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雅 王讓新
(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chǎn)黨思想路線的內核,是保持黨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根本要求,是共產(chǎn)黨人應具有的品格。在保持黨的純潔性的語境下,重讀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關于共產(chǎn)黨人應具有的實事求是品格的論述,為我們在新時代更好地為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提供一往無前的動力支持。
《反對本本主義》原名《調查工作》,是毛澤東1930 年5 月為反對當時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關于調查研究問題的重要著作。這是毛澤東最早的一篇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著作。文章主旨是反對本本主義,確立共產(chǎn)黨人的實事求是品格。文章開篇:“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1](P109),猶如一聲驚雷又恰似一把利劍,矛頭直指那些不做實際調查就“瞎說一頓”的共產(chǎn)黨人,義正言辭地申明共產(chǎn)黨人應樹立實事求是的品格。為了做到實事求是,必須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只有通過實際調查研究,才能掌握全面、真實、豐富、生動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搞清楚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和突出問題,才能真正做到思群眾之所思,想群眾之所想,才能真正掌握實事求是中的“實事”。這也是我們黨進行一切科學決策所必需的也是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礎。
“瞎說”是一種脫離實際、毫無根據(jù)的亂說。其具體表現(xiàn)就是不根據(jù)實際情況認識和分析問題,“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夸夸其談,滿足于一知半解。這種脫離實際的工作作風是完全與馬克思主義背道而馳的,“這是共產(chǎn)黨員的恥辱,豈有共產(chǎn)黨員而可以閉著眼睛瞎說一頓的嗎?”[1](P109)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共產(chǎn)黨人,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從歷史與現(xiàn)實出發(fā),從整體出發(fā),反對“瞎說”,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
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指出:“你對那個問題的現(xiàn)實情況和歷史情況既然沒有調查,就不知底里,對于那個問題的發(fā)言便一定是瞎說一頓?!盵1](P109)對于共產(chǎn)黨人來說,“瞎說”的后果非常嚴重:“他一定會弄壞事情,一定要失掉群眾,一定不能解決問題?!盵1](P110)因此,共產(chǎn)黨人要作有根據(jù)地發(fā)言,講真話,講實話,反對“瞎說”。有根據(jù)的發(fā)言是在對某個問題的歷史和現(xiàn)實做了深刻調查研究之后,而不是之前。同時,還要將事物的發(fā)展看成是一個從歷史到現(xiàn)實的動態(tài)過程,要從整體出發(fā),不能僅僅看到一些表面,一個枝節(jié),就以偏概全在那里“發(fā)言”。那種無根據(jù)的“瞎說”或“發(fā)言”,“拿了律已,則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傊?,這種反科學的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主觀主義的方法,是共產(chǎn)黨的大敵,是工人階級的大敵,是人民的大敵,是民族的大敵,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xiàn)。”[2](P800)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共產(chǎn)黨人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本著“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原則,講真話,講實話,反對憑空想象和捏造“瞎說”。
立足現(xiàn)實反對瞎說的聚焦的是工作作風。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偉大夢想內在要求我們更加注重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實事求是——積極面對所遇到的各種新問題、新挑戰(zhàn)。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3](P11),這一具有名言警句性質的話語中包含著一個重大信息——當前我們進行的偉大斗爭是和此前進行的偉大斗爭有重大區(qū)別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我國發(fā)展起來后不斷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新思路,而具有新思路的前提和基礎是黨員干部要強化實事求是,脫離了實事求是的內核所形成的新思路必然帶有“四風”色彩,而一些被群眾戲稱為“三拍干部”的領導干部則是這種脫離實事求是內核在實踐中的具體載體。顯然,這和我們的偉大事業(yè)構成了巨大的張力,我們必須糾正這種錯誤思想。因此“堅持實事求是,最基礎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實事’,就是了解實際、掌握實情。