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毅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chronic cor pulmonale, CCP)簡稱慢性肺心病, 是臨床多發(fā)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屬于心內科常見病, 且兩者在老年人群中發(fā)病率較高, 提示部分患者同時合并兩種疾病, 從而對臨床診治病情造成一定難度[1-3]。本文為探討CCP合并CHD的臨床正確治療方案及應用效果, 特選取88例CCP合并CH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旨在為提高CCP合并CHD患者的療效及預后提供臨床可靠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8例CCP合并CHD患者, 其中男54例、女34例, 年齡54~89歲、平均年齡(72.13±5.69)歲。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44例。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藥物治療, 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選擇硝普鈉或硝酸甘油擴張血管(減輕心臟負荷)、抗菌藥物抗感染、多巴胺或貝那普利(小劑量)控制血壓、間斷小劑量強心及利尿藥等對癥治療, 連續(xù)給藥10 d為宜。研究組在常規(guī)西醫(yī)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 常規(guī)治療給藥方案、藥物來源均同對照組;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將BIPAP呼吸機(美國偉康公司)參數(shù)設置為呼氣末壓力4~10 cmH2O(1 cmH2O=0.098 kPa)、吸氣壓力8~15 cmH2O、吸氧濃度0.2~0.3、呼吸比1.0∶1.2~1.0∶1.5, 治療時間2~8 h/次,連續(xù)治療10 d為宜。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治療前后CHD相關評價指標變化情況, 包括心絞痛發(fā)作頻率、疼痛持續(xù)時間;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CCP相關評價指標變化情況, 包括SaO2、PaCO2、FEV 1/FVC。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fā)作情況對比 治療前, 兩組心絞痛發(fā)作頻率、疼痛持續(xù)時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心絞痛發(fā)作頻率低于本組治療前, 疼痛持續(xù)時間短于本組治療前;且研究組心絞痛發(fā)作頻率低于對照組,疼痛持續(xù)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fā)作情況對比(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fā)作情況對比( ±s)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與本組治療前對比,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發(fā)作頻率(次/周) 疼痛持續(xù)時間(s/次)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4 7.98±0.80 2.14±0.37a b 791.03±11.12 145.73±3.34a b對照組 44 7.92±0.81 4.45±0.43b 800.98±11.38 322.55±7.37b t 0.350 27.011 4.148 144.953 P>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及血氣分析指標變化情況對比治療前, 兩組FEV 1/FVC、PaCO2、SaO2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FEV 1/FVC、PaCO2、SaO2水平均優(yōu)于治療前, 且研究組FEV 1/FVC、PaCO2、SaO2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及血氣分析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及血氣分析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s)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與本組治療前對比,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FEV 1/FVC(%) PaCO2(mmHg) SaO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4 56.68±5.71 67.45±6.34a b 102.03±19.88 49.47±9.35a b 71.22±6.97 90.23±10.34a b對照組 44 57.06±5.89 62.07±6.11b 104.71±21.09 63.75±13.42b 72.09±7.04 82.54±10.69b t 0.307 4.053 0.613 5.791 0.583 3.43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肺心病主要病因為肺部病變導致肺動脈壓長期處于高位狀態(tài), 從而使心臟產(chǎn)生相應負擔, 在長期肺動脈高壓下心肌發(fā)生變化從而致病。有研究表明[4], 當肺心病患者機體長期缺氧后, 其紅細胞比例將隨之大幅上升, 致使冠脈流速降低并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 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呈顯著上升趨勢。因此, 提示部分CCP患者具有并發(fā)CHD可能, 從而對其生活質量、生命安全造成進一步威脅。
相關研究資料指出[5], CCP合并CHD的發(fā)病基礎為機體長期缺氧, 提示采取針對性措施如補充機體氧容量有利于提高此類患者的臨床療效。但有研究顯示[6], 此類患者常存在呼吸無力, 因此應用經(jīng)鼻低流量吸氧對機體氧供改善效果不理想。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是近年來臨床推廣的新型輔助通氣措施, 具有無創(chuàng)、無痛、使用方便、效果顯著等特點。有研究顯示[7],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使用后可通過提高機體胸內壓力從而使回心血量下降, 胸內壓力上升后也可顯著降低左心室跨壁壓, 心臟前負荷、后負荷均隨之降低, 對改善CHD所致心功能下降、增強氧合能力, 并提高藥效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分組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治療后心絞痛發(fā)作情況、肺功能及血氣分析指標改善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此結論與田茂瓊[8]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 在常規(guī)西醫(yī)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有利于提高CCP合并CHD患者的臨床療效, 對保障其生活質量、生命安全均具有重要價值, 值得今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