案例的分析》,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6頁。,而是直接以信托受益權作為執(zhí)行的對象進行拍賣、變賣用以償還貸款或是用信托收益來直接清償債務。與此同時,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證券化及其質押制度的完善對于土地資產證券化及土地銀行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貸款在保障受益人合法權益的基礎之上,能夠極大地實現土地的有效流動,合理配置資源,激發(fā)土地的資本屬性,解決受益人融資難的困境。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貸款“會對借款人形成強有力的風險約束,進而使得金融機構貸款資金的安全性得以顯著提高、金融機構貸后監(jiān)督成本得以大幅降低”[注]劉廣明:《農地抵押融資功能實現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88頁。。
2.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符合法理
根據擔保法的一般理論,可以作為質權之客體的權利需要具備財產屬性與可讓與性。因此,對于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是否適合被質押,需要考察該項權利是否適合作為質權的標的以及該項財產是否具有可轉讓性。
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具有財產價值,具有適合作為質權客體的權利屬性。質權作為擔保物權,應當以具有交換價值的財產權利為客體。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是一種以信托利益請求權為核心權能并具有財產價值的權利,可以作為權利質權的客體滿足擔保融資的需要。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已經脫離不動產物權范疇,適合成為權利質權的標的。單就以權利為標的的擔保物權而言,我國物權法上設置有權利抵押權和權利質權的區(qū)分,該種區(qū)分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對權利客體的區(qū)分。權利抵押權主要以不動產、不動產用益物權等財產或者財產權為客體,而權利質權一般以上述不動產或不動產權利之外可讓與的財產權為客體。換言之,除不動產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與土地承包經營權等不動產用益物權、采礦權等準物權、擔保物權不適于設質以外,包括信托受益權在內的其他權利都是可以作為權利質權標的的。[注]對權利質權客體進行規(guī)定的理想方式,原則上允許法律并不禁止的財產均可作為權利質權的客體,同時通過列舉或者特別法方式規(guī)定哪些權利不能成為權利質權的客體。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是一種具有指向物權性或者債權性農地經營權同時具備物權性與債權性的復合型權利,而非不動產物權,適合作為權利質權的客體。
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是具有可轉讓性的非專屬財產權,其可轉讓性也未受信托文件限制。受益權只要是非人身專屬權,而且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間沒有特約禁止轉讓的情形,均可以轉讓。而具有人身專屬性的受益權主要是以撫養(yǎng)特別殘疾人為目的而設立的一些以撫養(yǎng)受益人為目的的特殊信托。[注]能見善久:《現代信托法》,趙廉慧譯,第201-202頁。“商事信托作為私益信托的一種,受益權可以轉讓,這種可轉讓性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商事信托的受益權在投資人之間可以相互轉讓;第二,商事信托的受益權可以由信托公司在特定條件下向投資人贖回。”[注]季奎明:《組織法視角下的商事信托法律問題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第36頁。在立法上,我國《信托法》第47條規(guī)定:“受益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其受益權可以清償債務,但法律、行政法規(guī)以及信托文件有限制性規(guī)定的除外”。該條表明我國法律允許信托受益權轉讓,但同時允許法律、行政法規(guī)以及信托文件對信托受益權的轉讓作出限制。因此,原則上應當允許信托受益權轉讓,“信托法對受益權轉讓沒有具體規(guī)定的,可以參照適用民法有關債權轉讓的規(guī)定”[注]何寶玉:《信托法原理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年,第240頁。。
“財產權雖可以讓與,但是其權利的行使被停止或者質權人行使其權利不適當的,不可以設定權利質權?!盵注]高圣平:《擔保法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498頁。同時,“不能質押的財產權利既包括法律明文禁止轉讓的財產權利和具有專屬性質的財產權利,也包括出質人與其債務人約定不得轉讓的財產權利”[注]陳本寒:《再論權利質權客體的確定》,《法學》2016年第7期。。因此,對于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如果在進行農地權利信托流轉之初信托文件明確約定信托受益權不可轉讓,此時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出質的行為就應予以限制,除此以外的信托受益權均可以作為質權的標的。