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煜,徐 路,2,汪 征,吳迎春
(1.南京圖書館;2.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3.安徽省智慧公共文化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智庫(Think Tanks)又稱思想庫,美國學者Paul Dickson于1971年指出,智庫是以公共策略為研究對象,獨立存在且非營利的咨詢機構。[1]現(xiàn)階段的國際共識認為,智庫是以社會問題為研究導向,以改善政府的施政施策效率為目的,以“思想產品”“輿論導向”等方式影響權力機構的決策過程。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的智庫發(fā)展已有數十年,取得了豐碩成果,而我國智庫建設起步晚、發(fā)展快、范圍廣、質量低、國際影響力不足。[2]對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出臺《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開啟我國全面建設特色新型智庫的新進程。此后,智庫機構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研究領域各具特色,為不同地方的城鎮(zhèn)化建設、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作出貢獻。
智庫興起初期,人們認為智庫與公共圖書館是競爭關系,但隨著二者相互滲透深入,人們便很快改變了看法。從現(xiàn)代信息管理角度分析,公共圖書館具備一定規(guī)模的信息儲備,但本質偏向于“藏”,而智庫更強調信息的整合能力,本質更偏向于“用”,二者不但沒有競爭關系,還具有互補屬性。隨著我國改革步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已經呈現(xiàn)出多元化、多樣化和多層次的發(fā)展態(tài)勢。公共圖書館開始意識到從傳統(tǒng)“外延式”路徑向“內涵式”方向轉型的緊迫性,國內幾家大型公共圖書館已經開始調整思路,積極探索適合公共圖書館環(huán)境的智庫服務。[3]智庫建設有益于現(xiàn)代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轉型,能夠喚醒公共圖書館的灰色文獻、沉默館藏等珍貴資源,進一步提升公共圖書館信息儲備的實用水平,提高圖書館的社會效益。
近年來,我國研究圖書館與智庫服務的成果較為豐富,大多數學者主要以五類圖書館為研究對象: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科研院所圖書館、黨校圖書館及其他圖書館。黃曉斌等[4]在對比高校與其他類型圖書館的基礎上,了解到公共圖書館更具社會化特征,認為公共圖書館更適宜成為社會化智庫建設的中堅力量。目前,國內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相關研究分為兩類,一是策略性的宏觀理論研究,二是實踐性的微觀問題研究,且策略性宏觀理論研究成果較多。
我國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的策略性研究成果十分豐富,尤其是宏觀理論研究。魏來等[5]構建了圖書館與智庫內在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模型,在模型聯(lián)動中提出人才、數據、咨詢在智庫建設過程中的作用和改進建議。張恒[6]將公共圖書館轉型原則與智庫服務的建設機理進行類比,挖掘二者的內在聯(lián)系,提出了公共圖書館的智庫化轉型策略。陳冬冬[7]認為公共圖書館是智庫建設的核心力量,并以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定位、媒體應用、技術手段、館員形象等為分析對象,提出智庫服務的應對策略。林志華[8]就我國各類圖書情報機構的智庫情況進行統(tǒng)計性梳理,指出情報領域智庫發(fā)展的注意事項和研究盲點,并提出應對策略。張惠梅[9]從圖書館的建設角度出發(fā),分析智庫的功能定位、競爭情況和服務能力等要素,指出不足并提出應對策略。萬文娟[10]從圖書館人才和經費等角度進行分析,指出智庫的“通性”問題,從圖書館的意識、宣傳、建設等角度提出解決策略。郭愛菊[11]從現(xiàn)代公共圖書館的文獻資源、人才建設、經費投入和新技術應用等優(yōu)勢層面切入,分析將智庫服務嵌入公共圖書館的可行性,提出智庫服務應對策略。梁宵萌[12]分析國內外先進智庫的信息流程和管理方法,結合公共圖書館在信息管理上的優(yōu)勢,從平臺構建和管理模式等層面深入分析,提出智庫建設思路。
