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醫(yī)院,新疆 博樂 833400)
肺心病是臨床呼吸內科的常見病,其病死率較高,常合并慢性呼衰[1]。該合并癥的并發(fā)癥較多,如低氧血癥、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癥等,可能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中多為該合并癥患者行護理干預,以確保療效[2]。研究中選擇本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間收治的86例肺心病并慢性呼衰患者為研究主體,旨在研究綜合性護理對該合并癥患者的護理效果,如下文:
選擇本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間收治的86例肺心病并慢性呼衰患者為研究主體。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直接批準。隨機劃分為A組和B組,均是43例。A組中,男21例,女22例;年齡范圍是42-76歲,平均(60.24±0.25)歲。B組中,男20例,女23例;年齡范圍是41-78歲,平均(60.42±0.33)歲。對比以上數據,不存有差異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B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即心理護理、環(huán)境護理、體位護理、病情觀察和生命體征監(jiān)測等。A組給予綜合性理,一,呼吸道護理:護理人員應定時為患者清除呼吸道內分泌物,若其意識清晰則可指導其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每2h為其翻身1次,并輔以拍背護理。若患者病情嚴重,可利用吸痰器治療,詳細講解吸痰的治療目的與方法,使患者積極的配合。吸痰動作應緩慢和輕柔,避免刺激呼吸道黏膜。每次吸痰時間應短于15s,并觀察其吸痰反應。若患者昏迷,則應在翻身時直接清理咽部分泌物。二,給氧護理:護理人員應為患者進行持續(xù)性的低流量給氧護理,適度增加氧濃度,以糾正其缺氧情況。給氧治療的同時應進行濕化護理,以提高通氣效果。三,飲食指導:患者多伴有營養(yǎng)不良、抵抗力下降或食欲不振等情況,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和高纖維素類食物,確保營養(yǎng)均衡。必要時可進行鼻飼護理,以滿足患者的營養(yǎng)需求。病情較輕者,應忌煙忌酒,忌辛忌辣,少食刺激性和油膩食物。四,呼吸功能訓練:叮囑患者取坐位,將身體挺直,用鼻子緩慢吸氣,再屏氣3-5s,用嘴巴將氣體呼出,每日練習5-10次,每次30min左右。
觀察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利用生活質量量表評估其生活質量評分,共100分,分數與生活質量水平呈正比;觀察患者的低氧血癥、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癥等并發(fā)癥情況;利用自制評價表評估護理滿意度,共100分,分數高于85分即為滿意。
數據通過SPSS16.0軟件加以處理,臨床指標和生活質量評分用(x±s)表示,行t檢驗,并發(fā)癥情況和護理滿意度用(%)表示,行x2檢驗,若P<0.05,則說明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的癥狀緩解時間為(13.58±2.06)d,B組為(28.61±2.68)d;A組的住院時間為(14.03±2.12)d,B組為(19.61±2.67)d,對比均有差異(P<0.05)。
A組的生活質量評分為(89.31±0.25)分,B組為(70.36±0.62)分,對比差異明顯(P<0.05)。
A組出現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65%;B組出現8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8.60%,對比差異顯著(P<0.05)。
A組中,護理滿意41例,滿意度為95.35%;B組中,護理滿意34例,滿意度為79.07%,對比有差異(P<0.05)。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危險性較高,可能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需要加用科學護理[3]。綜合性護理可通過呼吸道護理改善患者的通氣功能,避免二氧化碳大量潴留。給氧護理可增強氧彌散能力,改善缺氧癥狀,保持氣道通暢[4]。飲食指導可滿足患者的營養(yǎng)需求,使其食欲增強,抵抗力提升。呼吸功能訓練可改善其心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難等癥狀,促進疾病康復[5]。結果為:A組的臨床指標優(yōu)于B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B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65%)低于B組(18.60%);護理滿意度(95.35%)高于B組(79.07%),對比均有差異(P<0.05)。與錢紅[6]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梢姡C合性護理對該合并癥的護理效果較佳,可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