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
1月26日,劉士余卸任中國證監(jiān)會主席,赴任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下稱“供銷總社”)黨組副書記、理事會主任。
因為劉士余的到來,供銷總社瞬間刷屏社交媒體圈。
曾在計劃經濟時代盛極一時的供銷總社在新時代究竟是個什么角色?
數據顯示,這個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至今仍然堪稱“巨無霸”——2018年,全國供銷合作系統(tǒng)實現銷售總額5.9萬億元,總資產1.6萬億元,實現利潤468億元。即便是位列世界500強首位的沃爾瑪,其2018年營銷收入也不過5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7萬億元。
1月15日,據供銷總社的官方發(fā)布,2018年總社全系統(tǒng)實現銷售總額5.9萬億元,實現利潤468億元,同比增長8.7%和6%。
5.9萬億元的銷售總額,這恐怕是超出不少人想象的。如果這個數字還不夠直觀,我們可以做一個橫向對比。
財富中文網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世界500強企業(yè)前3名分別是沃爾瑪、國家電網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3家企業(yè)2017年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500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7萬億元)、348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5萬億元)、32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1萬億元)。
當然,由于銷售額還包含稅收,而營業(yè)收入則將稅收剔除,因此,這個比較還需打個折扣。
但供銷總社目前并未發(fā)布營收總額,通過以往的數據,可以大致推算。2013年,供銷總社實現銷售總額3.2萬億元,營業(yè)收入1.6萬億元,營業(yè)收入與銷售總額之比約為1:2。
若以此推算,2018年供銷總社的營業(yè)收入約為2.85萬億元(約合4225億美元),比沃爾瑪少約800億美元,可位列世界500強第二位,不僅超過國家電網、石化雙雄,還是蘋果公司的近兩倍(蘋果公司2017年營收2292億美元)。
若以利潤計算,供銷總社2018年利潤約合69.39億美元,是沃爾瑪(98.62億美元)的七成左右,亞馬遜(30.33億美元)的兩倍以上,比世界工業(yè)巨頭西門子(66.67億美元)還要略高。
值得注意的是,供銷總社的定位是社會團體,并負有落地國家惠農政策的重要任務,其網點分散,遍布全國,偏遠地區(qū)也有其身影,因此各項成本要遠高于普通企業(yè)。
現如今,隨著大型商場、個體商戶、電商的快速發(fā)展,基層供銷社的生存環(huán)境不容樂觀。不過,在數十年前,供銷社基本上是農村地區(qū)居民唯一可以買賣商品的窗口。即便是現在,不少農村人去商店買東西,還是習慣性地稱其為供銷社或合作社,雖然這些商店其實是個體商戶所開。
供銷社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曾是有壟斷性的商業(yè)組織,執(zhí)行國家政策,對農村物資、日用品進行供應,收購除糧食以外的農副產品及廢舊物資。
作為一個“巨無霸”,農村供銷社有龐大的經營網絡,在各村莊開設許多門市部。當時,不少農民將其稱為“雞屁股銀行”——把雞蛋賣到供銷社門市部,換回醬油、醋、鹽、煤油、火柴等日用品。農村人家的廢舊物品、農副產品,絕大多數都要賣到供銷社里去,所需要的化肥、農藥、油料,也要到供銷社下屬的“油肥組”買回來。
供銷社里的正式工,都是國家干部或職工。當時的農民如果想“跳出農門”,一般要到供銷社中工作,叫作“亦工亦農”,即生產隊中還保留著名字,但也可以有一點現金收入?!耙喙ひ噢r”的待遇要遠低于正式工,同工不同酬,還可能被輕易辭退,即便是這樣,“亦工亦農”也是一個特權,干部家庭或他們的親戚才有機會“亦工亦農”。
當時的供銷社,甚至還有執(zhí)法權。此前國家實行的是農資專營,供銷社和工商部門聯(lián)合執(zhí)法,私自售賣化肥、農藥、皮毛等農資產品,被供銷社抓到,產品會被沒收。
供銷社在計劃經濟時代盛極一時。資料顯示,當時加入供銷合作社的農民社員占農戶總數的90%以上。1978年,供銷合作社商品零售額占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35.5%;占農村商品零售總額的68.2%?!胺较虮P、聽診器、營業(yè)員,拿什么都不換!”這句順口溜生動地形容了供銷社的金飯碗。
當時有一部電影故事片《紅色背簍》,以基層供銷店為原型。在電影里,為解決山區(qū)居民買賣困難,供銷合作社門店職工常年身背簍子,攀山越嶺送貨。1965年電影放映后,在全國引起共鳴,一時間,“紅色背簍”享譽全國。
1985年以后,隨著國家統(tǒng)購統(tǒng)銷制度的取消,供銷合作社失去壟斷地位,經濟效益驟降。1990年到2002年,基層社連續(xù)12年虧損。據統(tǒng)計,供銷合作社全系統(tǒng)虧損額1994年為40億元,1998年達到156億元,1999年為134億元。直到2000年,全系統(tǒng)才扭虧為盈,兩年后,基層社止損。
經過多次系統(tǒng)性改革,供銷總社依舊保持由國務院領導,目前下轄15個直屬事業(yè)單位、25家主管社團和中國供銷集團。其中,中國供銷集團管理全資和控股子公司16家。
除了供銷總社外,各省份也設有供銷總社。這些供銷社控股下的公司和普通集團公司一樣,可以有上市公司。不少供銷合作社還進入了資本市場,入股上市公司、發(fā)行債券等。
例如,安徽省供銷合作社聯(lián)合社通過旗下公司,控股上市公司輝隆股份(002556.SZ);安徽、北京、重慶、湖北等省級供銷社,則多次發(fā)行債券。
業(yè)內人士認為,供銷社系統(tǒng)就目前的情況看,比較適合推進“混改”。
劉士余接任后,能否將供銷系統(tǒng)“混改”推動?業(yè)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