以上研究從宏觀、規(guī)劃層面將公共圖書館與智庫服務的相關情況和理論展現(xiàn)于眾,為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發(fā)展奠定深厚的學術基礎。但是,串聯(lián)這類理論性文章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套路”:以公共圖書館踐行智庫的可行性為研究核心,囿于人才、資金、技術、管理的因素去思考問題??梢姡壳皣鴥裙矆D書館智庫服務的策略性宏觀理論研究有同質化傾向。
國內現(xiàn)階段有學者以微觀視野探析了部分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黃曉斌等[13]從地方公共圖書館館藏文獻這一傳統(tǒng)業(yè)務著手,論述將不同館藏用于智庫服務的效果,并以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為基礎,開發(fā)智庫信息資源平臺,創(chuàng)新公共圖書館咨詢服務。龔花萍等[14]對比了服務型和功能型公共圖書館,辨析二者在智庫服務中的不同定位,整合公共圖書館服務項目和功能節(jié)點,構建公共圖書館智庫的功能框架及服務模型。馬捷等[3]以“信息-知識-智能”一體化作為研究方向,采集了完善的圖書館智庫數據,系統(tǒng)性闡述了智庫服務對文獻資源利用率、知識轉化率、成果轉化率等相關要素的影響。劉速等[15]以上海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等典型實踐為例,辨析了信息水平和智庫服務之間的關系,提出以特色、多元、協(xié)同和轉型為核心的智庫建設步驟。李剛[16]分析了情報服務和智庫服務的內在異同,對“熱”智庫進行“冷”思考,論述國內一般性公共圖書館無法成為智庫的原因,制定了圖書館在探索初期主動迎合智庫服務發(fā)展的系列方案。
在我國智庫發(fā)展初期,宏觀、理論規(guī)劃層面的同質化研究是有必要的,但圖情類學者也要將研究重點逐步向微觀、實踐層面轉移,為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實操落地打下基礎??偟膩碚f,公共圖書館在智庫服務實踐工作中,要從本館特色出發(fā),挖掘自身的社會化屬性,關注中小微型群體的智庫需求。
現(xiàn)階段,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智庫服務模式有三種。① 全館型模式,即公共圖書館自身的“招牌”是地方智庫集團的一部分,具備完整的智庫身份和服務功能,擁有一定的研究特色和成果,如,天津泰達圖書館、廣東省科技圖書館等。② 館獨型模式,即平行于公共圖書館且獨立“掛牌”的研究機構,具備所有智庫元素,就是一個“地道”的地方智庫機構,如,深圳圖書館的公共圖書館研究院、上海圖書館的上??茖W技術情報研究所等。③ 班組型模式,即組織架構完全從屬于公共圖書館,人員組成源自館內各部的抽調,且承擔對外智庫服務功能的專業(yè)班組,如,南京圖書館社會科學參考咨詢中心等。
結合國內外智庫研究現(xiàn)狀,被人們普遍公認的智庫質量要素包括:專業(yè)定位、思想產品、人才交流、輿論傳播、成果轉化、獨立屬性、公益屬性和資金投入等。同時,鑒于我國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現(xiàn)有模式,針對性地分析和提升顯得十分必要。因此,因館施策、監(jiān)管要素、加強智庫服務質量,便自然成為我國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質量研究的新思考。其中,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質量要素的分析有兩點益處:一是探析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的建設路徑,二是為公共圖書館智庫評價體系構建指標化依據。筆者分析大量智庫資料后發(fā)現(xiàn),質量要素必然會受到服務模式影響,且情況各異(見下表)。
表 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質量要素分析表
(1)從智庫服務的建設啟動來看,資金投入是直接影響要素,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模式建設啟動從易到難的順序為:班組型→全館型→館獨型。
(2)從智庫服務的研究能力來看,專業(yè)定位、思想產品、成果轉化是直接影響要素,其優(yōu)劣順序是:館獨型→全館型→班組型。
(3)從益于中小微群體的社會化程度來看,人才交流、輿論傳播、公益屬性是直接影響要素,其優(yōu)劣順序是:全館型→班組型→館獨型。
(4)從智庫服務公信水平來看,獨立屬性是直接影響指標,其優(yōu)劣順序是:館獨型→全館型→班組型。