農地信托的受益權不具有人身專屬性,現實中農地權利信托文件均未對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的轉讓作出限制,相反,相關的農地流轉文件都是盡量使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具有可流轉性與可融資擔保性。例如在中信信托于安徽宿州市開展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合信托的實例中,中信信托將宿州市埇橋區(qū)政府的土地信托受益權設定為A類信托受益權,“同時結構化設計也使得A類信托受益權有可能質押給銀行或中信信托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或在土地交易所內柜臺轉讓,賦予土地信托流轉金融屬性”[注]蒲堅:《解放土地——新一輪土地信托化改革》,第242頁。??梢?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呈現出具有可讓與性的非專屬財產權利特性,適合作為權利質押的客體。
除此之外,雖然信托受益權未包含在我國《物權法》和《擔保法》所列舉的可設定權利質權的權利之內,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法律否認信托受益權的質押。我國所采取的列舉權利質權客體的立法方式本身就缺乏科學性。在何種權利上可以設定權利質權問題上,科學的立法例原則上允許權利上均可設定權利質權,而對不能設定權利質權的客體做出列舉式規(guī)定。另外,我國《物權法》規(guī)定了具有信托受益權性質的“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的質押,表明了 《物權法》允許信托受益權質押的明確態(tài)度。信托受益權屬于《物權法》第223條“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可以出質的其他財產權利”。《信托法》雖未對信托受益權是否可以質押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是《信托法》允許信托受益權轉讓,根據舉重以明輕的解釋原則,可以認為《信托法》既然已經認可了較質押更為徹底的權利變動方式,也自然認可了信托受益權的質押。在比較法立法例上,日本2006年修改后的《信托法》明確認可了司法實務中廣泛存在的信托受益權質押。各國立法例對于可以設定質押的財產一般均采取法律不禁止即為可以的態(tài)度。
因此,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是具有財產價值的可轉讓性權利,適合作為權利質權的客體,其質押符合法理要求,也并不違背我國《物權法》的規(guī)定。
通過商事信托的理念和構造來運轉的農地信托模式的理想狀態(tài)是形成以承包戶為受益人的自益信托?!耙约彝コ邪绞饺〉玫耐恋爻邪洜I權的信托只能是自益信托,受益人只能是同一信托法律關系中的委托人(農戶)本人。”[注]高圣平:《農地信托流轉的法律構造》,《法商研究》2014年第2期。但從目前農地信托實施的現實過程來看,以農戶作為農地權利信托受益人的信托實踐并不普遍。在商業(yè)信托公司主導設計的農地權利信托產品運行過程中,信托受益人主要是土地股份合作社、村委會及地方鄉(xiāng)鎮(zhèn)政府等組織。例如“中信·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合信托計劃1301期”,其受益人主體為宿州市埇橋區(qū)政府;“北京信托·土地信托之無錫桃園村項目”其受益人主體為桃園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哈爾濱蘭西的農地權利信托項目的受益人為村委會。
農戶直接作為農地權利信托受益人時,可將其所享有的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貸款,以滿足其融資需要。此時,農戶作為出質人是完全可行的,只是單個農戶可用于質押的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財產價值有限,實踐中農戶以其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的情況較少。[注]在以合作社或村委會作為信托受益人的情形下,村委會或者土地合作社在獲得土地信托流轉收益后通常負有將收益再次分配給農戶的義務,即此時農戶作為債權人享有請求合作社或者村委會支付土地流轉收益的債權請求權。根據擔保法的一般理論,農戶可以其對土地合作社或者村委會享有的債權作為質押的標的擔保貸款。在商事經營主體負責運行的農地權利信托實踐中,信托受益人——合作社、村委會及鄉(xiāng)鎮(zhèn)政府通常負有定期向農戶支付地租的義務,合作社還具有開展農業(yè)經營及產業(yè)鏈延伸的現實資金需要,因此,合作社表現出了強烈的融資需求。在實踐中出現了土地合作社以其擁有的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進行質押貸款的情形,例如在黑龍江肇東市五里明鎮(zhèn)農地信托流轉項目中,作為受益人的玉米合作社以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向龍江銀行進行質押貸款,以解決發(fā)展中的資金難題。關于村委會作為農地權利信托受益人時,是否應當允許村委會作為出質人這一問題,我們持肯定態(tài)度。對于流轉出農地權利的農戶來講,通過農地信托流轉獲得的土地收益原本是經村委會二次分配獲得。在這種情況下,農地權利信托流轉收益對于農民的生活保障具有一定的影響,在村委會缺少資金抑或是作為受托人的商業(yè)信托公司不能如期向受益人(村委會)發(fā)放農地權利信托流轉收益時,應允許村委會以其信托受益權進行質押貸款,優(yōu)先將農地權利信托收益發(fā)放給農戶。我國《民法總則》將村委會定性為一種特別法人,村委會在參與經濟活動中也有進行融資的現實需求。因此,在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的實踐中,作為出質人的主體應是多元的,應當允許農戶、合作社或者是村委會等受益人作為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的出質人。
