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張居正“身家”問題側(cè)論
        ——明萬歷江陵知縣朱正色視角下的審視

        2019-02-15 18:10:53楊雄威
        關(guān)鍵詞:身家江陵張居正

        楊雄威

        (上海大學(xué) 歷史系,上海 200444)

        朱正色是明朝中后期文官集團涌現(xiàn)出來的一位賢能官員,于明萬歷三年至六年出任張居正原籍江陵縣知縣,后得屢次升遷,官至右副都御使、寧夏巡撫。正史對其記載集中于平定哱拜叛亂一事,其余僅能從明清方志中得其簡略或點滴生平。數(shù)年前有王氏父子將朱家后世家乘史料整理出版,諸多歷史細(xì)節(jié)得以面世。①王兆榮、王新:《明朝賢臣朱正色》,中國知識經(jīng)濟出版集團2007年版。此書所收錄朱正色本人著述,除《涉世雄譚》一書外均不見于版刻通覽朱正色本人記敘,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其萬歷年間任江陵知縣時那段“非典型”性的不平凡閱歷:時值江陵張居正相國行道,朱正色與江陵張府和張居正本人產(chǎn)生交集,特別是朱正色曾有三次與張居正面對面的交談,在其身后留下的遺作中筆墨甚詳,展現(xiàn)了不可多得的歷史細(xì)節(jié),可以幫助后世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張居正其人。②有研究者指出:“當(dāng)前研究張居正大都以《張?zhí)牢募窞橹饕獏⒖假Y料,而明清以來的文集、筆記、野史等中保存有大量張居正的文獻材料,若能對這些材料進行整理匯編,將會更好地推動張居正研究?!眳⒁婑T明:《近三十年來國內(nèi)張居正研究綜述》,《長江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年第3期。朱正色史料的整理出版對推動張居正研究不無價值。

        《明實錄》引用時人鄒元標(biāo)評論,稱張居正“功在社稷,過在身家”(《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萬歷十年六月》(卷125)?!吧砑摇痹诿骷臼莻€外延很廣的概念。此處與“社稷”對舉,內(nèi)涵上接近于近代以來流行的國家與個人及政治與道德的分野。③此處的“社稷”更接近于范仲淹所說的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yuǎn)中的“廟堂”,顧炎武所說的亡國與亡天下中的“國”,清末梁啟超等語中的知有朝廷不知有國家中的“朝廷”,以及在當(dāng)前國家與社會分析框架中的“國家”。此處的區(qū)分對當(dāng)前學(xué)界的張居正研究具有范式意義。在評價張居正改革功過時,一種站在“社會”立場的分析始終全面否定改革本身的價值,認(rèn)為無非是國家對社會的“橫征暴斂”而已。參見胡鐵球:《新解張居正改革——以考成法為中心討論》,《社會科學(xué)》2013年第5期?!斑^在身家”大致是指個人之品行修為及對家人子弟的約束等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在20世紀(jì)的主流敘事中張居正是以令人敬仰的大改革家身份出現(xiàn)的,但近些年來學(xué)界越來越不諱言他的“另一面”。①參見樊樹志:《張居正與馮?!獨v史的另一面》,《復(fù)旦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9年第1期;田澍:《腐敗與弊政:張居正施政的另一面》,《西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1年第6期。后世對于張居正形象的爭議跟立場和視角有關(guān)。從文化保守主義的立場出發(fā),張居正的“威權(quán)震主”無疑是其弄權(quán)作奸的重要證據(jù)。錢穆即持此論。但在威權(quán)主義視角下則成為改革推進的關(guān)鍵因素,詮釋的是張居正“魅力型領(lǐng)袖”的角色。如梁啟超即稱明代“政治家只有一張居正”。參見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59頁。所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像張居正這樣富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實際具有多重歷史面相,需要嘗試從不同角度去看。本文即選取江陵父母官朱正色這一特定視角,觀察和解讀張居正其人及其身家問題。

        朱正色與張居正的第一次會面和交談發(fā)生于萬歷四年十二月。當(dāng)時湖北全省官員赴京朝覲。朱正色記敘了二人的對話:

