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門縣龍城第三小學 陳小科
小學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一門開放性大、綜合性強的學科,學生學習好《品德與社會》學科對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起著重大的作用。作為品德學科的教師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要想方設法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為學生進入初中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筆者根據(jù)多年的品德學科教學經(jīng)歷談談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效果的五點做法。
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教材有相當大一部分的知識內(nèi)容是與歷史、地理知識相聯(lián)系的。在講述課程時,教師可以將相關的歷史、地理、時事等相關學科的知識溶入滲透到課堂的教學當中,對課文知識內(nèi)容進行拓展,這樣既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又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知識,起到增強課堂教學成效的作用。如,我在講述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第六單元主題四“黃河在怒吼”時,我結合教材的特點,運用自己所了解的歷史知識向學生闡述中國長達14年抗戰(zhàn)的艱辛,讓學生銘記抗日英雄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所作出的貢獻,記住中華民族為了爭取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犧牲,使學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結合當前我國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形勢和我國所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感情引導學生樹立為國家民族富強而努力學習的奮斗目標。
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學科教材部分設計的學習內(nèi)容是為了讓學生明白一些道理,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用學生身邊所熟悉的人和事進行舉例子說明,這些人和事就發(fā)生在學生的身邊為學生所熟悉,運用這些人和事進行舉例子說明比起只是簡單空洞的說理教育更有說服力,更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所要學習的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學科有些知識點需要學生進行調(diào)查訪問去探究感悟學習,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帶領學生進行調(diào)查訪問,也可以布置學生在家長陪同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進行課前或課后的調(diào)查訪問,通過調(diào)查訪問使學生更容易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去感悟得出一個道理,這樣會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知識點的理解。如,我在講述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第二單元“家鄉(xiāng)的故事”主題一“家鄉(xiāng)人生活的變化”這一知識點時,我在上課前就布置預習內(nèi)容,讓學生回家按下列表格訪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有關衣食住行的情況。
通過學生本人親自參與調(diào)查訪問,使學生對各個時代衣食住行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得出現(xiàn)代人民生活進步很大的結論,這樣學生在上課前就對這一學習知識點有一定的了解,再通過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進一步的闡述說明人民生活進步大這一觀點,學生就能輕易理解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內(nèi)容。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通過討論交流學習更有助于掌握的教學內(nèi)容,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設立小組長、記錄員,讓學習小組長帶領小組針對思考題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學習,通過先讓每個組員講出自己的觀點由小組記錄員將組員的發(fā)言進行記錄匯總,接著小組成員對思考題的答案進行共同討論交流,最后統(tǒng)一小組的答案由小組代表在班上進行表述交流,教師結合各個學習小組討論得出的答案進行點評最后得出思考題的正確答案。
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比較難理解、比較抽象不易講解的知識內(nèi)容,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微課等現(xiàn)代電化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直觀音像和視頻的展示,或使用微課視頻技術就某個知識點進行分解演示講解的形式既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有助于學生容易掌握的所要學習的知識點。如,我在講述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第二單元“可愛的祖國”中的“認一認祖國政區(qū)”這一課題時,為了方便學生記憶我國的行政區(qū),我播放了成都溫江地理老師羅春根據(jù)流行歌曲“小蘋果”曲調(diào)改編成《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qū)》視頻給學生看,學生在課堂上聽著熟悉的“小蘋果”曲調(diào)看著不一樣的歌詞感到很興奮、很好奇,有些學生聽得搖頭晃腦,有些學生甚至跟著熟悉的“小蘋果”曲調(diào)唱起了新版的《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qū)》歌曲,這樣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使原來比較呆板難記的34個祖國省級行政區(qū)通過歌謠的方式使學生輕松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