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平,謝 莉,董傳江
缺血再灌注損傷(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在缺血的基礎(chǔ)上恢復(fù)血流后,組織器官的損傷反而加重的病理生理現(xiàn)象[1]。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liver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LIRI)以肝細胞缺血壞死為特征,臨床上主要見于肝部分切除術(shù)、肝移植、創(chuàng)傷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2]。但目前臨床上針對LIRI的防治僅是支持療法,因此,尋找防治LIRI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白細胞介素(IL)-33最近被鑒定為孤兒受體ST2(IL-1RLI)的配體,除了表達在淋巴器官的高內(nèi)皮靜脈細胞核外,還組成性地表達于正常人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消化系統(tǒng)的上皮細胞以及淋巴組織纖維細胞[2]。IL-33在疾病中扮演雙重角色:它通過增強Th2型反應(yīng)保護機體免受寄生蟲感染和動脈粥樣硬化,同時也能加重由Th2細胞和肥大細胞介導(dǎo)的炎癥性疾病[3]。但IL-33在肝臟缺血再灌注(I/R)中的作用未見報道。本研究將探討IL-33在小鼠LIRI中的作用及可能機制?,F(xiàn)作報道。
1.1 實驗動物及主要試劑 75只雄性SPF級C57BL/6小鼠,8~10周齡,體質(zhì)量20~25 g。均購自北京華阜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清潔級動物標準飼養(yǎng)和管理。兔抗小鼠IL-33多克隆抗體購自美國Santa Cruz公司;重組小鼠IL-33蛋白購自北京方程佰金科技有限公司;ALT/AST檢測試劑盒購自Sigma公司;髓過氧化物酶(MPO)檢測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IL-17A ELISA試劑盒購自Ebioscience公司。本實驗使用的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I/R模型建立[4]及分組 小鼠購進后在SPF級動物房飼養(yǎng)1周,實驗前12 h禁食不禁水。將小鼠隨機分為3組:假手術(shù)組(Sham組)、磷酸鹽緩沖液I/R組(PBS+I/R組)及重組IL-33蛋白組(rIL-33+I/R組),每組各15只。以戊巴比妥鈉(3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小鼠,乙醇消毒腹部皮膚,沿腹部正中線切口入腹,在手術(shù)顯微鏡下從周圍組織中分離出支配肝臟左、中、尾葉的肝動脈和門靜脈及膽管,應(yīng)用無損傷微血管夾阻斷以上血管,造成70%肝臟缺血,缺血部分肝組織顏色由紅潤轉(zhuǎn)為蒼白,提示阻斷成功。隨后關(guān)閉腹腔。缺血60 min后再重新打開腹腔,移走無損傷微血管夾以解除阻斷,恢復(fù)肝臟血流供應(yīng),肝臟顏色在1 min內(nèi)由蒼白變?yōu)榧t潤提示再灌注成功。用3/0手術(shù)絲線縫合關(guān)閉腹腔。Sham組小鼠除了不夾閉無損傷微血管夾外其余處理同I/R組。每組分別于再灌注后6 h、12 h及24 h各時間點處死小鼠,處死前經(jīng)眼球取血,用預(yù)冷的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肝臟,直至變白,切取I/R肝臟組織,分別行生化及形態(tài)學(xué)檢查。
1.3 IL-33表達檢測 將30只小鼠隨機分為6組(Sham組,再灌注后1 h、3 h、6 h、12 h及24 h組)。組織中IL-33表達采用免疫組化SP法檢測,操作步驟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肝組織石蠟切片經(jīng)脫蠟、水化、3%甲醇、H2O2避光孵育、高壓抗原修復(fù)后,加入兔抗小鼠 IL-33抗體(1∶400稀釋),孵育并洗滌后滴加二抗,光鏡下觀察控制DAB顯色時間,蘇木精復(fù)染細胞核,梯度乙醇脫水干燥,中性樹膠封固。用PBS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參考陳杰等[5]研究方法,血清中IL-33表達采用ELISA檢測法,根據(jù)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4 IL-33預(yù)處理 參考FREITAS等[6-7]預(yù)處理方法,PBS+ I/R組于缺血前 60 min腹腔注射1 mL PBS溶液;rIL-33+I/R組小鼠于缺血前60 min腹腔注射1 mL的重組rIL-33蛋白溶液(5 μg/mL);Sham組不夾閉無損傷微血管夾,余處理同I/R組。
