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月
(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4)
鄧遂夫先生在《走出象牙之塔——〈紅樓夢脂評校本叢書〉導論》中指出:“過去誰都贊嘆《紅樓夢》是一部奇書,誰都覺得這部巨著氣象恢弘,意境深遠,奧妙無窮;卻很少有人充分認識到:可以通過對脂批的深入研究,較為準確地揭示這部‘奇書’的諸多奧秘——包括作者真相,創(chuàng)作過程,素材來源,時代背景,表現(xiàn)手法,以及透過這些手法所傳達的思想藝術(shù)內(nèi)涵,等等。尤其最后兩項,即通過脂批去揭示此書的獨特表現(xiàn)手法和潛在的思想藝術(shù)內(nèi)涵,我以為是脂評本研究的重中之重?!盵1]自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早期抄本發(fā)現(xiàn)以來,脂本及脂評受到學界的重視,脂評本與后來的評點本最大的不同在于評點幾乎與作者創(chuàng)作同時產(chǎn)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及刪改。脂硯齋對書中情節(jié)人物熟知,以當事人的身份來點評,雖然在思想觀念上與作者有部分差異,但評點中所透露的基本立場與作者是保持一致的,通過脂評可以揭示出作者的創(chuàng)作主旨。這些都與后來的跟隨者東觀閣、王希廉、張新之等數(shù)家不同。脂硯齋與曹雪芹及原稿的關(guān)系,脂硯齋的身份之謎,其評點的寫作年代及脂本的成書過程,脂硯齋關(guān)于作者創(chuàng)作思想的論述等問題,無論對考證派、索隱派、探佚學、評點派等都是極具價值的選題。正如馮其庸先生所言:“于是紅學的版本學(主要是抄本)、曹雪芹家世學、脂評(包括畸笏等同時人的評)學,遂成了20世紀紅學的三大熱點,而《紅樓夢》探佚學,也從胡適時代就開始了?!盵2]民國初年至1949年,胡適對甲戌本的發(fā)掘引發(fā)學界對脂評本價值的討論,成為《紅樓夢》脂評研究的發(fā)端,建國后脂評研究作為《紅樓夢》作品及版本、作者考證的重要依據(jù),俞平伯、周汝昌、吳世昌、吳恩裕、馮其庸等紅學先驅(qū)致力于脂評的細致勘校和各版本間的評語位置出入和字詞訛誤,對底本的來源關(guān)系的辨別,為后來脂評理論研究的材料準備作出了巨大貢獻,奠定了扎實的基礎(chǔ)。自新時期40年來關(guān)于《紅樓夢》脂評的理論研究漸漸成為熱潮。下面擬分為幾個方面來重點論述。
脂評具有史料價值和藝術(shù)理論價值,對脂評的研究向兩個方向展開,對小說的考證也逐漸由歷史考證走向文學考證的方向。對脂硯齋是誰,脂硯齋與畸笏叟是否同一人,脂硯齋與曹雪芹的親屬關(guān)系,以及由脂批考訂《紅樓夢》的著作者、小說的版本、成書年代等問題的研究在這個階段繼續(xù)進行,并有大量的著作和研究文章,以下僅列舉一兩例,以窺全豹。關(guān)于著作權(quán)問題,如戴不凡《揭開〈紅樓夢〉作者之謎》[3],《石兄與曹雪芹——揭開紅樓夢作者之謎第二篇》[4],運用脂批等其他材料,論證作者不是曹雪芹,雪芹只是小說的改作者。此說受到多篇文章批駁,如鄧遂夫《脂批就是鐵證——關(guān)于〈紅樓夢〉作者問題與戴不凡同志商榷》[5],蔡義江《脂評說〈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6]等,以脂批為據(jù)肯定作者是曹雪芹。關(guān)于脂硯齋的身份問題,如郝延霖《“脂硯齋”考辨》認為脂硯齋與雪芹既是親屬又有著深厚的友誼[7]。孫遜《曹雪芹、脂硯齋、畸笏叟三者關(guān)系之探尋》假設(shè)畸笏叟是曹頫的化名,雪芹為曹颙遺腹子,脂硯為曹頫之子?;蛘咧帪椴茱J遺腹子,雪芹為曹頫之子[8]。丁淦《脂硯齋辨》認為脂硯齋不是曹家子侄,而是外戚兄長[9]。楊光漢《脂硯齋與畸笏叟考》認為脂硯是雪芹的兄弟,畸笏叟是雪芹的長輩,比雪芹約年長二十歲。用脂硯的名字主要是從政治意義上考慮,有“補天”之意[10]。宛情有關(guān)于脂硯齋的系列不同論斷,見《脂硯齋不是曹雪芹的合作者》[11]、《脂硯齋批書遠在作者身后》[12]等。對于脂評的考證越來越深入,曹雪芹、脂硯齋、畸笏叟三者關(guān)系的探尋是基點,由此衍生出版本及成書年代的考據(jù)。近十年來脂評考證繼續(xù)深入,視角上大開大闔,喬福錦《〈石頭記〉三期“脂評”考》將脂評分為“初評”、“重評”至“四評”及脂硯齋身后評三個時期,考證三個時期的評點起始時間、評點人,評點本,畸笏叟“后評”的底本與形式、時間段及佚稿的問題[13]。此文對脂評分段、發(fā)展面貌有一個較為全面的描畫。此外還有張義春《論甲戌本脂批所謂之“正文”》[14],張昊蘇、沈立巖《〈紅樓夢〉涉“舊時真本”脂批考證》[15],楊瑩瑩《〈蒙古王府本石頭記〉中的“脂批”考辨》[16]等眾多考證之作,從各版本的比照、版本特色、批語的時段等多方面將脂批考證推向更為深刻細致的層次。
