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勝駒
(廣東省陽江市中醫(yī)醫(yī)院,廣東 陽江529500)
緊張型頭痛是臨床常見的頭痛類型,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心理因素、中樞痛覺超敏、顱周肌肉收縮和肌筋膜炎、神經遞質因素等[1]。目前中醫(yī)治療緊張型頭痛多從病因病機角度辨證論治,如外感頭痛、內傷頭痛等。臨床發(fā)現,凡緊張型頭痛患者,以頭兩側連耳根、發(fā)際作痛,或偏頭痛,按照經絡定位歸屬于足少陽膽經,辨證為少陽頭痛,根據“臟腑別通”中心與膽通的理論,選取小柴胡湯合酸棗仁湯加減治療,療效明顯。本研究選取小柴胡湯合酸棗仁湯加減,部分病例結合針灸治療緊張型頭痛中辨證為少陽頭痛的患者,以西醫(yī)治療方案作為對照,判斷其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在陽江市中醫(yī)醫(yī)院腦病中心門診、病房和陽江市人民醫(yī)院針灸科門診、病房收治的符合少陽證緊張型頭痛患者178例。其中男116例,女62例;年齡20~76歲,平均(45.6±6.2)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5年,平均(6.1±1.7)年。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治療組100例和對照組78例。治療組男68例,女32例,平均年齡(45.4±6.0)歲,平均病程(6.0±1.6)年。對照組男48例,女30例,平均年齡(45.7±6.3)歲,平均病程(6.2±1.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西醫(yī)診斷標準 依據《緊張型頭痛診療專家共識》[1]頭痛性質至少符合下列特點中任何2項:①雙側頭痛;②為壓迫性或緊箍樣頭痛(非搏動性);③輕至中度頭痛;④日?;顒尤缧凶呋蚺罉翘輹r不加重頭痛。持續(xù)時間30min至7d,或呈持續(xù)性不緩解。同時符合以下任何1項:①無惡心嘔吐,但可以有厭食;②無畏光或畏聲;③不能歸因于其他疾病。緊張型頭痛為原發(fā)性頭痛,因此在診斷時應首先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需要時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以排除繼發(fā)性頭痛。并與其他原發(fā)性頭痛,如偏頭痛、叢集性頭痛等相鑒別。
(2)中醫(yī)辨證標準 頭痛時頭兩側連耳根、發(fā)際作痛,或偏頭痛,可伴有忽冷忽熱,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目眩,脈弦細[2]。
1.3 納入標準 符合緊張型頭痛的診斷標準[1];符合少陽頭痛的診斷標準[1];年齡18~80歲;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與頭痛相關的器質性疾??;不適合或拒絕口服中藥、針灸治療者;有嚴重心、腦、肝、腎、造血系統、內分泌系統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或備孕的婦女;過敏體質、凝血功能障礙、精神障礙等影響治療和療效評價者。
1.5 剔除標準 誤診者;納入后發(fā)現不符合納入標準者;未按照規(guī)定方案治療者;無任何檢測記錄者。對剔除的病例應說明原因,剔除病例不納入療效統計分析。
1.6 脫落標準 在治療過程中,受試者依從性差,影響有效性評價者;發(fā)生嚴重不良事件、并發(fā)癥和特殊生理變化者;自愿退出者;因其他各種原因在療程未結束退出觀察、失訪或死亡的病例。
兩組患者均予以安慰、鼓勵等支持性心理教育治療。
2.1 對照組 予以西醫(yī)治療方案。①對癥治療:對發(fā)作性緊張型頭痛患者可采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等,也可應用復合制劑;②預防治療:對頻發(fā)性和慢性緊張型頭痛患者采用預防性治療,可服用抗抑郁藥物、肌肉松弛劑、部分抗癲癇藥物等。1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2.2 治療組 予以中藥湯劑口服,部分患者結合針灸治療,以小柴胡湯合酸棗仁湯為基本方。方藥組成:北柴胡15g,黃芩片15g,法半夏10g,生姜10g,黨參片15g,大棗10g,炙甘草5g,酸棗仁15g,茯苓15g,知母10g,川芎15~30g,隨癥加減。