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定森
學校集體活動中有學生突然暈倒是常見的事情,體育課上老師不敢組織學生進行1000米的跑步訓練,中考體育學生不及格……這些情況說明當前學生的身體素質不斷下降。一個人身體素質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與遺傳有關,但與后天的體育鍛煉關系更為密切。體育教師承擔著發(fā)展學生體育特長、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體質的責任。筆者從多年的教學和訓練中得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要關注以下“三要素”。
要素一:上好每節(jié)體育課
樹立體育教師的良好形象 體育教師應該就是健康、健美的代名詞。體育教師應該有健美的身材、陽光的形象。同時,體育教師應該有自己的特長,并在學校各種競技場上展示,比如打一手好球,耍一套優(yōu)美的拳術等。另外,體育教師應該用自己的體育語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這樣,學生就會喜歡體育老師,喜歡體育課。
認真?zhèn)浜谜n 備課要做到備學生、備教材、備場地器材、備教法。要集體備課,發(fā)揮集體智慧。對于許多體育動作,體育老師可能會很容易把握,但如何把動作講解得清楚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對于體育老師的備課,筆者覺得主要是備如何講解動作,讓學生容易接受。
正確講解示范 體育是一門技術性的學科,體育教師的正確講解示范至關重要。一是講解要簡潔,讓學生聽得明白;二是示范要標準,讓學生看得清楚。筆者的體會是教師先示范、再講解,可能效果更好。老師的示范動作標準完美,是一種藝術的享受,能讓學生產生歡喜的感覺,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喜歡這項運動。這樣在講解的時候,學生就會聽得入神。示范幾次后,再把分解動作逐一講解,逐個示范,然后再把完整動作一起示范講解。
注意因材施教 體育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其他學科是腦力勞動,體育學科既是腦力勞動,也是體力勞動。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興趣愛好也不一樣。因此,體育教師要與學生溝通,選擇學生喜歡的項目,選擇適合學生身體素質的項目。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學生喜歡的項目,才有動力去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各不相同,要針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的訓練,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并要告知學生,每天每次的運動量是多少,采取適量的運動量。
落實體育教學常規(guī) 不知道什么緣故,現(xiàn)在很多體育課都成了放養(yǎng)課。上課時間一到,老師吹哨子集合,學生還沒有到齊,就解散了;上課時,往往是學生自由活動;下課前也沒有集中點名。體育課不像體育課。松散的課堂,導致了學生對體育的不喜歡。因此,體育教師要把教學常規(guī)落實到位,課前點名、熱身訓練,課上訓練規(guī)定動作,留十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自選動作,下課前點名。老師認真了,常規(guī)落實了,學生就不敢松散了,鍛煉效果就出來了。
要素二:培養(yǎng)終身鍛煉的習慣
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興趣是成功的催化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總會想方設法去做好。有些學生喜歡玩手機,為了買手機,往往會節(jié)衣縮食;為了玩手機,往往會廢寢忘食,犧牲學習時間。如果學生像愛手機一樣愛體育。何愁體育素質不上升?為此,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我國體育健兒的風采,讓體育明星成為學生的偶像,學生喜歡偶像,就會喜歡偶像的動作;可以組織學生收看各種籃球賽事,學生喜歡看籃球比賽,也會對籃球產生興趣;教師可以適時展示自己的體育才藝,老師有特長,學生喜歡老師,往往就會喜歡體育;還可以開展各種特色體育活動,如竹桿舞、跳飛機、滑板、獅舞、舞龍等,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特長,當學生的才藝得到展示之后,他們的自尊心會得到極大的滿足,就會繼續(xù)發(fā)展自己的體育特長。另外,還要告訴學生,體育是中考的必考項目,如果沒有平時的積累,沒有平時的積極訓練,就不會考出好成績,就會一定程度上拖中考的后腿。
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 通過課外輔導、訓練,使學生掌握體育的內涵,形成一定的體育特長??梢蚤_展一些體育競賽,使學生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自主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自主運動的意識,身體素質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fā)展,運動水平不斷提高,并且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發(fā)展體育特長 按照教育部門有關文件,學生在初中期間要鍛煉兩項體育特長。體育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特色項目,發(fā)展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就像我們老師一樣,總有自己喜歡的項目。比如很多男教師喜歡打籃球,每天都會打球,不打就不爽;有些女教師喜歡排球,天天訓練,不練就不舒服。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幾項特長,伴隨學生的一生。
要素三:合理膳食
營養(yǎng)膳食會影響青少年學生的生長發(fā)育,合理的膳食是提高運動能力和防止疲勞的一項重要措施。否則對其健康和運動成績都有不良影響。良好的營養(yǎng)結構是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原則上是運動前的一餐食物量不宜過多,應易于消化,食物中應含有較多的糖、維生素和磷,以及少量脂肪和纖維素。運動后的一餐食物量可多些,食物中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可多些,晚餐不宜過多,也不宜吃難消化和刺激性大的食物,以免影響睡眠,進食的時間必須有一定的間隔。想方設法讓學生養(yǎng)成健康膳食及合理休息的習慣??傊灰覀儚V大體育教師不斷去研究和探索,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途徑及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臧育揚,顧紅,吳明.體育理論知識教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張鈞,張?zhí)N琨.運動營養(yǎng)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祝蓓里,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廣西浦北縣金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