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萍,李連慶,萬釗彤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化學與化工系,陜西 西安 710110)
2015年,習近平視察解放軍報社時強調利用互聯(lián)網特點和優(yōu)勢,實現(xiàn)媒體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媒體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運用隨處可見,網絡媒體、手機媒體、交互網絡電視,公交車上的移動電視等等。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較,傳播與更新速度快,十幾分鐘之前發(fā)生的國家大事都可以通過新媒體在網上傳播;其次,信息量大且內容豐富,只要有網絡,就可以任意瀏覽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最后,方便快捷,互動性強,網友可以在社交網站上發(fā)布自己的看法和見解,4G網絡的發(fā)展更是大大促進了新媒體的發(fā)展。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光速”般的發(fā)展并影響全社會,新媒體是智能快捷,方便多樣,在教育行業(yè),新媒體更重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這就將新媒體投入到中學化學教學中的現(xiàn)實意義提高了一個層次,新媒體應用于化學教學值得教師進行深入的探究。
信息時代的學習者很大程度上依賴電子科技來獲取信息,進行社交和專業(yè)上的交流。維基百科中將這些學習者的特征描述為:“與其他時代的學習者傾向于從圖書和傳統(tǒng)圖書館獲得知識相比,這些青少年更喜歡借助于互聯(lián)網和搜索引擎來尋求知識?!彪娔X游戲、電子郵件、因特網、手機和即時通信(QQ和微信)等已成為她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他們。
1.2 獲取知識多元、涉獵興趣廣泛、閱讀與認知方式正在轉變
信息時代的學習者生活在數字化的環(huán)境中,教材不再是他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單一途徑,網絡為他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因此他們獲取知識的手段更多、涉獵的范圍更廣。與此同時,他們更習慣于用鍵盤寫作,而不再是傳統(tǒng)的練習簿,更愿意閱讀電腦屏幕,而不再是紙質材料,信息處理過程、思維模式和學習方式等已經發(fā)生了改變。
由于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這一代學習者開始進入網絡世界里探求并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信息。他們已然從被動的接受信息變?yōu)橹鲃拥倪x擇信息,他們具有強烈的自主性與獨立性,能夠順應自己的好奇心,積極地探求知識,傳統(tǒng)的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
信息時代,如何在知識海洋中有效的獲取知識,是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教師對獲取的相關知識進行評價,獲取里面精華部分,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獲取的知識要點進行重新整合,儲存有效利用,創(chuàng)造性的完成信息時代下的教育教學工作。
信息時代,教師通過對所獲取的信息知識進行整合,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最前沿的知識融匯貫通到教育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對基礎學科知識的理解,同時促進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并進一步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進行點撥,從而能夠潛移默化的促進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現(xiàn)在的中學生99%都是00后,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的00后中學生,身上的網絡色彩十分明顯,他們使用火星文,表情包,將網絡的方式和表達充分滲透進日常生活,他們對網絡的依賴程度很強,仿佛沒有了網絡生活將不會繼續(xù),對于現(xiàn)在的中學生來說,信息的獲取早已超越了教師所理解的范疇。學生可以說隨時隨地的從手機、計算機及平板電腦終端快速的查閱并獲取有效知識,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從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及復習,學生獲取的信息對學習成績的提高與能力的拓展也產生積極的影響。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中學網絡教育資源日益豐富。因此,作為信息時代下的教師,如何有效的提高網絡信息資料的獲取能力,有效的將信息技術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展開應用,顯得尤為重要。同時要順應時代的潮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工作。比如,建立新型的教育陣地QQ群,微信群,微博,貼吧等新的團體組織形式,這些團體組織形式具有平等性,互動性的特點,符合00后的年齡特征,我們能夠通過這些現(xiàn)代手段,積極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去,對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引,增加教學手段。
在這個信息時代,互聯(lián)網迅速發(fā)展,人們與互聯(lián)網的關系日益密切。在這樣的背景下,微課逐漸的成為教學的一種新方法。微課具有教學簡單,教學高效,教學形式多樣等特點。將微課引入中學化學教學中,可以提升中學化學的教學質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能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非常重要?;ヂ?lián)網背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有幫助的,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在課余時間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了解,課前學生之間的互動信息的分享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教師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獲取一些有利于講課的信息,知道該節(jié)課的重難點,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課堂。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將自己提前錄制好的微課視頻發(fā)送到班級群中讓學生預習并布置一些在線的題目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通過在線觀看微課視頻,完成知識點預習,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能夠把握到學生所面對的重難點,進而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的對知識進行講解。根據每個學生的信息反饋,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這樣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培養(yǎng)了學習的興趣和自主的學習能力。開通班級微信公眾平臺,促進師生互動交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微信交流平臺不受時間及空間局限,學生通過平臺對所學知識進行交流,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平臺對所學知識進行反饋及整理。通過對信息的有效利用,教師能夠有針對性的對重難點知識進行編輯,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與理解。在化學教學中,微信工具的引入,可以促進化學教學方式的轉變,對中學化學課程改革及人才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維碼在4G網絡智能手機稱霸的時代悄然進入我們的生活,人類從實物貨幣到金銀珠寶再到紙幣,很有可能進入到數字貨幣時代。如今,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出門在外微信掃一掃早已司空見慣。在2018年的第一天,西安市民使用手機掃一掃地鐵APP二維碼過閘乘車功能正式上線,西安地鐵也迎來了電子支付時代。從這天開始,人們再也不用擔心忘記攜帶長安通卡了,不必再排隊購票,一張電子卡,就會讓你乘坐地鐵,更加輕松方便。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將學校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掛在學校官網中,期待家長關注學校的工作和各項通知,以加強家校聯(lián)系。在這個二維碼“橫行霸道”的時代,教師也要充分的將二維碼應用到教學中,加強師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也需要讓學生帶著興趣和樂趣去求知,讓課堂更高效,讓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
高中化學中的噴泉實驗操作難度大,成功率低,化學教師完全可以事先做好實驗,錄制成視頻,或者利用實驗動畫合成為二維碼供學生課下學習,這種做法可以彌補實際操作的很多不足,因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些同學得不到預想的噴泉,所以此類難度較大的實驗用實際操作和視頻演示相結合的方法,使二者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教材中此類實驗還有銀鏡反應、乙酸乙酯的制備、氫氧化亞鐵的制備等。另外,為了保護學生的隱私,班主任可以把每個學生的考試成績制成二維碼發(fā)給學生本人,讓每位同學只能看到自己的成績,不會因為自己在年級內排名靠后或某一門不好而產生心理壓力。
信息技術時代,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在互聯(lián)網+教育背景下教育載體越來越多,視頻、音頻、短視頻再加上VR、AR,在未來也會有新的載體出現(xiàn),新媒體已經深入到學科教學中并促進了教學模式和方法的發(fā)展,它以跨越時空的表現(xiàn)力,為教育注入了活力,其應用促進了教育教學的變革。利用新媒體與中學化學教學有機結合產生的化學反應,可以有效提高中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效率,促進學生學習,有效的利用新媒體已是信息時代每一位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同時也需要教師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反思,找出更加合適,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