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獻, 王鳳偉, 王翠麗
(石家莊九達科技有限公司 研發(fā)部,河北 石家莊 051434)
1,3,5-三(3-溴苯基)苯的分子式為C24H15Br3,分子量為543.09,CAS號為96761-85-2,為淺黃色固體.它是構(gòu)筑樹枝狀大分子、有機金屬框架材料(MOFs)、有機導電聚合物、電致發(fā)光有機分子材料及偏振非線形光學材料的重要基礎(chǔ)功能材料[1].現(xiàn)有的1,3,5-三(3-溴苯基)苯的合成方法不利于進行工業(yè)化生產(chǎn),收率較低.為了能批量生產(chǎn)1,3,5-三(3-溴苯基)苯,本文對它的合成條件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
(1)第一種方法
以間溴苯乙酮為原料,硝基甲烷為溶劑,三氟乙酸/乙二胺為催化劑,回流反應36 h,最后經(jīng)過硅膠柱色譜分離出產(chǎn)品.主要缺點是:反應時間太長;硝基甲烷為易爆品,使用過程存在不安全因素;產(chǎn)品需要經(jīng)過硅膠柱色譜純化,不易實現(xiàn)工業(yè)化生產(chǎn).[2]
(2)第二種方法
以間溴苯乙酮為原料,無溶劑反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為催化劑,在130 ℃反應3~8 h,經(jīng)硅膠柱色譜純化得到產(chǎn)品.此制備方法主要的不足是:后期反應液粘稠,攪拌不流暢;產(chǎn)品分離需要硅膠柱色譜,不利于工業(yè)化生產(chǎn).[3]
(3)第三種方法
以間溴苯乙酮為原料,甲苯為溶劑,三氟甲磺酸為催化劑,回流反應30 h,原文獻未給出后處理工藝過程.甲苯為易燃、易爆管制品,原料不易得,同樣存在反應時間長,分離困難等缺點,不易放大生產(chǎn).[4]
(4)第四種方法
以間溴苯乙酮為原料,乙醇為溶劑,四氯化硅為催化劑,在室溫下反應18 h,收率僅有74%.缺點是反應時間長,收率低.[5]
(5)第五種方法
以間溴苯乙酮為原料,氯化亞砜為催化劑,無水乙醇為溶劑,回流反應1 h,后處理過程使用乙醚洗滌濾餅,收率只有75%.這個方法制備過程簡單,容易操作,反應時間短,具備放大生產(chǎn)的潛力.[6]
本文在第五種方法的基礎(chǔ)上,把易燃、易爆、低沸點的乙醚去掉,以提高收率,減少“三廢”排放,使其具備放大生產(chǎn)的條件.
2.1.1 主要儀器設(shè)備
實驗用主要儀器設(shè)備情況見表1.
表1 實驗用主要儀器設(shè)備
2.1.2 主要原材料
間溴苯乙酮、氯化亞砜、無水乙醇、碳酸氫鈉等,均為工業(yè)品.
2.2.1 1,3,5-三(3-溴苯基)苯的合成原理
1,3,5-三(3-溴苯基)苯的合成路線見圖1.
這是一個含有α-氫的對稱的酮在酸催化下的自身縮合反應,其反應機理見圖2.
圖1 1,3,5-三(3-溴苯基)苯的合成路線
圖2 1,3,5-三(3-溴苯基)苯的反應機理
由圖2可知,其反應過程分三步.首先,氯化亞砜與乙醇反應放出氯化氫.其次,間溴苯乙酮在酸的作用下進行烯醇互變.再次,烯醇式與酸活化的酮式經(jīng)縮合脫掉兩分子水,經(jīng)6π電子環(huán)化關(guān)環(huán).最后,再脫掉一分子水,得到1,3,5-三(3-溴苯基)苯.
2.2.2 1,3,5-三(3-溴苯基)苯的合成
向帶有尾氣吸收裝置的10 L四口瓶中加入間溴苯乙酮990 g(5 mol),無水乙醇2.5 L,室溫下緩慢滴加944 g(8 mol)氯化亞砜,隨著氯化亞砜加入量的不斷增大,反應液顏色由黃色逐漸變成棕色,最后變成黑色,大約10 min后反應液開始析出黃色固體,滴加氯化亞砜完畢后,升溫至78 ℃,反應4 h,取樣進行TLC(薄層色譜,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檢測,原料點消失,反應結(jié)束.將反應溫度降至室溫,依次向反應液中緩慢滴加冰水,再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調(diào)至無氣泡,降溫至0~5 ℃,攪拌2 h,過濾,濾餅依次用水和乙醇洗滌,60 ℃鼓風干燥,得淺黃色固體815 g,摩爾收率90.6%,HPLC(高效液相色譜)純度為98.3%.
