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人很講究練字藝術,數(shù)字入詩的現(xiàn)象很普遍,特別是數(shù)字“一”在唐詩宋詞中的妙用堪稱絕倫。本文就數(shù)字“一”的審美意義作以探究賞析。
關鍵詞:一;審美意義;形式
古人對煉字是頗為講究的。煉字的至高境界在于有“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之功效。例如一些數(shù)字,本屬抽象概念,似乎與詩歌風馬牛不相及,殊不知,數(shù)字在古詩詞運用中意蘊豐富,曲盡其妙且源遠流長。其中“一”是數(shù)字化體系里使用最廣泛的數(shù)字。我查閱了三百多首唐詩和二百七十三首宋詞,驚訝地發(fā)現(xiàn)唐詩中使用“一”字表情達意者竟有二百二十三首,其中連用數(shù)字“一”的近百首,宋詞中使用“一”者也有一百二十八首。就大家所熟悉的千古傳誦的名句警言中,“一”字化絕句之多居于首位。下面就“一”字在唐詩宋詞中所體現(xiàn)的審美意義做些淺顯地探討。
一、 從“一”字師說“一”字之妙用
鄭谷在袁州,齊已攜《早梅》詩詣之,詩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惫仍唬骸皵?shù)枝”非早也,未若為“一”枝。齊已不覺下拜。自是士林以谷為“一字師”。鄭谷換“數(shù)”為“一”就讓齊已五體投地。詩題為《早梅》,寫的是梅,而立意則就在“早”字?!耙恢﹂_”既表現(xiàn)其早,還使人想象到無數(shù)蓓蕾將迎著嚴酷的風雪,不斷怒放。詠其“一枝”方表現(xiàn)其堅毅峭拔的品格和頑強的生命力,“一”字雖屬數(shù)的概念,但在其表現(xiàn)“早梅”的意象中,卻起了如此巨大的作用。
鄭谷改詩的故事,給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我們還可以從古典詩詞中,找到“一”字的許多用法,例如“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這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寫的是春色,動人春色比比皆是,作者獨選擇了“濃綠萬枝紅一點”這樣一個典型的細節(jié),使得動人的春色集中在“紅一點”上表現(xiàn)出來,構(gòu)成非常鮮明的藝術形象,形成意在言外的藝術境界。好就好在這“一點”大有“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的意味,如果是“紅萬點”恐怕就沒有韻味了?!皠尤舜荷豁毝唷笔恰凹t一點”的說明,它也包含有深刻的美學意義:審美趣味是多樣化的,百花盛開、百鳥爭暄、亂云飛渡、萬眾高歌,這些場面會給人以一種歡快熱烈的美感,也許那是屬于陽剛之美吧,但是“一”字表現(xiàn)的種種境界,卻使人感到另外一種美。這種美的意境,往往使讀者感到或幽靜或凄涼,或超群出眾,或清高孤傲,或閑適雅致,也可以說是屬陰柔之美。其特點是含蓄蘊藉,饒有余味,“一”字在此,具有以少總多、以一當十的藝術效果。下面分別舉例論之。
高適“清歌一曲月如霜”,劉禹錫“今日聽君歌一曲”,晏殊“一曲新詞歌一杯”等,這些詩詞有的抒寫懷舊之情,有的寫飲酒歡樂,有的寫離愁別緒。作者不云“數(shù)曲”而云“一曲”者,也是“動人春色不須多”之意。一曲清歌,陽關一曲,這是飽含著感情的樂曲,一曲足亦,何必言多!以“一聲”“一笛”抒寫不盡之情者亦不少,例如:“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保◤堨铮皻埿菐c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趙暇)這些詩句的情致,都在這個“一”字,如果易“一”為“幾”為“數(shù)”,則興味索然了。“一聲何滿子”就在這一聲中,凝結(jié)了宮女的千愁萬恨,歌喉哽咽,剛發(fā)一聲而雙淚齊下,其情之凄切可知。至于“長笛一聲”,點綴著殘星皓月,哀怨之意,溢于文字之表。寫情如此,言“一”足矣,亦不須多。
“一”字用法很多,并不一定都表現(xiàn)其少,有時卻具有“乘一總?cè)f”“以少總多”之妙,換言之,“一”也可作為眾多、全體的代表。如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中“春色滿園”以至于“關不住”,這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妙了,但是這一句并未給讀者以具體的形象,再加上“一枝紅杏出墻來”就極說其妙了。用“一枝紅杏出墻來”透露出滿園春色,比下面寫春色要含蓄得多,意境也更為深遠,更耐人尋味。所以不少詩人用這種手法去再現(xiàn)無限情懷,李易安“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人堪奇?!睙o限春愁,離情別緒,都凝結(jié)在這“一枝”上。
由一而知萬,這可以是數(shù)學計算的結(jié)果,但在文學里,這個“一”必須是和具體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借助于藝術聯(lián)想,才能以少總多,以一當十,獲得審美的效果。除此而外,“一”還可以表示“滿”“完全”的意思,表現(xiàn)出事物的飽滿充實。亡國之君李煜的愁和恨是沒有盡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薄耙唤本褪恰皾M江”,寫的是春水,抒的是愁懷。這里的“一”字就具有特殊的意味,它表現(xiàn)出抒情主人公的愁之多,恨之切,而且有如江水東流,可謂是綿綿無盡期了。戴叔倫的“一汀煙雨杏花寒”,賀鑄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都是以“一川”為“滿川”,以“一汀”為“滿汀”。
總的來說,“一”字的廣泛使用于詩詞,有很強的審美效果:狀物則生動貼切,形容絕妙;寫景則情景交融,情趣橫生;抒情則意境清新,感人肺腑;說理則鞭辟入里,含蓄有效。
二、 “一”字句形式
縱觀以上例子,看出“一”字的運用要同相關的詞語結(jié)合,主要是名詞、量詞、動詞。它們分別構(gòu)成這樣的形式:(1)數(shù)+名:一鳥忽飛來。(2)數(shù)+量:一行白鷺上青天。(3)數(shù)+動:會須一飲三百杯。此外,“一”字和其他數(shù)字在句子形式上對舉,使得句形嚴謹整飭,數(shù)字間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例如:1. 一和百對舉,如“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2. 一和十對舉,如“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3. 一和千對舉,這種對舉形式較普遍特殊,有上下句對舉和句中對舉。(1)上下句對舉,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2)句中對舉,如“千里江陵一日還”。4. 一和萬對舉,這種形式也有上下句對舉和句中對舉兩種。前者如“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后者如“一片孤城萬仞山”。
此外,“一”字和其他數(shù)字的對舉也能產(chǎn)生相同的藝術效果,如王維的“一身轉(zhuǎn)戰(zhàn)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等。
綜上所述,高明的藝術家的確像一位魔術師,在他們的筆下,一個常用的“一”字就可表現(xiàn)出種種不同的意境來。“一”字本身,既無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它必須與詩詞中的具體形象攀親,方可發(fā)揮其特殊的表現(xiàn)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方可體現(xiàn)出詩人詞家高超的藝術修養(yǎng)。
作者簡介:
王永智,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