1.5 肝功能指標檢測 將小鼠血液標本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留取上層血清,根據(jù)試劑盒說明檢測ALT和AST含量。
1.6 血清IL-17A檢測 參考DUAN等[8]研究方法,按不同組在不同時間點處死小鼠取血,室溫放置30 min后,4 ℃下2 000 r/min離心分離血清。血清中IL-17A濃度根據(jù)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檢測。
1.7 肝臟病理學(xué)評價 將小鼠肝臟組織標本經(jīng)4%多聚甲醛固定,常規(guī)石蠟包埋,切片,二甲苯中常規(guī)脫蠟至水,蘇木精染色10 min,流水沖洗后伊紅染色2 min,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固。光鏡下觀察各組肝臟組織變化。
1.8 MPO檢測 取I/R后肝臟組織勻漿,嚴格按MPO活性測定試劑盒說明書步驟要求,460 nm波長測量各管吸光度值。根據(jù)說明書提供公式,計算MPO活性數(shù)值。
1.9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和q檢驗。
2.1 小鼠LIRI過程中IL-33表達的變化 本研究檢測了小鼠缺血60 min,再灌注24 h血清中及肝臟組織表達IL-33的情況。小鼠缺血60 min,再灌注3 h后血清中IL-33開始明顯升高(P<0.05),12 h達高峰,24 h后逐漸下降(見圖1)。免疫組化結(jié)果顯示,IL-33在小鼠缺血60 min,再灌注3 h后表達升高,一直持續(xù)至24 h(IL-33陽性細胞顯示為棕色)(見圖2)。
2.2 肝功能評價 小鼠缺血60 min再灌注12 h,PBS+I/R組血清ALT及AST含量明顯高于Sham組 (P<0.01)。在缺血60 min,再灌注12 h,rIL-33+I/R組血清中ALT及AST水平明顯低于PBS+I/R組(P<0.01) (見表 1)。
表1 小鼠I/R 12 h后各組血清ALT及AST變化(ni=15;U/L)
2.3 肝臟損傷程度 HE染色顯示Sham組肝組織肝細胞形態(tài)正常,肝小葉結(jié)構(gòu)正常(見圖3)。與Sham組相比,PBS+I/R組在缺血60 min再灌注12 h后,肝臟組織結(jié)構(gòu)明顯紊亂,肝臟有大面積缺血壞死,肝細胞明顯腫脹,變性,壞死區(qū)有炎性細胞浸潤;rIL-33+I/R組小鼠肝臟損傷較PBS+I/R組明顯減輕。
2.4 肝臟組織MPO檢測結(jié)果 結(jié)果顯示:與Sham組相比,PBS+I/R組在缺血60 min,再灌注12 h后肝臟組織MPO含量明顯升高(P<0.01);rIL-33+I/R組較PBS+I/R組在缺血60 min,再灌注12 h后肝臟組織MPO含量明顯降低 (P<0.01)(見表2)。上述結(jié)果提示,rIL-33+I/R組較PBS+I/R組在小鼠肝臟缺血60 min,再灌注12 h后中性粒細胞浸潤明顯減少。
2.5 IL-33預(yù)處理能抑制IL-17A的表達 結(jié)果顯示,小鼠肝臟缺血60 min,再灌注12 h PBS+I/R組血清中IL-17A含量較Sham組明顯升高(P<0.01),rIL-33+I/R組較PBS+I/R組在小鼠肝臟缺血60 min,再灌注12 h后血清中IL-17A含量明顯減少(P<0.01)(見表3)。
表2 小鼠I/R 12 h各組肝臟組織MPO含量(ni=15;U/g)
表3 小鼠肝臟I/R 12 h血清中IL-17A表達(ni=15;pg/mL)
IL-33的mRNA表達于人和鼠的多種器官和細胞。在蛋白水平,IL-33主要表達在成纖維細胞、上皮細胞和內(nèi)皮細胞[9-10],特別是高內(nèi)皮小靜脈[11]。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在小鼠肝臟I/R模型中,肝細胞也可以表達IL-33,再灌注后12 h達高峰,24 h逐漸降低,提示IL-33參與了小鼠LIRI。我們的預(yù)備實驗結(jié)果提示,提前60 min腹腔注射rIL-33,IRI開始后血清中IL-33濃度最高,因此我們采用提前60 min預(yù)處理IL-33,這種預(yù)處理方法與FREITAS等[6-7]研究一致。