2.3.1 熔點測定
使用 RY-1G型熔點儀測量產(chǎn)物的熔點.取少量精制產(chǎn)品置熔點測定毛細管中,在潔凈玻璃管中填實,旋轉(zhuǎn)按鈕到110 V,調(diào)整溫度至160 ℃,升溫速率控制在1 ℃/min.實測產(chǎn)品熔點為170~171 ℃,與文獻[2]中的值相符,因此可以初步判斷產(chǎn)品為目標產(chǎn)物.
2.3.2 核磁氫譜測定
用氘代氯仿為溶劑,用核磁共振譜儀得到的核磁氫譜見圖3.
圖3 核磁氫譜圖
由圖3可得,1H NMR(400 MHz, CDCl3,25 ℃, TMS):δ7.82(t,J=1.6~2.0 Hz, 3H), 7.709(s,3H),7.604(d,J=8.0 Hz,3H),7.538(dd,J=0.8~8.0 Hz,3H),7.361(dd,J=7.6~8.0 Hz, 3H).
由此可知,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與1,3,5-三(3-溴苯基)苯的結(jié)構(gòu)相符合.
乙醇在反應體系中主要起反應介質(zhì)的作用.由于1,3,5-三(3-溴苯基)苯為固體,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太大,隨著反應的進行,產(chǎn)品會逐漸在反應體系中析出,如果乙醇量太小,反應液會變得粘稠;如果乙醇量太大,反應液濃度會降低,反應變慢,反應時間延長,溶解在乙醇中的產(chǎn)品會增多,進而使得收率降低.經(jīng)過反復試驗后確定,乙醇的用量為間溴苯乙酮的4倍體積時效果最佳.
理論上,氯化亞砜的投料量與間溴苯乙酮的摩爾數(shù)相等,但考慮到實際反應體系中微量水的影響,氯化亞砜的實際用量要多于理論值.按照本文所述實驗過程,只改變間溴苯乙酮與氯化亞砜的投料比,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其對收率的影響情況見表2.
表2 間溴苯乙酮與氯化亞砜的投料比對收率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n(間溴苯乙酮) ∶n(氯化亞砜)=1∶1.6時,收率最高,再提高氯化亞砜的投料比,收率變化并不明顯,保持在最高值附近不變,所以1∶1.6是間溴苯乙酮與氯化亞砜的最佳投料比.
初期反應過程中,放熱顯著,且有氯化氫氣體放出,而緩慢滴加氯化亞砜可以使反應溫和,放熱緩慢.反應時間、反應溫度對收率的影響情況見表3.
由表3可知,在50 ℃反應2 h,收率為30.0%;升溫至回流溫度78 ℃,反應4 h后,收率達到最大;再延長反應時間,收率基本無變化.所以最佳反應時間為4 h,最佳反應溫度為回流溫度78 ℃.
表3 反應時間與反應溫度對收率影響
按實驗確定好的制備工藝逐級放大,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隨著間溴苯乙酮投料量的逐步加大,收率也逐步提高.當加大到1000 g時,收率保持一個相對的穩(wěn)定值;當多于1000 g時,收率的變化不大.平行三批數(shù)據(jù),其收率穩(wěn)定,產(chǎn)品質(zhì)量也穩(wěn)定.
表4 逐級放大過程的實驗數(shù)據(jù)
以放大生產(chǎn)為目的對1,3,5-三(3-溴苯基)苯的制備工藝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通過對原料的投料比、反應溫度及反應時間對產(chǎn)品質(zhì)量及收率的影響,得到了最佳的反應條件:n(間溴苯乙酮)∶n(氯化亞砜)為1∶1.6,反應溫度為78 ℃,反應時間為4 h.把生產(chǎn)規(guī)模放大到千克級,平行三批實驗,收率穩(wěn)定,質(zhì)量可靠,達到了預期的實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