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果, 陳邵桂
(1.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2.湖南工業(yè)大學,湖南 株洲 412007)
1891年,匡互生出生在湖南省邵陽縣寶善鄉(xiāng)(現(xiàn)邵東縣廉橋鎮(zhèn))。1919年,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求學時,匡互生成為五四運動的先鋒,當年畢業(yè)后至1933年逝世,在短暫的一生中,他傳承五四精神致力于教育事業(yè)。什么是五四精神?1939年5月4日,毛澤東在《青年運動的方向》的演講中指出:“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學生們參加的歷史上叫做五四運動的大事件,在中國發(fā)生了,這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運動?!逅摹詠?,中國青年們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種先鋒隊的作用?!裁唇凶鱿蠕h隊的作用?就是帶頭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隊伍的前頭?!盵1]565根據(jù)毛澤東的這一論述,敢當“先鋒隊”,發(fā)揮“帶頭作用”,“站在革命隊伍的前頭”,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內(nèi)容。陳思和在《真正的五四精神與教育的理想主義》一文中評價匡互生的事業(yè)時說:“他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教育事業(yè),實實在在地在中國這樣一塊土地上進行理想主義的教育實踐。我覺得,這就是真正的五四精神?!盵2]4匡互生傳承五四精神,在教育實踐上的具體表現(xiàn),按毛澤東以上所論分析,就是突破陳規(guī),勇于創(chuàng)新。研究匡互生的教育實踐,對當今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啟示意義。
1920年秋,匡互生應聘擔任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務主任。當時在省長公署任秘書長的易培基兼任校長,因省府政務繁忙而無暇顧及學校工作,匡互生“實則是總攬全校事宜的主角”[3]79。也就是說,匡互生作為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務主任,實際上是主持學校全面工作的。
匡互生到任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務主任以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他提出:“要把一師建成全省新文化運動的先鋒陣地,首要的任務是必須更新教師隊伍?!盵4]于是,“匡互生便大刀闊斧地更新教師隊伍,撤換大批思想陳舊的教師,延聘了一批從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教師”,知名的如李達、田漢、周谷城、夏丏尊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匡互生力主聘任毛澤東為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師。[3]79據(jù)《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記載:1921年夏秋間,“毛澤東被聘任湖南第一師范二十二班國文教員”。[5]87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在展館介紹《前言》中也說道:“1920年秋至1922年冬,青年毛澤東先后擔任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主事和師范部國文教員?!?/p>
聘毛澤東任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師,在當時是一件非同尋常的大事。趙海洲等著《匡互生傳》對此評價道:“匡互生卻提出一個石破天驚的提議?!盵3]79這個提議在學校會議上議決時,立即有老師不無諷刺地問匡互生:“你看過學校章程嗎?”匡互生立即回答:“看過,本校教員一律要有大學畢業(yè)學歷?!蹦俏焕蠋熡謫枺骸澳敲凑垎柮珴欀?毛澤東,字潤之——引者)先生是哪個大學畢業(yè)的?”匡互生并非不知道毛澤東畢業(yè)于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而無大學學歷,卻仍然理直氣壯地說:“學歷只是一種資格的憑證,更重要的是本人的學識。據(jù)我所知,毛潤之無論是在本校讀書時,還是在北京圖書館任管理員,讀書都十分勤奮,學識厚實,寫得一手好文章;論才干,他創(chuàng)辦組織社團,反清驅(qū)張,都顯示他卓越的組織活動才能。這樣的人才,任小學主事兼一師國文教員,足可勝任?!币娍锘ド鷮γ珴蓶|評價如此之高,那位老師又搬出學校規(guī)章:“那本校章程要不要呢?”匡互生回應:“校章可以修改。我看在校章上加上這么一條:凡任一師附小主事者(一師附小主事,即校長——引者)可以兼任本校教員?!币着嗷iL也賞識毛澤東的水平和才干,因而支持了匡互生的提議,與會其他老師也就沒有再提出不同意見。[3]79-80
