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勤
小雪這天,一場大雪不期而至:精靈飛舞,鵝羽翩躚,天地間頃刻混沌一片……
是日晨起,推開門窗,滿目潔白。
一股寒風(fēng)拂面而過,畫案上《王友平水墨山水作品》竟被掀開:“癡迷于林泉高致,自尋其樂,在筆墨中營造屬于自己的夢里溪山?!碑嫾彝跤哑綌?shù)十年繪事的心性順勢傳遞過來。
捧起畫冊,始于今年春天與王友平從相識到相知的一幕幕浮現(xiàn)眼前:山城,靜謐的夜晚,層層疊疊的吊腳樓鱗次櫛比。若隱若現(xiàn)的石階幾乎不見人蹤,卻又恍聞竊竊私語……。京郊宋莊,來自南國的畫家王友平剛畫完一幅兩米見方的大作。豎立起的畫板上,或許墨氣太過濃重,放眼望去滿紙竟然“又是黑糊糊一片”(畫家自語)。教室里圍觀的同學(xué)大都沉默不語,畢竟來自天南海北的大家尚不熟稔,此時此刻客套和奉承不合時宜,批評與建議也顯唐突,何況三尺開外就掛滿了清麗的山、明澈的水。我避開眾人,細觀良久,心中卻是一怔:干濕濃淡,皴擦點染,既恪守中國畫最為正統(tǒng)的筆墨法度,又能將個人情懷寓于不失客觀的物象和造境之中——畫家原籍山城重慶,我想,此畫作可以視為思鄉(xiāng)情感的外化。而黃賓虹“渾厚而又華滋”的筆墨功夫應(yīng)是此君孜孜以求的。
“你這幅畫筆墨功夫甚是了得,山城夜色也表現(xiàn)得很有詩意。如果拿去參展,一定會得獎的!”稍后,我由衷地對王友平說。
“是嗎?”王友平對著我笑了笑。
轉(zhuǎn)眼到了夏天,這幅題名《山城記憶》的作品參加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水墨彭城”全國寫意中國畫展,果然獲了優(yōu)秀獎(最高獎)。
許是有了這樣的機緣,加上我們又算同是巴山蜀水的老鄉(xiāng),一來二往,彼此走得近了。一日酒后,友平兄對我說:抽空給我寫篇文章吧,我喜歡你的文字。
說實話,天命之后游學(xué)京華,自己原本只想于繪事上多下功夫,但是面對為人既耿直,性情又平和、儒雅的王友平以及他那些山高水長、墨氣淋漓的畫作,我實在沒有拒絕的理由!只是我能寫出什么樣的文字才能不負老兄的抬愛與厚望?
王友平早年曾拜陳道學(xué)、明震等先生學(xué)藝,80年代中后期又求學(xué)于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拜在當時正馳騁實驗水墨疆場的陳國勇先生門下。扎實的傳統(tǒng)筆墨功夫和不囿傳統(tǒng),勇于突破的現(xiàn)代繪畫觀念令其90年代偏安山城之南的書畫界自然是風(fēng)生水起、游刃有余。如果就此心安理得,一方賢士的美名怕也能流芳一世。只是南方那片淘金的沃土誘惑于先,繼之筆墨豪縱、氣氛熱烈、水分淋漓、暈染柔和的嶺南畫派格局又撩撥他未泯的丹青情懷,并終令其心甘情愿偏安于東江河畔。小樓之上,要么展紙寫字、作畫;要么擱筆讀書、茗茶……。好個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春夏秋冬的魏晉士風(fēng)!
“天以生氣成之,畫以筆墨取之,必得筆墨性情之生氣,與天地之生氣合并而出之?!痹邕^天命之年的王友平想必深知清人沈宗騫在其《芥舟學(xué)畫編》里所揭示出的中國畫審美原則。年初,他回首自己從東到西,由北至南的繪畫生涯,忽然開悟:巴山蜀水曾滋養(yǎng)了他的秋林茅舍,黃土高坡亦賦予了他的蒼茫溪山,溫潤的嶺南則成全了他的煙云霧靄。那未,雄奇、渾厚的北國山川呢?
于是,我們欣然得見畫家王友平再次上路,恍如過江之鯽的京華書畫江湖里,一枝如椽之筆正徐徐舞動。
又是一股寒風(fēng)吹來,收回遐思,合上畫冊,我踏雪出門。
行行復(fù)行行,冰凌之路。
泥濘,流淌,輕盈……
王友平
重慶南川人,現(xiàn)居北京。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水墨畫研究院院士。任中國畫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講導(dǎo)師。
2012年作品《輕煙林居圖》獲文化部2012年“群星獎”金獎,2015年作品《山城記憶》獲“水墨彭城”全國中國畫寫意作品展優(yōu)秀展,2015年作品《山里人家》榮獲“重溫經(jīng)典”第二屆婁東(太倉)全國中國畫(山水畫)作品展優(yōu)秀獎,2016年作品《禪林煙雨》獲2016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yōu)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