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遠民,趙 冰
(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2016年第1期公報案例中,袁朝暉與長江置業(yè)(湖南)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置業(yè)公司”)請求公司收購股份糾紛[注]案情引自(2014)民申字第2154號民事判決書。一案(以下簡稱袁朝暉與長江置業(yè)公司收購股權糾紛案),引發(fā)這樣一個爭議焦點:未出席股東會但對決議事項表示異議的股東,可否行使股份回購請求權?該案中,一審、二審甚至再審法院均一致認為股東袁朝暉有權行使股份回購請求權。
長江置業(yè)公司已形成股東會決議,明確公司的日常工作由三位股東共同主持,并確認公司全部財務收支、經營活動等必須由三位股東共同簽字才可執(zhí)行,且重大資產的轉讓需以股東決議批準方式執(zhí)行。長江置業(yè)公司因未通知股東袁朝暉參加股東會,故未經其同意即處置了涉案資產。在形式上,袁朝暉未參加股東會,也未以投反對票的方式對股東會的決議表示異議,所以嚴格按照《公司法》第74條——“對股東會決議轉讓公司主要財產投反對票的股東,有權請求公司以合理價格收購其股權”的規(guī)定,袁朝暉并不享有股份回購請求權。然而從立法精神上看,《公司法》第74條旨在保護異議股東的合法權益,之所以對投反對票進行規(guī)定,是要求異議股東將反對意見向其他股東明示。長江置業(yè)公司未通知袁朝暉參加股東會,故袁朝暉無從了解股東會決議,更無從對股東會決議投以反對票。袁朝暉得知該行為后申請召開臨時股東會,就涉案資產的轉讓明確表示反對,并要求立即停止該轉讓行為,但長江置業(yè)公司駁回了袁朝暉的申請,繼續(xù)實施了上述轉讓行為,已明顯侵犯了袁朝暉的股東權益,因此,袁朝暉向法院起訴請求長江置業(yè)公司收購其股權。
二審法院仍依照《公司法》第74條的規(guī)定,認定袁朝暉有權請求長江置業(yè)公司以公平價格收購其股權。長江置業(yè)公司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根據(jù)《公司法》第74條之規(guī)定,對股東會決議轉讓公司主要財產投反對票的股東有權請求公司以合理價格收購其股權。非因自身過錯未能參加股東會的股東,雖未對股東會決議投反對票,但對公司轉讓主要財產明確提出反對意見的,其請求公司以公平價格收購其股權,法院應予支持。由此可見,盡管袁朝暉并不具備行使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程序性要件,但是最高人民法院仍認定袁朝暉有權請求公司回購其股權,這意味著在作出上述認定時,法院放寬了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適用程序。
異議股東股份回購制度源起于美國,現(xiàn)已被英國、加拿大、意大利、德國、西班牙、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qū)以及歐盟等國家或地區(qū)和國際性組織立法所采納[注]陳立斌,劉言浩.股權轉讓糾紛[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56.,如歐盟早在1977年發(fā)布的2號公司法指令就已對回購股份有所規(guī)定[注]林少偉.英國現(xiàn)代公司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 654.。為了確保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有效行使,在規(guī)定實體權利的同時各國也作出了配套的程序性規(guī)定,然而我國關于行使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程序性規(guī)定只有寥寥數(shù)語,僅有《公司法》第74條和第142條中數(shù)百字。實踐中,大股東或者控股股東濫用“資本多數(shù)決”表決制度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案例層出不窮,但是此類糾紛進入訴訟程序的卻不多,如截至2018年11月1日北大法寶數(shù)據(jù)庫上案由為“請求公司收購股份糾紛”的裁判文書僅有105份,其中還包括其他非異議股東提起的股份回購情形。司法實踐中受理的此類糾紛案件并不多,主要是因為異議股東行使股份回購請求權仍然存在諸多障礙[注]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現(xiàn)行法律框架內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行使[J].法律適用,2015,(5):45-55.。盡管這些障礙的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規(guī)定簡便易行的程序是權利得以有效行使的前提,如何真正發(fā)揮出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對中小股東的保障作用,合理的程序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注]羅軼.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行使疑難問題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3.。
