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江蘇省南通市易家橋中學 226000)
小學數學專注于奠定數學基礎,而初中數學則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包括計算能力.初中數學量增加,學習時間短,速度快.小學數學六年級學習一些基礎數學,初中三本書,其實兩年半完成,擠出半年去高中考試復習.初中數學將復雜的平面幾何知識添加到內容,系統學習代數知識,并使用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數擴展到有理數、實數;還有簡單的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初中數學的內容不斷增加和深化,難度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
首先是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夠準確,解決問題不能總是掌握關鍵的數學技能,孤立地看待每個問題,缺乏推理技巧;其次是解決問題時有太多小錯誤,問題無法完全解決.問題解決效率低,在規(guī)定時間內無法完成一定數量的問題,測試節(jié)奏不適應;沒有養(yǎng)成總結的習慣,不能習慣性地總結所學到的知識點.
如果在第一階段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那么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將會越來越嚴重.相反,如果能在剛開始學習數學的時候就奠定基礎,那么以后的學習將會更加的得心應手.
1.細心地發(fā)掘概念和公式
許多學生對概念和公式的關注較少,例如在代數的概念中,大部分的學生會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其次,缺乏對概念和公式的記憶,缺乏與實際主題的聯系.這將無法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決問題聯系起來.仍有一些學生不注意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對于這些問題,應該更加小心,更深入,更精通.
2.挖掘教材,引導學生學習興趣
作為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chuàng)建一些簡單的幾何模型,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產生教學效果.例如,有些同學喜歡在比賽中學習,有些同學喜歡合作學習,有些學生可以在學習中獲得樂趣.而有些同學則可以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有效地學習.指導獨立學習不僅鼓勵學生獨立學習,而且還個性化.鼓勵學生在探究中學習,體驗探究過程,并在深入思考和溝通中獲得洞察力和深刻理解.樹立“積極參與,愿意探索,溝通,合作”的學習方式.有些學生傾向于使用特定的圖象來記憶和思考,有些學生更喜歡使用概念進行分析和推理;有些人擅長使用視覺通道,有些人喜歡使用聽覺通道,有些人喜歡使用動覺通道.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數學融入現實生活
對數學的興趣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為數學奠定基礎非常重要.讓數學進入學生的視野,讓生活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科書具體而直觀,不會讓學生感到如此無聊.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應善于培養(yǎng)學生使用數學來理解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和社會,并學習“數學思維”.在推進課程改革,貫徹課程改革精神的過程中,作為數學教師應注重數學教學的生活,對學生的生活經歷進行分類.將抽象,枯燥的數學變成生動有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生活,服務生活.”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才的培養(yǎng)變得越來越艱巨.初中階段是形成學生學習習慣和心理成長的重要時期.必須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來探索人才,讓學生感到數學是有趣和有用的,從而提高學習質量,以此來幫助學生在初中的階段能夠打好數學的基礎.
如果在實驗前,使用相關的實驗材料在課前指導學生,強調注意事項,提供有效的觀察方法,將能夠幫助學生正確掌握實驗的原理和方法并得出正確的結論.
4.在課堂上注意聽講,課后多做題鞏固
對于初中的數學課來說,要想提高課堂的效率尋求正確的方法從而打好數學的基礎,那么在課堂上就要注意聽講.在課堂上,學生必須遵循教師的思想,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思想.特別是對于那些必須掌握的基礎性知識,必須更加的留心.首先,必須在做各種練習之前回顧學到的知識點,正確掌握各種公式的推理過程.認真,獨立完成作業(yè),勤奮思考.在每個學習階段,應該將知識的要點,總結為知識網絡,并融入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
如果想要充分地打好數學基礎,學好數學.那么課后就要多做相關的習題進行鞏固.首先,應該從基本問題入手,以教科書上的練習為標準,反復練習基礎知識,然后進行一些課外練習.幫助發(fā)展思路,提高分析和解決技能.對于一些容易出錯的問題,可以收集整理起來編制一本錯題集,并且可以詳細的記下錯題和一些標注,以便平時復習的時候可以及時鞏固.在平時要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這對于不管是以后的考試還是打好基礎之類都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在現代教育體系不斷變革的情況下,新課程標準的引入代表了教育的發(fā)展,指導數學課堂的不斷更新和持續(xù)改進.事實上,新課程標準的引入并不可怕.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程實施.只有教師才能真正改變多年來使用的教學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穩(wěn)步推進課程改革.教師只有繼續(xù)學習教育和教學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進入新課程.積極的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打好堅實的基礎,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提供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