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9日,《江蘇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草案)》提請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該《條例》明確提出,父母雙方應當共同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義務,不得以離異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一方開展家庭教育,另一方應當予以配合。
該《條例》一出,有不少媒體就表示:困擾無數(shù)家庭的“喪偶式育兒”終于有法律來管了。據(jù)了解,所謂“喪偶式育兒”,指的是家庭教育中父母其中有一方明顯缺失。如父母有一方長期外出(比如務工),或者雖然父母均在孩子身邊,但其中有一方對孩子的情感支持遠遠不夠(比如當甩手掌柜、和孩子相處時間非常有限、缺少互動交流)。
而該《條例》也在網(wǎng)絡上引發(fā)熱議,大部分網(wǎng)友都贊成以立法的方式,約束引導家庭教育中單方面(通常是母親)畸形獨擔教育責任現(xiàn)象越來越突出的問題。
家庭教育責任,需父母共同承擔
最近一段時間,關于輔導孩子做家庭作業(yè)已經(jīng)淪為“高危職業(yè)”的新聞層出不窮,其中有一個現(xiàn)象值得關注,那就是“吐槽”的家長絕大多數(shù)都是媽媽。這至少說明一點,在輔導孩子做作業(yè),或者說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媽媽往往是主角,甚至在很多家庭里,爸爸的角色完全消失。這種被戲稱為“喪偶式育兒”的現(xiàn)象必然會導致很多問題——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長期缺位,顯然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把本來父母應該共同承擔的家庭教育責任,全部推到了母親一個人身上,會讓很多母親感覺力不從心,心懷不滿,不但不利于家庭教育的開展,母親還會把對父親的不滿轉嫁到孩子身上,這也是很多母親在輔導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忍不住大吼大叫的原因之一。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江蘇省此次出臺《江蘇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草案)》,準備以立法的方式來反對“喪偶式育兒”,有其積極意義?!稐l例》規(guī)定,父母雙方應當共同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義務,不得以離異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F(xiàn)實生活中因為父母離異造成的“喪偶式育兒”終究只是少數(shù),更多的原因還是“其他理由”,如父親經(jīng)常出差,或者是父親在外地打工,只留下母親在家里照顧孩子。出差也好,在外打工也罷,顯然都不是拒絕承擔家庭教育的理由?!稐l例》出臺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障家庭教育的完整性,避免夫妻一方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而且《條例》還規(guī)定,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不履行家庭教育義務,學校、居委會等機構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責令其接受家庭教育輔導。這就把父母雙方共同參與家庭教育從原來的自覺自愿上升到法律強制,值得期待。
立法恐難管住“喪偶式育兒”
此次“喪偶式育兒”入法,不由讓人聯(lián)想起“?;丶铱纯慈敕ā钡哪菆鰻幷?。2013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新法規(guī)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jīng)??赐蛘邌柡蚶夏耆恕km然在該法律條文頒布當天,無錫就出現(xiàn)了首個判例,但在日后,我們還是看到因為缺少可操作性,法條陷入了執(zhí)行難的尷尬境地。
必須肯定,無論是對于子女多回家陪伴父母還是家庭教育缺位,立法提出的出發(fā)點都是好的,都希望能夠扭轉目前社會中某些失范的行為。但善意的初衷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結果?;丶一蛘哂齼憾际堑赖铝x務,應由道德評價系統(tǒng)來進行行為的約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能以道德弱化為由,將道德范疇的行為規(guī)范隨意上升至法律層面。同樣,法律也有法律管轄的范圍,其管轄的應當是最基礎的社會關系,法律的標準應當是一個“最低標準”。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適用度和執(zhí)行力。這并不是說不能進行相應立法,而是這種立法只是把愿望變成紙上的法律條文,其在現(xiàn)實中的真正作用值得商榷。如果不能執(zhí)行,最終會導致人們對法律失去敬畏心。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