        同湖廣一省官員朝房見相公。荊州府屬又留身,另見。予同眾見畢,即回。相公問,江陵不在也。乃差人于寓所請之。予到時,相公獨坐待久矣。……相公曰:“聞老父母振刷甚善。余當(dāng)初所以借重敝邑,原要如此。當(dāng)事者不知,返來說老父母過當(dāng)。予寫書與馬公祖及三院云:江陵令,剛正人也。余識拔于眾人之中,蓋為地方擇賢。豈可為寒家使之得過?愿相與始終之。不可挫其有為之志云云。老父母曾見此書否?”予應(yīng)曰:“雖不曾見,然所以今日得安其位者,皆是老先生培植之恩。卑職除到任時,便不取以世俗之禮一概望人也?!毕喙唬骸罢??!庇柙唬骸霸诘胤綗o以奉報,惟為老先生家造百世福耳?!毕喙等辉唬骸昂我詾槲壹以彀偈栏??”予徐應(yīng)曰:“使老先生家耕者是耕者,讀者是讀者,管家、莊客各止其所,便是老先生家百世福。”老先生不覺促膝曰:“劉主簿、范巡檢事何如?”予曰:“此二人不惟積害于地方,抑且無益于門下。卑職所以毅然違眾除之?!毕喙唬骸跋攘钚狠呉娎细改?,不知曾相見否?”予曰:“曾會三公子。先生真宋家范純?nèi)省O敕段恼⒊瘯r,收拾得天下許多知名之士在門下,故其子孫食其報。”[1](P616)

        引文中張居正稱朱正色為“老父母”?!袄细改浮笔敲髑逡詠韺Φ胤焦俚淖鸱Q。張居正雖身居高職,仍以“老父母”稱呼朱正色,蓋因傳統(tǒng)中國官場具有強烈的地域認(rèn)同。朱正色則稱張居正為“老先生”?!袄舷壬弊鸱Q由來已久。宋季即有“先生呼溫公則曰老先生,呼荊公則曰金陵”的記載[2](P571)。明初朱元璋對劉基“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3](P2508),以示尊重。自嚴(yán)嵩柄國之后,士人間的尊稱出現(xiàn)了一些新動向。據(jù)明王世貞《觚不觚錄》記載:

        京師稱謂極尊者曰老先生,自內(nèi)閣以至大小九卿皆如之。門生稱座主,亦不過曰老先生而已。至分宜當(dāng)國,而諛者稱老翁,其厚之甚者稱夫子。此后門生稱座主俱曰老師。余自丙辰再入朝,則三品以上庶僚,多稱之曰老翁。又有無故而稱老師者,今不可勝紀(jì)矣。[4](P11)

        從朱正色另一處敘述可知,某主事稱張居正為“老師”,但隨堂則稱之為“老先生”。由此可知此二人身份有高下之別,與張居正關(guān)系亦有親疏之分。朱正色以“老先生”來稱呼張居正也是遵循了當(dāng)時官場的一般分寸。

        從對話可知,朱正色所審理的劉主簿、范巡檢之案與張府牽連,難免有人先行向張居正申辯。但張居正不為物議所動,贊朱正色“振刷甚善”,且向湖北大吏寫信支持朱正色的舉動,稱其為“剛正人”,為其所“識拔”。

        第二次會談發(fā)生于萬歷六年春,張居正因為父喪回籍處理喪事。朱正色勸告張居正要從簡辦理其父張文明喪事:

        予一見,即問予曰:“老父母做好官,皆為地方。若寒家這一件事,乃是分外生出來,得老父母怎么處?”予應(yīng)之曰:“仁人孝子合天下之歡心以事其親。故愛仁人孝子者,為仁人孝子天下之歡心以事其親。卑職一向受知遇之恩,無以奉報,今日能合一府一縣之歡心,為老先生事其親耳?!毕喙娜辉唬骸昂螢楹弦桓豢h之歡心?”予曰:“欽差初到,舉沙市鋪戶莫不閉門躲避。卑職隨即招出,人心可知矣。如因此舉辦于各州縣,則一府之歡心失矣。加派于本縣,則一縣之歡心失矣。害及百姓,怨歸相府,理勢自然。卑職今不借辦,不加派,腳跟立得穩(wěn)些。面皮放得厚些。盡力支撐,不誤大事,或者得罪于吊客、過往官員,望老先生主張?!毕喙e手加額曰:“公言至,此窮百姓之福也?!盵1](P618)

        這次會談的主題是張居正之父張文明的喪事問題,朱正色勸其不要大操大辦以免擾民。張居正曾叮囑欽差“到地方只要安靜”,可見二人的看法不謀而合,因此才有對朱正色的一番話有“舉手加額”的反應(yīng)。