以上對話表明:匡互生聘毛澤東任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師,是要有力排眾議的勇氣的。這一創(chuàng)舉,顯然是五四精神在匡互生教育實踐中的具體表現(xiàn),也就是高照在《匡互生破格聘毛澤東任教》一文中所說的:“任職期間,匡互生重視‘五四精神’的傳播?!盵6]歷史證明,匡互生這一大膽之舉,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成為歷史事件載入近代中國史冊。
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從此貫穿了匡互生教育生涯的始終。后來創(chuàng)辦立達學園,匡互生尤為重視的仍然是教師隊伍建設。立達學園“教師的班底,延聘的是直接參與‘五四’運動的北京高師畢業(yè)生和受‘五四’新文化、新思想影響的知識分子”[3]123。由此既可見匡互生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也可見其在教育事業(yè)中對五四精神的傳承。這也是匡互生成就教育事業(yè)最為重要的因素。
1924年,匡互生受聘浙江上虞春暉中學數(shù)學教師兼任舍務主任,傳承五四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突破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觀念,實施學生人格感化教育。春暉中學是1923年創(chuàng)辦的私立學校,也曾一時聲名雀起,夏丏尊、豐子凱、葉圣陶、朱自清、朱光潛等都在該校任過教。匡互生任教春暉中學,就是經(jīng)夏丏尊介紹的。何謂舍務主任?“舍務主任在有的學校叫做訓育主任,要指導學生的生活,還得指導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盵3]90可見,匡互生擔任的舍務主任一職,在學校教育中也是很重要的崗位。由于“匡互生尊重學生人格而以身作則的人格教育,受到了學生的敬愛和擁護,也得到教師的共鳴與贊同”[3]96。
例如,春暉中學師生分別在教師食堂和學生食堂就餐,匡互生不是去教師食堂就餐,而是去八人一桌的學生食堂就餐。在20世紀20年代,這樣的舉動其實就是對學生無聲的教育。趙海洲等在《匡互生傳》一書中評價:“舍務主任和同學一起用餐,這件事哄動了全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鴻溝,一下被這位新來的老師沖決了,同學們漸漸地向他親近。”[3]90-91
再如,匡互生在春暉中學“把‘五只老鼠’治倒啦”。匡互生的學生管理觀念尤其是對后進學生,主張采用“大禹治水的辦法,是疏導,不宜采用鯀的堵塞”。[3]95匡互生來到春暉中學不久,一位老教師對他說:“匡先生,你當舍務主任,把‘五只老鼠’治倒啦,就算你有能耐?!笨锘ド卮穑骸安皇侵蔚顾麄?,而是讓他們變好?!彼^“五只老鼠”,是指沾染偷盜、賭博等不良習氣的五個學生,老師、家長沒有少費勁,“教師罵,家長打,全無濟于事”,也就是說不見教育的效果??锘ド犝f后,“一個個地了解情況,找學生本人談話,上家庭訪問”,其中一個學生被家長在家里關了半年,一出來照樣賭博、濫吃、不讀書??锘ド逃@個學生,細心開導,還讓他在課外擔任一點特別的工作。該生感動了,說匡先生把他當人看待,“賭博洗手了,作業(yè)也做了”,其他四個學生也不同程度地好轉(zhuǎn)。[3]95-96
還如,關于一個學生處理的意見分歧。有一天學生早操,體育老師喊著“一、二、三、四”的口令,操場上一個學生也喊出“一、二、三、四”的口令,且高于教師的聲音。事后,教務主任找這個學生談話,該生不承認違反校規(guī)。圍繞該生所為的處理問題,在校務會上發(fā)生爭執(zhí),教務主任和體育老師堅持開除該生,匡互生反對無理開除該生,參加會議的朱光潛和豐子愷支持匡互生的意見。[3]99-100對于這件事的處理,匡互生在《中等學校的訓育問題》一文中介紹:“某君便提議要開除那個學生,后來雖然因了其他教員的抗議,才勉強把原案改為‘取保留校查看后效’了事。而校長某君事后聞知(因為當時校長某君不在校內(nèi))竟大說抗議的教員不是!他說這樣的學生非開除不可。當時我正在旁,因質(zhì)問他說:‘就令承認消極的制裁為有效,也當拿一點充分的理由來作施行這種制裁的根據(jù)!高聲地唱了幾句一、二、三、四,就要被開除,理由也太不充分了罷?’某校長便很快地答復我說:開除一個學生,要同他們說什么特別的理由?就令要說出理由,那就給他‘品性不良,不堪造就’八個大字已夠了!這樣大膽的教育家的態(tài)度和議論固然可怕!然而他們對于消極的制裁的重視和整齊劃一的苛求總算極盡了他們的思慮了罷!以這樣的方法去講訓育,無怪學生的思想行為要退步。”[2]309