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行為在本質上是設定以信托受益權為客體的支配權的法律行為。因此,其設立既需要遵循權利質權設立的一般規(guī)則,又需要充分考量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的性質與權利質權的特性。我國《物權法》沒有創(chuàng)設一個與《德國民法典》第1274條相同的權利質權之設定準用權利轉讓條款的一般性規(guī)則,但我們認為在理論上權利質權的設立應與其轉讓規(guī)則保持一致。遺憾的是我國《信托法》僅規(guī)定信托受益權可以轉讓而未對信托受益權如何轉讓問題作出規(guī)定。
雖然我國立法未為權利質權的設立創(chuàng)建一般性規(guī)則,但是我國《物權法》所確立的基于法律行為設定物權的一般性規(guī)則應當適用于受益權質權的設定,即受益權質權設立需要有設立受益權質權的法律行為并需完成相應的公示程序?!啊段餀喾ā返?24-228條規(guī)定所有的權利質押合同都必須采用書面形式?!盵注]張川:《不動產收益權質押法律問題研究》,載劉云生主編:《中國不動產法研究》(第4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158頁。因此,在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權設立時,出質人與質權人首先應簽訂書面質押合同。同時,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合同的生效,僅使當事人負有設定質權的義務,并不直接導致質權的設定?!百|權合同是質權設立的原因行為,質權合同是債權行為,它并不具有設定質權的效力,或者說根據質權合同不能直接創(chuàng)設質權?!盵注]孫憲忠:《物權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324頁。受益權質押合同的效力與受益權質權的設定相分離,受益權質押合同的生效并不以信托文件、受益權憑證的交付或者登記等公示手段的作出為條件。
權利質權的設立需要設立質權的合意與交付或者登記等公示形式的結合。權利質權的設定及公示方式需最終有利于質權人權利的享有與保全,并兼顧交易安全。我國《物權法》對于權利質權設立的公示方式主要有登記和交付兩種形式,其基本原則是:對于權利與權利證書高度結合的權利形態(tài)采取交付權利證書方式設定權利質權;對于沒有權利憑證或者權利憑證與權利形態(tài)結合度不高的權利采取登記方式設立。在此需要繼續(xù)檢討,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需要在完成何種公示手段后方能設定。
“在確定權利質權的公示方法時,主要考慮以下三個要素:財產權利的流轉方式、交易習慣和特別法之規(guī)定。”[注]陳本寒:《我國〈物權法〉上權利質權公示方法之檢討》,載董學立主編:《擔保法理論與實踐》(第一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年,第124頁。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設定方式的選擇既需要考慮物權公示的要求,也需要考慮質權人享有、保全及實現該項質權的實際需要以及交易慣例。因此,我們認為,可以將信托文件及信托受益憑證的交付作為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權設定的公示手段。
第一,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目前正處在由普通信托受益權向證券化信托受益權發(fā)展演變階段,宜將交付信托文件或者受益權憑證作為公示手段。信托文件及受益權憑證具有證明信托受益關系存在的效力,它們的交付具有公示權利質權設定合意并形成質權人對信托受益權的準占有的效果。目前信托受益權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普通信托受益權、證券化信托受益權以及電子化信托受益權。普通信托受益權質押因尚未證券化,宜以交付信托受益權設立文件作為質權設立公示方式;證券化信托受益權應以與信托受益權高度結合的信托受益權憑證交付作為質權設立公示方式;而電子化信托受益權由于不存在紙質信托受益權憑證而只能將證券結算機構登記作為其質押的公示方式。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目前主要依信托文件設立,信托公司也正在嘗試設計并發(fā)行信托受益權憑證,力圖實現信托受益權的證券化及其流通化。在作為受托人的信托公司設計了信托受益權憑證、實現了信托受益權證券化后,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也可以信托憑證交付作為公示方式。信托受益權是一種不具有空間維度的無形之物,不具有直接現實交付的可能,因此,只能通過交付產生信托受益權的信托文件或者受益權憑證的方式進行間接交付。信托受益權人向質權人交付信托文件或者受益權憑證既可以達到向第三人公示設定權利質權的意思,也可以達到信托受益權事實管領的準占有效果。在受益權人將信托文件或者受益權憑證交付給質權人后,受益權人喪失其受益權的權利外觀,無法再次實現對受益權的處分。