        第三次會談仍發(fā)生在張居正此次居鄉(xiāng)期間,朱正色贊同“奪情起復(fù)”:

        五月終,詔書至。予見相公,相公曰:“先君奄棄,不勝哀痛。方今襄事,皇上之命如此。老父母何以教我?”予應(yīng)之曰:“古人幸而處君臣父子之常以周公為法。不幸處君臣父子之變以大禹為法?!毕喙唬骸昂我源笥頌榉ǎ俊庇钁?yīng)之曰:“大禹當(dāng)鯀之后,即承命于堯。何嘗以親為解,敢不出其身以勞天下?但其一念不得已之心甚苦。雖孟子亦有所不知耳。”[1](P618)

        丁憂守制是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中一個普遍的價值觀和行為準(zhǔn)則。因此奪情事件使張居正遭到士大夫的極大非議。①參見樊忠濤:《張居正奪情始末研究》,《宜賓學(xué)院學(xué)報》2007年第1期;趙克生:《略論明代文官的奪情起復(fù)》,《西南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6年第5期。朱正色在此并未固守義理,而以大禹的典故來勸其接受“起復(fù)”之命。這一務(wù)實態(tài)度與張居正又相一致。

        朱正色的上述記載,字里行間可見張居正對他的賞識與首肯。張居正不僅力挺其在江陵的強硬治事風(fēng)格,對父喪從簡的建議也予以認(rèn)可,甚至連“奪情起復(fù)”都征求了他的意見。考慮到張居正一度位極人臣,朱正色是否有藉此自我粉飾夸耀之嫌?

        實際上,朱正色所記江陵各事,大都可以從傳世史料的只言片語中獲得印證。如《明從信錄》記載:“朱正色為江陵縣令,朱倜儻,有俠氣。相府家奴犯者,榜系窮治無所貸。”[5](P35)《明語林》也稱朱正色任江陵知縣時“相府家奴犯者,或榜系窮治,不少貸”[6](P81)。又如《畿輔通志》和《順德府志》都記載“張居正父喪歸里,使者奉詔護送,欲于文廟開讀,正色不可”。另據(jù)《湖廣通志》記載,“奪情起復(fù)”張居正之時,朝廷派官員帶詔書來江陵,跟隨了眾多役從,朱正色為防止這些役從肆擾鄉(xiāng)里,“乃令吏籍其名”,然后對他們說:“若己悉在我籍中,有不法而魚肉我百姓者,我即按疏爾罪?!庇谑恰爸T役股栗屏退”。②清康熙《湖廣通志》卷44。清光緒《荊州府志》卷39以“名宦”身份介紹朱正色時,更是重點頌揚其事,其文稱:“朱正色,南和人,進士,萬歷間知江陵,始至縣,即力行條鞭法,凡一切賦稅不便于民者,盡蠲之。興學(xué)育士,修飭武備,張居正起復(fù),內(nèi)珰(赍)詔至,從人甚眾。乃飴之曰:若等遠(yuǎn)從貴人至縣,我當(dāng)勞之。令吏各籍其名。已而曰:若已悉載我籍中,有不法而魚肉百姓,我即疏爾罪。諸役悚栗?!泵鞔墨I《益智編》曾將此事作為一個益智的案例。

        進而言之,張居正確實對朱正色這個父母官十分賞識?!睹鲝男配洝丰槍χ煺珣土P張居正家奴事,稱“江陵深奇之,為延譽,行取”[5](P35)?!睹髡Z林》在論述張居正的“雅量”時也以此為例,說“太岳奇之,廣為延譽,卒至通顯”[6](P81)。