脂本、脂評是80年代以來紅學研究的重要材料,對于脂評的價值高低和真?zhèn)?,?0年代初學界爆發(fā)出一場論爭,并一直延續(xù)至今。
(一)否定說。郝延霖認為脂硯齋站在曹雪芹的反面,“以形而上學的觀點和唯心主義的思想對偉大的《石頭記》評論”[17],批駁脂硯齋的唯心主義。徐遲《如何對待脂硯齋》一文,對脂批持否定態(tài)度[18]。吳國柱《論脂批形成的年代》認為脂本晚于程本[19]。在這方面著作論述最多的是歐陽健先生,他的紅學辨?zhèn)蚊鳌都t樓新辨》《紅學辨?zhèn)握摗贰哆€原脂硯齋》等在學界反響很大,歐陽健先生開創(chuàng)的紅學辯偽派震撼了新紅學,也得到了一部分研究者的支持。歐陽健先生《紅學辨?zhèn)握摗芬晃恼劦剑骸耙痪湓挘褐尽⒅约捌渌妨?,是‘被紅學界普遍接受的’、‘沒有疑問的’,因而是絕對可靠的;懷疑這一點,就是不懂‘紅學的ABC’。這就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一致公認’的東西,是否一定是真實的可靠的東西?換言之,紅學究竟有沒有‘偽’可辨?應(yīng)該怎樣辨?zhèn)危俊碧岢鲈诒鎮(zhèn)紊弦罁?jù)兩個原則:第一從書的來源上辨別,第二從文義內(nèi)容上辨別。其對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的真實性存疑,力圖正本清源,將辨?zhèn)我搿都t樓夢》的版本研究。文末曰:“通過我和曲沐、陳年希等同志對程甲本的校注,特別是經(jīng)歷了《紅樓夢學刊》這場‘全面批駁’的洗禮,我對自己辨脂本之假而認程本之真的觀點益加堅信不疑?!盵20]歐陽健先生的觀點在學界受到了激烈的批駁,對脂批真?zhèn)蔚恼摖幰欢瘸蔀闊狳c。實際上面對現(xiàn)有數(shù)量龐大的脂批,持脂批偽托論的學者,還需要更有力的證據(jù)和周密的論證。筆者認為這是學術(shù)研討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的學術(shù)爭鳴,如這些學者提出的能為學界共同接受的確鑿的證據(jù)和可貴的推測,也可作為脂批研究更加深入的參考意見。
(二)肯定說。從紅學研究大師胡適、俞平伯、吳世昌、周汝昌、馮其庸等到當代學者葉朗、孫遜、蔡義江、郭豫適等,都高度肯定脂批的思想和藝術(shù)價值。干朝端《應(yīng)該如何評價脂硯齋》針對徐遲先生的文章“不敢茍同”,認為“脂評對《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以及傳播、評論,都是有貢獻的”[21]。葉朗發(fā)文對徐遲、郝延霖等同志的觀點進行了批駁,最后總結(jié)出“脂硯齋對《紅樓夢》的生活基礎(chǔ)、創(chuàng)作方法、主題思想、人物塑造、情節(jié)、結(jié)構(gòu)、語言、細節(jié)描寫,進行了全面的評論和探討。這些評論和探討,是對于《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的藝術(shù)經(jīng)驗進行理論概括的第一次嘗試。這個嘗試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無論成功的地方或失敗的地方,都不是毫無意義的,都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22]葉朗先生用他嚴謹?shù)膶W術(shù)的態(tài)度,對脂評的藝術(shù)理論價值進行了客觀評價。
孫遜先生《脂批和我國古典小說評點派》論述了脂硯齋的“親歷”說對古代現(xiàn)實主義小說理論的深化,肯定脂評在人物個性塑造方面的創(chuàng)新精神及理論貢獻[23]。馮其庸先生曾明確提出:“這是因為不同意把程本拔高到《紅樓夢》的最早的本子的說法,也不同意說脂本都是偽本,只有程甲本才是真本的說法而寫的。全盤否定程本和全盤否定脂本只承認程本,這兩種態(tài)度都是片面的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至于說脂本是偽本,只有程甲本才是《紅樓夢》的最早的真本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他們不知道程甲本的底本就是脂本,至今程甲本里還殘留著五條脂硯齋的批語,被混入正文把它當作了正文看待,這就是歷史的證明。”[24]郭豫適先生著有《紅樓研究小史稿》《紅樓研究小史續(xù)稿》等著作,其認為:“紅樓夢是一部古代小說,并不是一部學術(shù)著作,更不是一件出土文物,譬方說它并非一件古鼎?!盵25]強調(diào)要避免形而上學的絕對化的觀點,要對紅學作科學的考證,并且能取得統(tǒng)一的認識。