我國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在適用中存在不少阻礙,袁朝暉與長江置業(yè)公司收購股權糾紛一案中所反映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并且這種阻礙不只局限于股東會的召開與否、股東出席股東會與否等前置程序上的問題,即使進入權利行使階段,在股東與公司進行協(xié)商回購、訴訟回購以及回購后股份的處置程序中,該制度亦存在很多弊端。分析整個異議股東股份回購程序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在于理論研究,更是實踐所需。
此處的訴訟前置程序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形成階段,即前置程序;二是在進入訴訟回購程序前公司內部的救濟,即協(xié)商回購程序。
對股東而言,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制度的設立旨在維護中小股東的根本利益,然而,這些中小股東并非了解公司經營信息及相關法律規(guī)定;從公司層面考量,回購股份,公司需要籌集回購資金,以保證后續(xù)股份回購的順利進行,并且回購后公司經營將受到影響,短時間內公司很難調整經營策略,所以應給公司留存相應的準備和調整時間。故股東與公司之間需要及時溝通,一方面公司應在股東會召開前,向股東發(fā)出通知,告知其享有對決議事項表示異議并提出股份回購請求的權利,如美國、韓國、歐盟等國家或地區(qū)的規(guī)定;另一方面,股東應于股東會召開前向公司發(fā)出異議通知,如美國和日本公司法律中均有相關規(guī)定。
與域外不同,我國《公司法》規(guī)定,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行使僅需具備兩個寬泛的前提要件:一為股東會的召開,二為股東出席股東會并就決議事項表示異議。在這個問題上,有學者表示“股東必須對股東會的相關決議投反對票,并且這種反對票是前后一致和明確的”[注]陳立斌,劉言浩.股權轉讓糾紛[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60.,但該觀點似乎忽略了法律規(guī)定與實踐的差異性。實踐中往往需要考慮幾種例外情形下股份回購請求權的適用問題:第一、未形成股東會決議甚至未召開股東會;第二、股東非因自身原因未出席股東會但其對決議事項持反對意見;第三、棄權股東應否享有股份回購請求權。
第一種情形,早在2005年《公司法》出臺時,就引起大家的關注。2005年《公司法》出臺后不久,各省高院紛紛發(fā)布省內司法指導意見,其中包括針對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具體適用操作指引。如江西省高院《關于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規(guī)定:“具有公司法第七十五條[注]2005年《公司法》第75條即2013年《公司法》修改后的第74條。第一款第(一)項之情形,如果公司連續(xù)五年未召開股東會對利潤分配進行決議的,持有公司不足1/10表決權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價格回購其股權。”無獨有偶,山東省高院《關于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中也存在類似規(guī)定。根據(jù)江西省高院和山東省高院的指導意見,一定情形下,即使公司未召開股東會,中小股東也可行使股份回購請求權。當然有人表示,合法有效的股東會決議和股東出席股東會并作出明確反對的意思表示,是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適用的法條基礎,雖然股東會決議侵害了小股東的權益,但是其可通過其他途徑進行救濟[注]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現(xiàn)行法律框架內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行使[J].法律適用,2015,(5):45-55.。請求公司回購股權,是中小股東特定情形下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尋求的救濟方式之一,盡管存在其他可供選擇的救濟途徑,但是在股東已遭受損失的前提下,再剝奪其一項權利救濟途徑,未免有失公平。此外,由于《公司法》規(guī)定,代表1/10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可自行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所以在公司未召開股東會時,只能賦予持股不足10%的股東請求股份回購的權利。
第二種情形的這類難題,在上述袁朝暉與長江置業(yè)公司收購股權糾紛案中,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回應。最高法院認為,非因自身過錯未參加股東會的股東,雖未對股東會決議投反對票,但對決議事項明確提出反對意見的,其得以請求公司以公平價格收購其股權。盡管前述觀點只是針對轉讓公司主要財產,但是《公司法》第74條規(guī)定的三大情形在適用上并無優(yōu)劣、順位之別,其共同目的均在于賦予中小股東在三種規(guī)定情形下權益受到侵害時得以退出公司的一種救濟措施。故應當認為,最高法院在袁朝暉與長江置業(yè)公司收購股權糾紛一案中所表明的觀點,可以擴大適用至《公司法》第74條規(guī)定的三種情形。