        朱正色因張文明喪事為官場所銜恨,③朱正色認(rèn)為這正是他觸怒上司并被調(diào)職的原因,對事情原委筆之甚詳。參見朱正色:《朱正色自敘》,《明朝賢臣朱正色》,第617~618頁。清乾隆《順德府志》卷12記載:“張居正父喪歸里,使者奉詔護送,欲于文廟開讀,正色不可。”以致張居正離開江陵不久,朱正色即被調(diào)離。張居正在返京的路上從官報中得知消息后,寫信給朱正色解釋來龍去脈并表達歉意,為朱正色的調(diào)離“頓足嘆息”,并贊其為“奇寶”,原準(zhǔn)備“拔置左右,用托緩急”。在朱正色看來,張居正作為朝廷首輔,自不必為討好一個區(qū)區(qū)知縣而“為偽言”。④此信為朱正色謄錄,并收入《朱正色自敘》,《明朝賢臣朱正色》,第619~620頁。因此事后在上奏章為張居正辯護時引用此信為證。⑤朱正色:《彈劾張居易疏》,《明朝賢臣朱正色》,第414頁。對比原信,引文中略去“余識拔于眾人之中,蓋為地方擇賢”一語,意在弱化與張居正私人關(guān)系。信中提及朱正色“一塵不染,百廢俱興”,實際上正與張居正此時大力推行的變法有關(guān)。朱正色剛到江陵任“即力行條鞭法”,將不便于民的賦稅“盡蠲之”。⑥相關(guān)事跡參見清康熙《湖廣通志》卷44、清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卷345、清光緒《荊州府志》卷39。朱正色在河南偃師任上因清查浮寄錢糧等事獲得政聲。時值張居正為其家鄉(xiāng)江陵縣尋覓知縣,于是朱正色得赴江陵之任。他在赴任之初所呈遞的均差之議即蒙張居正賞識。后者在給湖北地方官的答復(fù)中稱贊朱正色道:“此君初任,人皆以為刻核,仆獨愛其明作,今觀其所建立,必為良吏無疑矣?!盵7](P360)

        張居正對朱正色的這一態(tài)度可從兩個維度來比照觀察。一是張居正對力行變法的地方官員的態(tài)度。在張居正看來,一條鞭法“行法在人,又貴因地”,需要“良有司”方能成事[7](P360)。因此培養(yǎng)變法人才屬題中應(yīng)有之義。韋慶遠(yuǎn)在其《張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一書中便以朱正色為例,稱張居正“對于基層州縣一級官員,而能認(rèn)真貫徹施行條鞭的,亦均獎掖保護備至”,稱贊其“身為元輔,而能垂注于蕞爾七品的綠豆官”[8](P634~635)。二是張居正對其家鄉(xiāng)地方官的整體態(tài)度。實際上他對湖北地方官一直比較栽培。早在“識拔”朱正色之前,隆慶三年(1569),張居正向荊州知府趙賢贊揚新任江陵知縣劉鉉“志行甚佳,且老成有干局,必堪厥職”,并因“縣事廢弛已久,厘振似當(dāng)以漸”,希望趙賢對其“曲賜教掖,假以歲月,俾得從容料理”[9](P221)。王元敬任荊州知府時,荊州人對其“既無毀辭,亦鮮揚譽”,張居正即從中讀出其“為政不近名”的品質(zhì),并稱其“治理實冠一時”[7](P295)。誠如有研究者所總結(jié)的,湖北是張居正儲備和培養(yǎng)改革人才的基地。①參見吳琦、馮明:《張居正與湖北地方社會》,《理論月刊》2010年第8期。

        從上文所載的談話中亦可看出朱正色對張居正的敬重之意。那么,這是不是朱正色對這位身居高位的“老先生”的阿諛奉承?張居正死后不久即被皇帝抄家,名譽地位急轉(zhuǎn)直下。②《皇明從信錄》從一個側(cè)面展現(xiàn)了張居正死后地位的跌落:“上初重江陵,御札不名,以后傳旨批奏亦多不名,而群臣諛附之至。于章疏亦不敢斥名,第稱元輔而已。江陵歿,余威尚存,言官奏事欲稱元輔,則礙新政,張蒲州乃曰張?zhí)珟煟劣蟹Q先太師,未幾而穢言遂無所不至矣?!?《皇明從信錄》(八))但在人人為圖謀自保而對張居正“穢言”相加之際,朱正色并未隨波逐流。在他的一份奏疏中,處處可見對張居正的開脫,而將責(zé)任歸咎于其弟張居易:“臣始至地方,聞故閣臣張居正數(shù)年不歸省,見其父文明昏焉老耄,諸子隨任,不諳世故,家事原不相關(guān)。所以干犯天紀(jì)流毒地方者,皆張居易首謀?!比粲腥司芙^饋贈,“居易則假父兄之命而訾議”,結(jié)果導(dǎo)致“其后天下莫不風(fēng)靡”[1](P413)。