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對實際情況作深入系統(tǒng)而不是粗枝大葉的調查研究,使思想、行動、決策符合客觀實際。”[4]只有通過調查研究,找準了問題的結癥,實事求是,做到“對癥下藥”,才能制訂出正確的方針政策和措施,才能解決問題;只有在不斷地解決問題中,才能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懦夫”,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軟弱無能的人。這里主要是指那種在面對實際工作中的困難時,不是迎難而上,而是退避三舍,沒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進取精神,總是懼怕、推諉和逃避責任的人。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將這種人刻畫為“遇到困難問題,只是嘆氣,不能解決。他惱火,請求調動工作,理由是‘才干小,干不下’?!盵1](P110)
為何會如此?毛澤東認為,是他們不愿意出門,更不愿意出門做個孔夫子的“每事問”也不愿意召開調查會,即使召開了,也是形式主義,最終大腦還是一片空白;或者坐等“別人干了我再干”,不愿“打頭”,不敢“冒尖”,怕犯錯誤。用這種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懼怕困難、回避矛盾的思想狀態(tài)來從事黨的工作,結果只能使黨的工作徘徊不前,坐失良機,最終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
這個“毛病”不僅存在于革命年代,即使在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中也是數(shù)見不鮮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確也有一些領導干部不思進取、為官不為,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tài),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滿足于做四平八穩(wěn)的‘太平官’”[5](P9)。顯然,這些消極懈怠的官僚主義作風,正在侵蝕共產(chǎn)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正在疏離干群的魚水情誼。
共產(chǎn)黨人應具有不怕困難,知難而上,勇于承擔,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要求。懼怕困難就是懼怕實踐,是反對實踐,是反對馬克思主義的表現(xiàn);懼怕工作無法完成就是懼怕無法解決問題,是懶漢的心理狀態(tài)。共產(chǎn)黨人絕不是“懦夫”,也不能做“懦夫”。
如何克服“懦夫”思想呢?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指出:“邁開你的雙腳……把你所謂困難問題的‘來源’找到手,‘現(xiàn)狀’弄明白,你這個困難問題就容易解決了”[1](P110)這實際上是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實事求是,不僅僅是要以事實為依據(jù),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求是”?!扒蟆币笪覀兩钊肴罕娚钊雽嵺`深入社會現(xiàn)實做調查研究;“是”要求我們在深入調查研究之后找到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弄清問題的來龍去脈。亦即,“你對那個問題不能解決嗎?那末,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xiàn)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辦法了”。這即是說,要克服“懦夫”思想,必須樹立實事求是和求真務實的精神,“到你的工作范圍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1](P110)。
勇于擔當反對瞎說的聚焦的是工作態(tài)度。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氣象需要全體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鮮明指出:“全黨同志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用于變革、勇于創(chuàng)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團結帶領全國各種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6](P2)。黨員干部的敢于擔當是來自于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是不忘初心的具體表現(xiàn),對那些“懶政庸政”的行為要敢于“亮劍”,因此必須“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積極進取,奮發(fā)有為,做出經(jīng)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7](P399)。
形式主義是一種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視內容的形而上學觀點、方法和作風,其思想根源和哲學基礎是唯心主義,其具體特征為無限夸大形式的作用,否認內容的決定性和主導地位;不具體分析事物的矛盾和不顧及事物的本質,只滿足于事物外部特征的認識;滿足于甲乙丙丁的現(xiàn)象羅列,而不考慮這些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不屑于分析其本質,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視內容。
