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中學
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課堂文本是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與熱愛,有益于接受全人類先進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養(yǎng)國際意識。”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融入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雖然牛津上海版(深圳用)教材題材多樣,圍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主題展開。但是在閱讀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大多數教師在處理閱讀材料時,通常把閱讀課的重點放在對句型、單詞、語法的講解上,對文化這個維度的要求設計甚少。大多只是針對英語背景文化進行教學,鮮有針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教學的情況。由于接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機會有限,所以學生在學習英語后往往漠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甚至出現崇洋媚外的現象。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踐行者,是課堂的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支持者,教師的綜合素質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跨文化身份的重要性,以及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大意義,將中國文化與英語教學結合起來。教師必須提升自我,真正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能客觀講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
雖然近幾年的中考題涉及到英語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考查,但題目設計更重視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及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認同感。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和學生只重視考試成績,輕視人文素養(yǎng),結果導致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有可能是“有知識,沒文化”的人。
既然英語閱讀教學是促進跨文化理解的重要途徑之一,那么在教學設計中,如何去彰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要素呢?下面就牛津上海版(深圳用)第一模塊第二單元“The leaning Tower of Pizza”中的閱讀為例,呈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素在教學中的滲透:
本課以意大利的比薩斜塔為切入點,介紹了意大利的三個方面:旅游勝地、飲食和文化。在閱讀教學中,筆者以課文內容為依托,不僅向學生簡單介紹了比薩斜塔的歷史,而且更深入講解了披薩餅的歷史。學生并不知道披薩餅最早是中國的美食,早在元朝成吉思汗征戰(zhàn)歐洲時,士兵隨身帶的干糧“肉夾饃”就是“Pizza”的前身。明朝,意大利旅游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肉夾饃”由中國傳到歐洲后,被稱作披薩。在介紹背包客旅游是當代年輕人旅游的時尚后,適時告訴學生:背包客最早起源于中國唐朝,唐僧到西天取經時就是一名背包客。在教學設計中融入了中國文化元素,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西方文化,同時也降低了母語帶來的負遷移,提高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能力。
【教學設計】
Step1: Brainstorming about famous interesting places and food in Italy.Meanwhile mak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Pizza.
Step2:Reading response.
Step3:Discussion.Why do many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ome to the Leaning Tower of Pizza?
Step 4:Background knowledge about backpacking in America and the Chinese story of backpacking.
同年級老師曾抱怨說學生覺得這篇課文很無聊。相比之下,我在授課期間穿插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恰到好處地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通過恰當的教學設計,融合中西方文化到閱讀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并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教師首先要樹立這種文化意識,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滲透中國文化元素到英語教學中。其次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傳統(tǒng)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模式。最后,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中外文化,在教學中盡可能融入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