美國斯坦福大學王靖宇教授指出:“其實脂評只有一小部分涉及作者和其他有關(guān)問題,而大多確實與諸如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紅樓夢》的藝術(shù)成就等純系文學批評的問題有關(guān)?!盵26]與王教授觀點一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者約翰·C·Y·WANG曾在文中歸納脂評中的一系列藝術(shù)手法,如“不寫之寫”“烘云托月”“橫云斷嶺”“草蛇灰線”“錯綜”“避難”等共34條[27]。認為自從胡適發(fā)現(xiàn)甲戌本并公之于世之后,脂評對于《紅樓夢》的價值得到充分重視,并產(chǎn)生了大量的紅學專著。但“這些討論大都是圍繞著脂批對于曹雪芹生平的介紹、作者原來對全書的寫作計劃、脂硯齋的所屬問題、各種版本的年限和相互聯(lián)系等方面提出新的見解,而從文學的觀點精心考察脂硯齋評注的卻很少,這是令人遺憾的。”兩位漢學家目光犀利,直指國內(nèi)的脂評研究現(xiàn)狀令人擔憂,強調(diào)對脂批的研究應(yīng)該轉(zhuǎn)到文學研究的視角,希望更多研究者參與進來,而不是把注意力都放在考證版本和成書的研究。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脂評的研究大有改觀,逐漸轉(zhuǎn)向文學理論研究的重心??偟膩碚f,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一)脂硯齋的創(chuàng)作論。在歷史小說和英雄演義小說風行的通俗小說發(fā)展初期,藝術(shù)的真實理論并未彰顯,小說與歷史的關(guān)系緊密,世情小說發(fā)展之后,藝術(shù)與生活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特性顯露出來,張竹坡點評《金瓶梅》已經(jīng)提出“依山點石,借海揚波”(《金瓶梅寓意說》),金圣嘆也曾提出小說是“因文生事”,至脂硯齋時期,世情才子佳人小說流行,脂硯齋非常敏銳地認識到藝術(shù)真實性的問題。李沛《脂硯齋的藝術(shù)真實觀》認為:“脂硯齋把‘至情至理’即藝術(shù)真實性作為評價《紅樓夢》的價值的根本尺度。并因此而對藝術(shù)真實的審美特質(zhì)、藝術(shù)真實的創(chuàng)造與鑒賞規(guī)律等進行了多方面的論述,從而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藝術(shù)真實的理論系統(tǒng)”[28]。白嵐玲認為脂硯齋“非經(jīng)歷過,如何寫得出”之論“不是針對《紅樓夢》全部內(nèi)容而論”,而是對作者“根據(jù)自己經(jīng)過見過之事實筆直錄或變形處理的那部分特殊內(nèi)容的概括和贊嘆”,并“針對當時充斥文壇的諸多模式化的世情小說而發(fā),帶有明顯的糾偏救弊之意”[29]。此外還有郝延霖《脂硯齋的創(chuàng)作論(一)——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30]、《脂硯齋的創(chuàng)作論(二)拋棄陳腐舊套》[31]、《脂硯齋的創(chuàng)作論(三)貴在藝術(shù)創(chuàng)新》[32]等文章對脂硯齋的創(chuàng)作論進行分析。近十年研究脂評技法論出現(xiàn)了許多新角度、新思考。胡薇、楊志平《〈紅樓夢〉脂評本技法論價值之探討》用比較的角度,將脂評本技法與脂硯齋之前的小說評點本進行比照,分析了脂評本技法論對前人成果的繼承和發(fā)揚,認為脂評追求反俗套、求新的小說觀念,并總結(jié)出符合世情小說敘事風格的若干技法[33]。劉琳《淺析脂硯齋反俗套的小說觀》從小說人物形象塑造、情節(jié)模式敘事表達、場景器物描寫三方面探討脂硯齋突破歷來才子佳人小說俗套的創(chuàng)新之處[34]。白嵐玲《從“詩中有畫”到“稗中有畫”——脂硯齋小說評點的新變》分析了脂硯齋本人癡迷畫藝具有深厚的藝術(shù)修養(yǎng)是其援畫論稗的主觀前提,曹雪芹善畫工,《紅樓夢》文本具有鮮活的畫面感是援畫入稗的客觀基礎(chǔ),總結(jié)了脂硯齋對“詩畫一律”的意境理論與古代小說評點的有機融合[35]。