股東會上股東可以選擇棄權,這即是上述第三種情形。棄權票,雖然既非贊同又非反對,甚至可以看作對決議表決的回避,但是在“資本多數(shù)決”的表決機制下,棄權票在股東會決議時達到的效果,無異于反對票,因為《公司法》對于會議表決通過的規(guī)則是從正面贊同票進行規(guī)定的,實踐中一般都是從正面統(tǒng)計贊同票,看是否達到1/2或者2/3的比例。所以至少在股東會決議時,人們已經默認棄權票與反對票無異了,但是持反對票的股東所享有的請求公司回購其股份的權利,棄權票股東是否同樣享有?筆者認為應當明確棄權票股東不享有股份回購請求權,否則棄權票將很容易取代反對票繼而被濫用,這種不撕破臉皮又可獲益的回避行為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說上述前置程序是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形成階段,那么股東提出股份回購請求則是行使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開端,要達成股權回購目的,股東必須與公司進行來回磋商。如果僅要求股東提出股份回購請求,屆時股東可一邊請求公司回購股份,一邊在公開市場上尋找股份的購買者,通過比較兩者的價格再來選擇股份的去向[注]樸正煥.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適用問題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6.,如此下去,作為一項中小股東權益保障機制的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卻淪落為一項牟利手段,該制度就失去了原本存在的價值。故有的國家要求股東在提出股份回購請求時將其享有的股權證書加以寄存,如韓國《商法》第522條規(guī)定“異議股東需在自大會決議之日起20日內,持記載股份種類與數(shù)量的書面材料,向公司請求買入自己所持有的股份”[注]李哲松.韓國公司法[M].吳日煥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410.,美國、日本對此也進行了相應的規(guī)定,我國卻無此規(guī)定。
根據(jù)我國《公司法》的規(guī)定,股東應在其反對的股東會決議作出之日起60日內,向公司提出回購請求,然后雙方之間進行協(xié)商,確定以合理的價格進行回購。該協(xié)商回購程序也被稱作異議股東在公司內部的救濟程序,雖然為協(xié)商回購程序,但是這種救濟是法定的,公司一般不得拒絕,否則股東可向法院起訴。協(xié)商回購程序如何與訴訟回購程序有序銜接?各國立法呈現(xiàn)出較大的差異性。美國法律規(guī)定,先由股東提出股份回購價格A,再由公司提出股份回購價格B,如果AB相差過大,股東可提出異議,公司若不接受,由公司申請啟動訴訟程序進行司法估價[注]虞政平編譯.美國公司法規(guī)精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117-122.。日本的規(guī)定與美國有些出入,在日本,股東與公司之間先進行協(xié)商,如何協(xié)商未做具體的規(guī)定,協(xié)商期限為30天,協(xié)商不成,自協(xié)商期限屆滿后30天內,股東與公司均有權提請法院進行司法估價[注]王保樹.最新日本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在我國,公司與股東協(xié)商不成時,訴訟回購程序的啟動主體是股東。
按照文義解釋,《公司法》第74條第2款規(guī)定異議股東應當先在股東會決議作出之日60天內與公司協(xié)商股權回購事宜,協(xié)商不成再在股東會決議作出之日90天內向法院起訴,故有人提出異議股東股份回購之訴是在協(xié)商不成功的前提下才提起,協(xié)議回購可認為是訴訟回購的前置必經程序[注]華欣.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回購請求權行使程序分析[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3.。筆者認為這一觀點是值得推敲的,根據(jù)私法自治原則,股東具體如何退股屬于契約自由的領域,因此股東與公司啟動股權回購協(xié)議的談判程序并非必經的前置程序,而是立法者對于股東退出的一個倡導性規(guī)定[注]陳立斌,劉言浩.股權轉讓糾紛[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60.。因為股東一旦未在《公司法》第74條第2款規(guī)定的“60天”內向公司提出回購申請,即失去向法院提起訴訟回購的權利,那么該條款中“90天”中的后30天將變得毫無意義。
由于程序規(guī)定的不完善,司法實踐中異議股東股份回購糾紛案件并不多見,但仍將面臨訴訟當事人、管轄和訴訟期間等問題的處理。
