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后稷、公劉、古公亶父是周民族歷史記憶中最為重要的三位先公,他們?yōu)橹苋说陌l(fā)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不斷為周人所歌頌和紀念?!对娊?jīng)·大雅》當中的《生民》、《公劉》、《綿》就是分別歌頌三位先公的詩篇。本文通過細致分析詩句,努力還原周人記憶中的先公形象。
關鍵詞:《詩經(jīng)·大雅》 先公 周人
中圖分類號:I20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1-0-01
《詩經(jīng)·大雅》中記載周民族先公后稷、公劉、古公亶父生平的詩共有三篇,分別為《生民》、《公劉》、《綿》?!对娊?jīng)》中運用了豐富的文學手法,將三位先祖的事跡以史詩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另外,漢人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中,也對周民族的三位先公的事跡進行了詳細敘述,可以補充和印證《詩經(jīng)》當中的相關記敘。本文以《詩經(jīng)·大雅》中的這三篇史詩為中心,結合《史記·周本紀》中的記述,對周民族的三位先公形象進行深入分析,總結其主要功績和對后世的影響,同時進一步分析周民族的特性。
一、后稷
后稷作為周民族的始祖,開創(chuàng)了古代中國以農(nóng)業(yè)耕種為主的早期社會生產(chǎn)方式,發(fā)明了優(yōu)良的種植栽培技術,為之后周民族的發(fā)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詩經(jīng)·生民》篇中,對于后稷的事跡有著詳細的描述。
《詩經(jīng)·生民》中開篇首先敘述了后稷出生的故事?!柏食跎?,時維姜嫄”,后稷的母親名叫姜嫄,據(jù)記載為有邰式之女,帝嚳元妃。姜嫄因為一直沒有子嗣,因此虔誠地祭拜上帝:“克禋克祀,以弗無子”??赡芩恼嬲\感動了上帝,在這過程中,姜嫄“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即踩到上帝的足跡,從而“載生載育”。后稷的誕生從最初仿佛就充滿著神跡?!妒酚洝ぶ鼙炯o》中所謂“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一段,就是這一神跡的描述。接下來《生民》中記載:“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拆不副,無菑無害?!泵鑼懥撕箴⒊錾鷷r非常順利,并未遇到任何災病。但由于后稷的誕生太過于神奇反常,“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因此,他在出生之后被當時人認為是不詳之人,于是被遺棄于野外?!对娊?jīng)·生民》中有“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描寫了后稷被遺棄之后牛羊、飛鳥對他的保護,體現(xiàn)了命運對他的眷顧。文中運用了多個句式相同的詩句突出了后稷天生靈異的特性?!妒酚洝分幸灿涊d“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詩經(jīng)·生民》篇的這段描述,突出了后稷的靈異特質(zhì),使得他的出生更加富有神話色彩和傳說性質(zhì)。同時,對其出生過程的神話化和文學渲染,也使得后稷作為周民族始祖,從出生之時就介于神與人之間,有著獨特的性質(zhì)和地位。
后稷長大成人之后在農(nóng)業(yè)方面展現(xiàn)出了獨特的才能?!对娊?jīng)·生民》中用大段的詩句描述了后稷種植莊稼的才能與成就:“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fā)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栗。”從詩句中可以看到,后稷因地制宜,種植大豆、禾粟、麻麥和瓜果,因而五谷豐登,體現(xiàn)了后稷非常高的種植才能。說明后稷耕種有道,掌握了在當時來說較為先進的農(nóng)業(yè)種植技巧?!对娊?jīng)·生民》中的這些詩句,形象生動地突出了后稷對于農(nóng)業(yè)的貢獻。由于后稷在農(nóng)業(yè)方面的巨大成就,帝堯任命他為農(nóng)師,他通過推廣農(nóng)業(yè)技術,使得天下五谷豐登,人名安居樂業(yè)。由于他在農(nóng)業(yè)上的功績,帝舜將其封在了邰地,《生民》所謂“即有邰家室”?!妒酚洝分袑Υ擞懈敿毜挠浭觯骸暗鬯丛唬骸畻墸杳袷拣?,爾后稷播時百谷。封棄于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敝苋说谝淮螕碛辛俗约旱姆獾兀瑥拇嗽谏厦骈_始了繁衍生息。
此外,《詩經(jīng)·生民》中還描寫了后稷祭祀上帝的儀式:“取蕭祭脂,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描寫了祭祀場面之大、貢品之豐富?!对娊?jīng)》中著重強調(diào)了“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于今”,即后稷開創(chuàng)了周民族祭祀上帝的形式,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相較《史記》,《詩經(jīng)》對于后稷的評價更加貼近祭祀等神話色彩的方面,使得后稷這一周部族的先祖形象更加神秘,也更加神圣化。
二、公劉
后稷之后,周人漸趨衰敗,《史記·周本紀》對此段歷史也是一筆帶過:“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閑。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劉立?!敝凉珓?,方才重振后稷之業(yè)?!妒酚洝ぶ鼙炯o》載:“公劉雖在戎狄之閑,復修后稷之業(yè),務耕種,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周道之興自此始”。《詩經(jīng)·公劉》篇詳細描述了公劉由邰遷豳、重新振興周民族的整個過程。
《公劉》開篇描述了公劉遷徙之前的準備工作:“篤公劉,匪居匪康。乃場乃疆,乃積乃倉;乃裹糇糧,于橐于囊。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泵枋隽斯珓⒃诔霭l(fā)之前準備糧食,整頓師旅,準備工作做好后,在此基礎上,公劉帶領者部族開始尋找新的定居地。
在接下來的詩篇中,則詳細描述了公劉尋找定居地的艱辛歷程?!对娊?jīng)·生民》中對公劉選地的用心進行了詳細的描寫:“篤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乃宣,而無永嘆。陟則在巘,復降在原。”“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岡,乃覯于京?!惫珓⑼ㄟ^艱辛的跋山涉水,詳細的勘察研究,最終確定以豳地作為周民族新的定居地。
