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以及信息技術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能夠掌握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社會人才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也越來越普遍。雖然其課程教學方法經(jīng)歷了一定的時間考驗,但是在實際教學當中,其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通過結合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對計算機與信息化課程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一、 引言
現(xiàn)今,隨著社會進入信息化環(huán)境,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普遍,同時其也成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而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對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定位,并且要使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學習的目標和目的。其次需要教師根據(jù)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總結經(jīng)驗,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二、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定位
在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當中,如果想采用較好的教學方法,首先需要明確課程的定位。每個階段的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都有不同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而對于整個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而言,其最終的目的就是通過對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學習以及后期學生進行自己實踐和加強訓練,可以很好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同的學習階段對于學生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習的要求和目標都是不同的,比如,在小學階段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都只是一些計算機信息技術最基本的概念教學,可能會涉及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到了中學階段就會把教學的定位主要放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操作當中。而到了大學階段,因為有不同的專業(yè),其對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的定位也不盡相同,但是其定位就是在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概念以及基礎操作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對計算機信息技術文字數(shù)據(jù)處理的技能,進一步地學習計算機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便利,并為學生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已經(jīng)開展了很長的時間,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其中存在的一些實質性的問題慢慢顯現(xiàn)出來。這些存在的問題無論是對教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都有非常大的阻礙和影響。下面將對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 課程內容涉及面廣較為枯燥
在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由于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所以課程的涉及面較廣。這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學習帶來了難度,并且由于前期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的理論知識較多,需要學生先去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一些概念,學校給計算機教師的課時并不是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也不得不壓縮教學工作,大篇幅地向學生灌輸相關的概念。長時間的學習,學生會感覺到枯燥無味,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降低了學習的效率。
(二) 教學的方法落后
普遍的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使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負責講述知識學生負責聽,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太多的互動,導致教師只是單方地進行知識的灌輸,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不了解,造成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知識。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現(xiàn)今的教學以及社會需求,其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影響。
(三) 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不了解
在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當中,存在著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不了解的情況。在教學中,因為學生所受教育不同,對于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的掌握程度也不同,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能夠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去進行教學,造成了部分學生進入學習越來越差的惡性循環(huán),甚至對于計算機的學習產(chǎn)生抵觸的心理。
四、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一) 對于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由于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技術性,所以學生要學習的內容較多而且較為雜亂,需要教師根據(jù)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任務和目標,以及學生的情況來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合理地優(yōu)化,將教材中理論性的知識合理地分類并且以多種表現(xiàn)形式來呈現(xiàn)給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習的枯燥性。而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中,教師也要根據(jù)課程的教學任務和目標以及學生的情況來精確地選擇教學內容,避免雜亂的情況出現(xiàn)。
(二) 對教學方法進行改善
在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需求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地改善和更新,根據(jù)教學任務和目標,以及學生的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應用情境教學的模式,不僅以老師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厝W習,從而很好地提高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同時也能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
(三) 教師與學生互動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真正地參與課堂的學習當中去,同時也能使教師更好地與學生交流,從而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設立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相關的題目,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通過大家一起的努力來解決問題。這不但可以使學生真正地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而且有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對計算機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制定更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儼然成了現(xiàn)今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說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在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的實際教學當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地優(yōu)化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并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才能夠很好地使學生學習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學習和以后步入社會作好準備。
參考文獻:
[1]曹錦梅,王蕊.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時代,2016(5):100-103.
[2]盧娟.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及對策探究[J].教育,2016(12):00293-00293.
作者簡介:
尹訓兵,山東省新泰市,山東省新泰市教育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