以上事例表明,在春暉中學任舍務主任的匡互生,和在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任教務主任時一樣,同樣是傳承五四精神,敢當“先鋒隊”,發(fā)揮“帶頭作用”,對學?,F(xiàn)狀有所改革,也做出了一定成績??墒?,即使是對一個學生的處理,匡互生作為舍務主任提出的正確意見,也難以得到校長的支持。此外,他向校長提出“打破男女不同校的舊規(guī),實行男女并收”,校長沒有同意,提出“讓學生成立學生自治會,由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校長也沒有同意。[3]98由于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匡互生的教育改革意圖未能如愿。既然如此,匡互生也就不得不辭去春暉中學的教職。
匡互生創(chuàng)辦立達學園以及在立達學園的八年教育生涯,是其教育事業(yè)最有成就的時期,最突出的表現(xiàn)在于創(chuàng)新人格教育。關于創(chuàng)辦立達學園的目的,1925年初,匡互生在給學生黃源的信中說:“我?guī)状稳谓?,教育改革,不能實施,因此決心自己創(chuàng)辦新校。”[4]可見,匡互生創(chuàng)辦立達學園,就是立志教育改革,也就是說,傳承五四精神,創(chuàng)新教育內(nèi)容和形式。這一創(chuàng)新的突出表現(xiàn),則在于實施人格教育。
在理論上,據(jù)堯育飛在《匡互生著述考——兼論其文集的整理》一文中考證,匡互生發(fā)表與立達學園及人格教育有關的文章主要有:《中等學校的訓育問題》《青年教育者的修養(yǎng)》《立達、立達學會、立達季刊、立達中學、立達學園》《誕生五年來的立達》《立達學園恢復的經(jīng)過》《立達學園農(nóng)場概況》《學園遭劫前后》等。[7]在這些文章中,匡互生比較系統(tǒng)地闡述了人格教育問題。由于匡互生英年早逝,其在世時又奔波于教育事業(yè),無暇著述,因而著述不多。[7]也正因為如此,匡互生關于人格教育的理論闡述,既有其書面發(fā)表的文章,也有其口頭表述后由立達師生撰寫回憶文章記載的。
關于為什么要進行人格教育,1925年初,匡互生從春暉中學辭職以后,在創(chuàng)辦立達學園的同時,在《教育雜志》1925年第17卷第8號上發(fā)表《中等學校的訓育問題》一文,在回顧春暉中學的教育情況時說:“他們對于學生的行為,只知道消極的制裁,而不知道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去實行人格的感化?!盵2]308教師不注重對學生人格教育的重要原因,是“因為教員對訓育可以不負責任,故學校延聘教員可以不注重人格。只要有相當?shù)募寄堋?。[2]309這就是匡互生實施人格教育的動因。關于人格教育的涵義,匡互生授意、朱光潛執(zhí)筆,以立達學會名義發(fā)布的《立達學園旨趣》指出:“我們的人格教育第一個要素就是誠實……待人不誠,于是有欺詐凌虐;待己不誠,于是有失節(jié)敗行……我們師生大家都極力求以至誠相見,免除一切虛偽,要使社會對于立達的師生所得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誠懇的態(tài)度。”[8]立達學園的辦學宗旨以人格教育為首要義項,然后展開??锘ド凇读⑦_、立達學會、立達季刊、立達中學、立達學園》一文中介紹:“立達的宗旨,是修養(yǎng)健全人格,實行互助生活,以改造社會,促進社會,促進文化?!盵2]302關于立達學園辦學宗旨及各義項之間的相互關系,就讀立達學園農(nóng)科第一班的學生章乃煥回憶:“修養(yǎng)健全人格,是偏于個人方面,也可說是立己達己的事;實行互助生活,是偏于社會方面,也可說是立人達人的事。修養(yǎng)健全人格,實行互助生活,是立達的根基;以改造社會,促進社會,促進文化,是立達的結果。總合這四句話,于是成為一個人,成為一個立達人?!盵9]這也就是人格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在實踐上,匡互生實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人格教育舉措。朱光潛在《回憶上海立達學園》一文中說過:“叫做‘立達’也有深意,來源于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兩句話?!ⅰ改_跟站得穩(wěn),或立場堅定,‘達’指通情達理,行得通。在‘立’與‘達’兩方面,‘人’與‘己’有相互因依的關系,‘成己’而后能‘成物’,做到成物也才能真正地成己……叫做‘學園’而不叫做‘學?!?,是要標明我們的‘學園’不同于當時一般的學校。