異議股東股份回購糾紛案件的原告,按照《公司法》的規(guī)定,應當是出席股東會并對決議事項投反對票的股東。當然這僅是一般理解,特殊情形需要特別處理,例如上述袁朝暉與長江置業(yè)公司收購股權糾紛案中,非因自身原因未出席股東會的股東袁朝暉,亦可成為異議股東股份回購之訟的原告。需要關注的是,不享有表決權的股東是否享有股份回購請求權?盡管我國立法上對此并無規(guī)定,但是《公司法》第74條和第142條均明確地只將股權回購請求權賦予了有表決權的股東。雖然我們強調“股權平等”,但這種平等只限于同類型的股權,無表決權股東一般投資公司僅為獲取收益,不參與公司管理,所以對公司決議無表決權,無表決權股東在公司分紅等方面享有優(yōu)先權,其權益可得到很好的保障,我們無需將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制度擴張適用至無表決權股東,其自然不能成為此類訴訟的原告。
異議股東股份回購糾紛案件的被告,毫無疑問是公司。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通說是指當股東會作出對股東利害關系產生實質影響的決定時,對該決定持有異議的股東有要求公司以公平的價格回購他們手中的股份,從而退出該公司的權利[注]趙旭東.公司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23.,系股東對公司享有的權利,所以異議股東作為原告起訴對象是侵害其權益的公司。有人提出“異議股東是否應當將在通過公司決議的股東會中投贊成票的控股股東作為被告”[注]〔17〕華欣.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回購請求權行使程序分析[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3.,肯定的回答無疑與公司獨立人格相沖突,公司與公司股東是兩個獨立的主體,盡管公司意志的形成和公司股東(準確說是控股股東)的意志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但是不能以此來否認公司的獨立人格,只要公司的決議是依照法律或者章程形成的,即為公司獨立的意思表示。不論控股股東與異議股東之間存在怎樣的矛盾與糾紛,最終均表現(xiàn)為股東會通過公司決議,造成公司遭受重大影響或者侵犯中小股東基本權益,所以異議股東股份回購糾紛案件的被告只能是公司。
至于控股股東在訴訟中的地位,首先控股股東既非原告又非被告,但是其系異議股東與公司之間關系僵化的實際控制人,為案件的直接知情人員,掌握著第一手資料,而且異議股東與公司之間糾紛的處理結果也會對控股股東的利益產生影響,故控股股東在訴訟中的地位應為第三人。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或雖無獨立請求權但是與案件的處理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與他人之間正在進行的訴訟的人??毓晒蓶|對異議股東與公司之間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請求權,只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故控股股東在訴訟中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其他股東與控股股東一樣,同樣與訴訟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均可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我國法律對公司糾紛管轄方面進行了相關規(guī)定:首先,《民事訴訟法》第26條規(guī)定“因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這是與公司有關的糾紛確定管轄的規(guī)定;其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民事解釋”)第22條規(guī)定“因股東名冊、請求變更公司登記、股東知情權、公司決議、公司合并、公司分立、公司減資、公司增資等糾紛提起的訴訟,依照民事訴訟法第26條規(guī)定確定管轄”,這是最高人民法院對《民事訴訟法》第26條的補充解釋;最后,《民事訴訟法》第21條第2款規(guī)定“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這是原告就被告的一般訴訟管轄原則。在異議股東請求公司回購糾紛案件中,公司是當然的被告,所以不論是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第26條和《民事解釋》第22條的規(guī)定,還是根據(jù)原告就被告的原則,異議股東股份回購糾紛的地域管轄均為公司所住地法院。而且將公司住所地法院確定為管轄法院,還存在一個明顯優(yōu)勢,即此類案件中,起訴的異議股東存在復數(shù)性,而公司只有一個,公司住所地法院管轄一方面使管轄法院確定且明確,也有利于公司應訴、節(jié)約了訴訟成本〔17〕。應當指出,盡管公司住所地法院是異議股東股份回購之訟地域管轄法院,但在具體選擇管轄法院時,應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相關規(guī)定。
對于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訴訟的級別管轄,一般情形下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但是若滿足《民事訴訟法》第18、19、20條規(guī)定的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案件管轄的條件,則由相應級別的法院管轄該案。