(二)脂硯齋的情理論?!扒槔碚摗笔敲髑逍≌f批評中的重要概念。脂硯齋談到情理的批語涉及到人物形象、細節(jié)描寫、語言描寫、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等諸多方面。孟昭連指出“如果說《金瓶梅》是一部真正完全寫實的小說的話,那么《紅樓夢》除了寫實之外,確實又多了一層‘此等半有半無、半古半今,事之所無、理之必有,極玄極幻、荒唐不經(jīng)’的描寫,這也是《紅樓夢》超越《金瓶梅》的地方之一”[36]。文中還論述了脂硯齋評點人物心理、人物語言等方面“真正情理之文”。張同勝《論脂評的情理真實觀》一文論述了脂評的情理真實觀是建立在“親歷”說的基礎(chǔ)上,但“情理真實不是歷史真實,而是建立在生活真實基礎(chǔ)之上的藝術(shù)真實”。該文分析了從金圣嘆的“聲情”“神理”“因文生事”到張竹坡關(guān)于“情理”的評點,再到脂硯齋、畸笏叟的“情理論”,關(guān)于小說的情理論逐漸深化發(fā)展??偨Y(jié)出“脂評‘事之所無,理之必有’的情理真實也就是文學藝術(shù)的‘本質(zhì)的真實’,它以生活真實為基礎(chǔ),要求小說的敘述合乎人情物理的真實性,由此塑造出鮮活生動的典型性人物形象。脂評所謂的‘情理’真實,既不排斥幻筆,不反對建立在合乎情理邏輯基礎(chǔ)上的想像和虛構(gòu);又不拘泥于毛宗崗父子的歷史真實觀。脂評的情理真實觀要求藝術(shù)形象與社會生活內(nèi)在規(guī)律和內(nèi)在邏輯的真實性吻合,即小說文本的敘述應(yīng)該具有人情物理的‘本質(zhì)的真實’”[37]。其他如吳明東《“欲天下人共來哭此‘情’字”——談脂硯齋對《紅樓夢》“情”主題的揭示》[38]等都在“情理論”方面作出了探討,王鳳靖的碩士論文《脂硯齋〈紅樓夢〉評點中的“神理”》[39]也是作為此問題的綜合研究的成果。
(三)脂硯齋的讀者論。左健《〈紅樓夢〉脂評的文學鑒賞觀》提出從現(xiàn)代批評眼光來看脂評值得發(fā)掘的見解,如“辯證的藝術(shù)眼光、細讀的方式、掩卷合目法、比較的方法”等[40]。郝延霖《脂硯齋論評者和作者、讀者的關(guān)系》認為評者應(yīng)該“具備較廣泛的生活基礎(chǔ)和較高的文化水平”,有“嚴謹?shù)奈娘L和細究的精神”,秉“刀斧之筆和菩提之心”[41]。評者揭示作者主旨、反映創(chuàng)作過程,更重要的是著作權(quán)的維護,評者又從對比、設(shè)身處地、前后照應(yīng)、隱語等多方面指導讀者來閱讀體會。馮其庸先生曾說:“我敢斷言,現(xiàn)在如果有哪一位紅學大家,他確實具有很高的鑒賞力和很高的文字功夫,他對《紅樓夢》具備了評批的條件,如果能由他來評批一部《紅樓夢》,那末,這部《紅樓夢》肯定會受到人們的極大歡迎?!盵42]可見脂硯齋作為《紅樓夢》最早的評點者,無疑應(yīng)具備了這樣的能力,才能給我們留下寶貴的小說批評理論。
(四)脂硯齋的人物論。上世紀80年代主要是關(guān)于脂評中人物和典型兩個主題的討論。如楊星映《脂硯齋論人物塑造管窺》從人物形象的生動性、真實性、豐富性、刻畫人物的藝術(shù)手法的多樣性等四個方面進行論述[43]。李燃青《脂硯齋論典型藝術(shù)》以賈寶玉、賈雨村、賈政等人物塑造為例,分析了脂評中對于人物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的美學見解[44]。鄭紅楓《脂硯齋論典型塑造特色》提出脂評雖然講究情理兼具,但實際上是重情而側(cè)理,并且塑造人物講究“善惡并書”的觀點[45]。周鈞韜《論脂硯齋的美丑觀》論述了脂硯齋的美丑觀的內(nèi)含的辯證因素,“脂硯齋認為,美人的‘一陋處’非但不會破壞美人的美,反而會增加其美?!痹撐倪€對脂硯齋的美丑觀的形成進行了理論溯源[46]。胡晴碩士論文《〈紅樓夢〉評點中人物塑造理論的考察與研究》運用脂評材料分析其人物塑造理論方面的貢獻[47]。
鄭紅楓《“囫圇語”與“模糊語”——兼論脂評的審美意蘊》就脂評中的“囫圇語”這一命題,從人物語言發(fā)生的特定情境和人物感情關(guān)系的兩個角度來進行具體的分析,指出這種以人物性格發(fā)展邏輯為基礎(chǔ)的模糊化處理手段,揭示出人物的細膩幽微的心理世界,并產(chǎn)生豐富的審美體驗[48]。此外幾部碩士論文專門就脂硯齋評點的修辭進行文學修辭學研究,如左云成《脂硯齋評點〈石頭記〉修辭闡釋》討論脂硯齋言語修辭論、接受修辭思想、雙重維度的修辭形態(tài),以修辭形態(tài)為核心闡釋評點與小說文本之間的互動的藝術(shù)效果[49]。尚暘《脂硯齋評點語言的修辭研究》則從傳統(tǒng)修辭學語境來闡釋脂評的修辭境界和修辭原則,從小說修辭學角度分析脂評在敘事層面上的修辭技巧,以及時間、視點、結(jié)構(gòu)等的展示解讀[50]。劉佳、樊慶彥《一切妙在“不解”中——語言學視角下的〈紅樓夢〉脂評“囫圇語”解讀》從語言學的視域下對“囫圇語”進行界定,認為在小說人物交際過程中,“囫圇語”具有修辭功能,提高了表達效果,分析了“囫圇語”修辭之妙的生成機制包括社會文化機制、話語傳播機制、話語接受機制、心理情感機制四個方面[51]。可見脂評理論在語言學領(lǐng)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揭示出小說語言藝術(shù)的精湛及豐富的蘊含。