第二,通過交付信托文件及信托受益權憑證方式設定質權,簡便易行,可以節(jié)約交易成本,快速實現信托財產權融資擔保的目的。相較于登記方式而言,交付信托文件及信托受益權憑證方式設定質權不需要履行復雜的登記手續(xù),具有節(jié)約設定成本的制度優(yōu)勢。同時,目前人民法院有關信托受益權質押的相關判決顯示,現行司法實踐已經將信托文件交付作為受益權質押的設定條件,[注]根據(2012)浙溫鹿商初字第1264號、(2014)浙溫鹿商初字第36號兩份判決書中涉及信托受益權質押部分的判決可以分析得出,法院以法律未要求信托受益權進行質押登記時設立為由,將信托受益權質權的生效要件以交付信托文件為準。這為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權的設立提供了一定的參照。
第三,信托受益權的核心權能是債權性收益分配請求權,這決定了信托受益權質押可以采取類似于債權質押的方式設定。對于一般債權質權的設立規(guī)則,《擔保法》和《物權法》均沒有做出規(guī)定,學界通說觀點認為,在質權人與出質人訂立書面質押合同后,出質人應當將債權證書交付質權人占有。[注]“雖然債權設質能否保障質權人獲得優(yōu)先受償權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實踐中還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但是,既然立法規(guī)定了債權質權,那么,至少從形式上應該保證質權人獲得對債權的‘占有’,即對債權文書的占有,以從形式上保證質權人獨斷性的占有并行使債權的可能性”(孫憲忠:《中國物權法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第420頁)。債權文書具有和信托受益權證明文件或者受益權憑證相同的法律性質,交付權利證書,對于信托受益權的有效設立,是必須的要件?!皺嗬C書轉移給質權人占有,構成對出質人行使債權的一種有效限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出質債權的安全,也便于質權人在將來對出質債權的處分”。[注]孫憲忠:《物權法的實施》,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538頁。因此,信托受益權的質押也可以采取交付信托文件或者權利憑證的方式設立。
第四,在比較法立法例上,日本法將通知受托人作為質權的對抗要件,而非設立要件?!笆芤鏅嗷旧现挥袡嗬麑傩?對受托人沒有債務層面,因此不需要得到受托人的承諾,可以進行自由的轉讓(一身專屬的情形或者根據特約有轉讓禁止的情形除外)?!盵注]能見善久:《現代信托法》,趙廉慧譯,第201-202頁。如同信托受益權的轉讓不需要受托人承諾一樣,信托受益權的質押也不需要受托人的承諾。日本法上,信托受益權的轉讓“準用債權中對受托人的通知和受托人的承諾作為受益權轉讓的對抗要件。即使在信托財產中包含有不動產的場合,所移轉的不是不動產物權而是受益權,因此也應當做同樣的考慮。”[注]能見善久:《現代信托法》,趙廉慧譯,第202頁。
在出質人將信托文件及信托受益權憑證交付給質權人后,出質人或質權人應當將受益權出質事實告知信托公司等受托人,由受托人將質押事項記載于受益人底賬,只有在告知受托人后質權設定才對受托人產生效力。否則,受托人如果繼續(xù)向原受益人支付所應兌現的信托利益,依然產生債權清償的效果?!巴ǔ5氖芤鏅?應準用債權轉讓的方法,要求對受托人進行通知和得到其承諾。在對第三人主張受益權轉讓的時候,需要附加確定日期的通知和承諾?!盵注]能見善久:《現代信托法》,趙廉慧譯,第201-202頁。是否通知受托人關系到質權人將來對質押受益權變價權的行使,在沒有通知受托人的情況下,質權人是無權在被擔保債權屆期未受清償時,直接向受托人主張受益權中的利益給付請求權。目前在受益權質押的實踐中,質權人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通常都會與受益權人一起到受托人處辦理質押登記備案手續(xù)。在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權設定后通知受托人,是為了維護質權人的利益,并保障交易的安全。
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是我國農地金融發(fā)展中的新生事物。農地權利信托本身就是一種促進農地流轉與資金集合的融資方式,例如在中信信托開展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合信托中,除了以農地權利為基礎形成的A類受益權外,還存在專門籌集土地整理資金的B類信托受益權和補充未來資金不足的T類信托受益權。通過農地權利信托流轉的方式將分散的農地經營權集中于信托平臺之上,可以在發(fā)揮信托制度的內在優(yōu)勢和信托公司的綜合金融優(yōu)勢基礎之上,促進農地權利的有效流轉及其金融化。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是一種兼具物權性與債權性的復合性權利,具有可轉讓性,適合作為權利質權的標的。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押中的出質人是受益權人,質權人為一般的民事主體。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權的設立首先要簽訂書面質押合同,并以交付信托文件或者權利憑證作為公示方式。在質權設定后,質權人享有對信托文件或者權利憑證的留置權、收取信托利益的請求權、轉質權、監(jiān)督權和知情權等廣泛的權利。在質權人的債權到期未受清償時,質權人享有處分信托受益權而使債權優(yōu)先清償的權利。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權的實現需要具備質權有效存在與債權清償期屆滿而未受清償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之條件。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質權實現的通常結果是發(fā)生信托受益權的轉讓,同時對于農地權利信托受益權的轉讓也必須符合《信托法》中有關信托受益權轉讓的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