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區(qū)醫(yī)院(102200)侯麗霞 蘇敏 郝桂蘭 屈寒雪
1.1 資料 選取100例2017年2月~2018年11月骨科在硬腰聯合麻醉下行單側膝單髁置換術的患者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男8例,女42例,年齡62~81歲;觀察組男7例,女43例,年齡64~8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依據傳統(tǒng)護理理念應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依據快速康復護理理念進行護理:首先成立由主治醫(yī)師、責任護士和護士長組成的快速康復(FTS)小組,集中熟悉FTS的流程,確?;颊邍中g期相關的治療和護理能夠按照流程完成,合理安排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患者就診和手術。入院前由收治醫(yī)師進行入院及術前宣教,入院后行術前宣教,術后繼續(xù)加強宣教,輔助患者早期下地,爭取早期回復術前狀態(tài)。
術前護理:①病情評估 骨科醫(yī)生、麻醉醫(yī)生、護理團隊之間團結協(xié)作、有效溝通,術前對患者實施全面評估。遵醫(yī)囑積極控制基礎疾病,有問題及時向醫(yī)師報告,盡快調整患者一般狀況,使血壓、血糖等各項指標控制在能耐受手術的范圍內。②快速康復理念宣教 主要包括麻醉方式、術前禁食水時間、術后引流管留置時間,疼痛管理(超前鎮(zhèn)痛、術中鎮(zhèn)痛方案及術后鎮(zhèn)痛方案),術前功能鍛煉及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注意事項,下地行走時助步器的應用,踝泵運動,直腿抬高,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措施,排尿訓練等。③日常生活指導 患者禁食時間縮短為術前6h,這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適度,降低低血糖及術后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責任護士需要與麻醉師及手術室充分溝通,明確麻醉開始時間,特別是對于接臺手術的患者應盡量避免空腹等待時間,晨起進食腸內營養(yǎng)劑,保證術前6小時禁食的有效性。
術后護理:①早期進食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要求患者術后盡早恢復正常飲食。在維持患者生命體征正常的情況下,責任護士與臨床醫(yī)生及麻醉師充分溝通,術后4小時予患者少量飲水,術后6小時進食流食。②多模式鎮(zhèn)痛方案 采取模式鎮(zhèn)痛,提高鎮(zhèn)痛效果的同時減少鎮(zhèn)痛藥物的副作用,同時采取傷口冰敷、加強心理疏導等護理措施,有研究認為術后采用局部冰敷30min的方法,降低局部溫度,減輕炎癥反應和水腫,減慢神經傳導速度,緩解肌肉痙攣[1]。③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DVT) DVT是下肢手術常見的并發(fā)癥??焖倏祻妥o理模式要求術后重視護理及康復訓練,實施基本預防、物理預防、藥物預防的DVT標準預防措施,如術后采取合理體位、應用抗凝藥物、指導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應用靜脈泵、早期下地活動等護理措施。④管道的護理 傷口引流管于術后24小時內拔除,術中麻醉狀態(tài)下留置尿管于術后6小時拔出,以減少患者的恐懼,緩解尿路刺激癥狀。⑤預防跌倒 術后初次下床活動容易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引起暈厥、跌倒??焖倏祻妥o理模式要求護士對術后患者進行跌倒風險因素評估,指導患者正確下地方法,預見性采取相應防護措施,避免跌倒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⑥術后功能鍛煉 術后第1天行直腿抬高,CPM輔助被動活動,拔出引流管查彩超無下肢深靜脈血栓后幫助患者在助步器下行走,指導患者主動屈伸活動。
1.3 康復相關指標 康復相關指標包括住院時間、進水時間、進食時間、術后疼痛評分、下地活動天數、膝關節(jié)活動度(ROM)、引流管拔除時間、睡眠、大小表、跌倒、下肢血栓發(fā)生率、壓瘡、肺炎、患者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19.0處理數據,組間同類型計量比較使用t檢驗,組間同類型計數比較使用x2檢驗,P<0.05為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進水、進食時間,引流管、尿管拔除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7.2±1.4天),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1.9±1.4天),兩組進行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2h未發(fā)生胃腸道反應即可少量飲水,無惡心、嘔吐等并發(fā)癥時開始進食少量易消化半流食或軟食,第2天恢復正常飲食。對照組患者術后6h給予少量溫水,無不適可進少量半流食,第2天進食易消化軟食或恢復正常飲食。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引流管拔除時間分別為18~24小時內和48小時,尿管拔除時間分別為6~20小時和24~30小時。
2.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術后90%的患者為輕、中度疼痛,10%的患者為重度疼痛。對照組術后60%的患者為輕、中度疼痛,40%的患者為重度疼痛。
2.3 兩組患者術后下地活動和膝關節(jié)活動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18~24小時內拔除引流管后即行患肢彩色多普勒超聲,排除DVT發(fā)生后可下地行走,術后第2~5天,患者下地活動情況為步行100米/次,2次/天,15~30分鐘/次。對照組患者術后48小時拔管后下地活動,手術后第3~7天,下地活動情況為步行50~100分鐘/次,2次/天,30分鐘/次。觀察組患者術后膝關節(jié)ROM:第1天80°~8°~0°;第3~5天110°~3°~0°。對照組患者術后膝關節(jié)ROM:第1天30°~14°~0°;第3~5天70°~8°~0°;第6~10天90°~4°~0°。
2.4 兩組患者睡眠、便秘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術后發(fā)生入睡困難分別為3例和16例。觀察組1例患者發(fā)生術后便秘,肛入開塞露即解決便秘問題。對照組15例發(fā)生術后便秘,14例外用開塞露,1例采用灌腸法解決便秘問題。
2.5 兩組患者發(fā)生跌倒、DVT、肺炎、壓瘡等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均為發(fā)生跌倒、DVT及肺炎。觀察組1例患者發(fā)生DVT。對照組6例患者發(fā)生DVT。兩組患者均未放置下肢靜脈濾網。
2.6 兩組患者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滿意度分別為99%和90%。對照組患者滿意度低的主要原因為術后疼痛、惡心、便秘、失眠。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目前已經在結直腸癌、胃癌及膽囊結石等的手術治療中獲得了成功應用[2][3]。本研究以老年骨關節(jié)炎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對觀察組患者癌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中應用FTS理念作為指導,對傳統(tǒng)的護理措施進行優(yōu)化,主要內容包括優(yōu)化術前準備流程、加強對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宣教、應用心理干預、強化圍手術期的鎮(zhèn)痛及早期進水、進食,早期下床活動等。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術后VAS評分及下床活動、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了FTS理念的應用可以有效減輕術后疼痛程度,促進術后康復及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FTS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骨關節(jié)炎患者,在圍手術期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作為指導,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促進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此外,FTS理念的應用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