        疏中還就當(dāng)初張府“家奴”不法問題嚴(yán)厲批評了湖北地方官員:“及此獄之既具也,該道該府莫不愧懼又深恨臣。飛報于居正,從而媒孽之、復(fù)從而揭陷之,必欲甘心而后已。”但張居正則予以力挺,稱“江陵令,剛正人也,豈可因寒家事使之得過”。朱正色據(jù)此斷言:“使居易之所為,居正初知之,肯為是言否耶?奈之何,小人之黨,自以其心實相君之腹,先意承志,更有不論其意志之有無,妄揣摩以迎合之。”[1](P414)

        在朱正色的另一處記述中,范巡檢一案充分體現(xiàn)了湖北地方官員對張府的趨附。因巡檢范應(yīng)瑞曾是張居正的政治盟友、夷陵王篆府上的家人,案件審理過程中湖北官員竟“差人于士大夫家請教七次”,意即向張府請教處置辦法。但因朱正色的堅持,便交給兩府審理。在審理過程中,湖北官員不敢懲治。范應(yīng)瑞恃張府為護符“從容”認(rèn)罪,竟要求“與我換個地方”繼續(xù)做官。最終在“家口贓私一毫不曾失損”[1](P402)的情況下,才同意被遣送回原籍。如朱正色所言“斯豈盡是居正意”。實際上張居正本人也希望對家人進行約束。如其所稱:“敝族家人,雖頗知奉法,然小小擾混,未必盡無,銜勒鈐制,不敢一日釋也?!盵7](P314)

        鄒元標(biāo)在張居正死后稱其“功在社稷,過在身家”。張居正江陵家人的胡作非為,無疑是其身家問題的一個佐證。張居正也曾與聞家人不法問題。他在給巡撫趙汝泉的一封書信中,鼓勵地方官員要敢于處置“憑勢凌爍鄉(xiāng)里,溷擾有司”的“家人仆輩”,并說:“仆今待罪政府,兢兢自守,門戶舉動,皆諸差人所睹見。嚴(yán)之于官守,而縱之于家鄉(xiāng),人其謂何?即諸君愛我,亦不宜用世俗相處也。”[7](P308-309)

        言者諄諄,但地方官場終究不敢輕為一試。張居正不愿“縱之于家鄉(xiāng)”,結(jié)果還是在家鄉(xiāng)出了問題。在張居正與湖北地方官員雙方關(guān)系的一般模式中,前者獲得的是支持和認(rèn)同,后者獲得的是政治靠山和升遷的機會。③此為古代朋黨政治的一般特征。參見[日]平田茂樹:《宋代政治結(jié)構(gòu)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99頁。江陵相府隨時可能充當(dāng)這一關(guān)系的中介,因此促使地方官員“用世俗相處”,以博取張居正家人的“美言”。在這一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下,縱使張居正本人意欲“銜勒鈐制”也無濟于事。

        朱正色正是張居正所希望的那種不“用世俗相處”的案例。據(jù)朱正色自稱,他到任第二天,就有人建議他派人到京城拜謝張居正并到江陵張府請教本縣事宜。朱正色怒斥道:“我曉得你縣里夙弊。杜絕不得俗禮,所以禁革不得常例,禁革不得常例,所以清查不得錢糧。我今要清錢糧就要禁常例,要禁常例就要絕俗禮?!毙Q要“從我不謝起,從我不請教起”[1](P615)。這就勢必導(dǎo)致他與“世俗”環(huán)境的不相容。從朱正色離任時的送別之語,可知他對自身處境的艱險有著充分的體察,他認(rèn)為江陵之任難如“空手搏火”,將離任視為跳出了“水火坑”[1](P619)。顯然,朱正色空手所搏之火不僅指張府勢力,也指充當(dāng)張府保護傘的湖北各級官員。在朱正色看來,他未因剛正罹禍,很大程度上應(yīng)得益于張居正的賞識。