這個詞當然聯(lián)想到希臘的‘柏拉圖學園’的自由討論風氣,但是更切實的意義是把青年當作幼苗來培養(yǎng)和愛護,使他們得到正常的健康的成長。此外,我們還有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的用意?!盵10]133-135根據(jù)朱光潛關于“立達”的解釋,能更深刻地理解立達學園的辦學宗旨,就是突破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既有格局,對學生實施全面教育,即“我們的‘學園’不同于當時一般的學?!?,使學生“得到正常的健康的成長”,其中特別強調(diào)的仍然是學生的人格教育,由此即使是今天的讀者,仍然可以感受立達學園撲面而來的“五四新風”。立達學園怎樣實施人格教育,劉慈民在《匡互生先生事略》一文中關于立達學園人格教育的論述,也可以理解為是立達學園實施人格教育的實踐舉措。
第一,“實施人格感化教育”。對此,劉慈民是這樣解說的:“立達學園沒有繁瑣的校規(guī),沒有形式的獎懲。老師示范,以身作則、啟發(fā)、誘導青年主動地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在對“人格感化教育”進行解說的基礎上,劉慈民還舉例說明:“他(他即匡互生——引者)在學校開設一門‘實踐道德’的課程,親自講授做人的道理。他自己的言行非常檢點,從不喝斥學生,也從不輕易責備學生,教師同樣如此,夏丏尊翻譯的《愛的教育》一書,幾乎成了學生們?nèi)耸忠粌缘恼n外讀物。當時,有人說立達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盵11]
第二,“提倡生產(chǎn)教育”。關于生產(chǎn)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關系,在立達學園就讀過的蔡端回憶,匡互生在論生產(chǎn)教育和人格教育時說過:“提倡生產(chǎn)教育,以求人格教育的充實。”[12][注]引自蔡端《憶匡互生創(chuàng)辦的立達學院》,“立達學院”應為“立達學園”,此處原標題如此,按原文引用,特注明。劉慈民分析:“匡先生認為當時的中等教育過于空洞貧乏,應該力求充實,遂提出實施生產(chǎn)教育。其目的在于通過生產(chǎn)實踐,教育與勞動相結合,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養(yǎng)成刻苦耐勞的習慣,進而領會人類生活的意義?!盵11]為了便于實施生產(chǎn)教育從而創(chuàng)新人格教育,匡互生創(chuàng)辦農(nóng)場作為教學基地。對此,蔡端直到20世紀90年代仍然記憶清晰:“1928年春,匡互生在江灣校園后面空地試設農(nóng)場,開始養(yǎng)蜂養(yǎng)雞,并種植果木蔬菜。他親自帶領學生參加勞動,希望通過實踐積累經(jīng)驗,進一步辦好生產(chǎn)教育,以期(能)夠更好地教育學生。”[12]可見,立達學園的生產(chǎn)勞動,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
第三,“鼓勵學生探索真理”。關于為什么要“鼓勵學生探索真理”,劉慈民摘引匡互生以下觀點予以說明:“舊社會之所以不合理,是制度和人性造成的,因而主張鏟除一切桎梏?!痹鯓印肮膭顚W生探索真理”,劉慈民分析: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匡互生提出青年要“奮然而起作點革命工作,為人類留點正氣,為社會開條生路”的觀點。青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匡互生“鼓勵學生探索真理”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青年學生理解:“我們民族有出路,青年才有出路;我們社會有出路,青年才有出路。因此,謀求民族的出路、社會的出路,是青年的責任?!盵11]這樣,就使學生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將個人命運與民族、社會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而完善人格。
匡互生在立達學園創(chuàng)新人格教育,是傳承五四精神在學生教育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突破,學生通過學校教育不僅學會知識,而且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立達學園人格教育的效果,通過一個學員的回憶,即可由一斑而見全豹。1932年夏入立達學園農(nóng)村教育科就讀的馨笛,在2011年撰寫的《心中的標竿》一文中介紹:“最難能可貴者,立達學園創(chuàng)辦至今七十六年來,所有師生永結同心,互助合作,未聞有逾越不肖者,人格教育,永世長存?!盵13]203-204歷史已經(jīng)證明,匡互生實施人格教育,使立達學園成為近代中國教育的一座豐碑。
