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憶慧
摘 要: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學習,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的學習效果會產(chǎn)生顯著的差異。有些學生學習效果不佳,但是這不代表他們比其他學生笨,有些學生學習比較好,也并不意味他天生聰明,只是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學生成長的不同階段每種因素對學生學習影響的重要程度也不一樣。文中就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進行分析,希望可以指導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育和家庭教育。
關鍵詞:學習;影響因素;教育
很多家長都有疑問,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別人家的聰明;許多孩子也有疑問,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不怎么學習也能名列前茅。很多教師和家長都認為,有些人天生就聰明,學東西就是快,好像平時不怎么認真也可以學習成績很不錯。
事實并不是這樣,許多學生總喜歡抱怨自己天賦不行,因為他們對現(xiàn)實比較無奈,只能把學習不好的原因怪罪給他們的父母。如此以后,才可以心安理得地繼續(xù)沉淪,這也是大多數(shù)人的現(xiàn)狀。筆者將在下文介紹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
一、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最大。而大多數(shù)家庭是感覺不到的,原因是大多數(shù)人幾乎都在相同的政策下成長。當然,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的教育政策還是會有差異。
以天津和江蘇為例,由于天津的高考是全國最簡單的,而江蘇的高考是全國最難的,這也就造成了天津考生學習時不會學得那么深入,而江蘇的考生是那種拼命往里面挖掘的那種類型。人們常言江南地靈人杰確實如此,近現(xiàn)代偉大的科學家大多生于江南,這與政策有很大關系。
若是與國外的大學比較,由于國家之間的教育政策不同,使得國外小孩和國內(nèi)小孩的學習與成長也有了很大區(qū)別,目前我國的教育專家也在比較各種教育政策的優(yōu)缺點并進行改革。
雖然各個省份的教育政策有區(qū)別,所幸高考錄取時不是按全國排名,而是按各省排名,這樣教育政策對于同省份學生之間的影響并不太大。
二、教師和家庭
教師和家庭是影響學生學習的第二要素。筆者作為一線教師,將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看得很重。大多數(shù)老師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老師只是引路人,學習還得靠自身。其實這句話并沒有太多錯誤,但是如果教師將這句話掛在嘴邊用來推卸責任,那就太不應該了。一個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老師是好老師,但是學生不聽課,那么無論課堂有多精彩,打游戲一定會更有樂趣,學生處于一個不能明辨是非的年齡,如果家長對學生也不嚴格,那對于教師而言,也沒有辦法嚴格,現(xiàn)在的教師已經(jīng)不同于老一輩的教師了,已經(jīng)不能以體罰學生的方式去強迫學生學習。
教師和家庭兩種要素中,如果硬要分個高下,在上學之后,教師更加重要,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更長,而學生又是非常敏感的個體,模仿能力極強,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所以素質教育對教師有要求,教師不僅僅需要教書,也要育人,甚至從某種程度來說育人比教書更重要。
而對于家庭教育來說,也有可以指導家長的地方,現(xiàn)在很多孩子都是手機迷,很多家長采取強制措施,沒收手機,甚至恐嚇孩子不能玩手機,把手機摔壞,這些方法都不太可取。如果家長可以將終身學習作為一種習慣,每天自己也可以回去看看書,那么孩子也不會對手機那么沉迷,如果家長自己也是個游戲迷,那么孩子熱衷游戲也正常。
三、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影響學生學習的第三要素。在剛上小學的時候,人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有些小孩學得特別快,有些小孩就學得比較慢。這個時候很多教師就會說,這個孩子接受能力比較強,那個孩子接受能力比較弱,其實不然。
筆者曾有幸聽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史濟懷老先生教的《數(shù)學分析》課程,在中國科技大學有一個少年班,這是從全國挑選出來比較優(yōu)秀的孩子,使得他們能夠在十五六歲就進大學接受高等教育,而史濟懷老先生當時就教的這么一個少年班的《數(shù)學分析》課程,《數(shù)學分析》是數(shù)學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并且也是數(shù)學專業(yè)的考研專業(yè)課之一,難度比較大,史濟懷先生的課程難度比一般老師的難度更大,所以好多少年班的孩子上課也有聽不懂的情況,或者說,幾乎所有少年班的孩子上課都是暈乎乎,但是他們最終還是懂了。什么原因呢?別人上課聽不懂,那可能就感覺跟不上了,開始找輔導班補課,而他們上課不懂,課后會自己復習或者說自學,這樣,學習方法的差異就使得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體現(xiàn)出來了。