        侍講官于慎行批評張居正“顯為名高而陰為厚實,以法繩天下而間結(jié)以恩”。于氏本意是強調(diào)張居正及其家人“所入亦有限”,抄家不可“根究株連”[10](P4476),其態(tài)度自屬平和。但就與張居正有過近距離接觸的朱正色而言,他顯然沒有覺察到這位“老先生”的“顯為名高”。張居正在信中責(zé)成趙汝泉嚴(yán)責(zé)相府家人時自謂“平生恥為矯飾”[7](P309)。至少朱正色未曾懷疑到他的“矯飾”。朱正色作為一個“明作”的基層地方官,與力圖“振刷”的張居正產(chǎn)生共鳴。在此基礎(chǔ)上,張居正通過寥寥幾次與朱正色的交往,便為自己樹立牢不可破的正面形象。張居正萬歷年間改革的成功說到底還要有賴各處地方官的推行。朱正色這一案例無疑為我們理解其人格魅力與執(zhí)政能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注腳。

        《明實錄》在羅列張居正身家之過時,稱其“偏衷多忌,小器易盈,箝制言官,倚信佞幸。方其怙寵奪情時,本根已斷矣。威權(quán)震主,禍萌驂乘。何怪乎身死未幾,而戮辱隨之”(《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25萬歷十年六月)。在張居正所上乞恩守制疏中雖有忠與孝的激烈沖突,但他又暗示守制為“常理”和“小節(jié)”,并明言自己無暇“拘拘于常理之內(nèi)”[7](P89)。由此完成忠與孝的“非常”安排,為其“奪情”自辯。面對眾多反對,張居正反應(yīng)過于激烈,造成軒然大波,由此折斷“本根”。如今平情檢討,“奪情”在明季閣臣中并非沒有先例,此次朝中支持者也不乏其人。其影響之大,大概是因為朝臣已覺張居正“威權(quán)”過甚,而張的反應(yīng)又進一步彰顯了他貪戀高位的形象。

        20世紀(jì)以來默認(rèn)張居正改革家身份的研究者在詮釋張居正奪情一事時,常常以其延續(xù)了萬歷“改革”好局來為之辯護。而持文化保守主義的研究者卻斥之為無視名教和擅權(quán)。考慮到個中的價值判斷可能會遮蔽和扭曲歷史真相,不如盡量展現(xiàn)時人的看法,以便獲得必要的內(nèi)在觀察視角。目前已知反對者多是基于翼護“名教”和防止擅權(quán),問題是支持者是否為阿諛奉承以求自保或進階?

        朱正色作為奪情的支持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特定的視角。應(yīng)當(dāng)說,朱正色作為一個遠(yuǎn)離權(quán)力中心的地方官,很難準(zhǔn)確把握張居正奪情事件中所蘊含的朝中各方政治心理與權(quán)力關(guān)系。朱正色在江陵任上曾極力反對朝廷欽差在文廟宣讀張文明喪事,顯非無視名教;①主張在文廟開讀的曹主事稱:“天下莫尊此處,才是尊老師,老師聞之方歡喜?!?《明朝賢臣朱正色》,第617頁)朱正色顯然是認(rèn)為張文明的身份未到如此之尊,因此反對此處開讀以維護文廟之尊。他對“奪情”的支持,自然也并非阿諛奉承。張居正與朱正色的三次面談都有其特定的語境。聯(lián)系到張居正對朱正色施政能力的賞識,可反過來推知朱正色也正是從“改革”的角度來為奪情立論的。其大禹“出其身以勞天下”的譬喻即專指于此。提倡“男女授受不親”的孟子通過區(qū)分“禮”與“權(quán)”來解決“嫂溺”的難題。后世面對經(jīng)典與現(xiàn)實的沖突,也知有“經(jīng)權(quán)之道”。受儒家文化規(guī)范的士大夫完全可以在文化保守主義和政治現(xiàn)實主義之間折沖往返。

