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李 潔,劉 風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二醫(yī)院影像中心,江蘇 淮安 223001)
磁共振是一種常見的診斷方法,相較于其他診斷方法而言,磁共振具有高分辨率、多參數(shù)與多角度成像等特點。但磁共振檢查需要花費較長時間,診斷效果極易受諸多因素影響,加之多數(shù)患者對磁共振診斷、疾病了解不足,心里容易惶恐不安,影響患者配合,降低圖像檢查清晰度。特別是高齡患者,由于身體情況、年齡因素等影響,行磁共振檢查時,患者配合度較低,不利于臨床診斷。常規(guī)化護理由于缺乏針對性,并未對每位患者護理要求予以充分考慮,故而護理效果欠佳。有研究指出,護理干預在磁共振診斷檢查中具有顯著的效果,可穩(wěn)定患者心理情緒,提高圖像檢查質(zhì)量[1]。對此,本文特此以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磁共振放射檢查患者68例為研究對象,特此分析了護理干預的效果?,F(xiàn)做如下報道:
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68例行磁共振放射檢查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通過電腦完全隨機分組法,將之分為常規(guī)組與研究組,兩組分別有34例。研究組中20例男性研究對象,14例女性研究對象,年齡18-77歲,平均(54.5±4.5)歲;胸部檢查15例;腹部檢查15例;其他4例。常規(guī)組中21例男性研究對象,13例女性研究對象,年齡18-78歲,平均(54.6±4.6)歲;胸部檢查16例;腹部檢查15例;其他3例。。對比兩組臨床資料,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較大。
1.1.2 入組標準
(1)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審查通過;(3)符合磁共振檢查適應證。
1.1.3 排除標準
(1)臟器功能嚴重障礙或異常者,比如心臟、肝臟、腎臟;(2)磁共振檢查禁忌癥者;(3)臨床資料不全者。
常規(guī)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化護理,即向患者普及磁共振檢查相關知識、注意要點,期間留意患者各項體征變化,一旦有異常情況,立刻暫停檢查。
研究組患者則在常規(guī)化護理基礎上開展護理干預,具體為(1)基礎干預:患者受檢前,嚴控室內(nèi)濕度、溫度,保持干凈衛(wèi)生的檢查環(huán)境,與患者加強交流,了解患者情緒變化,及時為患者解疑答惑,以贏得患者好感。(2)情緒干預:大部分患者均為初次磁共振檢查,看到大型檢查設備時,其心理難免會存在恐慌,害怕設備傷害到自身健康?;诖?,護理人員需積極向患者講解磁共振檢查目的,以患者心態(tài),予以相應疏導或支持,減輕其心理不安感,提高配合度。(3)認知干預:檢查前,將掃描流程詳細告知于患者,提高患者對磁共振檢查的認識程度,針對增強掃描者,需向患者普及對比劑知識,若期間患者出現(xiàn)異常情況,需立刻暫停。
記錄兩組圖像檢查情況,同時采用SDS(抑郁自評量表)、SAS(焦慮自評量表)評估兩組患者心理波動情況,評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波動幅度越大。
將所得數(shù)據(jù)錄入SPSS22.0軟件,予以統(tǒng)計分析。以[n(%)]為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比較組間差異;以(±s)為計量資料,用t比較組間差異。以P<0.05表示組間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SDS、SAS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SDS、SA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SDS、SAS評分比較(x±s,分)
研究組圖像檢查清晰率97.06%(33/34)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82.35%(28/34),組間差異顯著(x2=11.715,P<0.05)。
相較于其他成像技術而言,磁共振成像技術能夠?qū)浗M織情況實施多方位檢查,同時還能夠獲得多參數(shù)設定的成像資料,而且對局部組織具有較高的敏感性[2]。但是,由于多數(shù)患者對磁共振檢查的作用、目的以及原理并不了解,使得患者依從性大大降低。近兩年來,在磁共振放射檢查中,護理干預得到了廣泛應用,且效果滿意[3]。護理干預是現(xiàn)代一種新型護理方案,能夠通過認知干預、情緒干預、基礎干預等各個方面,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建立緊密的護患關系,積極向患者普及磁共振檢查目的、原理、作用、注意要點,減輕其負性情緒,建立治愈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以及檢查配合度[4]。另外,通過護理干預,對患者主觀能動性具有一定的激發(fā)作用,有利于建立和諧護患關系,以獲得滿意的診斷效果。
本文中,研究組護理后SDS、SA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同時圖像檢查清晰率也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由此表明,為磁共振放射檢查患者輔以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穩(wěn)定患者心理,提高臨床診斷效果。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