21世紀以來敘事理論的發(fā)達以及對各學科的滲透,小說作為一種敘事文體,小說批評就成為敘事學的重要陣地,運用敘事學理論,從敘事的角度來研究脂硯齋評點的文章增多。如鄭鐵生《〈紅樓夢〉脂評的敘事結(jié)構(gòu)思想》一文從敘事結(jié)構(gòu)、敘事時空、敘事方法與技巧等方面來探討“實與虛、常與變、密與疏”這三組范疇的對立和互通,以見之中國敘事學內(nèi)中和而外兩極的潛在原則[52]。王慧《評脂硯齋的敘事理論》運用當代敘事學理論,從敘述者、敘述視角、敘述結(jié)構(gòu)、敘述邏輯等方面來對脂硯齋敘事理論進行分析[53]。高靜的碩士論文《脂硯齋敘事思想研究》從敘事結(jié)構(gòu)、敘事時空、敘事視角、敘事節(jié)奏四個方面展開論述,指出:“脂硯齋敘事思想的價值,不僅僅在于他提出了‘真幻交織’的朦朧說法,對傳統(tǒng)‘虛實互立’觀念的突破,更在于他把這種突破始終與具體的文本分析緊密結(jié)合?!盵54]韓珊碩士論文《〈紅樓夢〉脂評中小說寫作技巧研究》運用現(xiàn)代小說寫作理論探討脂評中的敘事技巧[55]。王凌《〈紅樓夢〉脂評中的“互文”闡釋策略》認為互文性長久地存在于古代小說評點中,就脂評本評點者與作者、人物、讀者的對話,跨越文本的“對看”原則與充滿結(jié)構(gòu)意識的“合看”理念來研究脂評本中的互文闡釋策略[56]。這是在西方互文性理論的背景下反思本土理論的積極思考。任競澤《曹雪芹的文體學思想——兼及脂評本〈紅樓夢〉的文體文獻學價值》是曹雪芹文體理論的一篇力作,將以往零散的關(guān)于詩詞曲賦駢文等個案研究統(tǒng)籌于系統(tǒng)的文體思想研究,全文從辯體與尊體、得體與失體、破體與變體、傳統(tǒng)與俗套四個方面探究曹雪芹的文體思想,認為“脂硯齋批語中的大量文體言論是對曹雪芹文體學思想的補充、印證和完善,具有很高的文體文獻學價值”[57]。車瑞《脂批〈紅樓夢〉與反諷手法探析》結(jié)合脂批和英美新批評理論,探究作者以語言反諷、命運反諷、情節(jié)反諷等諸多反諷藝術(shù)手法[58]。段江麗《紅樓夢早期脂批的闡釋學意義——以闡釋旨趣為中心》從闡釋學的角度,以“闡釋旨趣為中心”,探討脂批對小說虛構(gòu)性質(zhì)的認識,文類的判斷,作者意圖與讀者接受等問題[59]。
近二十年對脂評進行整體學術(shù)研究或運用脂評材料研究《紅樓夢》評點的碩博論文大增。迄今為止,中國知網(wǎng)博士論文文庫中以“紅樓夢評點”為研究對象的有3部:何紅梅的《〈紅樓夢〉評點理論研究——以脂硯齋等10家評點為中心》[60],吳曉風的《〈紅樓夢〉評點研究》[61]和劉繼保的《〈紅樓夢〉評點研究》[62]。其中劉繼保一文以東觀閣、王希廉、張新之、姚夑等(不含脂硯齋)15家評點本為研究對象。以上3部博士論文都運用到脂評的材料,其資料豐富、論述詳盡、具有理論深度,論述了《紅樓夢》評點的崛起、《紅樓夢》評點本的形態(tài)和特征,并從主題、人物、語言、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等方面進行了富有價值的探索,為紅樓夢評點研究積累了新的理論成果。楊志平《中國古代小說技法論研究》[63]、陳心浩《明清小說評點范疇研究》[64]都涉及到脂評,兩部博士論文對小說技法、范疇作出了系統(tǒng)的研究和理論貢獻。碩士論文約數(shù)十篇①,主要從小說觀念論、創(chuàng)作論、結(jié)構(gòu)論、辭章論、修辭論、鑒賞觀、人物論、技法論等方面深入研究脂評的小說批評思想。從主題來看,研究重點由脂評的傳統(tǒng)批評思想、技法理論,逐漸走向具體的核心概念,并探討脂評與畫論、戲曲、文章學等淵源,評者對作品的接受等,對脂評的研究不斷深入而細化。
對目今12種脂本評語進行??陛嬩浀闹髦饕?種,對于脂評的整理輯錄工作,開山之祖應(yīng)是俞平伯先生。俞平伯于1954年出版《脂硯齋紅樓夢輯評》(上海古籍出版社),采用了甲戌、己卯、庚辰、甲辰、有正五個代表性的本子的評語加以校勘。1972年法國陳慶浩先生《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吩诖嘶A(chǔ)上增加了對蒙府本、舒序本、列藏本、靖藏本、楊藏本、程甲本的整理和評語校訂,增訂本于1987年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1986年朱一玄編輯出版《紅樓夢脂評校錄》(齊魯書社),所依據(jù)的底本為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列藏本、靖藏本、甲辰本等8個版本。2006年鄭紅楓、鄭慶山輯校本《紅樓夢脂評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在前三本的基礎(chǔ)上,收集現(xiàn)存所有脂評本系列版本,以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的批語為主,編者在輯校體例上說明“輯入脂硯齋、畸笏、棠村、松齋、梅溪的批語。剔除各本中的他人批語,如立松軒、高蘭墅、孫桐生、鑒堂、綺園及列藏本、楊藏本、舒序本沒署名的批語”。除了俞平伯先生輯錄的脂評沒有列入靖藏本的評語外,后來的輯校本都有靖本批語。這些輯錄本為當代學術(shù)研究者、愛好者進一步閱讀、探索、思考、研究奠定了基礎(chǔ)。