《公司法》第74條第2款規(guī)定:“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60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回購協(xié)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決議通過之日起90 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边@里的60天和90天,應理解為法律設定的一個最遲期限,以防股東和公司雙方過分拖延,從而保證商事交易活動的效率。也即股東在60天內一旦與公司協(xié)商不成,股東就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而不必要等60天屆滿再向法院起訴。
但是對于該條款中的90天,性質為何?可謂見仁見智了。在探討之前,我們必須首先明確股份回購請求權的法律性質。股份回購請求權具有形成權之性質,屬于形成權范疇。股份回購請求權雖然名為“請求權”,但區(qū)別于一般意義上的請求權,其是“因股東一方之行使,不待公司承諾,于股東與公司間,即發(fā)生成立股份買賣契約之效果”,公司原則上不得拒絕購買,故具有形成權之性質[注]王晶.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研究[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6.轉引自柯芳枝.公司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228.。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公司法〉的若干規(guī)定(一)》第3條規(guī)定:原告以公司法第22條第2款、第75條第2款規(guī)定事由,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時,超過公司法規(guī)定期限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此可以看出,此處的“90天”屬于除斥期間。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依法確定的對于某種權利所預定的存續(xù)期間[注]魏振瀛.民法(第5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05.,即期間經過即發(fā)生權利消滅之后果,故90天過后,股東不得再提出異議股東股份回購之申請,但是并不排斥股東采取其他救濟途徑。
異議股東和公司之間不論是通過協(xié)商還是以訴訟方式完成股份回購,其結果必然是公司持有自己的股份,但是股份回購好比一條蜥蜴在食自己的尾巴[注]趙旭東,傅穹,孫有強等.公司資本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23.,在法理上與公司資本維持原則背道而馳,有損于公司債權人利益,且一定程度上減損公司資產的流動性,所以當今很多國家雖然在公司法框架下允許回購的存在空間,但是在適用上均規(guī)定嚴苛的前提條件,并對回購后股份的處置作出相應的制度安排。如美國《商業(yè)公司法》規(guī)定,公司取得的股份可以作為經授權但未發(fā)行的股份;如果公司不同意重新發(fā)行上述股份,應當按減資處理[注]虞政平編譯.美國公司法規(guī)精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44.。再如英國2006年修訂的《公司法》允許特定情況下公司回購自己股份作為庫藏股,當然此時公司不享有對庫藏股的任何權利,在庫藏股具體處置上,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為貨幣對價而出售股份,二是根據(jù)雇員持股計劃,轉讓股份[注]林少偉.英國現(xiàn)代公司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660-662.。
我國《公司法》對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在公司回購異議股東股份之后回購股份的處置方面的規(guī)定不盡相同,其中對前者回購股份后的處置問題,第142條第2款規(guī)定“公司在回購股份后應當在6個月內轉讓或者注銷”,即公司回購股份后可進行兩種處理,一種是轉讓,一種是注銷,兩種方式的時限均為6個月;對于有限公司回購股權后如何處置,《公司法》只字未提。而司法實踐中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多運用于有限責任公司,這種立法缺漏與實踐需求之間的沖突,是《公司法》以后修訂時亟需解決的,雖然有限公司與股份公司的股份流轉模式不同,但其回購的股權亦不應當長期滯留在公司手中[注]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現(xiàn)行法律框架內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行使[J].法律適用,2015,(5):45-55.。學界認為,有限公司回購股權后的處置可以參照股份公司進行。實踐操作中,具體的處理方式主要有三種:再轉讓股份、以分紅形式向股東配股和注銷股份而降低注冊資本[注]時建中.公司法原理精解、案例與運用[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162.,當然這三種方式的具體操作仍需按照法定程序進行。
