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素余
【摘要】愛因斯坦曾說過:“教育應當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眰鹘y(tǒng)的語文家庭作業(yè)很大程度上帶給學生的就是這種“負擔”的感覺。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從有效的設計、有效的合作、有效的評價三方面來思考家庭作業(yè)的設置。
【關鍵詞】家庭作業(yè);設計;合作;評價
作業(yè)是鞏固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合理地布置適量的家庭作業(yè)是必要的。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同時,也是在實踐運用語言,形成技能,同時也是在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觀察、分析、創(chuàng)造、綜合等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在大力倡導有效教學的今天,應對創(chuàng)新家庭作業(yè)形式,提高家庭作業(yè)的有效性付出一些嘗試。
一、女為悅己者容——有效的設計
長期以來,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yè)內容上,大多是根據當天的教學內容做一些機械抄記、重復套用,既沒有什么思維訓練價值,也談不上什么創(chuàng)新,應試訓練色彩濃厚。正如“女為悅己者容”一樣,教師要對得起學生對自己的信賴、敬仰,要精心設計家庭作業(yè),讓家庭作業(yè)切實起到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效果。
(一)內容提倡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一份形式呆板、內容枯燥的家庭作業(yè),學生沒有想碰的欲望,起點就輸了,哪還有能力的發(fā)展呢?因此,應把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融入趣味十足的練習之中,讓學生一看到作業(yè)的內容就想躍躍欲試。
如在學習《三顧茅廬》這樣的歷史故事的文章時,由于課文只是一個小故事,學生對故事的背景了解不全面,從而不能準確地理解文章的內涵。于是,筆者設計了一些有趣的家庭作業(yè):小組合作演一演課本劇;3—4人一組合作編一張有關“三國人物”的小報;收集“三國歇后語”“三國成語”。學生熱情高漲,甚至把家長也拉來演課本劇。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對三國故事也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積累了很多知識。
(二)難度注意差異性
十個手指有長短,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興趣不同的個體。教師要承認并尊重這種個體的差異性,并要付諸實際行動。也就是為有差異的學生設計有差異的家庭作業(yè),讓每個學生能“吃飽”。作業(yè)的難度應略高于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由易到難,給學生一個可以選擇的范圍,能力強的可選做較難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做簡單的。
(三)方式引入實踐性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彼詰撟寣W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guī)律。
在“遨游漢字王國”的語文綜合性活動中,布置學生小組合作,走上街頭,為各種廣告、招牌進行“診斷”,尋找錯字、多音字;在預習古詩時,讓學生根據理解的程度用畫表達意境……這些實踐作業(yè)避免了單調的書寫,使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眾人拾柴火焰高——有效的合作
新課程改革強調引導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小學生來說,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而且是小學生健康心理的表現(xiàn)。因此,學生應學會在反思中尋求方法,努力創(chuàng)新,把合作學習的精神帶進家庭作業(yè)中來。
(一)生生合作
21世紀教育的主題之一是 “學會合作”,因為合作是從事社會行為、創(chuàng)造成就的基礎。教師在家庭作業(yè)設計上也要充分挖掘小學生同伴間合作的潛力,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
如口語交際“我是小小推銷員”,筆者布置學生事先與同村鄰近的同學組成一組,在家里先開個推銷會,介紹自己的商品。然后選出最好的推銷員第二天到班級進行比賽。學生興趣盎然,自由發(fā)揮,第二天的推銷會開展得有聲有色,合作效果顯而易見。很多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都提倡學生合作完成,如收集、整理資料,搭建“展示臺”等等,都需要學生發(fā)揮合作能力。
(二)師生合作
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都比較了解,因而師生展開合作學習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又能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特長,使學生從心理上親近教師,融洽師生之間的情感,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與教師一起學習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網絡的流行使學生受益匪淺。對于高段學生,可以布置他們兩周必須上傳一篇日記在教師的QQ上。學生分批上傳,時間一般是晚上7點開始。然后教師與學生在QQ上通過聊天的方式進行評改。有時也會讓學生根據學過的教學內容出題給教師做,檢驗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深度。師生的這種互動合作,看得見,可效仿,它的作用勝過千言萬語。
(三)家長與孩子合作
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F(xiàn)代社會和教育快速發(fā)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生活中來。因此,可以抓住這種大好時機,在合適的情況下布置“親子作業(yè)”,讓家長與孩子合作完成作業(yè)。如預習作業(yè),可以讓家長傾聽孩子的閱讀,然后評出等級;低段的看圖說話,讓家長做忠實的聽眾,聽聽孩子編寫的故事,提出一些建議;遇到節(jié)假日,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有意義的實踐作業(yè),表達他們對節(jié)日的祝福。
這些有效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感受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合作效果,能夠激發(fā)潛能,活躍思維,開啟心智。
三、眾說紛紜促發(fā)展——有效的評價
有效的評價應該講究評價藝術,創(chuàng)新評價形式,從真正意義上落實有效評價的核心理念,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注重評價形式的多樣化
大部分教師習慣于用大紅的“√”“×”來評價學生的家庭作業(yè),用優(yōu)良等級來評定作業(yè)的總質量。雖然這些評價非常簡單明了,但學生整天面對同樣的評價方式,毫無興趣,近乎麻木。他們對于“優(yōu)”只是一瞥而過,沒有驚喜;對于大大的“×”,心生厭惡,沒有興趣訂正,更沒有求知的欲望。因此,教師要打破原有單一的分數、等級評價方式,采用短語評價,圖標符號評價,語言評價,動作評價,表情評價,微信、QQ在線評價等多樣的評價方式。
(二)提倡評價角色的轉換
在創(chuàng)新評價手段的同時,教師也要解放自己,進行角色轉換,把評價權交給學生、家長,把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評價、家長的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
相信,“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不斷地改革創(chuàng)新,將逐步增強小學語文家庭作業(yè)的有效性,逐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健.談小學語文有效性作業(yè)設計[J].小學教學參考,2011(13):5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陳劍華.關于中小學生作業(yè)形式、作業(yè)評價問題的思考[J].上海教育,2001(2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