較早對脂評進行理論研究的專著是孫遜先生的《紅樓夢脂評初探》[65]。該書對脂本、脂評和評點者的身份進行了概述。孫遜先生認為評語暗示了小說隱去的政治斗爭“真事”,透露出小說寫封建家族衰亡史的訊息。雖整本書以寶黛愛情為主線,但是不能膚淺地認為作者之意只寄興于一個“情”字。評語揭示出小說強烈的反封建思想傾向,反映了小說成書過程中修改增刪的點滴情況。孫遜先生重力在描述評語透露出的小說80回之后情節(jié)發(fā)展的大致輪廓,并歸納出脂評可貴的藝術(shù)見解,包括小說與以往才子佳人舊小說不同的筆法,討論人物的個性塑造、外貌描寫、人物名號及精煉的語言藝術(shù)等方面的理論成就。
郭豫適《紅樓夢研究小史稿》有專門的章節(jié)對脂評的概況、內(nèi)容、價值等方面做出分析[66]。韓進廉《紅學史稿》介紹了脂本的系統(tǒng)、脂評者的身份探索,肯定了脂評在紅學研究中的價值和意義[67]。馮其庸先生的《〈石頭記〉脂本研究》主要收集了馮其庸先生關(guān)于庚辰本、甲戌本、己卯本、列藏本、夢序本等脂本的版本特點、評語對照、版本的年代、情節(jié)的對比等方面的論文,是一本重要的脂本文獻考證專著,給研究者提供了許多珍貴的資料[68]。石麟《中國古代小說評點派研究》專辟一節(jié)談“脂硯齋評點《紅樓夢》”,從“真正情理之文”、“一支筆作千百支用”、“非純化工夫之筆不能”、“此因事而命名”、“作者與余實實經(jīng)過”五條批語的不同角度來闡述脂評的情理觀、情節(jié)結(jié)構(gòu)、語言藝術(shù)、諧音取名、親歷說等理論內(nèi)涵[69]。此外葉朗《中國小說美學》[70]、陳謙豫《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71]、陳洪《中國小說理論史》[72]、孫琴安《中國評點文學史》[73]、王汝梅《中國小說理論史》[74]、林崗《明清小說評點》[75]等理論著作都對脂評在中國小說批評史上的地位和美學價值做出認真的探討和客觀的評價。
胡文彬、周雷主編了三本臺灣及海外紅學論文選,其中《臺灣紅學論文選》[76]收錄了潘重規(guī)、劉廣定、王三慶等二十幾位研究者的四十多篇論文,論文分兩輯,第一輯主要是關(guān)于《紅樓夢》的悲劇精神、喜劇意識、戲劇史料、寫作技巧、語言藝術(shù)、人物、出世精神、成書過程等主題探討。第二輯主要是紅樓夢的版本研究。對甲戌本、夢稿本、列藏本等版本及六十四、六十七回、脂硯齋身份考辨等問題探討,其中潘重規(guī)先生的《論列寧格勒藏抄本〈紅樓夢〉的批語》和《列寧格勒藏抄本〈紅樓夢〉中的雙行批》以及張壽平《〈紅樓夢〉脂批平議》、翁同文《漫談脂硯齋批語引詩》、嚴冬陽《〈紅樓夢〉的批語和批書人》是5篇專門談脂批的文章,但僅是對列舉批語或分類,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推測,并未對脂批的文藝理論價值進行探討。附錄《臺灣省〈紅樓夢〉研究資料索引》分版本、論著、紅學研究論文三類?!断愀奂t學論文選》收錄了馬力、宋淇、梅節(jié)、陳慶浩、王錫齡等研究者的23篇論文,關(guān)涉到《紅樓夢》中的詩詞曲、人物、翻譯等問題[77]。書后也列出了《香港刊行〈紅樓夢〉研究資料索引》。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于1966年創(chuàng)立了“《紅樓夢》研究小組”,并于1967年編輯出版《紅樓夢研究???,一直致力于紅學研究事業(yè)的發(fā)展?!逗M饧t學論集》收錄了部分海外華裔學者和旅居海外的中國學者的中文紅學論著,主要作者有余英時、趙岡、夏志清、周策縱等。其中趙岡的《脂硯齋與〈紅樓夢〉》,皮述民《脂硯齋與〈紅樓夢〉的關(guān)系》兩篇專門談到脂硯齋,從脂批中探究脂硯齋的身份、脂硯齋與作者、作品內(nèi)容及成書過程的密切關(guān)聯(lián)等[78]。這三本集子是較早較全面的一套書。
近年來,關(guān)于海外紅學研究的著作增多②。美國的紅學研究從20世紀初的版本、作者、成書年代的傳統(tǒng)漢學到學科交叉研究,再到后來的多種西方文藝批評方法的運用,越來越注重文本自身的闡釋生成空間,作者及評者的研究讓位于文本。關(guān)于脂評的研究在此值得關(guān)注的是美國漢學家浦安迪編輯的《紅樓夢批語偏全》,該著以“通、奇、深”三個關(guān)鍵詞為選取標準,從《紅樓夢》諸多舊抄本、程刻本批語進行整理,既有平凡通行的批語,又酌選出深刻、個性、尖銳的評語,以此來將各評點家批語進行對照,全面俯瞰《紅樓夢》諸多批評家對小說的闡釋歷程。