中藥由陽江市中醫(yī)醫(yī)院及陽江市人民醫(yī)院中藥房提供。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溫服,每次200mL。1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 比較治療前后兩組NRS評分和頭痛臨床證候評價量表評分[3]。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疼痛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少陽證緊張型頭痛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少陽證緊張型頭痛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100 7.1±1.2 4.3±0.7△對照組 78 7.0±1.1 4.5±0.8△
(2)頭痛臨床證候評價量表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少陽證緊張型頭痛患者治療前后頭痛臨床證候評價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少陽證緊張型頭痛患者治療前后頭痛臨床證候評價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100 8.1±1.2 2.3±0.7△▲對照組 78 8.0±1.1 3.5±0.8△
西醫(yī)治療緊張型頭痛予以對癥治療可較快緩解疼痛,但容易反復發(fā)作,并伴隨各種軀體癥狀,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引起藥物依賴[4]。因此對緊張型頭痛患者,應盡可能采用非藥物治療,如松弛治療、物理治療、生物反饋治療及針灸治療等。
“臟腑別通”理論源于明·李梴《醫(yī)學入門》中“心與膽相通”。清·唐宗海在《醫(yī)學精義》有較詳細的解說,“心與膽通,心病怔忡,宜溫膽為主,膽病戰(zhàn)栗癲狂,宜補心為主。”部分中醫(yī)學者認為其理論依據源自《靈樞·根結》,“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少陽、少陰皆屬“樞”,少陽偏于樞氣,少陰偏于樞血,兩者在功能上協調呼應,一方發(fā)生失常時易導致向另一方的傳變,互為因果關系[5]。按照手經與足經為一組對應起來,形成了臟腑別通的關系。在臟腑別通的基礎上,互相治療相通臟腑的疾病,謂之臟腑通治[6]。根據“臟腑別通”中心與膽通的理論,選取入膽經的小柴胡湯合入心經的酸棗仁湯為基本方加減治療少陽證緊張型頭痛患者。
少陽頭痛往往是外邪侵犯少陽,從少陽之氣化熱致使少陽樞機不利,蒙蔽清竅引發(fā)。少陽病證,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故采用和解方法,選取小柴胡湯[7]。本合方中柴胡為少陽專藥,輕清升散,疏邪透表。川芎歸肝、膽經,為治頭痛要藥,無論風寒、風熱、風濕、血虛、血瘀頭痛均可隨癥配伍用之,故李東垣言“頭痛須用川芎”,必要時川芎可用至30g。黃芩入膽經,能清泄里熱,防諸辛溫燥烈之品傷津。黃芩、川芎乃治少陽頭痛的常用藥對。酸棗仁歸心、肝、膽經,養(yǎng)心益肝,安神。茯苓入心經,健脾寧心。酸棗仁、茯苓合用寧心安神,能減輕頭痛感。知母味苦甘而性寒質潤,苦寒能清熱瀉火除煩,既可協同黃芩佐制川芎之燥,亦可協助酸棗仁、茯苓增加安神之功。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藥理研究認為其有止吐、鎮(zhèn)痛作用;黨參、炙甘草扶助正氣;生姜、大棗調和營衛(wèi),健脾胃。兩方合用,達到疏邪透表、寧心安神、健脾止痛之功效。研究認為,緊張型頭痛與焦慮狀態(tài)有密切關系,而焦慮狀態(tài)與腦內五羥色胺的濃度降低有關。研究表明,通過用高效能相色譜電化學檢測方法,測定小柴胡湯對大鼠不同腦區(qū)單胺類神經遞質及代謝產物含量的影響,結果提示小柴胡湯對大鼠腦中五羥色胺能神經元及多巴胺能神經元可能有激活作用[8]。酸棗仁湯能明顯提高焦慮模型大鼠腦組織GABAA受體量以提高GABAA能的功能,發(fā)揮抗焦慮的作用[9]。
綜上所述,小柴胡湯合酸棗仁湯加減治療少陽證緊張型頭痛,治療效果與西藥相當,且不良反應少,亦驗證了“臟腑別通”“心與膽相通”具有臨床實用性,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