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毅 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
隨著游泳運動項目的發(fā)展,游泳項目正式進入中考。游泳運動除了是一項鍛煉身體的體育項目,它還是一項生存技能。目前,從小學游泳進課堂和小學生暑期免費技能培訓,到中考考試項目,再到某些大學畢業(yè)的必修課程,逐漸全面的融入到各個階段的教學之中。游泳運動面對水這一全新的環(huán)境領域,如何快速的有效的讓學生掌握基本水性,掌握初等的游泳技能,是游泳教師們最為頭疼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特別是漂浮滑行至站立技術的教學,面對膽小的學生如何去引導他們完成學練,更是考驗游泳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用的能力。本文就游泳教學的經驗和科學的理論依據,淺談其中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豐富教學方法。
水中漂浮滑行至站立技術是指人體屈膝站立在游泳池中雙腳用力蹬池底或池壁,蹬離后手臂迅速沿水面向前申直并夾與兩耳后,雙腿迅速向后伸直并攏,軀干伸展開伸直,俯視池底,身體呈一字型俯臥于水面平行池底并向前滑行,待滑行減速后通過雙手臂下壓同時雙腿及腹部迅速收回,至站立。
水是可以產生力的一種流體。水的密度約為空氣密度的844倍,水環(huán)境中不受地心引力的影響,盡管人體的平均密度值接近于水的密度,但是通過吸氣和呼氣的變化,通常直接影響人體在水中的浮沉。在水中吸氣屏氣,身體會自然浮起,氣呼出后,人體會自然沉入水中。人在水中得不到固定支撐,只有通過掌握水的流動性,從而達到人體在水中的相對平衡姿勢。
通過水中漂浮滑行至站立技術教學,使初學者適應水的質量、浮力、助力、壓力等;讓學生進一步的去感受水中的無重力狀態(tài)下,自由的漂浮于水中,切實的感受“懸空”及通過手臂及身體的簡單動作來改變自己在水中的身體位置。
除了以上的教學目的,水中漂浮滑行至站立還是淺水區(qū)中最有效、最基礎的自救方法。溺水事件不一定發(fā)生在踩不到底的深水區(qū),對于初學者來說,往往只有膝蓋深的水中也會發(fā)生嚴重的溺水事件。因此通過掌握了水中漂浮滑行至站立技術,學會一項水中自救技能。
1.過于活躍的心理活動
在漂浮滑行至站立教學中,初學者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學生為快速適應組,能大膽進行練習,并能短時間掌握技巧;第二類學生為嘗試組,可以完成屏氣,但不敢漂浮者;第三類學生為恐水組,不能完成屏氣練習,甚至臉都不敢入水者。
第二類學生和第三類學生會站在水里,保持準備姿勢,不停的思考“起不來怎么辦?”、“嗆水了怎么辦?”、“沉下去了怎么辦?”等。這些負面想法足以讓初學者膽怯,長時間停留在準備姿勢上,無法做出下一步的動作,這也是游泳教學與其他運動項目教學上很重要區(qū)別之一,適應新環(huán)境。
2.過于緊張而無法動作
在陸地上,四肢受力與固定體就可以直接站起來,可是在水里卻不能。通常水里是通過身體的動作與水形成水流來控制身體的姿勢。初學者第一次進行漂浮滑行至站立技術練習的時候,雖然漂浮起來了,可是由于身體進入突然的不平衡感狀態(tài)下,四肢會不自覺向前后左右伸展開,可是由于過度緊張,全身不受大腦控制,長時間處于俯臥于水面的狀態(tài),外觀看上去是比較標準的漂浮滑行姿勢,實際上卻是在水中無法呼吸、無法呼救、無法行動,如果沒有人幫忙,迎接他的將是溺水甚至死亡。這也是現代游泳教學中通常只是要求初學者屏氣10秒~15秒就足夠,避免這種視覺誤差,導致悲劇發(fā)生。
1.在水中無支撐狀態(tài)下,無法保持身體平衡
當人體浮在水面上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面積越大更容易掌握平衡,認為手臂和腿的運動也能幫助保持平衡,因此會在水中漂浮的時候身體呈大字形態(tài),四肢分別在身體左右晃動來保持平衡。還有些初學者在漂浮滑行過程中會出現手臂劃水、腿部打水的動作,來幫助平衡和前進,無法停下手腿的動作,這樣學生無法專心的去感受水流的變化和自身沉浮的感覺。
2.漂浮滑行至站立過程中,力量使用過小或過大
初學者在剛開始進行漂浮滑行至站立技術練習的時候,往往是能成功的漂浮滑行出去,卻不能成功的站立起來,主要的原因就是站立前雙手下壓和收腿的力量把握不當引起的。通常當力量過小的時候,根本就不足以將身體形態(tài)改變;而當力量過大的時候,身體形態(tài)雖然大幅度的改變了,可是身體可能會不止站立,還有可能后仰,而對于初學者來說無任何支撐條件下仰臥于水面比俯臥于水面的危險性更大。
1.安全第一原則
游泳運動屬于高危項目,游泳教師一定要把安全第一原則放在首位,不能忽視任何的安全隱患,時刻要保持警覺,做到教學場地范圍小、練習分組有層次、目光隨時能看到所有學生的動向、隨時清點課堂人數,隨時把學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時也一定要讓學生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在水中聽教師指揮,杜絕戲水打鬧,同學之間也要有強烈的自我保護和互相保護意識。安全的課堂環(huán)境能大大的減少初學者的恐水心理。
2.建立牢固的信任橋梁,強調“少問少想,多試多練”
讓學生認識到,“思考”有時候在游泳教學過程中會成為學習和練習的一道障礙。教師應該在漂浮滑行至站立技術教學過程中,對學員進行1對1的教學方式逐一鼓勵、和幫助學生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再1對1教學過程中要告訴學生“大膽嘗試,教師會幫助你起來,不要害怕,在練習過程去體會動作”等,讓初學者把對“固定支撐的依賴感”轉移成“嘗試失敗后一定會有人幫助起來的信任感”,當學生成功完成一次完整的練習后,會忍不住的再次練習,教師則需要確定學生能完全安全的獨立完成情況下幫助下名同學練習。
表1 漂浮滑行至站立技術與立定跳遠技術對比表
1.聯想教學法
體育運動本身就來源于生活,同時運動項目之間也會有技術相似的地方。漂浮滑行至站立技術里也有,比如把漂浮滑行形容成趴床上,把漂浮滑行至站立的整個過程形容成水中的立定跳遠技術”,如下對比表:(如表1)
漂浮滑行至站立技術與立定跳遠技術相比之下,除了陸地和水環(huán)境外,最大的區(qū)別就是騰空部分,因此比作為立定跳遠的延長動作。
2.大膽使用浮板
拿浮板進行練習,在游泳教學中為無固定支撐練習。浮板拿在手上進行漂浮滑行至站立練習即可以幫助人體增加一定的浮力,在漂浮滑行至站立過程中,下壓浮板阻力會增加,更容易讓身體平穩(wěn)快速的從俯臥姿勢回到站立姿勢,這樣快速的緩解了初學者的心理壓力,也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練習效率。
針對游泳教學的現狀發(fā)展趨勢,就水中漂浮滑行至站立技術教學中,通過掌握初學者心理活和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等兩個方面進行了探討。水中漂浮滑行至站立技術是初學者將來學習游泳姿勢關鍵基石,也是最簡單最實用的水中自救方法之一,合理引導、積極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強烈興趣和自信心,提高學生游泳健身的習慣和能力,使之成為自己生存手段之一和終身鍛煉的運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