接下來,《公劉》篇描寫了公劉建設豳地的過程:“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廼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逼渲袑τ诠珓Φ匦魏退吹牟榭醋隽嗽敿毜拿鑼?,并且積極組織開荒。公劉重振農(nóng)業(yè)這一舉措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爰眾爰有,夾其皇澗。溯其過澗。止旅廼密,芮鞫之即”,即描寫豳地人口稠密,民眾安定,體現(xiàn)了豳地人民生活的富足,公劉的治理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并且贏得了人心。周民族也擺脫了頹敗之勢,獲得了新生。
《公劉》中還描寫了公劉舉行儀式的場面:“篤公劉,于京斯依。蹌蹌濟濟,俾筵俾幾。既登乃依,乃造其曹?!痹娋湓敿毜貙懗鰞x式的有序和風雅,側面體現(xiàn)了在這個時期周部族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禮儀體系。
公劉帶領人民從邰地遷徙到豳地開疆創(chuàng)業(yè),遏止了前一時期由于管理不善導致的衰敗之勢,在新的定居地努力耕穡,積極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他使得周民族能夠重繼后稷的偉業(yè),并通過振興農(nóng)業(yè)的方式使部族的實力得到了恢復。因此,在歷代先公中,公劉可以說是周民族歷史上的中興之主。
三、古公亶父
公劉去世后,周民族又渡過了一段沉寂期,《史記·周本紀》中,只是用“公劉卒,子慶節(jié)立……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父立”這樣簡單的卒立記敘,描述了這段時期周民族先公的承繼順序。到了古公亶父,周民族方才進一步興盛發(fā)展。古公亶父由豳地遷往岐地,承襲后稷和公劉的余烈,通過修建宮室、制定典章制度,為之后周文王建立周王朝和周王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礎。《詩經(jīng)·綿》一篇中,詳細描述了古公亶父由豳遷岐并建設岐地的整個過程。
《綿》開篇有“民之初生,自土沮漆”,表明當時的周部族人民還居住在公劉所遷徙到的豳地?!妒酚洝分杏涊d“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說明當時游牧民族的侵略使得古公亶父被迫放棄豳地,率領人民尋找新的定居地?!妒酚洝分杏涊d了古公遷徙前的一段發(fā)言:“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zhàn),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zhàn),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边@表明古公亶父并不是畏戰(zhàn)的人,他只是更加愛惜民力,他認為民眾的信任是建立國家的重要部分。正是因為古公亶父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德行,使得人民選擇跟從古公亶父舉家搬遷,這也足以看出古公亶父在部族中的威望。
《詩經(jīng)·綿》載:“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蓖ㄟ^詳細勘察,古公亶父選擇了岐地作為新的定居地。到達岐地之后,古公亶父開始著手建設房屋、開墾農(nóng)田、建立王宮和大社壇?!毒d》中描寫了來到岐地時古公分田地和挖溝泄水的場面:“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爰執(zhí)事?!斌w現(xiàn)出古公對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視?!毒d》中還描寫了建設王宮的過程:“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從中可以看出周人建設修建王宮的方法以及勞動的積極性,反映了周人較為注重王宮的修建。接下來《綿》記載了修建大社壇的場面:“乃立皋門,皋門有伉。乃立應門,應門將將。乃立冢土,戎丑攸行。”這幾句詩歌,集中體現(xiàn)了周人對于祭祀之事的重視。可以看出古公亶父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放在首位,承襲了先祖開辟的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的社會模式,對于民生方面非常重視。由此也可以看出周人對于部族文化和祭祀的逐漸重視?!妒酚洝分羞€記載古公亶父“作五官有司”,古公設立了五官、有司,加強了政權運作的效率,體現(xiàn)出出古公在政治管理上的才能。同時,古公亶父對于周民族道德品行方面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也被后世所認可和采用。結語
從《詩經(jīng)·大雅》的這三篇史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后稷開創(chuàng)了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生產(chǎn)方式,奠定了周民族物質(zhì)生活基礎,使周民族逐漸發(fā)展;公劉繼續(xù)傳承發(fā)揚后稷的基業(yè),通過振興農(nóng)業(yè)的方式扭轉了周民族一度衰敗的局面;古公亶父承襲后稷與公劉的余烈,在繼續(xù)發(fā)展農(nóng)業(yè)的基礎之上形成了屬于周民族的文化和政治體系。這三位周民族的先公都對周民族的發(fā)展和壯大做出了不同方面的巨大貢獻,為文王、武王建立周王朝奠定了基礎,使得周民族長盛不衰。
參考文獻
[1]程俊英,蔣見元著. 詩經(jīng)注析 [M]. 北京:中華書局, 1991.10.
[2](漢)司馬遷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馬貞索引,(唐)張守節(jié)正義. 史記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M]. 北京:中華書局, 2014.08.
作者簡介:聶子芊(2002.5-),女,漢族,遼寧人,現(xiàn)就讀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在讀,研究方向: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