總的看來,港臺及海外的紅學研究主要從3個方面入手,一是已有的《紅樓夢》版本的整理出版,二是脂評輯錄的出版,三是《紅樓夢》文本研究。這一方面又涵蓋了作品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成就、人物分析、版本、作者、評點者、成書及續(xù)書研究等。三者均涉及到脂評的材料運用和考評,脂評的價值也越來越受到紅學研究者的重視。
綜觀40年來的脂批研究期刊論文,最初發(fā)現(xiàn)脂本到陸續(xù)影印或校點排印問世后,對于脂評本的版本、成書、脂評真?zhèn)蔚挠懻撦^為熱烈。80年代開始轉(zhuǎn)向脂評的藝術(shù)價值研究,從讀脂批札記開始,探討人物、性格、典型的理論。90年代受接受美學的影響,重視脂批的美學研究,比如從“情”與“文”的關(guān)系、讀者鑒賞、審美等角度,關(guān)于人物刻畫的技法在這一階段繼續(xù)深入。從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由于敘事理論的興起,脂批研究也很快進入以敘事研究為主體的新的階段,探討脂批的敘事理論、詩學觀。脂批研究的關(guān)鍵詞為“情理觀”“藝術(shù)真實觀”“互文”“敘事結(jié)構(gòu)”“技法論”“畫論術(shù)語”等,借助英美新批評理論、互文性理論、闡釋學理論、文體學理論等,脂評研究視角越來越新穎,立足文學研究,理論依據(jù)上博采眾家,呈現(xiàn)開放多元化的趨勢。
紅學發(fā)展至今,脂評學的研究主要在考證方面的成果較多,對于脂評的文藝理論研究較少,雖然俞平伯、馮其庸、孫遜、郝延霖等學者發(fā)表過一系列脂評理論研究相關(guān)論文或著作,但數(shù)量有限。迄今已有兩部關(guān)于紅樓夢評點的博士論文和多篇碩士論文運用了脂批的材料,對于脂評進行敘事學、美學、詩學研究的期刊文章趨向繁榮,但與金圣嘆、毛宗崗、張竹坡等評點家的小說批評理論研究成果比較起來,相對較弱,在數(shù)量和廣度深度上的開掘還有著廣闊的空間。究其原因:
(一)脂評的史料價值更為前研究者所看重。對脂硯齋的考辨、脂本真?zhèn)蔚目急妗⒉苎┣奂沂赖目甲C都要用到脂評的材料,學者在進行正本清源的工作時,更多的把精力用在石頭記抄本與程刻本版本的文字??狈矫妫D還原最接近曹雪芹的真本《紅樓夢》的原貌。馮其庸先生在《石頭記脂本研究》一書中對各個抄本尤其是己卯本、庚辰本、甲戌本這3種主要版本評語的位置、條目、文字,正文的差異,卷首凡例的作者等做了大量細致嚴謹?shù)目甲C工作,論斷周密[68]。馮先生一生用力在曹學、版本學、脂評的考證、石頭記的匯校工作等方面,主編《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匯?!罚?2種脂本進行排列???,傾注馮老一生心血[79]。馮先生為《石頭記》的研究立下了開山之功。周汝昌先生的《紅樓夢新證》對小說產(chǎn)生前后的政治背景、曹雪芹家世研究方面舉證詳盡,材料豐富,堪為專家。俞平伯、周汝昌、馮其庸等紅學先驅(qū)為石頭記脂本研究的文獻整理和考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后來研究者對脂評的文藝理論價值探討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堅實的理論基礎(chǔ)。
(二)脂評本身的復雜性。甲戌、己卯、庚辰等《石頭記》早期抄本上有“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標題,甲戌本第一回還署有“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己卯本每回卷端題有“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卷之”的字樣,庚辰本的抄寫款式基本同于己卯本,每回首行頂格有“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卷之”字樣,此外,本子上還有大量的署名脂硯齋、脂硯的落款,據(jù)孫遜《紅樓夢脂評初探》書中統(tǒng)計現(xiàn)存脂本上署名脂硯齋的有35條,另有單系年可考為脂硯齋所評的有23條,署名畸笏叟的評語55條,另有單系年可考為畸笏叟所評的有38條,另有常村1條,梅溪1條,松齋2條,玉藍坡1條,立松軒1條,鑒堂17條,綺園8條,左綿癡道人1條。鑒于脂本上評語落款有10人之多,還有大量的批語沒有署名,而且有落款時間的批語有丙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丁丑(乾隆二十二年,1757)、己卯(乾隆二十四年,1759)、庚辰(乾隆二十五年,1760)、壬午(乾隆二十七年,1762)、乙酉(乾隆三十年,1765)、丁亥(乾隆三十二年,1767)、戊子(乾隆三十三年,1768)、辛卯(乾隆三十六年,1771)、甲午(乾隆三十九年,1774)不等,給研究者進行評語的年代、評者的歸屬造成了很多困難。對于脂評的范圍的界定也有不同的說法。而各抄本來歷復雜,所經(jīng)歷的收藏者甚多,收藏者進行加工校改的痕跡也很多,比如近人陶洙的過錄就是例子。隨著各抄本的影印本、校注本的公布于世,胡適、俞平伯、吳世昌、吳恩裕、周汝昌、馮其庸等先驅(qū)為脂本的考證付出的艱辛努力,還有幾種珍貴的脂評輯校本的出版,脂評的重要學術(shù)價值在學界已得到公認。
