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臨潁縣中醫(yī)院(462200)王海水
1.1 研究資料 將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8例頸肩腰腿痛患者隨機分為甲、乙組,各44例。甲組:男21例,女23例;年齡46~68(56.3±6.2)歲;病程1~4(2.3±0.4)年;乙組:男19例,女25例;年齡47~70(56.7±6.1)歲;病程1~5(2.6±0.4)年。所有患者都符合相關的醫(yī)學倫理審核要求,并簽有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甲組采用針灸治療,腰腿痛患者可選取委中、丘虛、大腸俞、懸鐘、環(huán)跳等穴位,使用毫針進行捻轉提插等方法進行針灸,每天1次;頸肩痛患者可針刺大椎穴,直至皮膚微紅出現少量出血點,每3天針灸1次,2周1療程,連續(xù)治療1療程。乙組采用針灸聯合中醫(yī)熏蒸治療,針灸治療法與甲組相同,中醫(yī)熏蒸方劑為:薏苡仁30g;秦艽20g;桑枝、紅藤、防風、桂枝、羌活、 三棱、伸筋草、威靈仙、透骨草各10g;丹參、蘇木8g;甘草6g。將上述藥物放入紗布藥袋中,再置于熏蒸治療儀中加水煮沸后,加入陳醋和黃酒煮沸,在患者仰臥后將蒸汽溫度設為40℃熏蒸疼痛部位,每天1次,每次半小時,連續(xù)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狀況。其中,疼痛程度可采用VAS評分法評估,腰椎功能采用JOA評分法評估,肢體運動功能采用Fugl-Meyer評分法評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評估。VAS評分、JOA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低,腰椎功能恢復越好;Fugl-Meyer評分與Barthel指數越高,表明表明肢體運動功能越佳,日常生活能力越強。療效判定標準: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任何改善;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頸肩腰腿關節(jié)活動基本恢復,生活可自理;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頸肩腰腿功能恢復正常,且3個月內未復發(f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22.0分析,計數、計量資料用n(%)和(±s)表示,差異用X2和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VAS、JOA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VAS評分、JOA評分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乙組治療后VAS評分(2.2±1.8)明顯低于甲組(3.8±2.1),JOA評分(24.2±5.2)明顯高于甲組(18.8±3.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Fugl-Meyer評分、Barthel指數比較 兩組治療前Fugl-Meyer評分、B a rt h e l指數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乙組治療后Fugl-Meyer評分(36.2±4.3)、Barthel指數(75.6±8.7)均明顯高于甲組(2 5.8±4.1)、(45.4±10.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乙組治療總有效率(95.5%,42/44)明顯高于甲組(81.8%,36/4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頸肩腰腿痛在臨床中屬于患病率較高的常見病,主要指因肩關節(jié)炎癥、頸椎病、膝關節(jié)退行性病變、腰肌勞損等引發(fā)的肌肉關節(jié)疼痛和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病理特征的臨床綜合征。本次研究通過對頸肩腰腿痛患者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結果顯示采用針灸結合中醫(yī)熏蒸治療的效果顯著優(yōu)于單獨采用針灸治療的療效。針灸是中醫(yī)治療中的常用方法,簡單易操作,能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刺激經絡,改善機體臟腑功能,調節(jié)氣血,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達到緩解頸肩腰腿痛的效果[1]。而且,針灸治療無需麻醉,無瘢痕,能反復多次針刺治療,具有治療安全、費用低廉的優(yōu)勢,被廣泛用于頸肩腰腿痛治療中。而中藥熏蒸作為中醫(yī)外治法,通過熏蒸患處,能使藥物在溫熱刺激下滲入皮膚肌層,作用于病灶,發(fā)揮藥效。而本次研究中所用中藥熏蒸方劑中的薏苡仁有清熱除痹的作用,秦艽可清熱除濕、消痹止痛;蘇木、三棱、丹參能活血化瘀、消腫通絡;桑枝、羌活可祛風行水、除濕止痛;威靈仙、紅藤可祛風活血、除濕鎮(zhèn)痛;伸筋草、透骨草有舒筋活絡、止痛祛濕的功效,甘草可調和諸藥。因此,將上述藥物配伍時,能止痛除痹、舒筋通絡、活血化瘀,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改善其腰椎功能與肢體運動功能[2]。
總之,頸肩腰腿痛患者采用針灸聯合中藥熏蒸治療,能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促進其腰椎功能與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改善其生活質量,適合在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