回到剛開始提出的問題,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為什么就會有差異呢?筆者四歲的時候,家人就開始教數(shù)數(shù)、作加減,所以小學一年級筆者哪怕是不學考試也不會很差。如果有一個比較極端的家庭,從來不會教自己的小孩數(shù)數(shù),甚至用非常不好的方法去教,例如:一加一等于多少?不會就背下來,還是不會,那就抄十遍長長記性,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當然會在剛入學時候就有區(qū)別了。而這個時候,剛入學就學得比較好的孩子覺得自己可能就是比較聰明吧,那些剛開始就落后的孩子有些就會覺得我自己可能是比較笨。長此以往,自信的孩子越來越想學,不自信的孩子甚至開始厭學了,那么,學生的差異就出來了。
另外,對于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甚至研究生的學習方法也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小學初中,考試試題的難度比較簡單,這個時候,只需要稍微做些題目,考試基本是些換湯不換藥的題目,考試成績也不會很差,這時候認真學習的孩子會有優(yōu)勢。小學初中階段的考試題目簡單,一方面是孩子身心發(fā)育的需要,這個時期孩子們的發(fā)育還不太成熟,思維和成年人還有很大的區(qū)別,另外也是為了素質教育的需要;而到了高中階段,這個時候的學習方法就和小學初中有很大區(qū)別了,如果有一線教育經(jīng)驗的教師就會知道,小學初中以照貓畫虎為主,高中則是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并具有分析能力,高中階段是小初和大學的過渡階段,并且學生的大腦基本發(fā)育完全,為了給后面的學習打基礎,這個時候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有接近80%的高中生適應不了高中學習的快節(jié)奏,也就是沒有體會到小初高學習方法的差異,這就是很多小學初中成績特別好的學生一上高中成績急劇下降的原因;而對于大學生而言,大學學習在筆者看來比K12教育更加重要,小初高屬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大學教育是與將來工作最接近的教育,也是大多數(shù)學生走向社會之前的最后一個學段,但是由于學生思想和教育政策的原因,很多孩子一上大學就開始不嚴格要求自己,在一個很重要的階段荒廢時光,導致四年大學一無是處。
大學的學習方法比高中更進一步,將來走出社會,并不一定會有一位好師傅去手把手教徒弟,所以大學的時候就要有自己探索知識的能力,并且必須要畢業(yè)論文或者畢業(yè)設計合格才能畢業(yè),這些設置的初衷都是非常好的,只是現(xiàn)在一般大學的畢業(yè)論文和畢業(yè)設計質量都比較差,經(jīng)常東抄西抄就過了,相信以后教育政策的變換之后會有所改變。
對于研究生而言,只有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有所成就才能畢業(yè),這個時候的學習方法就更加高級,需要像牛頓說的一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需要學生熟練掌握查找論文,工科研二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待在實驗室,甚至還有研一的學生已經(jīng)跟著導師做項目,對于其他的階段的學習方法和特點,不多贅述。
四、學習基礎
學習基礎是影響學習學習的第四要素。相信這點大多數(shù)人深有體會,筆者以K12教育中的數(shù)學進行舉例。在初中數(shù)學人教版七下的教材中,我們學過了平面直角坐標系,而高中數(shù)學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中需要學空間直角坐標系,那么如果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沒有學懂的孩子學空間直角坐標系能不能學懂?又如初三所學的二次函數(shù),在二次函數(shù)的課后習題中已經(jīng)涉及到了一元二次不等式,有些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學了,有些老師沒強調(diào),這個時候在高二必修五的時候會學一元二次不等式,顯然初三學過的學生肯定學起來比較快。但是,有些基礎也不會完全影響后面知識的學習,就像樹木不是主干樹枝的破壞不會影響上面樹枝的生長。例如,初中數(shù)學讓作輔助線或者說天津中考的網(wǎng)格作圖題,這種題目難度奇大,甚至對于網(wǎng)格作圖題大多數(shù)學校的教師自己也不會,沒法教,這種知識對于高中數(shù)學和以后的數(shù)學也沒有太大的用處,僅僅是用來作為提高區(qū)分度的考題。
努力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這也就是筆者經(jīng)常和小學生家長說,現(xiàn)在孩子成績能考八十多分就不用周末送去課外輔導機構補課了,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所謂天才,也只是犧牲了自己童年的時間去學習。至少對于筆者自己來說并不希望孩子在本該好好感受這個世界溫暖的年齡強迫他去學習,過了某個年紀便再也體會不到那個年紀的心情。只要上文所述的要素全部把握了,那么只需要不太多的努力也可以在學習上名列前茅。那么是否有最好的教師、方法和基礎就可以不努力了呢?并非如此,努力最不重要卻必不可少。北宋王安石寫的《傷仲永》就是一個各方面都優(yōu)秀的孩子不學習最后泯然眾人的故事。
除上所述,興趣也是影響孩子學習的重要因素,大多數(shù)孩子學習的興趣都是建立在能學好的前提上,如果孩子某門學科一直學得不好,相信也不會有很大興趣,所以興趣的養(yǎng)成也和上述要素有關。在這個提倡素質教育和教育減負的時代,認清教育的因素格外重要,有時候不一定是孩子不努力,也不是孩子不聰明,還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