(三)脂批的零散。各手抄本批語脫漏、訛誤之處不能避免,另外脂批多是點滴感悟,即興發(fā)揮為多,回前回后批中作長篇大論的較少,比較而言,沒有三家評等后來的評點家有系統(tǒng)的讀法、總評、評論的大幅文字。如王希廉《紅樓夢批序》《紅樓夢總評》、張新之《石頭記讀法》、姚夑《讀紅樓夢綱領(lǐng)》等,這些文字均對《紅樓夢》的主旨、結(jié)構(gòu)段落、人物性格、寫作技巧作出了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論述,表達了評者的批評觀念,對讀者領(lǐng)悟全書主旨、分析小說的情節(jié)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也便于后來的研究者對其批評理論進行深入的研究。脂硯齋作為評點者在作者每一次增刪之后進行閱評,而且作為親友可能參與作者的創(chuàng)作,處處以“過來人”的身份,立場與作者基本上是一致的,然而脂硯齋作為評者也有自己的評點立場。所以要探究脂評的小說批評理論必須將散落在各回的批語反復對照,并結(jié)合文本,弄清楚評者和作者的思想差異,分析屬于脂評獨有的寶貴的小說批評見解。
就《紅樓夢》整部作品而言,小說文本的研究成果相當豐富,而其小說評點研究相對較薄弱,作為一部偉大的具有現(xiàn)代性和傳統(tǒng)小說美學相結(jié)合的一部作品,可以發(fā)掘的角度非常豐富。《紅樓夢》在小說藝術(shù)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脂硯齋作為這一藝術(shù)成就的揭示者、闡述者,是作出了極大的貢獻的??梢詮男≌f本體論、創(chuàng)作論、文體論、批評鑒賞論等多個角度對脂評中的藝術(shù)手法和藝術(shù)規(guī)律進行深刻的分析,對脂評作敘事學、詩學、美學等理論的研究,并借助脂評更加深入地研究小說文本的文藝理論。分析脂硯齋評點對前人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以及脂評中超越時代的現(xiàn)代小說觀念的發(fā)掘與總結(jié)。對脂硯齋《紅樓夢》評點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理論研究,不僅能彌補《紅樓夢》評點的小說理論的不足,更能使這部獨特藝術(shù)魅力的小說充分地展示它在實踐和理論上的雙重價值,推進《紅樓夢》研究的發(fā)展,最終豐富古代小說理論,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促進當代小說敘事理論研究。
注 釋:
① 這方面的碩士論文主要有:孫眉《〈紅樓夢〉脂批研究》(首都師范大學,2002),楊慧《〈紅樓夢〉古今評點谫論》(遼寧師范大學,2003),阿如罕《脂硯齋與哈斯寶〈紅樓夢〉評點比較研究》(新疆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4),張麗《論〈蒙古王府本石頭記〉行側(cè)墨批的特點——“蒙府本側(cè)批”與“脂評”比較》(新疆師范大學,2005年),劉琳《〈紅樓夢〉脂評評者的文化素養(yǎng)述略》(上海師范大學,2011),王倫《〈紅樓夢〉脂評文學思想研究》(青海師范大學,2012),元彩紅《〈紅樓夢〉脂評小說批評研究》(青海師范大學,2014),曹紅霞《論脂評對〈紅樓夢〉的接受》(安徽師范大學,2014),蔣晶晶《紅樓夢評點話語之核心概念探究》(中南民族大學,2014),周麗《從脂評看〈紅樓夢〉的詩學思想》(中國海洋大學,2015)等。
② 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胡文彬先生《〈紅樓夢〉在國外》(中華書局,1993),姜其煌《歐美紅學》(大象出版社,2005),張惠《〈紅樓夢〉研究在美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鄒穎的《美國明清小說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海外學者浦安迪《紅樓夢批語偏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紅樓夢〉的原型與寓意》(三聯(lián)書店,2018)陸續(xù)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