        后世將張居正所上乞恩守制疏的思路概括為“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②《萬歷邸鈔》萬歷五年丁丑卷,秋七月。有學(xué)者將此句誤作張居正所言,不確。參見樊樹志:《張居正與馮?!獨v史的另一面》,《復(fù)旦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9年第1期。此疏當(dāng)時應(yīng)在士大夫中間流傳,遠(yuǎn)離權(quán)力核心層的鄒元標(biāo)所見版本即有“有非常之人,然后辦非常之事”字樣,可推知坊間流傳的版本實際上放大了張居正的自負(fù)。這無疑有利于反對情緒的積累和增多。張居正當(dāng)然不敢在疏中如此自道,但客觀地說,不僅是奪情一事,整個改革本身都是“非?!钡摹U\如湖廣地方官員與張居正之論朱正色,一則以之“刻核”,一則以之“明作”。毫無疑問,前者才是符合“世俗之禮”的“正?!毖酃猓笳邉t顯系“非?!薄埦诱龑χ煺倪@種評價其來有自。他在一份奏疏中寫道:“然人情習(xí)玩已久,驟一振之,必將曰:此拂人之情者也。又將曰:此務(wù)操切者也。臣請有以解之。夫徇情之與順情,名雖同而實則異;振作之與操切,事若近而用則殊?!盵9](P3)張居正當(dāng)國時期所奉行的政策并非其首創(chuàng),之所以長期享有改革家之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推廣”之功。①近年有學(xué)者不僅提醒不可夸大張居正的改革之功和歷史地位,且質(zhì)疑張居正是否具有改革者身份。參見毛佩琦:《張居正改革,一個神話——為張居正正名》,《晉陽學(xué)刊》2010年第4期。有學(xué)者甚至不得不從嘉靖以來的傳統(tǒng)說起,為張居正的改革家身份辯護。參見田澍:《嘉靖革新視野下的張居正》,《學(xué)術(shù)月刊》2012年第6期。這一視野無疑有助于追溯萬歷政治的連續(xù)性,但在此脈絡(luò)下張居正更像是嘉靖局面的守成者,距離改革者身份愈遠(yuǎn)。更多贊同者則以張居正的“推廣”之功來立論。不考慮近代的評價,張居正在明代亦曾享有盛名。這至少表明在人情習(xí)玩已久之際而有一番振刷,同樣也是非常人所能為。執(zhí)政者欲圖“振刷”,其行事尺度自然不能同于常態(tài),故難免與“世俗”沖突招致非議?!睹鲗嶄洝穼埦诱那笆雠u,在北宋王安石那里也大多似曾相識。海瑞慨嘆張居正工于謀國拙于謀身。實則此工與彼拙為一事之兩面,這一悖論正是“改革家”抑或“政治家”們的悲劇根源所在。

        張居正死后,被世人目為巨貪。但查抄財產(chǎn)數(shù)目遠(yuǎn)不及預(yù)期。朱正色在其《涉世雄譚》一書中感慨:“今臺諫論文職,動輒以千萬贓私妝點,意求必勝。殊不知以道義律之,即取一介,便非君子,便可以去官,何必爾爾以啟恒人之口哉?!彼谌f歷十年“曾舉以告當(dāng)國者,欲其申飭而莫之行”。不想風(fēng)氣依舊,以至于“江陵相公身歿之后,亦先墮落此坑塹矣”[1](P598)。可見此時朱正色反過來對張居正當(dāng)國期間的政治文化產(chǎn)生“刻核”的憂慮。隨后張居正本人“墮落此坑塹”,無非是他親手營造起來的這種“刻核”政治文化的延續(xù)。推而廣之,政治家“刻核”也罷,“明作”也罷,必然招致反彈。這種一再發(fā)生的歷史現(xiàn)象,在符號互動理論中早就有了很好的解釋。

        猜你喜歡
        身家江陵張居正
        The River Journey from White King City
        江陵之旅
        江陵愁望寄子安
        張居正《論語集注直解》中的察人用人之道探析
        農(nóng)村妹18歲輟學(xué)打工又考上北大1000元創(chuàng)業(yè),7年后身家5億
        磨礪是一筆財富
        張居正寬待對手
        決策探索(2018年13期)2018-11-19 11:37:37
        慶奪金
        暢談(2018年5期)2018-04-14 08:57:12
        身家50億的智勇堅守
        華人時刊(2017年15期)2017-10-16 01:22:23
        淺析“身價”與“身家”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2018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 国产成人a级毛片|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女人被狂躁c到高潮视频| 国产xxxx99真实实拍| 四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久久色悠悠亚洲综合网| 伊人久久综合狼伊人久久| 亚洲一级天堂作爱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地址| 私人vps一夜爽毛片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5| 亚洲女同同性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 久青草久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 欧美 激情 小说 另类| 亚洲女同性恋在线播放专区| 扒开美女内裤舔出白水| 老鸭窝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人妻少妇精品专区性色anvn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精品一区午夜视频| 黑人上司粗大拔不出来电影|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 国产91吞精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不卡| 一本久久精品久久综合桃色|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765| 国产91在线播放九色快色| 少妇人妻中文久久综合|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欧美z0zo人禽交欧美人禽交| 人人爽久久涩噜噜噜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