綜合來看,公共圖書館在構建智庫服務時,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發(fā)展模式。當然,現(xiàn)有的三種智庫服務模式都不完善,還需要圖情領域的專家學者加強創(chuàng)新力度,研定更具科學、統(tǒng)籌兼顧的智庫服務模式。同時,公共圖書館在構建智庫服務時要堅持三項原則:第一,確?!傲恪钡耐黄疲贫ㄕ{研方案分析智庫服務的可行性,敲定服務模式,實現(xiàn)從無到有的蛻變;第二,以完善智庫服務質量為目標,逐步調節(jié)館內資源,實現(xiàn)資源精準匹配,從而更好地支持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的發(fā)展;第三,重視培育智庫服務的研究能力、健全獨立屬性、完善公益屬性,為智庫服務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基礎。
館獨型研究能力強,但并非最優(yōu)選擇。一方面,資金、環(huán)境、規(guī)模和需求等均是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館獨型模式的限制因素。另一方面,館獨型相對功利,對圖書館的非盈利形象較為不利,易偏離社會化屬性優(yōu)勢。
在我國智庫建設的初級階段,公共圖書館應該優(yōu)先選擇適合自身發(fā)展的智庫服務模式,在實踐磨合中逐步熟悉智庫質量要素,優(yōu)化調整館內資源。然而,單純依靠公共圖書館自身摸索還遠遠不夠,還需要社會各界予以關注。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圖情及其他領域專家學者逐步意識到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的必要性,資源由“藏”轉“用”理論不斷充實,信息整合水平不斷提升。在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的實踐過程中,優(yōu)化智庫的獨立屬性和公益屬性是智庫創(chuàng)新模式的根本因素,公共圖書館要擺脫現(xiàn)有模式的局限性,摸索出更多、更科學、更有效、更系統(tǒng)的智庫服務體系。
整體而言,我國智庫發(fā)展還處在萌芽期,絕大多數公共圖書館還未形成智庫服務意識。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文化和旅游部在第六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中明確了智庫服務選項,在《省級(副省級)圖書館等級必備條件和評估標準》服務效能中就智庫服務制定5分加分項。雖是加分項,但從公共圖書館轉型路徑來看,智庫服務必是未來公共圖書館“專題咨詢與情報分析服務”領域的基本工作。換句話說,隨著智庫服務在圖情領域的深入和成熟,現(xiàn)在的加分項必會成為未來的基本分項,公共圖書館需要重視現(xiàn)階段智庫建設的積累工作。
公共圖書館首先要解決智庫服務從無到有的問題,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磨合調整。困難較多的公共圖書館可考慮門檻較低的班組型模式,先熟悉智庫服務的建設和運作經驗,重視對外工作的人脈和經驗,在積累中逐步擴大影響力,摸索適合本館的智庫服務工作模式。有一定資金能力的公共圖書館可考慮采用全館型智庫服務的構建方案,進一步深化公共圖書館品牌影響力。實力較強的大型公共圖書館則要敢于嘗試,汲取全館型和館獨型優(yōu)勢,探索公共圖書館智庫建設的最優(yōu)方案。
公共圖書館資源的優(yōu)化利用是業(yè)內學者不斷探尋的課題,也是提升智庫服務研究能力的重要路徑。對比一般性咨詢機構,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的優(yōu)勢在于其完善性、系統(tǒng)性和權威性,具備天然的學術價值和研究屬性。但由于公共圖書館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流通環(huán)境和體制結構等因素的影響,圖書館用戶整合資源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地位不高,傳播能力相對低下。智庫服務是促進公共圖書館資源利用發(fā)展的重要契機,公共圖書館的信息保障服務應當轉變成“知識能力”,擴大供給內容。公共圖書館應當做到問題和信息的可視化,避免用戶因信息不足、閉塞等因素造成“重復勞動”等問題。簡而言之,讓公共圖書館的智庫研究具體化,通過公共圖書館現(xiàn)代信息保障能力將研究現(xiàn)狀和業(yè)務能力直觀展現(xiàn),避免需求人員的重復研究。