結合司法實踐中的操作及國外相關規(guī)定,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在我國今后的發(fā)展中,程序性規(guī)定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完善要點,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方面。
第一、細化前置程序中的規(guī)定?!豆痉ā逢P于前置程序的明文規(guī)定,只有“股東會的召開”和“股東出席股東會并就決議表示異議”,對于公司的通知義務和股東的告知行為毫無涉及,盡管公司告知股東行權事項是保障股東知情權的重要措施,也是股東提出反對意見的前提[注]李寧.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制度程序設計評析[J].閩江學院學報,2014,(4):55-62.,但如此粗糙的規(guī)定,不免會造成實踐中具體認定上的困難,所以必須細化規(guī)定。一方面公司于股東會召開前應向股東發(fā)出通知,告知其享有對即將進行決議的事項表示異議并提出股份回購的權利;另一方面,股東若有意行使股份回購請求權,則應與股東會會議召開前向公司寄送異議通知,目的是為了保證商事活動的效率和防止股東隨意改變意愿,且應當排除該股東在之后召開的股東會會議上相關事項的表決權。此外,為避免該制度淪喪為異議股東的盈利工具,以維系公司和股東之間利益平衡,股東向公司提出回購請求后,則不可再通過公開市場或者其他方式退股。而且在前置程序中,因公司原因致使異議股東不具備提出股份回購的程序要件時,不影響該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行使。
第二、完善協(xié)商回購程序和訴訟回購程序兩者間的銜接。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協(xié)商回購并非訴訟回購的必經前提。其次,由股東啟動訴訟程序,我國的這一安排看似合理實則不然,實踐中公司與股東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和高額的訴訟成本等原因可能導致異議股東在權利救濟上望而卻步。相反,此方面美國的制度設計值得借鑒,先由股東在提出回購請求時自己進行估價,若公司不接受該估價,協(xié)商不成后則由公司啟動司法估價程序。將司法估價的啟動權交由公司,配套前述所說的異議股東其他退股方式的排除,對公司與股東雙方行為可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第三、注意法律間和法條間的銜接與協(xié)調,完善股份回購后的處置規(guī)則。法律間的銜接,如行使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時,訴訟中的問題應結合訴訟法及相關部門法的規(guī)定;法條間的銜接和協(xié)調,主要是指《公司法》第74條和第142條的銜接,盡管學界和實務中幾乎一致表示在股份回購后的處置方面,有限公司可參照股份公司進行操作,但是要經得起推敲,還需以法律為準繩。因此,完善關于處置回購股份方面的規(guī)則,尤其是有限責任公司方面亟不可待。
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這一制度自2005年《公司法》正式規(guī)定以來,在我國已走過十多年的歷程,在解決因資本多數(shù)決原則引發(fā)的問題和保護中小股東利益方面發(fā)揮著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國長期以來重實體輕程序,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在具體適用上還存在著不少難題,本文開頭引入的袁朝暉與長江置業(yè)公司收購股權糾紛一案所體現(xiàn)出的問題,只是滄海一粟。具體司法實踐中應以堅守法律的規(guī)定為原則,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這種堅守應以合理與完善的法律規(guī)定為前提,我國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程序性規(guī)定,存在提升和改善的空間,所以實踐中特定情形下可以適度放寬適用程序?;诖耍疚恼J為:首先,一般情形下公司應召開股東會、股東應出席并就決議事項投出反對票,但某些特殊情形下因公司原因不召開股東會或股東非因自身原因未出席股東會,股東亦有權請求公司回購其股權;其次,通常異議股東應先就所持股份與公司進行協(xié)商回購,協(xié)商不成再進入訴訟回購程序,但協(xié)商回購并非訴訟回購的必要前提;再次,協(xié)商不成或者超過其反對的決議作出之日起60日未進行協(xié)商的,異議股東應以公司為被告自該決議作出之日起90日內向公司住所地法院提出訴訟,其他股東可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最后,股份公司回購的股份應當在60天內注銷或再轉讓,有限公司回購的股權應參照股份公司的規(guī)定在60天內注銷、再轉讓或向股東配股?;谏鲜龇治?,文章第五部分提出三點關于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完善建議,以在堅持資本維持原則的基礎上,切實保障異議股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