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指出了形式主義的危害性:“為什么黨的策略路線總是不能深入群眾,就是這種形式主義在那里作怪。”這里的“這種形式主義”是指“不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討論和審察,一味盲目執(zhí)行”,而“這種建立在‘上級’觀念上的形式主義的態(tài)度是很不對的?!薄拔覀冋f上級領導機關的指示是正確的,決不單是因為它出于‘上級領導機關’,而是因為它的內容是適合于斗爭中客觀和主觀情勢的,是斗爭所需要的?!盵1](P111)這就是說,上級領導機關的指示之所以是對的,一是因為這些指示來自實事求是,二是這些指示符合現(xiàn)實實踐的需要。
另外,“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zhí)行上級的指示”,也是形式主義的體現(xiàn)。表面上看起來這沒什么錯誤,貌似也不會犯錯誤,而實際上“這不是真正在執(zhí)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盵1](P111)因為實際工作都是具體的,而上級指示具有很強的原則性,只有把上級指示與具體實際工作結合起來,依據(jù)實際情況具體執(zhí)行,才是真正的執(zhí)行,而要做到真正的執(zhí)行就必須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實際情況。陳云說:“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時間做調查研究工作,最后討論作決定用不到10%的時間就夠了?!盵8]
形式主義損害了共產(chǎn)黨人的實事求是品格,使調查研究不能深入,工作中處于盲目狀態(tài),必然影響黨和國家政令暢通,影響實際工作,導致信息失靈,決策失誤,這是黨制定正確政策的大忌。形式主義敗壞了社會風氣,助長思想懶惰,影響干群關系。共產(chǎn)黨人必須反對形式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品格要求,是共產(chǎn)黨人的工作作風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欲克服形式主義,首先要克服懶惰思想。懶惰思想最易引發(fā)形式主義。由于懶惰,便不討論和審察上級指示是否需要與具體工作實際相結合就盲目執(zhí)行,只滿足于文件的字面意思,以會議貫徹會議,走過場搞形式,不思考為什么,不想對不對。會開完了,文件也發(fā)了,但問題仍然沒解決。其次是要淡泊名利。名利的私心是滋生形式主義的溫床,其思想根源是“官本位”。由于“官本位”思想作祟,弄虛作假,虛報浮夸,騙取榮譽和職位;明哲保身,不思進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以權謀私,貪污腐??;等等現(xiàn)象都會出現(xiàn)。最后要發(fā)揚民主走群眾路線。誰搞形式主義,群眾看得最清,感受最深,也最痛恨。因此反對形式主義,必須依靠群眾來進行。把政策交給群眾,把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活動置于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工作孰優(yōu)孰劣,讓群眾來評判。
反對形式主義聚焦的是工作目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沒有任何私利,都是為了人民而奮斗,這指出了作為共產(chǎn)黨人的我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由此,就需要為人民服好務、掌好權。而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顯然,形式主義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兩者之間是尖銳對立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強化全面從嚴治黨,以整治領導干部的“四風”為抓手,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托,以強化全體黨員的理想信念為重點,以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為核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狀態(tài)在全黨上下大力氣解決形式主義。當前,整治“四風”取得階段性成果,政治生態(tài)明顯好轉,但是,全黨風氣的好轉并不意味著形式主義已經(jīng)根除,必須充分認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多樣性和變異性,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當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依然突出,又有新的表現(xiàn)形式。要把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任務,大力弘揚真抓實干作風,推進工作要實打實、硬碰硬,解決問題要雷厲風行、見底見效,面對難題要敢抓敢管、敢于擔責?!盵9]這表明,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對形式主義的整治必須力度不減、標準不變、步子不停,使我們黨永葆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政治本色。
一般而言,保守路線是指在思想認識上落后于現(xiàn)實情勢,不能與時俱進,是相對于超越現(xiàn)實情勢的激進路線而言的,但這并不是說反對保守路線就意味著贊成激進路線。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政治任務都不是隨心所欲的,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其實質和核心是實事求是。這是判斷思想路線問題的準則。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談到的“保守路線”是特指一些黨的干部頭腦中具有的“一成不變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樂觀的”[1](P115)和“安于現(xiàn)狀,不求甚解”[1](P116)的思想認識,即不能“從斗爭中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正因為持有這樣的保守路線,一些領導干部才“飽食終日,坐在機關里面打瞌睡,從不肯伸只腳到社會群眾中去調查調查。對人講話一向是那幾句老生常談,使人厭聽。”這種思想體現(xiàn)為僅滿足于既有“本本”和現(xiàn)有策略,認為“只要遵守既定辦法就無往而不勝利?!盵1](P115)