匡互生的教育實踐雖然是20世紀20、30年代的產(chǎn)物,但由于是五四精神在教育領域的傳承,因而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啟示意義。
一是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借鑒??锘ド诤弦粠熀土⑦_學園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實踐,其中學校延聘教員要注重人格,不能只關注技能的思想,尤為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工作。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強調(diào):“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fā)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yǎng)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zhì)專業(yè)化教師隊伍,需要涌現(xiàn)一大批好老師。”[14]其中“師德高尚”,習近平總書記是列為教師隊伍建設各要素之首的。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開宗明義:“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可見,黨和國家對教師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視。因此,研究匡互生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經(jīng)驗,現(xiàn)實啟示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二是為加強學生的管理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提供借鑒。匡互生在春暉中學改革學生管理工作,特別是在立達學園創(chuàng)新人格教育的實踐,仍然是當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值得認真總結的寶貴歷史經(jīng)驗。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在會上強調(diào):“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15]青年學生的特點和歷史使命,決定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的深遠意義。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又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yè)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xù)發(fā)揚五四精神,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還特別向青年提出六點要求:一是要樹立遠大理想,二是要熱愛偉大祖國,三是要擔當時代責任,四是要勇于砥礪奮斗,五是要練就過硬本領,六是要錘煉品德修為。[16]這六點要求,也就是新時代中國青年實現(xiàn)黨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需要具備的條件。除了第五點以外,其余五點都是講的思想和精神條件。也就是說匡互生改革學生管理工作和創(chuàng)新人格教育的歷史經(jīng)驗,對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啟示意義。
綜上所述,匡互生是五四運動的先鋒,后來傳承五四精神終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業(yè),并以有所突破和敢于創(chuàng)新為己任,因而做出了重要貢獻。筆者在邵東縣郊瞻仰匡互生墓時,所見到的葉圣陶為匡互生撰寫的墓志《匡互生先生生平》,也是從兩個方面評價匡互生的:一是“當五四運動發(fā)生之日先生領先聲討奸人以至火燒趙家樓,對運動表現(xiàn)極大的英勇和重要的貢獻”,二是“實行教育改革,身體力行,歷盡艱辛,無愧為一位忠誠愛國的教育家”。換句話說,匡互生是以五四運動的先鋒和杰出的教育家載入近代中國史冊的,前者表現(xiàn)的精神又在后者的實踐過程中傳承并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