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焰
(淄川區(qū)東坪衛(wèi)生院,山東 淄博 255174)
米非司酮是在20世紀由法國的魯西-UCL合成的。它在1980年首次被廣泛用于臨床合成,臨床上已被用于臨床上,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它已成為終止早孕和中期妊娠的主要藥物。此外,還有嘗試墮胎、緊急避孕和惡性腫瘤。腫瘤及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及廣泛的研究與應用。對子宮內膜孕酮受體具有高親和力。因此,對許多母性疾病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它在妊娠動物的所有妊娠階段引產,因此也可用作非手術治療的避孕藥。然而,由于米非司酮不會引起足夠的子宮活動,米非司酮的使用需要一些指導。本文在多年臨床經驗的基礎上,對米非司酮的藥理學合理性進行了長期綜述,總結了米非司酮用于治療孕產婦疾病的臨床應用。
2016年12月~2017年11月23例終止妊娠患者,11例緊急避孕患者,30例正常子宮出血患者,3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8例其他疾病在我院接受治療。所有患者均接受米非司酮治療。觀察并記錄患者的治療效果。
米非司酮口服給所有患者。在終止妊娠的患者中,23名早期妊娠的患者每天口服25 mg每日兩次,連續(xù)3天。2天后,每天將劑量調整至300 mg三次。對11例緊急避孕,同房后72小時內一次口服50 mg;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每天服用10~12.5 mg,持續(xù)3-6個月。對于患有子宮出血的患者,根據(jù)出血原因,米非司酮10~12.5 mg每日一次,持續(xù)3~6個月。
米非司酮在治療異位妊娠、圍絕經期功能子宮出血等方面的應用仍在探索和研究階段,其治療效果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確認。同時,對米非司酮的臨床應用研究仍是婦科同行今后討論的課題。為進一步探索米非司酮在婦科領域的應用,需要提供更真實、更可靠的數(shù)據(jù)。
米非司酮用于治療子宮肌瘤是一種強有力的抗孕酮藥物,能抑制孕酮,從而減少子宮肌瘤的大小。孕酮對子宮肌瘤生長的影響在促進子宮肌瘤生長中起著重要作用。子宮肌瘤中孕酮受體的含量高于正常子宮肌瘤,促進子宮肌瘤的增殖,導致子宮肌瘤的生長。目前人們認為,米非司酮用于治療纖維瘤的機制是在受體水平上對抗孕酮,抑制排卵,在卵泡期維持E2,以及在絕經中P。抑制了子宮肌瘤細胞中PR、EGF、IGF-1的含量。子宮動脈血流減少40%,減少肌瘤細胞有絲分裂期。子宮內膜在增生或萎縮的早期到中期變得稀薄和停滯。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育齡婦女常見的疾病之一,是一種雌激素依賴性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特征是子宮外異位子宮內膜異位癥和由于卵巢激素引起的周期性出血。米非司酮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子宮腺肌癥,米非司酮對子宮內膜有抗增殖作用,減少子宮內膜血管生成,減少子宮血流量,收縮子宮內膜螺旋動脈,使子宮內膜變薄。米非司酮從受體水平降低了ER和PR在正常和異位子宮內膜中的表達,米非司酮是一種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孕酮受體拮抗劑。米非司酮抑制異位內膜的生長,干擾子宮內膜的完整性,通過抑制排卵、降低雌激素和孕酮水平以及抵消孕酮,導致子宮內膜的慢性無排卵和損傷。米非司酮治療后血液中雌激素的平均水平與排卵過程中的卵泡水平相對應。目前認為米非司酮具有高的閉經率、輕度不良反應和良好的鎮(zhèn)痛作用。推薦劑量為10~25 mg/天,持續(xù)3~6個月。
通過觀察米非司酮治療母體疾病的臨床療效,認為米非司酮治療母體疾病安全有效,副作用少,見效快。米非司酮作為一種新型的抗孕藥物,在婦產科尤其是婦產科的治療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療效顯著,適應證廣,不良反應小,值得在婦產科治療中廣泛使用。米非司酮用于治療其他婦科疾病:對于其他婦科和產科疾病,應首先確定患者的重點,根據(jù)病情的嚴重程度,應在其他藥物的基礎上給予米非司酮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對所有患者的內分泌功能進行定期檢測。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時可能有輕微的不良反應。例如,一些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后可能會出現(xiàn)腹痛,主要是因為藥物進入體內后子宮收縮,隨后出現(xiàn)腹痛。然而,這種情況通常在一段時間后自行解決,硫酸鎂或沙丁胺醇硫酸鹽也可用于臨床治療。本研究應用米非司酮治療其他8種婦科疾病。療效顯著,對人體危害小。