對比歐美國家智庫建設,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智庫服務大都隸屬公辦系統(tǒng),即俗稱的“體制內”機構。因此,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擁有穩(wěn)固的財政能力和資金投入,對比“民間”智庫發(fā)展,這類“公辦”智庫有三點益處:一是能直接解決智庫生存問題;二是解決了“身份”問題,公共圖書館的公辦“身份”更有益于智庫業(yè)務在我國現(xiàn)行體制環(huán)境下健康且長效的發(fā)展;三是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有益于培育持續(xù)的研究能力,繼而保障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思想產品輸出的連貫性。
但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特色新型“公辦”智庫的發(fā)展瓶頸和最本質的問題也必然是穩(wěn)固的財政資金。在穩(wěn)定利益的驅使下,政策研究結論會不自覺傾向于分管領導的主觀意志,甚至回避客觀事實,喪失智庫的獨立屬性,長此以往則將失去智庫存在的價值。同時,穩(wěn)固的資金來源擾亂市場化機制下的智庫生長,變相打壓了一些“民間”智庫,直接導致“公辦”智庫間競爭乏力,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因此,現(xiàn)行體制是我國特色新型智庫服務建設和發(fā)展進程的矛盾,公共圖書館以及其分管行政部門應當早日采取措施,實現(xiàn)以健全公共圖書館智庫獨立屬性為導向的改革創(chuàng)新。
歐美國家將公益屬性作為智庫評價標準之一,是智庫與咨詢公司的本質區(qū)別。深化智庫的公益屬性意義非凡:① 避免資本和權利腐蝕,進一步健全智庫的獨立屬性;② 相較于咨詢公司,公益屬性智庫能作為第三方角色,能保持高度客觀、嚴謹和專業(yè)性視野;③ 公益性智庫服務能成為調節(jié)政府與民眾矛盾的中介,維護民眾基本利益。
可見,智庫的公益屬性是其建設水平和服務質量的試金石,其價值體現(xiàn)與現(xiàn)代公共圖書館置館初心高度吻合。因此,在公益層面挖掘二者的內在聯(lián)系并形成最終的業(yè)務能力,是公共圖書館智庫建設的重要思路。公共圖書館在未來智庫服務中,要以社會問題為導向,關注民眾所關心的熱點,將民意訴求作為智庫服務的研究重點。在此基礎上,整合公共圖書館與智庫服務的公益屬性能延伸新業(yè)務,滿足中小微群體的公共咨詢服務。如,政府正在營造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社會氛圍,而一些中小微型創(chuàng)業(yè)公司或機構在起步階段十分需要公共性的咨詢和數據服務,但是,高額的行業(yè)咨詢費用及數據廠商高價的有償服務對中小微型企業(yè)而言是一筆不菲的開支。而企業(yè)實踐證明,有些數據資源可能在項目結束后,就失去使用價值。此時,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既能通過一次性購買的方式滿足中小微型企業(yè)的數據資源需求,又提升了公共圖書館咨詢工作的社會價值,拓寬了智庫服務的業(yè)務范圍。所以,公共圖書館及相關分管部門應當重視構建智庫建設和服務過程中的公益性體制,從而促進民眾服務效率的提升。
智庫服務是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水平提升的重要機遇,是傳統(tǒng)文獻、信息資源由“藏”轉“用”的新嘗試。我國大量策略性宏觀理論研究已經證實,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的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需要整合集成眾多人才、資金、技術和管理等資源。在實踐的過程中,智庫服務質量的控制因素也需要智庫評價體系指標進行衡量。全館型、館獨型和班組型模式各有特色,在不同質量要素的影響下,優(yōu)劣關系也不盡相同。因此,未來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質量要素,如,構建意識、資源應用、獨立屬性、公益屬性等,對于實踐性微觀層面的研究十分重要。
當然,文章還有兩點不足。① 改善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是我國發(fā)展特色新型智庫的驅動力之一。本文國際性視野明顯不足,避開了相關國際屬性質量要素的分析,缺乏對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的國際影響力探討。② 對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質量要素相關指標的分析主要基于已有研究的觀點,定性成分居多。今后的研究者在資金、人員、技術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嘗試定量分析,從而讓不同智庫服務模式優(yōu)劣水平更為客觀精準,制定更有說服力的實踐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