IL-33可通過其受體ST2保護小鼠心臟IRI,其保護機制可能與IL-33抑制心肌細胞凋亡有關(guān)。有學(xué)者進一步研究[12]發(fā)現(xiàn),降低IL-33的表達能加重糖尿病小鼠心臟IRI,其機制可能與IL-33抑制PKCbII激活有關(guān)。最近研究[13]發(fā)現(xiàn),IL-33能保護小鼠腦IRI,其機制可能與促進Th2反應(yīng),抑制Th17細胞反應(yīng)有關(guān)。但也有研究[14]發(fā)現(xiàn),IL-33能加重順鉑引起的急性腎損傷,其機制可能與IL-33促進CD4+細胞介導(dǎo)的趨化因子CXCL-1的表達有關(guān),可見IL-33具有兩面性,它在有些疾病中起保護作用,但在另外一些疾病中起促進作用。但有關(guān)IL-33在肝臟I/R中的作用鮮有報道。
我們的研究結(jié)果提示,IL-33能抑制中性粒細胞的浸潤而保護LIRI。但IL-33如何抑制中性粒細胞浸潤呢? 有大量文獻報道,IL-17A可促進中性粒細胞的募集而參與炎癥的發(fā)生、發(fā)展。有研究[15]證明,IL-17A基因敲除小鼠能明顯抑制中性粒細胞浸潤而保護LIRI,提示IL-17A在LIRI過程中趨化中性粒細胞的浸潤起關(guān)鍵作用。IL-17A可通過作用于巨噬細胞、內(nèi)皮細胞、上皮細胞及成纖維細胞,分泌多種趨化因子促進中性粒細胞的浸潤[16]。也有研究[17]結(jié)果顯示,HMGB1可以通過抑制Th17細胞分泌IL-17A,從而抑制中性粒細胞的浸潤,而延長心臟移植物的存活,提示IL-17A在中性粒細胞浸潤過程中起關(guān)鍵作用。在LIRI過程中,中性粒細胞浸潤到肝臟引起肝臟損傷依賴于CD4+T細胞,結(jié)果同時顯示應(yīng)用抗體清除CD4+T細胞能抑制中性粒細胞浸潤而保護LIRI。CD4基因敲除小鼠能減少中性粒細胞浸潤保護LIRI,而且應(yīng)用抗IL-17抗體中和IL-17后,能通過抑制CXCL2的表達而抑制中性粒細胞浸潤,進一步提示CD4+T細胞分泌的IL-17A在LIRI過程中中性粒細胞浸潤起到關(guān)鍵作用。
有學(xué)者研究[13]發(fā)現(xiàn),在小鼠腦IRI過程中,IL-33能通過促進Th2型反應(yīng)而抑制Th17細胞的反應(yīng)。但在肝臟I/R過程中IL-33對IL-17A引起中性粒細胞浸潤的機制未見報道。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小鼠I/R過程中,IL-33能夠減少中性粒細胞浸潤,從而保護小鼠IRI。我們進一步探討了加用rIL-33IL-17A水平的變化,提示IL-33能抑制IL-17A的表達,與上述研究[13]結(jié)果一致。因此,我們推測IL-33通過抑制IL-17A的表達,從而減少中性粒細胞的浸潤而保護小鼠IRI。
DUAN等[8]研究結(jié)果提示IL-33在三硝基苯磺酸誘導(dǎo)的小鼠實驗性結(jié)腸炎中表達升高,而且應(yīng)用rIL-33預(yù)處理能保護小鼠實驗性結(jié)腸炎。與DUAN等[8]研究結(jié)果一致,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IL-33在小鼠肝臟I/R 3 h后開始升高,12 h達高峰,研究結(jié)果提示IL-33在此過程中發(fā)揮保護效應(yīng),因此,我們推測IL-33在小鼠I/R過程中表達升高是反饋性的升高,是機體自我調(diào)節(jié)IRI的機制之一,我們預(yù)先給予IL-33可以更好的保護小鼠IRI。我們的研究也進一步證實了上述推測。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未用ST2抗體阻斷IL-33/ST2信號通路進行研究,因此,本研究結(jié)果不能排除IL-33除了ST2受體之外,還可能有其他信號通路參與保護LIRI。同時,本研究也未設(shè)置IL-33抗體組進行對比研究,探討是否加入IL-33抗體后會加重LIRI。以上是本研究的兩個不足之處,本課題在以后的研究中將進一步完善。
綜上所述,IL-33能保護小鼠LIRI,其可能機制與IL-33抑制IL-17A表達、從而抑制中性粒細胞浸潤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