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中午時分,一個由大人、小孩組成的家庭觀光團來到福建廈門中非世野野生動物園游玩。在鱷魚園區(qū),有一家子游客見一條鱷魚趴著一動不動,便懷疑其可能是模型,于是撿起石塊朝鱷魚扔過去。見鱷魚依然一動不動,這一家人還加大了扔石塊的力度。當這家人拿起石塊砸鱷魚時,其他游客一直在勸阻,可是這家人卻不聽勸,繼續(xù)砸鱷魚,直到鱷魚被砸疼了,終于動彈起來,這家人才嬉笑著開始拍照。但是,緊接著,鱷魚的頭部開始流血,這家人見勢不妙,就快步離開了。
據(jù)動物園相關人士介紹,被砸傷的鱷魚是東南亞最大的鱷魚王,屬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這種蓄意傷害瀕危野生動物的行為已經(jīng)構成違法,國家機關有權追究相關肇事游客的法律責任。目前,園方已經(jīng)報警,公安部門正根據(jù)監(jiān)控視頻尋找肇事者。
請不要用暴力“叫醒”鱷魚
在動物園游玩時想要對動物進行拍照本無可厚非,但是,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性,鱷魚是變溫兩棲動物,天氣轉(zhuǎn)涼后,鱷魚不愛動彈是本能反應。這家人因懷疑鱷魚是模型就擅自用石頭砸,做出如此行為的家長,他們是否想過這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多么惡劣的影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今后,這個孩子很有可能會在小區(qū)里欺凌流浪貓、流浪狗,去動物園也會效仿父母,向動物扔砸石塊,甚至還會心靈扭曲,以欺凌為樂,欺負同齡人。
如果是孩子納悶為何鱷魚不會動,這未嘗不是一個讓孩子增長知識的好機會,家長應該做的不是用暴力“叫醒”鱷魚,而是向孩子解釋鱷魚的生活習性。作為家長,要做的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孩子,不僅向他們傳授知識,更要教他們做人。小孩子對動物都會感到好奇,家長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無可厚非,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以傷害動物為代價。這家人的做法理應受到譴責與處罰,相信他們發(fā)現(xiàn)鱷魚被砸出血后,也意識到了錯誤,但選擇快步離開只是在逃避責任。如今動物園已經(jīng)報警,希望這一家人能夠主動自首,承擔責任。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每一個動物都需要人類的關心和愛護。希望每一位在動物園游玩的游客都能尊重動物的生活習性,不要使用暴力“叫醒”它們。
鱷魚受傷不應只歸結于游客素質(zhì)問題
游客傷害動物事件的發(fā)生,揭示了人性的丑陋一面,暴露出一些游客素質(zhì)低下,但其中暴露的絕不僅僅是游客的素質(zhì)問題,更有動物園、保護區(qū)等機構對于動物安全管理的漏洞。以廈門這家野生動物園為例,游客用來砸鱷魚的石塊究竟從何而來?既然知道石塊可能成為傷害動物的“武器”,為何不全面清理?還有,在一些開放式參觀的動物展示區(qū),當傷害動物的事件發(fā)生后,為何不見管理人員的及時制止?等到事件被曝光后再來處理,對動物造成的傷害已無可挽回。
如今,不少動物園、保護區(qū)為了吸引游客,過度追求游客和動物的親近,在動物展示區(qū)的設計上,減少游客的距離感,讓游客更親近動物。殊不知,越是開放的設計,越不利于動物的保護,給了一些低素質(zhì)游客以可乘之機。其實,無論是動物園還是保護區(qū),其承擔的功能主要是動物的保育。也就是說動物的權利應當擺在首要位置,參觀游覽是次要的。動物園和保護區(qū)應當投入更多的設備硬件,用于對動物的保護。在動物生活區(qū)的設計和管理上,要強化安全管控,給動物創(chuàng)造安寧的環(huán)境,盡量避免來自外界的滋擾。
所以,游客傷害動物事件發(fā)生后,需要反思的不僅僅是游客,動物園、保護區(qū)等機構也要總結教訓,改變對經(jīng)濟利益的過度追逐,不要為了吸引客源而忽視對動物權利的保護。作為主管部門,也應完善相關制度,規(guī)范動物園、保護區(qū)的動物展示,避免悲劇的再次發(fā)生。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