是從實際出發(fā)還是從“本本”出發(fā)是兩條根本不同的思想路線。共產(chǎn)黨人反對從“本本”出發(f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這是無產(chǎn)階級政黨正確地制定和執(zhí)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根本要求。它要求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做到使主觀符合客觀,要根據(jù)客觀存在的事實,來決定我們的主觀思想和行動,要從客觀存在的情況出發(fā)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而保守路線持有者則僅僅固守既有的“本本”和策略,不能根據(jù)變化了的實際情勢,與時俱進?!斑@種保守路線如不根本丟掉,將會給革命造成很大損失,也會害了這些同志。”當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內盛行“唯上”、“唯蘇”和“唯書”作風之時,毛澤東大聲疾呼:“速速改變保守思想!換取共產(chǎn)黨人的進步的斗爭思想!到斗爭中去!到群眾中做實際調查去!”[1](P116)
在當前新的歷史條件下,毛澤東同志批駁的這種保守路線仍然存在。習近平總書記就此指出,一些領導干部“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由于不懂規(guī)律、不懂門道、缺乏知識、缺乏本領,還是習慣于用老思路老套路來應對,蠻干盲干,結果是雖然做了工作,有時做得還很辛苦,但不是不對路子,就是事與愿違,甚至搞出一些南轅北轍的事情來。這就叫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10]這種違背黨宗旨和思想路線的思想作風不利于保持黨的先進性;不利于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不利于解決民生問題;不利于在發(fā)展中堅持和在堅持中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入展開等。
與時俱進摒棄保守路線聚焦的是工作方法。當前,我國發(fā)展進入到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生重大變化,對于這些新變化,一方面彰顯了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取得巨大成就——我國發(fā)展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巨大轉變,另一方面更是體現(xiàn)這些新變化對我們接續(xù)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提出了新要求——“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1](P11)。這意味著,我們在工作中必須以革故鼎新的勇氣,以善于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增強發(fā)展的動力,進而順利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偉大目標。
那么如何摒棄保守路線呢?我們認為:第一,在思想上要發(fā)揚“三種意識”——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公仆意識和節(jié)儉意識。古人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情勢越好時,越要增強憂患意識。公仆意識是防止公仆變?yōu)橹魅说囊庾R,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執(zhí)政理念的體現(xiàn)。歷史昭示,如果一個政黨不能為它所代表的民眾服務,從社會公仆變?yōu)榱松鐣魅?,由?zhí)政為民蛻變?yōu)閳?zhí)政為己,就會失去執(zhí)政的堅實基礎,就會被人民所拋棄。節(jié)儉意識就是要確立真正把財富當作是勞動人民血汗的意識,用好、管好、取之與民、用之與民,堅決杜絕大肆揮霍浪費、“形象工程”和“豆腐渣工程”。第二,在工作上要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國家沒有創(chuàng)新,就會落后,一個政黨沒有創(chuàng)新,也會落后。只有通過工作中的創(chuàng)新,才能確保共產(chǎn)黨人的時代精神風貌,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黨的宗旨。鄧小平同志在南巡講話中指出:“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yè)?!盵11](P372)第三,要勤做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回顧我們黨的發(fā)展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時候全黨從上到下重視并堅持和加強調查研究,黨的工作決策和指導方針符合客觀實際,黨的事業(yè)就順利發(fā)展;而忽視調查研究或者調查研究不夠,往往導致主觀認識脫離客觀實際、領導意志脫離群眾愿望,從而造成決策失誤,使黨的事業(yè)蒙受損失。”[12]這表明調查研究是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法寶。沒有調查研究,共產(chǎn)黨人就不能正確地認識問題,就不能正確地制訂路線方針政策,就不能正確地貫徹執(zhí)行。因此,調查研究是共產(chǎn)黨的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